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奇 《河南农业》2019,(19):43-43
一、疫病(一)发病症状苗期染病,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软腐病斑,以猝倒或立枯状死亡。成株发病,叶片上可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大使叶片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发生软腐,病部以上枝叶很快枯死。根部发病最显著的特征是拔起病株后会发现茎基部病斑绕茎一周。该病由真菌甜椒疫霉引起,病菌可在感病蔬菜植株残体及土壤中越冬,为翌年甜椒疫病的主要侵染来源,可引起多次侵染。  相似文献   

2.
张钦 《河南农业》2006,(6):23-23
一、镰刀菌枯病 该病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易流行发生。其发生与种子带菌相关,且小粒玉米种子发病相对较重。同时,沙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较重和重氮9巴、少磷钾肥地块发病相对较重;播种过深、出苗期延长,发病也相对严重。从种子萌芽到3-5叶期的幼苗多发,病芽种子根变褐腐烂,且可扩展到中胚轴,严重时幼芽腐烂死亡。幼苗的初生根皮层坏死,茎基部呈水浸状腐烂,可使茎基部节间整齐断裂(注:这是与纹枯病的区别)。病苗发育迟缓,生长衰弱,严重时全株叶片黄枯或青枯。  相似文献   

3.
一、疫病 1.症状 甜椒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茎基部发生水渍状腐烂,病部呈暗绿色,最后以猝倒状或立枯状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手机尾号为7119的用户问:大棚甜椒茎部腐烂死亡怎么回事?专家解答:经诊断为茎基腐病。该病是由半知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主要危害植株的茎基部或地下主、侧根,开始发病时病部呈暗褐色,逐渐绕茎基或根茎扩展,最后导致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由下而上逐渐枯死,病部表面产生蛛丝状菌丝,后期有时还能产生黑褐色的菌核。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内越冬,在田间主要靠灌溉水、农具以及带菌的粪肥传播,种子带菌也可引起发病。病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直接侵入危害。苗床温暖潮湿,通风不畅,幼苗徒长,  相似文献   

5.
花生主要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州地区花生主要病害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病毒病、疮痂病等。以轮作倒茬、及时中耕除草等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一、茎腐病1.症状。幼苗期发病常使花生子叶发黑腐烂,造成缺苗,成株期发病部位一般在花生茎秆基部子叶节附近,病菌造成茎秆基部腐烂,用手拔病株,常从茎基部断裂,不能连根拔起,俗称"卡脖病",这是识别花生茎腐病的主要特征。2.发病规律。花生茎腐病在土壤潮湿的洼地或多雨年份  相似文献   

6.
一、菌核病的诊断1.立枯型从幼苗期到花盘形成前均能发病,以苗期和成株期最常见。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形成褐色、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可绕茎一周,植株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萎蔫。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缢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状枯死。  相似文献   

7.
<正>瓜类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是瓜类作物危害最重的土传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黄瓜、西瓜、冬瓜发病最重,甜瓜次之,南瓜很少发病。一、发病症状病菌在土壤、病株残体、种子及未腐熟的带菌粪肥中越冬。苗期发生病,幼苗出土后子叶萎蔫,真叶褪绿黄枯,茎基部变褐缢缩,猝倒死亡。成株期发病,病株生长不良,植株矮化,叶小色暗绿,并由下而上逐渐褪绿黄枯,以后全株或局部瓜蔓白天萎蔫,早晚恢复,5—6天后逐渐枯萎死  相似文献   

8.
1症状 苗枯: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带菌侵染所致,造成幼苗枯黄弱小,发病严重的引起死苗,当田间湿度较大时,枯死苗上可见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幼苗出土到小麦成熟均可发病,发病株茎基部组织受害,变褐、腐烂,进而整株枯死.秆腐:一般在穗下第一、二节发病,叶鞘上初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以上枯黄,甚至不能正常抽穗.穗腐:病菌在小麦抽齐穗至扬花侵染发病,感病后小穗和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至穗轴,造成局部小穗枯死或穗轴感病点以上部位枯死,籽粒干瘪,形成白穗,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9.
辣椒大棚育苗中,由于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容易造成辣椒发生猝倒病,其感病原因及防治如下:一、发病症状辣椒猝倒病是幼苗出土后叶尚未展开前,遭受病菌侵染,致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斑,继续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最后失去支撑力,倒伏在地。二、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  相似文献   

