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刈割期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刈割时间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自选品系和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2种不同的刈割方案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的饲草产量,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结果表明,同4月1日开始刈割相比较,4月16日开始刈割单位面积饲草总产量极显著增加(P<0.01),不同品种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提高16.0%~50.2%。相同刈割茬次的饲草品质相比较,饲草中粗蛋白含量以早刈割高于晚刈割,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存在品种差异;WSC、ADF、NDF的含量均以早刈割的低于晚刈割。饲草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总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第1次刈割>第2次刈割>第3次刈割。在不同刈割方案中以4月1日开始刈割的各刈割茬次饲草IVDMD均高于4月16日开始刈割。综合考虑饲草产量和品质,适当推迟首次刈割时间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玉米品种秸秆饲用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玉米品种秸秆饲用品质状况,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评价了44个玉米品种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可溶性糖(WSC)含量4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品种间IVDMD、ADF、NDF和WSC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44个玉米品种秸秆各品质性状近似正态分布,其变化范围分别为38.60%~51.74%(IVDMD)、27.01%~35.67%(ADF)、51.55%~65.81%(NDF)和4.69%~12.21%(WSC)。各性状变异程度不同,WSC含量变异系数最大,达23.59%。相关分析表明,IVDMD与ADF和NDF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WS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ADF含量与NDF含量极显著正相关,WSC含量与NDF和ADF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根据各性状的相关关系,筛选出5个秸秆IVDMD和WSC含量高而ADF和NDF含量低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3.
全株饲用大麦品系筛选及赤霉素对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耐盐、耐寒的优良作物,筛选全株饲用大麦品种(系)进行青刈利用有助于提高盐碱土地利用率、增加春季青绿饲草供应。本研究选用27个常规大麦品系,测定株高、茎粗和叶茎比等农艺性状,并于抽穗期刈割,分别测定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等饲用品质性状,进行农艺性状与产量、饲用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筛选产量高、饲用品质优良的大麦品系;利用6个不同类型品系进行外源赤霉素(GA)的喷施试验,研究GA对全株饲用大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150,R153,R287,R143,R295适宜整株青饲;分蘖数、茎粗和株高可作为辅助选择适宜整株青饲大麦品系(种)的依据。苗期喷施GA对不同类型大麦品系产量的影响不同,R154、R159、R171的产量显著增加(P<0.05),R195产量增加不显著,R134产量降低。对于R169来说,仅60 g·hm-2喷施浓度的处理高于对照。因此应结合大麦品种特点选择适宜的GA喷施时间和浓度。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甘肃中部地区种植的饲用高粱青干草品种,通过种植陇草1号、魔术师、萨博、NXD-61、NX-4264、百战等6个高粱品种,测试了每一茬次的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蛋白质(CP)、总可消化养分(TDN)含量,以及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和总可消化养分产量,分析了刈割茬次和品种对饲用高粱产草量及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百战的CP含量为刈割2次第1茬最高外,其余品种CP含量均为刈割2次第2茬最高,萨博NDF、ADF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品种(P0.05);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除NX-4264外,其余品种刈割2次总产量均大于刈割1次产量。综合饲草产量和营养物质产量来看,选择品种NX-4264采用刈割1次的生产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5.
张昆  渠晖  薛峥  崔鑫  沈益新 《草地学报》2015,23(4):844-849
为明确长江下游农区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春季的适宜施氮量,田间试验设60,120,180,240 kg N·hm-2 4个施氮水平,春季刈割3次测定了其干物质产量和饲用品质。2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提高了紫花苜蓿各茬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叶面积和单茎重。2年试验的总饲草干物质产量(DMY)均在180 kg N·hm-2处理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1440,11769 kg·hm-2。施氮对紫花苜蓿的饲用品质影响较小。180和240 kg N·hm-2处理略微提高了饲草粗蛋白含量(CP)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有降低的趋势。综合2年的试验结果,该地区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春季刈割3次的适宜施氮量为180 kg N·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刈割期和干燥方法对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研究了不同刈割期和干燥方法对第一茬牧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等营养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CA)的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逐渐增加,而且豆科牧草在营养生长阶段CP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但它们下降的速度和NDF、ADF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快;WSC的含量禾本科牧草在抽穗和开花期较高;牧草WSC与CP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2)牧草烘干样品中CP、WSC含量最高,而NDF和ADF含量最低,最佳的干燥方法是直接烘干,其次是晒后烘干、阴干、晒干最差。  相似文献   

7.
