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干青贮的原理和方法与一般青贮方法基本相同,都需厌氧贮存。一般青贮的原料含水率在70%~80%,而半干青贮原料含水量可降到40%~60%。为了获得较好的青贮质量,在进行半干青贮过程中,应掌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千草及全株小麦青贮间的组合效应。将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以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筛选出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间的最优组合后再与全株小麦青贮以这11个比例进行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测定72 h产气量、微生物蛋白产量及瘤胃干物质降解率的单项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结果表明:在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的不同比例组合中,微生物蛋白产量和干物质降解率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均以60:40的组合最大,产气量组合效应指数则以70:30的组合最大,多项组合效应指数以比例为60:40的组合最大;在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最优组合(60:40)与全株小麦青贮的不同比例组合中,产气量、微生物蛋白产量和干物质降解率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均以80:20的组合最大,多项组合效应指数以比例为80:20的组合最大。综上,在本试验设计条件下,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干草比例为60:40的组合、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全株小麦青贮比例为48:32:20的组合具有最大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3.
生物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生物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在第二茬和第三茬各2种含水率(高、低)的苜蓿中分别添加苜蓿绿汁发酵液(AFGJ)、猫尾草绿汁发酵液(TFGJ)、乳酸菌制剂(LAB)、纤维素酶(CEL)及LAB+CEI,(MIX)制作青贮.常温下贮存50d开封,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结果表明:AFGJ和TFGJ对第二茬低含水率青贮和第三茬的2种含水率青贮、LAB、CEL和MIX对2茬各2种含水率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均有显著的添加效果;在第二茬高含水率青贮中,CEL和MIX的添加效果最显著,在第二茬低含水率青贮中,MIX的添加效果最佳;在第三茬高含水率青贮中AFGJ和TFGJ的添加效果最显著,在第三茬低含水率青贮中TFGJ、AFGJ、LAB和MIX组的品质相近,优于CEL和CON组;青贮的发酵品质,第三茬优于第二茬;同茬同添加处理的高、低含水率青贮相比,第三茬青贮中的AFGJ组及TFGJ组相近,其他组均以低含水率青贮为优.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混合时间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混合青贮均匀度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合理的苜蓿混合青贮工艺。本试验以80%、75%、70%、65%含水量苜蓿(M)为材料,选择玉米粉和麸皮(Y)作为添加剂,根据适宜含水量(60%)共设计7个添加处理(80%M+10%Y、80%M+15%Y、75%M+10%Y、75%M+15%Y、70%M+10%Y、70%M+15%Y、65%M+5%Y),5个混合时间处理(3、5、7、9、11 min),采用筛分法测定混合均匀度,烘箱烘干法测定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前含水量。结果表明:混合时间为5 min时,各处理的混合均匀度均可达到90%以上,其中70%M+10%Y混合均匀度最佳,为93.47%;混合时间为7 min时,80%M+15%Y混合均匀度最佳,为95.44%;混合青贮发酵前,65%M+5%Y的含水量随着混合时间的延长逐渐接近60%;75%M+15%Y的含水量在混合7 min时最接近60%,为59.41%。因此,合适的混合时间有利于调节苜蓿混合青贮均匀度和含水量,进而改善其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5.
半干青贮的原理和方法与一般青贮方法基本相同,都需厌氧贮存.一般青贮的原料含水率在70%~80%,而半干青贮原料含水量可降到40%~60%.为了获得较好的青贮质量,在进行半干青贮过程中,应掌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6.
试验拟采用体外培养技术,通过将荞麦秸秆、油菜、苜蓿干草和青贮玉米进行不同比例的组合搭配,在体外进行培养试验。通过检测多项发酵指标,用以评估这几种粗饲料的组合效应。组合比例(%)为油菜20青贮80,荞麦20苜蓿80,荞麦40苜蓿60,油菜20苜蓿80,油菜40苜蓿60,荞麦20青贮80。每种组合3个重复,采用体外发酵技术,评估每种组合发酵0、3、6、12、24 h的产气量、pH值、干物质消化率、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蛋白(MCP)和甲烷含量,计算不同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显示,各组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增长均呈上升的趋势,油菜20苜蓿80组挥发性脂肪酸总浓度最大。油菜20青贮80平均消化率达到了37.19%,其组合效应综合指数也最高。干物质消化率和产气量最高的为油菜20青贮80组,最小油菜20苜蓿80。各组NH_3-N浓度并无规律性变化。油菜20青贮80组甲烷排放量最低。荞麦20苜蓿80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最高。各试验组pH值维持在5.57~5.93,随着培养时间增加略有下降。以MFAEI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时发现,油菜20青贮80组合效应值最高,荞麦20苜蓿80组次之。  相似文献   