10.
一、小麦全蚀病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毁灭性病害,为江苏省补充检疫对象,主要在淮北与沿海的局部地区发生。1.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混杂于种子间或粪肥中越夏越冬,成为初侵染源。播种后,病菌从麦苗根部、幼芽鞘等处侵入,返青后菌丝沿根扩展,侵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造成根及茎基部变黑腐烂,病株陆续死亡,灌浆阶段出现枯白穗。连作田,在一定时间内逐年加重,至发病高峰年份后,病情则逐年下降,即为"小麦全蚀病的自然衰退"现象。土壤贫瘠、尤其  相似文献   

11.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1.菌核病1发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可侵染植株各个部位,形成根腐、茎腐、叶枯和盘腐4种类型。根腐(立枯病):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发生。苗期染病的幼芽和胚根呈褐色斑水浸状,扩展以后易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生育期的食葵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以后会扩展到茎及其它部位,潮湿的病部易长出白色菌丝和粒  相似文献   

12.
<正>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烂盘病。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发病率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发病症状1.立枯型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前都能发生。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收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状枯死。成株期发病也以茎基部为主,呈现出淡褐色的湿润状病斑,逐渐扩大到整个植株的茎部,后期病斑干枯呈灰白  相似文献   

13.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粱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14.
<正>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烂盘病。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发病率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发病症状1.立枯型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前都能发生。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收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状枯死。成株期发病也以茎基部为主,呈现出淡褐色的湿润状病斑,逐渐扩大到整个植株的茎部,后期病斑干枯呈灰白  相似文献   

15.
<正>油松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危害油松幼苗茎基部,以造成油松死苗,严重影响油松幼苗的生长,为防治这两种幼苗病害,笔者通过对这两种病害防治实践,现将油松苗期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总结如后。1症状1.1猝倒病。幼苗茎基部受害,病部水浸状软腐半缢缩成线。病菌致幼苗成片倒伏,在病苗及附近土壤表面可见棉絮状物。1.2立枯病。多危害较大幼苗茎基部,幼苗出土后,茎基部尚未充分木质化前,在茎基部出现褐色长形病  相似文献   

16.
1.危害及症状 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17.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病原及药剂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的发生危害,2016-2018年开展对黄岩境内甘薯基部腐烂病病原微生物检测鉴定、药剂防控试验、田间病害消长动态,以及喷药对发病时间的影响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黄岩地区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微生物有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 Harter)、甘薯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mi f.sp.batatas)和甘薯干腐病菌(Diaporthe batatatis),且以甘薯基腐病菌为主,该病菌此前在我国大陆从未见报道。采用无病种苗、土壤消毒和甘薯生长期喷药预防对控制病害有显著效果,喷药与推迟扦插可延迟发病时间,甘薯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综合3年研究结果采取种植健康种苗、土壤消毒、喷药防治、轮作和种植抗病品种等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相似文献   

18.
一、发生规律该病从小麦分蘖到小麦黄熟均可发病,一般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2月至3月上旬为第一个发病高峰,3月中旬发病平稳,4月上旬又开始上升,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始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小麦出苗期就可感染,病菌最早可通过衰败的芽鞘侵入地中茎,向上扩展到分蘖节;小麦返青后,病菌向上扩展,在茎基节间形成茶褐色病斑,麦苗生长缓慢,严重时开始死亡;小麦灌浆期造成茎基部分蘖节处枯死,上部茎叶和穗得不到水分而死亡,出现枯白穗,田间拔除时极易从基部折断。重病田成穗大幅度减少,比正常田少50%以上,且穗小籽少。  相似文献   

19.
1.病害识别①猝倒病。幼苗出土前染病引起烂种,出苗后发病,茎基部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绕茎1周,后变软,表皮脱落,病部缢缩,茎呈线状。该病发病迅速,症斑上部未及表现症状便折倒。②立枯病。幼苗出土后发病,茎基部出现椭圆形凹陷病斑。病斑绕茎1周,造成缢缩干枯,植株萎蔫或直立死亡,一般不倒伏。③枯萎病。幼苗  相似文献   

20.
<正> 猝倒病是冬瓜苗期的常见病害,在早春育苗中,常引起大片的幼苗死亡,导致毁苗重播。 1 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幼苗。种子出土前发病,造成烂种;幼苗期发病,主要是茎基部产生水渍状暗色病斑,绕茎发展1周时,茎细胞组织腐烂,缢缩成为线状,迅速倒伏。由于病害发展迅速,幼苗叶片仍为绿色时,病苗即可猝倒。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往往引起成片幼苗倒伏。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病苗表面及附近床土生有稀疏的白色菌丝。 2 发病条件 猝倒病为真菌病害,由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侵染致病。病菌以卵孢子在土中越冬,可在土中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