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论沿淮蝗区东亚飞蝗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受异常气候及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近年来沿淮蝗区东亚飞蝗呈猖獗发生态势.笔者分析了1990~2001年12 a间飞蝗发生消长及其重发原因,从前瞻实际出发,通过田间农药防治飞蝗药效试验等技术手段,提出生态治蝗与环保型农药的遴选,实现飞蝗可持续治理性的防治对策,以将蝗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相似文献   

2.
凤台县东亚飞蝗演变成因及蝗区生态调控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凤台县东亚飞蝗蝗区现状 ,分析了影响东亚飞蝗发生的原因 ,综合近年来的防治实践 ,总结了生态调控措施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滨湖蝗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复杂,各生态因子对控制东亚飞蝗发生密度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各生态因子的调查和研究,从而加以改造利用,形成不利于东亚飞蝗发生、繁衍,而有利于天敌繁衍和觅食的生态环境,以降低东亚飞蝗的发生密度,达到生态控制蝗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微山湖蝗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山东省西南部两省交界处,面积约1.3万km^2,是国家重点蝗区之一。沛县位于微山湖西畔,总面积约0.1km^2,受微山湖特殊气候条件和复杂地形、地貌影响,东亚飞蝗为沛县历史性害虫。在“改治并举,综合防治”治蝗方针指导下,蝗区实施了大规模治理改造,宜蝗面积逐年缩小,发生程度逐步减轻。目前宜蝗面积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6.6万hm^2减少到1.9万hm^2。尤其是近年来,在做好蝗虫监测基础上,探索了“蝗区治理、生物治蝗、地面应急防治”的综合控制技术,飞蝗发生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5.
翻耕蝗区土壤对东亚飞蝗蝗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耕翻土壤对蝗虫产卵的影响。[方法]研究了东亚飞蝗产卵对实、松土的选择性和不同层次土壤蝗卵的发育情况。[结果]结果表明,经过耕翻耙磨土壤后,东亚飞蝗蝗卵能够正常出土的仅占6.1%。[结论]该研究为垦荒种植和蝗区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逐步回归法对黄河三角洲沿海蝗区近26a的东亚飞蝗调查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筛选适合的气象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东亚飞蝗夏、秋蝗发生面积和夏蝗发生密度统计预报模型,上述预报模型均通过0.05显著性统计检验。对建模内预报值和2009年预报应用效果进行验证,各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正>东亚飞蝗是一种国际性害虫,危害大、成灾重,我县属于历史老蝗区,蝗灾发生频繁。所以,了解我县飞蝗发生与蝗区环境条件的关系,有利于搞好东亚飞蝗预测预报和综合控制,逐步改变飞蝗适生环境,做到可持续治理,以达到根除蝗害的目的。影响飞蝗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的主要外界因素有气候、土壤理化性质、耕作、植被、天敌等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
驻马店内涝蝗区飞蝗发生原因及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属内涝型蝗区,50年代以前曾多次严重发生蝗虫,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到60年代蝗虫基本得到了控制,西平、遂平、汝南、上蔡、平舆、新蔡等6个县摘掉了蝗区的帽子。然而,自1991年以来连续干旱,飞蝗又开始回升,1994年部分县乡重度发生,之后连续...  相似文献   

9.
