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瓜果蔬西瓜是喜肥作物,特别是地膜覆盖后,需肥量较一般露地栽培多。西瓜根系较浅,多呈水平分布,所以追肥时不宜深施。西瓜种植密度较小、单株营养面积较大,总的施肥原则是局部浅施、少量多次和施后浇水。西瓜的氮、磷营养临界期都在幼苗期,而钾的营养临界期在抽蔓期,西瓜的营养  相似文献   

2.
科学施肥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水稻施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实践中一定要因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灵活掌握。大家知道: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量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施肥要把握三大原则:一是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二是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三是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春季是水稻用肥的关键期,高产水稻施肥时,要留下约40%氮肥作追肥,余下的肥料全部作基肥。双季稻追氮肥的最佳时机是在移栽后7天左右,后期再看苗施肥,防止脱氮;单季稻生育期长,本田生长90-120天,追施氮肥可在幼穗分化前5-7天进行。低产早熟的水稻,生育期只有60-  相似文献   

4.
王江 《吉林农业》2008,(3):34-35
西瓜的产量和品质与施肥关系极大,特别是西瓜的甜度,施肥是否得当是—个决定性因素。西瓜是喜肥作物,特别是地膜覆盖后,需肥量较一般露地栽培多。西瓜根系较浅,多呈水平分布,所以追肥时不宜深施。西瓜种植密度较小,单株营养面积较大,总的施肥原则是局部浅施、少量多次和施后浇水。西瓜的氮、磷营养期在幼苗期,而钾的营养临界期在抽蔓期,西瓜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在结瓜期,因此应根据各个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选用适宜的肥料种类,促进瓜秧健壮生长,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水稻幼穗发育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幼穗发育期内,氮碳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吸收稻株一生中50%的养分.据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调查分析,亩产700千克稻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索12.4千克,磷酸6.3千克,氧化钾22.5千克.如能合理追施穗肥,则生长势强,优势颖花多,穗大、粒多而饱满,产量高;若肥料供应不足,则生长势弱,劣势颖花多,穗小、粒少且粒轻,产量低.因此,水稻孕穗期施肥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追肥技术要适时、适量和适法.  相似文献   

6.
施肥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环节之一,绝大多数农作物都要分别施入基肥、种肥和追肥,特别是生育期较长需肥较多的作物,如水稻、玉米、蔬菜等还要几次迫肥,分期施肥的目的是保证养分的连续供应,特别是需肥的临界期和需肥高峰期要有充足的养分,所以人们把基肥、种肥和追肥称之为“三肥”接力。  相似文献   

7.
水稻不同群体的氮素吸收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下的水稻氮素吸收和积累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的水稻各生育期氮素吸收比例移栽至幼穗形成期为24%~32%,幼穗形成期至齐穗期为57%~69%,齐穗期至成熟期为5.7%~10%。稀值群体的后期吸氮量高于密植群体。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幼苗、分蘖、孕穗、抽穗、开花、成熟等不同时期,其需肥特点及施肥原则如下。1、需肥特点水稻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两个养分吸收高峰,但是单季稻与双季稻有所不同。单季稻生育期较长,两个吸肥高峰间隔分明,是追肥的关键;双季稻生育期较短,两个吸肥高峰趋于重叠,因此施肥重心较单季稻提前,但施肥量却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下的水稻氮素吸收和积累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的水稻各生育期氮素吸收比例移栽至幼穗形成期为24~32%,幼穗形成期至齐穗期为57~69%,齐穗期至成熟期为5.7~10%,稀植群体的后期吸氮量高于密植群体。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早穗是说水稻秧苗在秧田期间幼穗已开始分化或发育,移栽后早则10 d,迟则1个月就开始抽穗的现象.早穗已成为水田地块常出现的现象,一般减产10%~40%. 一、早穗原因 1、本田管理不当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研究,水稻生育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栽培措施调节,当田块肥力很差,插植密度大,移栽后肥水供给不协调,施肥较少,营养供给不足,在预期内没有达到足够的苗数,导致水稻群体过小,群体较弱,不封行,生育进程加快,秧苗不能继续进行营养生长而不正常地提早进入生殖生长,造成早穗.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省肥省药、节本增效的施肥新技术,其主要生物学基础是:(1)氮肥利用率与总施氮量、基蘖肥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穗粒肥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基肥,后者又高于分蘖肥,因此应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实行氮肥后移;(2)分蘖速率由群体已有茎蘖数、叶片含氮量和叶面积指数共同决定,提高成穗率要从控制最高苗数和提高已有分蘖成活率两方而人手,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适当控制幼穗分化前生长速率和提高幼穗分化后生长速率,是提高群体成穗率的重要物质基础;(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主要由气候条件和植株群体指标决定,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最高茎蘖数、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抽穗期群体透光率呈负相关,为通过群体调控减少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健 《现代农业》2012,(9):30-31
水稻生长可分为四个时期:①幼苗期②分蘖期③穗分化期④结实期。幼苗期:胚乳营养期转向土壤营养期,也是磷素营养的临界期。分蘖期:当叶片的中氮的含量大于3.5%、磷大于0.2%、钾大于1.5%时分蘖旺盛,含氮量低于2.5%分蘖停止,低于1.5%以下小分蘖死亡。分蘖期需要氮元素的量  相似文献   

