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1、土壤耕作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作业,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结构,是获得大豆高产优质的必要条件,因此要根据不同前茬对地号进行因地制宜的秋翻、深松、耙茬及原垄卡相交替的耕作措施。例如:亚麻茬实行秋翻22-25厘米,麦茬深松30厘米以上,豆茬进行直耙茬14-16厘米,玉米茬、芸豆茬采取灭茬后原垄卡播,为大豆创造紧密适度的土壤环境,在整平耙细的基础上,实行秋起垄,其中实行秋施肥或秋喷药效果最佳。这些松、耙、起垄等一系列耕作措施,对改善土壤耕层的水、肥、气、热状况,促使大豆根系发育,增强抗逆性起到重要作用,还有利于春旱秋防,蓄水保墒,适时早播,确保农时,保证"四"苗等(苗全、苗齐、苗壮、苗均)。  相似文献   

2.
1播种前土壤准备1.1播前整地播前整地包括播前进行的土壤耕作及耙、耢、压等。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整地技术,因此,播前整地工作也有所不同。a.平播大豆,土地必须深松,耕翻深度18~20厘米,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春季整地要做到翻、耙、松、耢、压连续作业。b.垄播大豆。伏翻秋耙,秋翻秋耙起垄或耙茬深松起垄,垄距为63~65厘米,误差2厘米,垄体压实后垄高18厘米,误差2厘米。1.2播前灌溉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  相似文献   

3.
<正>一、整地1、整地。玉米地最好秋翻、秋耙、秋施肥和秋起垄,翻深应达到20-23厘米,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和镇压后达到播种状态待用。如果不能秋起垄则应在早春土壤化冻10-15厘米时顶浆打垄并立即镇压,严防跑墒。2、深松整地。先松原垄沟,再破原垄合成新垄,及时镇压。深松深度一般在25厘米以上。3、耙茬深松整地。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大豆茬和马铃薯茬,先灭茬深松垄台,后起垄镇压。耙茬深度12—15厘  相似文献   

4.
正一、整地整地包括前进行的土壤耕作及耙,压等。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整地技术,因此,播前整地工作也有所不同。1.平播大豆,土地必须深松,耕翻深度在18-20厘米,耙茬深度在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春季整地要做到翻,耙,松,耢,压,连  相似文献   

5.
正一、选地、选茬、整地1.选地:玉米宜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的排水良好的地块。一般宜选择种植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的良好前肥茬。2.耕翻整地:应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的土壤耕作制度,每3年耕翻1次。3.秋翻秋整地:耕翻深度一般为20~23厘米,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拉,并及时起垄夹肥镇压。4.耙、深松整地:原垄种植适用于土壤商情好的大豆、马铃薯等软茬地  相似文献   

6.
一、选地 对于平播窄行密植,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为18~20厘米,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  相似文献   

7.
正一、选地、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口。实施以深松为主体,翻、松、耙、旋结合的土壤耕作制,3年翻一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参考以下五种形式。1秋翻秋起垄。翻深20cm-23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及时起垄,及时镇压,做到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2秋翻春起垄。早春耕层化冻14cm时,及时耙耢,起垄  相似文献   

8.
正1、选地选择平岗地,排水良好,最好是麦茬、玉米茬,避免重迎茬。2、整地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伏秋整地,严禁湿整地。要求对麦茬等没有深松基础的实行深松;玉米茬等有深松基础的采用耙茬或旋耕。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5-18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质量要求整后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播种状态。大豆垄上行间覆膜的整地要在伏秋整地后,秋起1.3米的平头大垄,并及时镇压。秋  相似文献   

9.
一、选地、选茬与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口。实施以深松为主体,翻、松、耙、旋结合的土壤耕作制,3年翻一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参考以下五种形式。①秋翻秋起垄。翻深20cm-23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及时起垄,及时镇压,做到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②秋翻春起垄。早春耕层化冻14cm时,及时耙耢,起垄镇压,防止跑墒。③深松起垄。先松原垄沟,深度25cm以  相似文献   

