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拓展红色旅游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对红色旅游进行界定并分析其特征.从提高竞争力、适应旅游者需求变化、克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确认了红色旅游联动开发的必要性,从旅游资源基础、区位条件、交通运输和政策条件等方面论证了利用黄冈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联动开发的可行性.根据红色旅游的新定义,从资源联动和区域联动2个层面提出了黄冈市红色旅游联动开发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都归属大旅游的范畴.江西作为革命老区,具有无可比拟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体育旅游文化资源.本文从分析江西省红色旅游和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入手,阐述了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可行性,提出了江西省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开发的对策,为整合江西的旅游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永春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县.长期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珍贵资源.本文从永春县风光旖旎的旅游资源入手,对永春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红色旅游要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要注意开发旅游商品与红色附生品,使红色旅游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旅游开发不足,缺乏新意,红色旅游品牌的打造力度不够,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不能很好的发展.通过对兴安县红色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现状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通过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旅游、主题休闲旅游和生态自然旅游资源进行资源配备布局整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兴安县旅游.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林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1):169-171
对大别山区域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以及大别山区域进行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巨大潜力,从区域的自身特点出发,着重研究了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以区域、政府、旅游产品、旅游设施、宣传为中心,通过资源整合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发展,增强大别山区红色旅游的实力。  相似文献   

6.
卢丽刚  卢静 《农业考古》2008,(6):161-163
赣东北在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过程中面临着三大难题:革命文物亟待加大保护力度、红色旅游面临全省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的挑战、红色文化挖掘深度不够,红色旅游产品知名度不足.为此,要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正确处理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打破对政府投入的单一依赖模式,拓展革命文物保护资金筹措渠道;精心打造赣东北红色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形象;注重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赣东北红色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而红色旅游资源的域名保护,作为一个新兴的知识产权研究领域,当前的研究还很欠缺,现实生活中保护也非常不力,严重影响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发展,应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经营管理者的域名保护意识;抓紧申请与红色旅游资源有关的域名;对于已被他人抢注的域名,可以通过协商、诉讼、仲裁等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付修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87-8788
从红色旅游与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红色旅游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并在该基础上提出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罗文科 《吉林农业》2012,(4):262-263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在此大背景下各省份地区都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把握仪陇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关键之一就是充分认识到仪陇红色旅游发展的现实紧迫性和客观制约性.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61-63
革命老区环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当地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环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由于起步较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开发模式单一、文旅融合不深入、专业人才缺乏、宣传营销不到位等问题。基于问题分析,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资源开发模式、优化宣传营销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合理、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助推革命老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地处安徽西部的六安市,是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但六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今天,为六安市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本论文在分析六安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找出六安市红色旅游资源利用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建立灵活高效的机制,创造顺畅的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红色景区基础建设力度;大造红色精品体系,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2.
于晓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98-5800
通过从红色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意义、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红色旅游发展目的,对红色旅游景区首先进行基础性研究和特色资源挖掘,充分展现金寨红色历史文化底蕴;以红色和国防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巧妙地将红色革命精神、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融入不同主题的分区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红色旅游景区设计和开发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省908专项“海洋油气资源调查专题”工作为基础,分析了河北省海洋油气资源现状及勘探开发潜力,探讨了海洋油气开发与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0-2013年河北省旅游及经济数据,排除价格水平变动等因素对研究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旅游外汇收入(TRR)、旅游收入(TR)与地区生产总值(GDP)呈线性正相关,且旅游收入与地区GDP的线性正相关更为显著;预测结果为旅游收入每增加1%,地区GDP约增长1.65%;旅游经济的增长对地区GDP的带动作用不断强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河北旅游品牌、"一带三区"布局、关注网络信息,促进入境旅游、整合旅游企业等建议,以期促进河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河北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玲  贾启建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33-19735
根据京津冀农业系统的特征,选取人口压力、资源利用、建设能力为一级指标,下设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制品、单位农业产值能耗、复种指数、耕地有效灌溉率、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比重等14项指标,建立了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理论体系,对京津冀农业协作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处于初期,应执行思想意识是前提、各项规划要先行、交通运输是基础、提升品牌是重点的协同发展策略。提出了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增强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的战略定位意识;推进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规划工作;构筑现代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农产品档次。  相似文献   

16.
开漳圣王信仰文化旅游开发具有市场、区位及政治优势,但目前存在"散、小、弱、差"等问题。在开发开漳圣王信仰文化旅游时要注意闽台合作、联合开发、重点开发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使之成为海峡两岸旅游区的精品。  相似文献   

17.
将红色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形成红色旅游是新时代旅游业升级转型之路。红色旅游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有着较高的价值和效益,但存在品牌效应弱、基础设施不完备、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和管理水平规范化不足等问题。在分析红色旅游内在价值和发展现状及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新型“红色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沉浸式旅游体验、挖掘红色精神时代价值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以期为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加快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业,对于加快河北太行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山区特色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调查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对太行山生态旅游业发展效益进行了系统和深入地评价与测算,并基于河北省生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河北太行山区生...  相似文献   

19.
构建湖南旅游资源数据库是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之一。提出了湖南旅游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目标与建库原则,并就建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秸秆资源化能力的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河北省秸秆资源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对近5年河北省秸秆资源量进行计算,应用秸秆资源指标和秸秆资源消纳指标,采用熵权法对河北省各地区秸秆资源化能力进行评价,明确河北省秸秆资源分布情况和各地区秸秆资源化能力。结果表明,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秸秆资源量丰富,秸秆密度和强度较小,秸秆密度和强度最大的分别是廊坊和承德;廊坊、沧州、邯郸和邢台秸秆资源化能力最强,其次是石家庄、唐山、张家口和承德;保定和衡水秸秆资源化能力一般,秦皇岛最差。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各地区秸秆资源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