燕麦(Avena sativa)目前已是我国第一大禾本科商品草,其进口量持续增长,饲草缺口不断扩大,研究燕麦高产优质的管理措施对推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探究了多次刈割对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多次刈割处理的平均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显著(P 0.05)低于常规刈割,但株高累积量、总分蘖枝条数和总产量较常规刈割分别增加99.6%、315.0%和255.5%(P 0.05),并且第2次刈割(M2)的分蘖数和产量显著(P 0.05)高于其他刈割茬次。2)多次刈割可显著(P 0.05)降低平均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提高平均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和灰分(Ash)含量,且在5次刈割中M2的CP含量最高。多次刈割较常规刈割显著(P 0.05)提高了Ash、CP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的总产量,降低了NDF和ADF总产量。3)在多次刈割条件下,燕麦产量与NDF、ADF和CP含量极显著(P 0.01)正相关。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地区多次刈割可提高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燕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地区7个饲草谷子品种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秆、穗、叶片和全株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张杂谷10号、张杂谷13号和大同37的茎秆、叶片和全株中粗蛋白质(CP)含量抽穗期显著高于灌浆期和成熟期(P0.05);赤谷16、张杂谷16、豫谷18和衡饲1号的茎秆、穗和全株中CP含量灌浆期显著高于抽穗期和成熟期(P0.05)。大同37的茎秆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灌浆期(P0.05),其它6个品种茎秆中的WSC含量均为成熟期最高;穗中的WSC含量7个参试品种均为成熟期最低;叶中的WSC含量7个参试品种均为抽穗期最低。7个参试品种全株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为抽穗期最高。7个参试品种穗和全株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抽穗期显著高于成熟期(P0.05)。综合分析表明,供试饲草谷子品种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秆、穗、叶片和全株中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抽穗期张杂谷13号茎秆、穗及全株中的CP含量高于其它品种,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品质较好;灌浆期张杂谷16和豫谷18全株中CP含量高于其它品种,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天然牧草利用率,筛选天然牧草适宜刈割时间,探讨不同降雨量对天然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典型草原天然牧草为原料,设定12个处理,3次重复,通过双因素方差试验设计,分析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和能量变化规律,旨在为草原牧区牧草刈割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天然牧草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逐渐增加,在9月10日降雨量为37.5 mm时,DM、ADF和NDF达到最大值,含量分别为56.82% DM、36.96% DM、68.45% DM|粗蛋白质(CP)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8月20日降雨量为37.5 mm时,CP含量达到最大值,为11.81% DM。天然牧草刈割过程中降雨对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总能(GE)和消化能(DE)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8月20日刈割,可获得优质天然牧草,若在8月20日之后刈割,牧草品质降低,难以获得优质牧草,若有适量降雨,可适当推迟刈割时间。 [关键词] 天然牧草|刈割时间|降雨量|营养品质|能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ongdong’)草地的合理利用方式,本研究于2012至2013年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陇东苜蓿单播试验,试验分为多次刈割和一次刈割两种利用方式。结果表明:两年在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株高累积量、分枝数累积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一次刈割;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和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一次刈割,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显著低于一次刈割;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 EE、 Ash和NDF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一次刈割。相关分析显示,在一次刈割条件下产量与株高、分枝数以及CP、Ash、NDF和ADF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在多次刈割条件下,产量与株高、分枝数、CP和EE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NDF和ADF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 0.01)。综上所述,多次刈割较一次刈割提高了苜蓿产量,并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是一种适宜黄土高原陇东苜蓿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收获期将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sudanese)、玉米(Zea mays)和象草(Penn isetum purpureum)3种C4禾本科牧草不同节位的茎秆、叶片和叶鞘分离,分别测定其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以及...  相似文献   

12.