目前,东亚飞蝗的防治仍然以化学农药为主,如有机磷类、菊酯类及其复配制剂等,化学农药在蝗灾的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环境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为保护蝗区农业生态,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在蝗虫防治中,尤其在低密度发生区宜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既经济有效,又安全可靠,为此,我们于2003-2005年开展了生物农药杀蝗绿僵菌、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东亚飞蝗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简要综述了阜南县生态控蝗、牧鸭治蝗的主要成效;总结了生态控蝗、牧鸭治蝗的措施和模式,为防蝗治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实现东亚飞蝗的可持续治理,安徽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东亚飞蝗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基本摸清了植被覆盖、耕作、天敌等因素对飞蝗发生的影响,生态控蝗面积逐步扩大,有效地降低了飞蝗的发生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白洋淀蝗区防治蝗虫替代药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全国重点湖泊蝗区之一,该地区的蝗虫以东亚飞蝗为主。目前对于该地区东亚飞蝗的治理仍以采用马拉硫磷、氰戊菊酯等有机磷类和菊酯类为主。这些药剂的用量较大,长期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增加等问题。本研究自行研制了防蝗替代药剂5%吡虫啉OL,并进行了田间试验,明确其田间用量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与其他药剂相比,该药剂更适用于该地区控制蝗虫为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东亚飞蝗发生量间的关系,为东亚飞蝗发生基数的调查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东亚飞蝗不同时期的发生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春季蝗卵发生量与夏蝗发生量不显著外,其他时期各发生量间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蝗虫发生量调查及防治上,工作重点应放在相关的主要原因上.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蝗区飞机治蝗技术的历史 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渤海蝗区飞机治蝗技术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飞防机型和施药技术、防蝗药剂及治蝗配套技术等,并对该区飞机防蝗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述了无棣县建国以来东亚飞蝗防治的5个阶段.即人工扑打阶段;小型药械化学防治阶段;飞机防治阶段;蝗虫利用新药械地面防治阶段;飞机防治、地面防治、生态控制相结合阶段.提出了治蝗技术发展的方向.为合理、有效的利用各种治蝗技术控制蝗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03-2005年在河南黄河滩区进行的生物农药防治东亚飞蝗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杀蝗绿僵菌ULV对东亚飞蝗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00-500ml/hm^2药后15d的平均校正防效达98%以上,与对照药剂0.4%锐劲特(Regent)ULV和75%马拉硫磷(Malathin)ULV1500ml/hm^2个处理的防效相当。且对田间主要天敌蜘蛛、步甲、蚂蚁等影响很小,对生态环境无毒副作用,符合环保和蝗区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河泛蝗区东亚飞蝗发生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河南省河泛蝗区飞蝗防治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运用统计学理论,采用5个重点河泛蝗区县1988-2007年共20年的蝗情调查数据,组建了以预测预报为主要功能的蝗虫基数与下代蝗虫发生量的预测模型。各模型的拟合优度高。同时对回归预测模型进行了历史回查和试报,历史回查效果表明,无论夏蝗或秋蝗,均以发生面积的预测模型相对准确率最高,均高于90%,达标面积的次之,为60%~85%,平均密度的较低,为35.8%~55%;试报结果与历史回查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8.
20%杀蝗绿僵菌油剂防治东亚飞蝗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做70%杀蝗绿僵菌油剂3个不同剂量与75%马拉硫磷油剂进行防治东亚飞蝗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0%杀蝗绿僵菌油剂防治东亚飞蝗,在第9天后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3种剂量防治效果均达75%以上,第13天后均达93%以上,其中每hm^2用375ml施药量防治效果达95.5%。从而证明20%杀蝗绿僵茵油剂是防治东亚飞蝗一种较好的生物农药,每hm^2用375ml的施药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剂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棉蝗各胸节背板、侧板和腹板的组成,及翅胸节与侧板之间膜质中骨片间的关系,并对棉蝗胸部内外骨骼的形状进行了较详细地描述。明确了棉蝗的胸骨骼与非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oides(Reiche et Fairmaire)和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nilensis(Meyen)胸骨骼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油气储运》2011,(22):2
2011年山东省东亚飞蝗夏蝗中等程度发生,黄河滩区、渤海湾蝗区局部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26.4万公顷(395.95万亩),达标面积23.1万公顷(346.5万亩),一般密度每平方米有虫0.28~5头,平均每平方米0.59头,最高38头。为顺利完成飞机治蝗作业任务,今年山东省租用山东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运五型飞机和海燕型飞机各一架,在黄河口治蝗机场实施超低量灭蝗飞行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