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白羽半番鸭及其母本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白羽半番鸭研究开发现状、福建省白羽半番鸭及其母本选育研究进展,对半番鸭白色羽毛的遗传研究和选育技术路线的建立,白羽半番鸭大中小型母本专门化品系选育进展,白羽半番鸭配套系选育研究和白羽性状分子标记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白羽半番鸭选育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半番鸭白色羽毛性状的选择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报道了以番鸭为父本测试品系,对半番鸭母本进行后裔半番鸭白羽性状选育的世代进展及选择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经4个世代选择,半番鸭1-3级羽色从58.40%提高到93.49%,半番鸭白羽色评分的世代平均值从5.77提高到8.42,实现遗传力3代平均为0.6638,选育效果明显,同时还显示了半番鸭羽色遗传的复杂性和白羽性状选育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鹅的嘌蛋是指将孵化过半期以后的胚蛋运送到另一地方出雏的孵化方法.与运输雏鹅相比,嘌蛋具有可以增加运雏数量、降低运输成本以及有效减少因长途运输而造成的伤亡等优点.因此,运输嘌蛋比运输种蛋和初生雏鹅更为方便有利,尤其适用于偏僻、交通不便以及路程较远的地区.所以说,嘌蛋技术为引进和交换良种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黑番鸭和白番鸭开展选育,其结果两品系的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成活率均有所提高。通过对白番鸭♀×福建黑番鸭♂、福建黑番鸭♀×白番鸭♂杂交后代进行观察,其正反交后代均以黑白花番鸭居多,杂交后代生产性能优于本地黑白花番鸭;从两品系正反交结果看,以白番鸭♀×福建黑番鸭♂的杂交组合生产的后代黑白花商品肉鸭生长性能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小型白羽羊番鸭母本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以番鸭为测试父系,以后裔半番鸭白羽率为目标性状,对白羽番鸭母本进行世代选育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选择,半番鸭A-C级白羽率从38.90%提高到78.18%,半番鸭羽色评分的世代平均值从3.7441提高到6.8753,选育进展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省半番鸭生产的现状及其走向檀俊秩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半番鸭生产在我省已有300多年历史,生产实践创造了独特制种、孵化、膘蛋一整套的生产技术;现代完善的饲养技术又促进了半番鸭生产的发展。半番鸭(muleduck)是以蛋鸭(Anasplatyrh...  相似文献   

7.
从北京鸭(♂)×番鸭(♀)属间杂种F1代大群群体中选出生殖器官有不同程度发育的雌性半番鸭,发现其有不同程度的繁殖力,但与亲本差异大。雌性半番鸭开产晚、蛋少、开产蛋重与300日龄蛋重一致,蛋小、蛋黄相对小,哈夫单位高、蛋白相对重比亲本高。获得一枚北京鸭(♂)×半番鸭(♀)的受精蛋。其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死亡。笔者认为雌性半番鸭卵巢发育不全是造成半番鸭繁殖力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半番鸭是我省市场的当家肉鸭。半番鸭肉质性能好,但传统的半番鸭是黑麻羽色。屠宰后屠体留有的黑色针羽严重影响胴体的外观,降低了半番鸭的经济价值。白色羽毛是羽绒业的优质原料,价值高,生产上迫切需求白羽半番鸭。因此,不断地改良半番鸭羽色这一经济性状,使生产的半番鸭胴体洁白美观,并增加白色羽毛的经济价值是选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白羽半番鸭亲本专门化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鸭和法国杂交白番鸭为父母本材料,选育白羽半番鸭亲本专门化品系。结果表明:母系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后代半番鸭A-B级的白羽率从19.55%提高到78.86%,A-C级白羽率从61.55%提高到99.17%;父系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70日龄体重变异系数从12%下降到6%,种鸭150日龄体重♂4.94±0.27kg和♀2.75±0.16kg,父母系选育进展显著。同时表明研究所用的选育技术路线正确、有效和实用。  相似文献   

10.
从鸭体、禽胚和细胞 3个方面探讨了雏半番鸭呼肠孤病毒 FZ2 株的致病性。经试验表明 ,在实验室条件下 ,该株病毒可导致雏番鸭、雏半番鸭发病、死亡 ,对雏番鸭的致死率为 14 .3%~ 4 1.7% ,对雏半番鸭的致死率高达 38.5 % ,且死亡鸭表现出与自然感染呼肠孤病毒病死的雏番鸭、雏半番鸭相同的病变 ;人工感染幸存鸭大多生长发育明显受阻。该株病毒经尿囊腔途径接种 ,对番鸭胚、半番鸭胚、北京鸭胚、SPF鸡胚的致死率分别为 10 0 %、96 %、2 8%和 0 ,致死鸭胚的肝脏、脾脏表面见白色坏死点。经蛋传试验表明 ,该株病毒有可能经胚蛋垂直传染。以该株病毒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 (MDEF)上连续传接 10代 ,结果细胞病变 (CPE)仍不明显 ,表明其不易适应 MDEF。由此可见 ,该株雏半番鸭源呼肠孤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