7.
苜蓿青贮技术在四川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四川当地的自然气候、社会和经济状况,从高水分青贮、半干青贮(低水分青贮)、添加剂青贮、塑料拉伸膜青贮以及混合青贮中选出适合的青贮方法;从不同青贮添加剂对不同苜蓿含水水平中选出制作青贮较好的青贮添加剂和苜蓿含水率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黄贮”是相对青贮而言。青贮是将青绿饲料填入密闭的设施或容器中经微生物发酵而调制、贮存饲料的技术。青贮要求秸秆含水率在60%~70%之间,含水率过低时便不能作业,因此青贮在时间上受到限制。黄贮是将黄(干)秸秆作原料,粉碎后加适量水(有时需加生物菌剂),再压实、密封而调制饲料的技术,能达到与青贮同样的效果。由于黄贮不受秸秆含水率的限制,黄贮技术具有更为广阔的推广空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与玉米(Zea mays var.rugosa)秸秆混合青贮的效果,用含水率同为71.20%的象草与玉米秸秆调制了含水率为73.86%~73.10%的混合青贮(MC1青贮),用含水率分别为59.30%与59.10%的象草与玉米秸秆调制了含水率为62.30%~60.91%的混合青贮(MC2青贮),MC1和MC2青贮均设3种混合比例(象草与玉米秸秆质量比为80∶20、70∶30和60∶40)。每个处理重复3次,常温下贮存60 d,开封后评定青贮的品质。结果表明,所有青贮的品质优良;MC1和MC2青贮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升高,乳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pH值极显著降低,水分、乙酸、氨态氮、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减少,干物质回收率极显著提高;MC2青贮的品质优于MC1青贮。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方法青贮苜蓿结果表明:苜蓿加酸青贮试验以添加0.25%乙酸和0.25%乳酸处理青贮效果最好。苜蓿混合青贮试验以添加50%玉米秸秆粉+5%玉米面粉+45%苜蓿混贮效果最佳,无论是气味、色泽、质地、含水量等都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WCS)、小麦秸秆(WS)和苜蓿青贮(AS)不同组合比例对晋南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筛选不同饲料组合应用的最适比例。将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苜蓿青贮以不同比例组合(80∶10∶10, 70∶10∶20, 70∶20∶10, 60∶10∶30, 60∶20∶10, 60∶30∶10, 50∶10∶40, 50∶20∶30, 50∶30∶20, 50∶40∶10, 0∶100∶0, 100∶0∶0, 0∶0∶100)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分析不同饲料组合对体外产气量(GP)、干物质降解率(IVDMD)、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SFAEI)和综合组合效应值(MFAEI)。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和苜蓿青贮的组合比例对GP的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增加,GP逐渐增加。各组体外发酵液pH保持为6.68~6.89(P<0.01)。NH3-N的变化范围为14.31~26.01 mg·100 mL-1P<0.01)。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一定时,IVDMD随着苜蓿青贮比例增加而增加。不同比例组合的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和苜蓿青贮体外发酵液中VFA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60∶30∶10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丙酸浓度也为最高(13.99 mmol·L-1)。各比例组合乙酸/丙酸在2.76~3.2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合的综合组合效应值均为正组合效应,70∶20∶10综合组合效应值(0.9343)最高。由此可见,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和苜蓿青贮比例为70∶20∶10时,组合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2.
添加不同水平的玉米粉对紫花苜蓿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种不同含水量(60%、70%、80%)的紫花苜蓿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粉(0%、5%、10%)进行了30天的青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0%的玉米粉,紫花苜蓿青贮NH3-N/TN值在0.56%~0.73%之间,显著低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和(P〈0.01);含水量70%的紫花苜蓿中添加10%的玉米粉,青贮感官品质较好,粗蛋白损失0.34%,低于其它处理组;添加玉米粉显著降低紫花苜蓿青贮NDF ADF和粗脂肪含量(P〈0.01)。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求提高苜蓿和全株玉米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最优混贮比例,试验以初花期第三茬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为原料,制成不同混合比例(苜蓿和全株玉米比分别为0∶100、40∶60、51∶49、61∶39、80∶20、100∶0)的青贮饲料,水分含量为50%~70%,在室内装袋发酵90 d,测定混合青贮的各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比例及时间对混合青贮的品质有显著影响,苜蓿与全株玉米混贮80∶20组合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高于全株玉米单贮(P0.05),低于苜蓿单贮(P0.05);51∶49组合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与苜蓿单贮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全株玉米单贮相比差异不大;苜蓿与全株玉米40∶60、61∶39组合p H值与苜蓿单贮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苜蓿和全株玉米混贮40∶60组合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材料,分鲜草、预干晾晒草(水分含量分别为80%和60%)两个水平,研究分别添加EM制剂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苜蓿鲜草经过添加剂处理后,青贮料OM含量比鲜草原样有所提高(P<0.01),CP含量比鲜草原样有所降低(0.01<P<0.05),NDF、ADF含量均比鲜草原样有所降低(P<0.01).②苜蓿鲜草经过预干晾晒后添加EM制剂青贮,青贮料OM含量比鲜草原样有所提高(P<0.01),CP含量比鲜草原样有所降低(0.01<P<0.05),NDF、ADF含量也均比鲜草原样有所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5.
拉伸膜圆捆青贮是先将牧草/苜蓿在含水率为50%左右时,用高压力打捆机将牧草/苜蓿制成圆柱型草捆,然后采用专用裹包机,用青贮专用拉伸膜将草捆紧紧地裹包起来,即完成了拉伸膜裹包青贮的制作。若是玉米秸秆、甘蔗尾叶或芦苇等其他作物,则需先用揉碎机或切碎机将秸秆揉碎或切短。再进行打捆和裹包。圆捆青贮有大型圆捆和小型圆捆两种。  相似文献   

