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紫花苜蓿抗寒性的影响及其与低温冷冻胁迫下抗氧化系统变化的关系,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于翌年秋季进行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处理,越冬前期挖取越冬器官并进行-10,-15,-20,-25和-30 ℃低温冷冻胁迫处理,以低温冷藏(4 ℃)为对照,测定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利用相对电导率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并对半致死温度与抗氧化特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未刈割和8月25日、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11月5日末次刈割的苜蓿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8.03、-17.61、-17.03、-16.59、-15.80、-15.82、-16.83、-16.34、-17.12 ℃;紫花苜蓿根颈的半致死温度与-10 ℃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的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20 ℃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的CAT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15、-20、-25 ℃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的SOD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15、-20、-25、-30 ℃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的MD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末次刈割时间的苜蓿抗寒性强弱为未刈割>8月25日>11月5日>9月5日>10月15日>9月15日>10月25日>10月5日>9月25日;末次刈割时间通过调控苜蓿根颈的SOD、POD、CAT活性,协同作用清除活性氧、过氧化物和过氧化氢,从而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抗寒性,因此在科尔沁沙地地区建议9月5日之前或11月5日之后进行末次刈割。  相似文献   

2.
为西梅抗寒栽培及育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3种不同西梅砧木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低温(-15℃、-18℃、-21℃、-24℃、-27℃、-30℃、-33℃、-36℃)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MDA含量和POD、CAT、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砧木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POD、CAT、SOD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了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9.023%,可以解释绝大部的原始信息。主成分分析得出不同砧木抗寒性评价方法表达式为F=3.190F1+2.107F2+1.024F3。通过该模型计算出不同砧木综合得分,并排序。不同砧木综合得分为-0.105~0.062之间,综合得分排序为酸梅>实生杏>毛桃。综合比较发现在实际生产中,推广酸梅来作砧木较好。该研究结果为西梅抗寒栽培和抗寒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类和品种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根颈糖类物质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在越冬前期挖取科尔沁沙地种植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骑士T’、‘北极熊’、‘草原3号’、‘巨能3010’紫花苜蓿的越冬器官,在程序式低温处理箱进行模拟低温处理,检测苜蓿根颈相对电导率及糖类物质含量变化,利用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获得半致死温度(LT50),对LT50和糖类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苜蓿的抗寒性强于紫花苜蓿,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抗寒性为‘北极熊’ > ‘草原3号’ > ‘巨能3010’ > ‘骑士T’。相关分析表明,-20℃处理下苜蓿淀粉含量与苜蓿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20℃及以下温度处理下果糖和蔗糖含量与苜蓿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果糖和蔗糖是苜蓿越冬抗寒保护物质,-20℃处理苜蓿根颈中淀粉含量、-20℃及以下低温处理下果糖和蔗糖含量可以作为苜蓿衡量抗寒性强弱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低温对白三叶膜质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白三叶的3个品种海发(Haifa),黑龙江白三叶(Mini-BL)和瑞文德(Rivendel)进行低温胁迫,测定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3个品种SOD和POD活性均表现出先降低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且3个品种在5,0和-5℃处理时差异极显著(P〈0.01),Mini-BL的MDA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品种,Haifa最高,Rivendel居中。分析3个品种的MDA含量,SOD和POD的活性变化特点,Mini-BL抗寒性强于其他两个引进品种。  相似文献   

5.
