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市地处长江下游太湖稻区,二化螟[Chilo suppessalis(Walker)]是我市水稻常发性害虫,年发生二代。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免少耕栽培技术及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推广、壮秆大穗水稻品种应用种植、螟虫抗药性增强、气候条件等诸因素影响,导致二化螟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大。为此对本地区二化螟发生规律、生态分布及防治策略开展一系列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2001~2003年,我站通过三年系统观察、试验研究,二化螟的监控技术已日趋完善成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根据奉贤区1950~2001年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的观测资料,结合水稻栽培技术、栽培制度演变情况和水稻白穗率高低变化特点,本区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过程分为由高到低回落期、先升后降期、低发生期和波动上升期四个历史阶段;分析了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与一代灯下诱蛾数、水稻生育期变化、栽培方式及环境气候等条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历史拟合率为94%,经2001~2002年应用验证,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免少耕栽培技术及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壮杆大穗水稻品种的应用种植,螟虫抗药性的增强,气候条件等诸因素影响,导致二化螟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大.为此对本地区二化螟的发生规律、生态分布及防治策略开展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免少耕栽培技术及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壮杆大穗水稻品种的应用种植,螟虫抗药性的增强,气候条件等诸因素影响,导致二化螟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大.为此对本地区二化螟的发生规律、生态分布及防治策略开展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方强农场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大发生现状的调研,从栽培和植保等方面分析了其大发生的原因,并探索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二化螟防治水平的综合技术措施及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营山县是水稻种植大县,近年来二化螟常年发生面积达2万hm2,严重威胁着当地的水稻生产安全。本文分析了2011—2022年营山县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情况及发生规律,并总结了适合营山县的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7.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主要与稻田耕作制度和气候条件关系密切。2001年冬季气温高,对二化螟越冬有利,二化螟呈大发生态势,而2002年春季连续低温阴雨,对二化螟生存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2002年一代二化螟实际中等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8.
水稻二化螟持续大发生危害加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自推广杂交水稻以来,水稻二化螟为害加剧,发生代次多,发育进度不整齐,世代重叠,损失逐年加重。为此,探讨了二化螟的发生危害规律和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选用对口化学农药防治为重点,以及生物、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水稻二化螟九十年代初在吉林省各地零星发生,1993年一些县份报告发现二化螟危害,局部造成减产。1994牟曾作了一次调查,各市县均有二化螟发生,并有成灾地块,但面积不是很大。到九十年代末,发生面积逐年成倍增长,全省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已成为吉林省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东台市为中稻地区,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以及不断扩粳缩籼,水稻螟虫种群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预计,今后螟虫将会出现“大螟迅速发展、二化螟继续反弹、三化螟显著回升,三虫并发并重”的态势。防治上,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人工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最近几年的观察,资阳水稻螟虫的种类主要为二化螟,约占60%左右;三化螟约占30%左右,特别是长势好、密度大、生长茂盛、嫩绿的田块,三化螟明显要多些;大螟数量少,约占10%以下,主要分布在田边。在资阳范围内危害水稻的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发生时间不一致,在第一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晚发生10多天,但第二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发生期早7~10天,这就为螟虫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大螟发生数量少,发生时间与二化螟基本一致,不作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二化螟自2003年在我县发生以来,呈逐年扩大加重发生的趋势,该虫害的发生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因其蛀茎危害,被害株基本绝产。从影响二化螟的发生因素看,今年发生危害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为了有效地控制二化螟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广.为害重,损失大,防治成本高。近几年,福鼎市二化螟种群数量呈现小的起伏变化.总体较平稳。但由于受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的改变、全球气候变暖及有的稻田农药不规范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螟虫冬后残留虫量加大、蛾峰增多、发蛾期延长.并对一些治螟农药产生了抗性.防治难度加大.为害有加重的趋势。能否有效地防治二化螟和控制螟害.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二化螟近年来在我省,呈逐年扩大加重发生的趋势,该虫害的发生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因其蛀茎危害,被害株基本绝产。从影响二化螟的发生因素看,今年发生危害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为了有效地控制二化螟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对水稻二化螟的监测防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2017~2021年水稻二化螟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从加强虫情测报能力、农业防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控等方面总结二化螟防控关键技术,以供农户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耕作制度改变、超高产品种种植面积扩大及害虫抗药性等原因,致使稻螟年年发生,对水稻的高产优质造成严重威胁。文章简要分析了东北地区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危害上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纪传义 《农技服务》2008,25(2):92-93
介绍了水稻二代二化螟的发生及危害特点,测算了危害损失率,并提出了水稻二代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舒 《农家顾问》2007,(7):20-21
随着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和优质、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稻田病虫害系统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湖北省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栽培制度的不断变化,我区成为早、中、晚稻混栽区。由于分散耕作,各农户劳力不一,栽插时期参差不齐,品种多样,二化螟在我区发生逐年加重,成为水稻上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的害虫。为寻求有效防治药剂,2005年水稻二代二化螟大发生之际,我们进行了5%氟虫腈悬浮剂和其他几种药剂防治二化螟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