将榨汁后的甜高粱渣发酵处理,形成3种处理样品:厌氧发酵脱汁甜高粱渣、厌氧发酵甜高粱酒精糟和直接干燥甜高粱酒精糟。对处理的甜高粱渣进行化学成分(DM、CP、总糖、NDF、ADF、灰分、Ca、P)分析,并采用活体外两阶段法测定DM和NDF消化率;通过活体外产气量试验和动态发酵模型,计算样本的动态发酵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甜高粱渣DM、NDF、总糖、灰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01),ADF差异不显著(P0.05)。动态发酵参数(B、Lag、GAS)及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差异显著(P0.05),活体外细胞壁消化率(IVNDFD)差异不显著(P0.05);氨态氮(NH3-N)、总挥发酸(TVFA)含量和各种挥发酸摩尔比例(除乙酸和丁酸以外)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收获时间和留茬高度对饲草营养品质和消化率的影响,本研究以赤峰地区典型草原牧草为试验原料,设置9个处理,分别是EAL(8月上旬,低留茬高度)、EAM(8月上旬,中留茬高度)、EAH(8月上旬,高留茬高度)、MAL(8月中旬,低留茬高度)、MAM(8月中旬,中留茬高度)、MAH(8月中旬,高留茬高度)、LAL(8月下旬,低留茬高度)、LAM(8月下旬,中留茬高度)、LAH(8月下旬,高留茬高度),测定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和消化率,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显示: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天然牧草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可溶性糖(WSC)含量逐渐增加,LA处理的DM、ADF、NDF和WSC含量最高,分别为55.79% DM、36.87% DM、68.43% DM和4.42% DM。而粗蛋白质(CP)、消化能(DE)、干物质消化率(IVDMD)、粗蛋白质消化率(IVCPD)、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IVADFD)、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IVNDFD)逐渐降低,LA处理组的CP、DE、IVDMD、IVCPD、IVADFD、IVNDFD含量最低,分别为7.48% DM、8.41MJ/kg、47.12%、61.42%、41.62%和51.42 %。粗脂肪(EE)和总能(GE)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留茬高度增加,天然牧草DM、EE、WSC、GE和IVDMD逐渐增加,高留茬高度处理组的DM、EE、WSC、GE和IVDMD指标最高,分别为53.89%、1.98% DM、4.67% DM、18.89 MJ/kg、50.1%。ADF、NDF、IVADFD、IVNDFD逐渐降低,高留茬高度处理组的ADF、NDF、IVADFD、IVNDFD最低,分别为63.53% DM、33.17% DM、43.64%、52.84%,CP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IVCPD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赤峰地区天然牧草收获时间以8月20日,留茬高度3 ~ 6 cm为宜,若收获延迟,可适度增加留茬高度,提高天然牧草越冬率。 [关键词] 天然牧草|收获时间|留茬高度|营养品质|消化率  相似文献   

14.
苜蓿品质是由苜蓿化学成分、采食率、消化率、能量值、家畜饲喂效果等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状。为探索不同苜蓿品种间的品质差异,试验选取10个国内外苜蓿品种,于2017年和2018年第1茬初花期刈割取样,65 ℃烘干后测定茎叶比、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灰分(ASH)、粗脂肪(EE)指标。结果表明:茎叶比最低的品种是WL319HQ,DM含量较高的品种是中苜1号和康赛,CP含量较高且ADF含量较低的品种是康赛和WL319HQ,RFV、EE含量最高且NDF含量最低的品种是康赛,ADL含量最低的品种是骑士2,ASH含量最低的品种是中苜1号,将上述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品质最好的品种是WL319HQ,其次是康赛。从相关分析中得出:CP含量与茎叶比和ADF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NDF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EE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NDF含量与ADF和ADL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除DM含量和ASH含量外,其他指标之间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河套灌区小麦后复种燕麦草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麦后复种燕麦草(Avena sativa L.)的品种适应性、生长特性、产量与营养价值,引进适合秋季种植的8个燕麦草品种(青引1号、青引2号、青燕1号、加燕2号、林纳、青海甜燕、胜利者、天鹅),通过对各燕麦草品种的农艺性状特征、分蘖数、平均旗叶宽、平均旗叶长、茎直径、株高、茎叶比、生物产量与主要营养价值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果:相同品种生育期46 d霜冻前的CP含量高于生育期76 d,NDF、ADF、可溶性糖含量与鲜、干草产量均低于76 d;霜冻后30 d的生长速度与高度结果表明适合小麦后种植的秋性耐冷品种为青引2号、加燕2号和林纳;茎叶比与CP含量呈负相关,与NDF、ADF、可溶性糖呈正相关。单位面积生物产量(除天鹅)与CP、NDF、ADF、可溶性糖总产量呈正相关。从8个燕麦草品种中选出分蘖数适中、植株高、叶片长而宽、茎叶比低、干草总产量高和总营养价值高的品种为青引2号、加燕2号与林纳。  相似文献   

16.