以13份具有地理代表性的芒属(Miscanthus Andersson)植物为材料,分别以5,0,-5,-10,-15,-20和-25℃共7个温度梯度进行冷冻胁迫,通过电导法测定电解质外渗率来评价各材料的抗寒性,并对供试材料半致死温度(LT50)与其原产地地理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LT50)的变化范围为-2.92~-23.85℃,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0429(-23.85℃) >D0341(-14.10℃) >B0534(-9.60℃) >B0121(-6.97℃) >A0502(-6.77℃) >A0110(-6.51℃) >B0120(-6.34℃) >B0605(-5.39℃) >A0107(-5.00℃) >C0517(-4.27℃) >B0145(-3.26℃) >C0128(-3.08℃) >C0129(-2.92℃),回归分析表明,半致死温度(LT50)与纬度和海拔成极显著负相关,说明芒属植物抗寒性与地理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芒属植物抗寒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9个野生早熟禾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苗期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境内采集的9个野生早熟禾(Poa)为试验材料,设5,0,-5,-10℃共4个温度处理,探讨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抗寒性,为抗寒早熟禾种质材料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各材料的叶片相对膜透性逐渐增大,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增强。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9个材料苗期抗寒性发现,一年生早熟禾(P. annua)抗寒性最强,小药早熟禾(P. micrandra)、草地早熟禾(天祝)(P. pratensis)和草地早熟禾(甘南)抗寒性中等;硬质早熟禾(P. sphondylodes)、波伐早熟禾(P. poophagorum)、草地早熟禾(肃南)、草地早熟禾 (渭源)、草地早熟禾(兴隆山)抗寒性弱。相关性分析表明,SP含量与抗寒综合评价值极显著正相关(P<0.01),POD活性与抗寒综合评价值显著正相关 (P<0.05),Pro含量、SS含量、SOD活性、海拔与抗寒综合评价值成正相关,相对膜透性、MDA含量和年均温与抗寒综合评价值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池栽试验的方法,通过测定草坪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E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脯氨酸(Pro)等多项生理指标,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控释氮肥与多效唑互作对模拟运动场草坪草抗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而保护酶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则持续降低。高肥及喷施PP333的处理F2P1(N20g/m^2、多效唑PP333 600mg/L),其草坪草的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最多,保护酶系统活性最强,抗寒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西藏野生禾本科牧草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以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赖草(Leymus secalinus Tzvel)、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和栽培品种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其幼苗在—10℃~5℃低温条件下叶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游离脯氨酸(Free proline,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所有供试材料叶片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S含量、Pro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黑麦草Pro含量在0℃达到峰值,其他3种指标在—5℃达到峰值,3种野生禾草的各指标均在—5℃达到峰值。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并分级,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和紫花针茅抗寒性最强,划分为Ⅰ级,赖草抗寒性中等,划分为Ⅱ级,黑麦草抗寒性最弱,划分为Ⅲ级。  相似文献   

9.
以海南野生海滨雀稗和海滨雀稗育成品种Salam作对照,对龙爪茅的抗寒性进行了评价。在实验室模拟秋冬季温度条件下,测定了龙爪茅及海滨雀稗的相对电导率(REC),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在南京田间条件下观测了各材料越冬期间的枯黄率。结果显示,25~5℃温度处理,各材料基本不受伤害,REC,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不明显。5-0℃条件下,各材料REC基本不变,但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0--16℃条件下,各材料随温度的降低,REC迅速增加,SOD活性迅速降低,而MDA含量升高。通过拟合Logistic方程分析,龙爪茅,海南野生海滨雀稗和Salam的LT5。分别为-4.2,8.0和-8.1℃。田间自然条件下各材料自10月26日开始逐渐表现出枯黄,其枯黄速度龙爪茅最快,海南野生海滨雀稗次之,Salam最慢。结果表明,龙爪茅耐寒性逊于海滨雀稗,其草坪利用需要进行耐寒性方面的驯化选育。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苜蓿材料的抗寒性与低温胁迫下苜蓿根颈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本研究在科尔沁沙地种植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越冬前挖取越冬器官并进行-10℃,-15℃,-20℃,-25℃,-30℃低温胁迫处理,以低温(4℃)贮藏为对照,测定苜蓿根颈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对电导率,利用相对电导率值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苜蓿半数致死温度(LT50),进行LT50与抗氧化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苜蓿的抗寒性强于紫花苜蓿,其中紫花苜蓿‘北极熊’品种抗寒性最强,‘骑士T’品种最弱。