16.
奶牛常用3种粗饲料间组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短期人工瘤胃技术研究了奶牛常用3种粗饲料混合料的组合效应,旨在提高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将苜蓿干草、青贮玉米秸和羊草基于干物质分别按100:0、80:20、60:40、40:60、20:80和0:100比例两两组合,根据发酵结束后的产气量(GP)、微生物蛋白产量(MCP)和代谢能(ME)分别计算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表明:用单项组合效应指数评价组合效应的结果不完全一致,采用MFAEI进行综合评价时,青贮玉米秸-苜蓿配合比例为60:40时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MFAEI为0.12;青贮玉米秸-羊草配合比例为40:60时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MFAEI为0.83;苜蓿-羊草配合比例为80:20时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MFAEI为0.09。  相似文献   

17.
半干青贮是使苜蓿迅速风干,含水量降到40%~50%后再进行青贮,这种青贮饲料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由于苜蓿常规青贮不易成功,近年来,欧美各国采用低水分青贮法。用此方法调制的青贮料,基本上保持了原饲料的营养成分,养分损失仅为10%-15%,使原来难以青贮的豆科牧草如苜蓿,三叶草等都能获得较好的青贮效果。  相似文献   

18.
苜蓿半干青贮饲料调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青贮技术是调制青贮饲料的一种新工艺。用半干青贮调制的饲料,基本上保持了原饲料的营养成份,使原来难于青贮的豆科牧草如苜蓿、三叶草等,都能获得较好的青贮效果。国内目前只有少数学者进行过半干青贮技术试验研究,在生产中还未应用推广。对涉及半干青贮工艺方案的选择、机具配备、经济效益及半干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等问题,尚未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新疆饲草资源丰富,其中苜蓿是新疆的主要栽培牧草,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以上。苜蓿是优质粗饲料,但因其含糖量低,含水率高,一般认为不能青贮,只适于制备干草。传统的干草…  相似文献   

19.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混播草地牧草为材料,按照90%苜蓿+10%鸭茅、70%苜蓿+30%鸭茅、50%苜蓿+50%鸭茅的比例进行青贮,通过分析对比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感官青贮效果等,以期优化最佳混合青贮的豆∶禾比例。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和鸭茅混合青贮后,气味、质地、色泽感官评定均为优良,且pH呈下降趋势,青贮效果优于苜蓿和鸭茅的单独青贮。混合青贮降低了苜蓿青贮中氨态氮含量的36.4%,鸭茅青贮中乙酸、丙酸的含量明显下降;提高了苜蓿青贮中乳酸的含量,有效抑制了丁酸的产生,苜蓿+鸭茅饲草混贮比例为7∶3和5∶5处理结果未检测出丁酸。3个混合青贮组合的粗蛋白含量高出鸭茅单贮31.9%,酸性洗涤纤维低于鸭茅青贮12.6%。在青贮发酵过程中,苜蓿+鸭茅以7∶3比例混合青贮,有利于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20.
1 收割和运输 种植青贮玉米在乳熟(灌浆)末期和腊熟(定浆)初期收割,要求青贮玉米含水率在65%~75%之间.玉米黄贮在掰棒后马上进行,含水率在50%以上,封窑时再加水至70%左右.无论是机械收割还是人工收割都要求收割后迅速运回,及时青贮入窑,尽量减少秸秆中水分和养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