10.
<正>一、选地、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口。实施以深松为主体,翻、松、耙、旋结合的土壤耕作制,3年翻一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参考以下五种形式。1秋翻秋起垄。翻深20cm-23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及时起垄,及时镇压,做到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2秋翻春起垄。早春耕层化冻14cm时,及时耙耢,起垄  相似文献   

11.
<正>一、选地、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口。实施以深松为主体,翻、松、耙、旋结合的土壤耕作制,3年翻一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参考以下五种形式。①秋翻秋起垄。翻深20cm-23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及时起垄,及时镇压,做到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②秋翻春起垄。早春耕层化冻14cm时,及时耙耢,起垄  相似文献   

12.
一、选地、整地1.选地。选择平岗地,排水良好,最好是麦茬、玉米茬,避免重迎茬。2.整地。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伏秋整地,严禁湿整地。要求对麦茬等没有深松基础的实行深松;玉米茬等有深松基础的采用耙茬或旋耕。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5-18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质量要求整后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播种状态。大豆垄上行间覆膜的整地要在伏秋整地后,秋起1.3米的平头大垄,并及时镇压。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整地大豆种植方式可分为平播与垄作。在平播大豆地块又分为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与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18-20厘米,耕深一致,误差为±1.5厘米;耕幅一致,误差为±4厘米;回垡一致,立垡与回垡率小于5%,并做到不重耕,不漏耕。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土块少于5个,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  相似文献   

14.
1 选地、选茬与耕翻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方便的地块,并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性除草剂的大豆、小麦、马铃薯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三年深翻一次.耕翻深度20厘米~23厘米,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按种植要求的垄距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镇压.  相似文献   

15.
<正>一、选地、整地1.选地。选择平岗地,排水良好,最好是麦茬、玉米茬,避免重迎茬。2.整地。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伏秋整地,严禁湿整地。要求对麦茬等没有深松基础的实行深松;玉米茬等有深松基础的采用耙茬或旋耕。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5-18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质量要求整后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播种状态。大豆垄上行间覆膜的整地要在伏秋整地后,秋起1.3米的平头大  相似文献   

16.
高油大豆是指含油率达到21%以上、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8%(干基),主要用于榨油的大豆。 一、选地与整地1选地要求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有一定灌溉(或喷灌)条件,无污染,无石块,。适宜机械耕作,黑土或黑壤土的大片平地或缓坡地;并有3年以上轮作基础,前茬最好为玉米或小麦,无毒、无高残留农药的地块为佳。2整地要求秋整地,秋翻耙起垄或秋耙深松起垄翻深20厘米以上,耙深12~15厘米,深松25~28厘米,  相似文献   

17.
1、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壤水份适宜对进行联合整地或浅翻深松整地,严禁湿整地,采用浅翻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地两遍,耙深15-18厘米,平地一遍,10月20日前起垄,垄宽135厘米.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施肥,嫩江县土壤肥力减退、耕地质量下降,酸化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黑龙江省粮食安全潜在的重要问题及土壤综合生产潜力下降的重要因子。为了培肥土壤,改善耕地质量,通过调查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嫩江县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春耙茬和原垄种的耕作方式相比,嫩江县深松耕作方式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大豆产量。该区域原垄种及秋耙茬+重茬产量最低,仅为913.88~1 285.47kg.hm-2,比其它种植模式产量低8%~38%,同时呈现连作时间越长产量越低的趋势。大西江农场浅翻深松种植模式的产量为2 080.34kg.hm-2,为该地区最高。  相似文献   

19.
北方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合理轮作 实行科学轮作,前茬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2精细整地 2.1秋翻秋起垄,尚未镇压地块要抢在清明前镇压;秋翻末起垄地块抓紧耙耢顶凌起垄镇压;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进行原垄种床深松播种,防止散墒;带状机播地块,可搞耙后平播。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之一。大豆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对增加大豆产区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针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1、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壤水份适宜时进行联合整地或浅翻深松整地,严禁湿整地,采用浅翻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地两遍,耙深15-18厘米,平地一遍,10月20日前起垄,垄宽135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