LT50与不同温度处理下抗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在-30℃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分别与LT50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苜蓿通过提高SOD,CAT活性增强抗寒性,-30℃处理下的SOD活性和-10℃,-30℃处理下CAT活性可以作为衡量苜蓿抗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葡萄抗寒性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葡萄抗寒性的综合评价方法,以7个葡萄品种的枝条为试材,通过人工模拟低温的方法,分别于10、-5、-15、-25、-35、-45℃下处理葡萄枝条,测定枝条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游离脯氨酸、组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等抗寒相关指标,根据抗寒性指标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确定葡萄枝条抗寒性指标的有效低温适用范围。并以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葡萄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以LT50为葡萄抗寒能力的衡量指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评价葡萄抗寒性的5个主要相关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5个指标转化为综合的主成分,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建立葡萄抗寒的评价方法,运用隶属度函数值求得各葡萄抗寒性的综合评价指数Y。根据综合指数判断抗寒性强弱顺序为: 双优>左优红>北冰红>贝达>5BB>5C>黑比诺。结果表明:葡萄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等与葡萄抗寒性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因此,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隶属度函数法,来综合评价葡萄的抗寒性将更加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观赏海棠品种凯尔斯、雪球、火焰、草莓果冻、红丽、绚丽在西北地区园林应用中的抗寒性表现,以其一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梯度降温法,研究低温胁迫下各品种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应用logistic函数及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等综合评价不同观赏海棠品种抗寒性的强弱。结果表明:凯尔斯、红丽、绚丽、火焰、雪球、草莓果冻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4.91、-22.87、-22.53、-21.65、-19.16、-16.49℃;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品种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增加,且呈波动型增长;脯氨酸、SOD、POD酶活性呈升-降-升趋势;6种观赏海棠品种抗寒性强弱依次为:凯尔斯红丽绚丽火焰雪球草莓果冻。  相似文献   

13.
自然降温下4个狗牙根品种(系)的生理指标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露地栽培自然降温下4个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品种(系)(‘矮败狗牙根'、‘公主'、‘天堂419'和‘HN019')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7个生理指标的测定,结合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这4个狗牙根品种(系)的耐寒性.结果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甘肃农业大学培育的猫尾草(Phleum pratense)新品系(T)为试验材料,‘川西’猫尾草品种(CK1)和‘岷山’猫尾草品种(CK2)为对照,研究3个材料在低温胁迫(0℃,—10℃,—20℃,—30℃)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明晰其抗寒性强弱,为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猫尾草新品系打下基础。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对供试猫尾草的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叶绿素(Chlorophyll,CHL)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着胁迫的加剧,供试材料的SS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20℃时含量最低(8.6 mg·g-1),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在—20℃时活性最高(606.23 U·g-1·min-1),CAT活性呈上升趋势。在—10℃至—30℃处理下,T的SS含量均显著高于CK1和CK2(P<0.05),且不同低温胁迫处理下T的SOD,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1和CK2(P<0.05)。综合表明,猫尾草新品系(T)的抗寒性较强,适宜开展进一步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低温条件下外源ABA对水稻叶鞘内源激素含量和抗寒生理指标的调控效应,以水稻品种龙稻5(耐冷型品种)和龙粳11(冷敏型品种)为材料,于开花期喷施ABA后,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分别持续1,2,3,4,5 d)处理。结果表明,开花期低温可导致水稻花粉活力和结实率显著降低,冷敏型品种尤为严重,喷施ABA可有效抑制花粉活力和结实率的降低。低温处理可引起水稻叶鞘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提高,同时导致SOD、POD和CAT活性发生变化;外源ABA具有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作用,同时促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提高。研究证实外源ABA具有提高水稻抗冷的作用,对优化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抗冷方法,建立寒地水稻生产的抗冷技术体系,达到保产增产的目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根瘤菌共生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对低温胁迫下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的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根瘤菌共生紫花苜蓿的相对电导率(-6℃,4~6 h)显著低于不接种紫花苜蓿(P < 0.05),且其MDA含量低于不接种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紫花苜蓿的SOD比活力、CAT活性、POD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不接种根瘤菌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紫花苜蓿在低温胁迫下具有更强的膜稳定性、活性氧防御以及渗透调节能力,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