13.
合理施肥是促进水稻高产的关键,然而过量施肥特别是氮肥过量现象较为普遍,为达到化肥减量增效之目的,在武义县进行水稻甬优6760氮肥减量增效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减氮20%、常规施肥减氮30%和常规施肥减氮40%处理比常规施肥对照水稻产量分别减产2.4%、5.0%和12.1%。常规施肥氮素投入量较高,为251 kg·hm -2,大穗型水稻甬优6760将基肥复合肥改为缓释肥,追肥早施,实现氮素减量20%,可保证水稻产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
玉米生育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肥数量有所不同,苗期需肥量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以拔节到大喇叭口期是需肥量的高峰期,因此,要根据玉米需肥的数量、规律、合理施肥,科学施用。为了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要及早施肥,做到底肥足施,种肥巧施,追肥少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科学施肥是获得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 要重视追肥 肥在玉米生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追肥以速效氮为主,并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时期配以磷、钾肥。通常分3次追肥,即苗肥、拔节肥、穗肥。苗肥应早施,拔节肥和穗肥要多施。夏玉米在拔节和孕穗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速度非常快,对氮、磷、钾需求都比较多,因此,拔节期和孕穗期的施肥好坏对产量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6.
作物啥时追肥好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冯国民(131300)据研究发现,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性的施肥期,那就是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强度营养期.一、农作物的营养临界期这个时期一般出现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早期,即幼苗阶段.但不同作物也不尽相同.如...  相似文献   

17.
水稻阶段施氮,在华东一季稻区已有详细的研究分析,认为必须施用足够的基肥外,应抓住在分蘖前期和幼穗分化期进行追肥:分蘖前期追肥,对形成穗数多少和穗的整齐度有关;幼穗分化期追肥,对形成穗的大小、小穗多少以及穗重、粒数等有关。又宜春、萍乡一带,群众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在二耘后,检查禾苗分类排队进行追肥,以消灭第三类禾,起到了很显著的增产作用。因此,在双季间作稻改连作稻地区,为了巩固改制,研究解决早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早衰咋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水稻品种早熟引起早衰早熟水稻品种在水稻幼穗分化和水稻灌浆期赶上高温,使水稻呼吸作用旺盛而大量消耗养分,加上昼夜温差小,养分积累少,影响水稻幼穗分化.造成水稻穗小、粒少、空秕率高,千粒重降低,导致减产.因此在选择水稻品种时,生育期要适当,不要过早.  相似文献   

19.
向日葵施肥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日葵需肥量较大,食用型向日葵每形成100公斤籽实要消耗纯氮6.22公斤,五氧化二磷1.33公斤,氧化钾14.60公斤。油用型向日葵每形成100公斤籽实要消耗纯氮7.44公斤,五氧化二磷1.86公斤。氧化钾16.6公斤。因此,向日葵施肥技术除根据吸收营养特点、土壤性质、温度变化、降雨情况等有关因素之外,还必须确定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施肥数量,并结合其它栽培措施进行施肥,以充分发挥施肥的增产作用,要想获得高产,必须做到基肥、种肥、追肥三肥下地,有机肥和化肥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插秧至幼穗分化,仍属于营养生长期。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秧苗返青快、分蘖早、株壮、根多以及控制无效分蘖,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有效分蘖率,适期达到预期的田间总茎数和有效分蘖数,适时转入生育转换期,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打好营养基础。1肥效反应线水稻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水稻需肥规律。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根据肥效反应线的原理科学施肥,确保促进水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