何振富  贺春贵  陈平  王斐 《草业科学》2022,38(5):947-957
为筛选出适宜在甘肃山旱地区种植的饲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以丰富当地饲草料资源,支撑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以15份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品种(系)在该地区的产草量及营养价值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综合生产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系)间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糖(WSC)和总可消化营养物(TDN)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品种(系)间除ADF含量和TDN含量的排序基本一致外,其他养分含量在各品种(系)间排序无规律;其中CP含量以辽甜3号最高,为7.61%;NDF含量以晋甜杂3号最低,为47.90%;ADF含量以辽甜1号最低,为27.70%;WSC含量以2018 JT-7最高,为27.77%;TDN含量以辽甜1号最高,为62.50%.各品种(系)间的干物质(DM)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晋甜杂3号最高,为20.63 t·hm?2.品种(系)间CP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以壮牧79141最高,为1.31 t·hm?2;TDN产量差异显著(P<0.05),以晋甜杂3号最高,为12.67 t·hm?2.将各品种的DM产量、CP、WSC、NDF和ADF含量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种(系)晋甜杂3号、2018JT-7和辽甜3号的综合生产性能较优,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21个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在河南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出适合河南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采用随机法对21个玉米品种(每个玉米品种5个重复)进行分区组种植,以研究其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抗倒伏性和品质,及其各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以京科青贮932、伟科106的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最高,且具有良好的抗倒伏性能。2)伟科106、京科青贮932有较高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淀粉含量,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较低,品质较优。3)生物学产量与绿叶数、绿叶重、株高、茎粗和茎重、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产量与绿叶数、绿叶重、茎粗和茎重、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生物学产量与籽粒产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选用绿叶多和绿叶重、茎重和茎粗、穗部产量均优且有一定植株高度的品种有利于获得高产;粗蛋白与粗脂肪、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从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品质、抗倒伏性能和农艺性状方面综合考虑,京科青贮932和伟科106表现最佳,适宜作为全株青贮玉米品种和粮饲兼用品种在河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不同多花黑麦草品种耐盐能力的差异及其与饲草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关系,为选择耐盐和饲草品质优良的多花黑麦草品种提供依据,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种植7个多花黑麦草品种(Wasehope, WasehopeⅢ, Sachiaoba, Musashi, Nioudachi, Shiwasuaoba 和苏牧1号),分别测定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植株地下和地上部分的Na+、K+和Ca2+含量,并计算K+/Na+和Ca2+/Na+,同时测定不同品种的出苗率及拔节期和抽穗期的饲草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有机物体外消化率(IVOMD)等指标,并对品种的耐盐能力和饲草产量、饲用品质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ioudachi、苏牧1号、Wasehope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分的Na+较低,K+和K+/Na+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而WasehopeⅢ的耐盐能力较差;Nioudachi、苏牧1号、Wasehope拔节期和抽穗期的饲草产量高于其他品种,且WSC含量和IVOMD较高,NDF和ADF等细胞壁物质含量较低,饲用品质较优,与其耐盐能力较为一致;多花黑麦草的耐盐能力与盐土条件下的产量和饲用品质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