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咖啡因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咖啡因茶树育种是解决茶叶脱咖啡因方法之一。本文对常规育种方法和基因_T-程方法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加强低咖啡因种质资源创新、开展复合型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研究、用生物技术开展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的研究三个方面展望了低咖啡因茶树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茶树是多年生异花授粉作物,育种效率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已成为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重点.发掘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功能性分子标记是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前提,目前主要依靠QTL作图与关联作图两种方法.简述了QTL作图和关联作图在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因型和表型的数字化鉴定是实现茶树种质资源挖掘创新的新途径,是实现茶树由“传统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的有力工具。文章综述了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型数字化、表型数字化和数字化管理与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组学技术在茶树种质资源数字化精准鉴定中的利用,多组学联合分析实现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茶树育种早期鉴定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茶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按常规育种程序,育成一个茶树新品种约需20年左右,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步伐,提高育种效果,各国茶树科研工作者对品种选育中的早期鉴定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从茶树形态、生化及分子水平就茶树产量、品质、抗性等早期鉴定技术研究概况作一粗浅论述,以供茶树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素有“大叶茶的故乡”和“茶树品种宝库”的美称。五十年代初期,省茶科所即着手调查收集茶树地方品种,并开展无性系良种选育研究工作,经过育种工作者四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先后选育出一批无性系茶树良种。近年来,在省农牧厅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进下,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茶树遗传资源研究、茶树品种选育研究、育种鉴定和诱变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以及良种良法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2013年中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从茶树再生系统构建、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是发展“二高一优”农业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据测算,我国茶叶生产增值的技术因素中,良种的贡献率要占20%以上.随着茶叶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茶叶的用途也在不断拓展,茶已不仅仅是解渴生津的饮料.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则要求茶叶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茶叶产品结构.茶树育种工作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育种目标,更好地为茶叶生产服务.本文从我国茶树育种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就我国茶树育种工作的方向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3月30日上午,浙江省茶叶学会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联合邀请日本农林省蔬菜茶叶试验场茶树育种研究室主任鸟屋尾忠之先生作了题为“茶树遗传育种的研究近况及新技术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我会会员与农大师生等80余人参加听讲。报告会由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胡坪高级农艺师主持。鸟屋尾忠之先生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他从事茶树育种研究30年来的成果与经验,重点论述了绿茶育种目标、抗寒良种选育和育种新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茶树的诱变效应及技术指标”是农业部“七五”重点子专题“茶树人工诱变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研究任务,五年来通过对不同品种茶籽及插穗进行辐照和理化复合诱变技术研究,首次建立了茶树的辐照剂量及剂量率效应模型,阐明了茶树体内有关内源物质与辐照致敏的关系,确定了理化复合处理茶树的高效诱变育种新技  相似文献   

10.
外文摘译     
▲86.052某些主要产茶国家茶树育种工作进展 [英]/Cyrus.K.Njuguna∥Tea vol.5,No.2,Dec.1984,P.18—27 作者把茶树育种方法分为常规育种和非常规育种两类方法。在常规育种中,集团选种和单株选种的历史最悠久,各国茶叶工作者运用该两方法,曾在一定时期内从群体茶树中选育出了一些高产品种,无性选种法和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徐永恒  杨阳 《茶叶通讯》2009,36(3):43-45,48
本文从生物技术成为茶树育种的一条新途径,包括加速茶树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聚合不同品种的优良特性和创造茶树新特性等方面综述了生物技术对茶树遗传育种的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茶树辐育的看法利用各种辐射线来诱导生物变异,通过选择与培育成一个新品种,虽在一些作物育种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应用到茶树育种上,尚未取得理想的结果。其原因茶树是异花授粉作物,难以获得基因纯合的突变体,遗传效应与辐射效应交错在一起,难以分析;育种年限长,个体大,有益突变率低,还要化  相似文献   

13.
茶树育种新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贞 《茶叶通讯》2000,(2):13-17
60年代中期以来,茶树新品种选育一直是我国茶学研究的重点之一。30多年来,通过系统选种和杂交育种,育成国家级茶树新品种46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约18.1hm2,占茶园总面积的16%左右,与“七五”末期相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1]。为我国茶树良种化和茶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就总体来看,茶树育种的方法和手段与其他作物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还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发展需要。沿用常规育种方法难以取得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更新育种方法势在必行。近十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其他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在茶树育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4.
1前言我国是茶树的故乡,产茶的古国,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福建是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摇篮地”,无性系品种类型之多,独冠全国。品种资源是育种研究与生产用种的物质基础,摸清其状况,研究利用其潜力,是育种、用种的第一步,亦是一项基础研究工作。因此,发掘利用自然界已  相似文献   

15.
格鲁吉亚茶树育种工作的目的在于培育出高产、优质、免疫、抗寒的品种,更好地适应苏联亚热带地区土壤气候条件。苏联早期的茶树育种工作是在巴哈达兹K.E.院士主持下进行的。在她的领导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为茶树育种的研究奠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间茶树育种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以前,甚至西晋。茶树专业育种,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起,我国应用现代育种技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的研究工作,使越来越多的茶树良种在生产上得以应用。三十多年来,我国茶树育种与良种繁育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先后开展了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研究,引种驯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新技术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17.
茶叶为饮料作物,品质向来为人们所重视,所以在茶树育种中,品质育种也一直占重要地位。品种与制茶品质关系极大,所谓“名种出好茶”,福建乌 龙茶中的“铁观音”、“黄金桂”与“武夷肉桂”、“武夷水仙”等均以良种而获得独特优异的品质特征。 在茶树育种中,对品质鉴定,通常分为直接鉴定与间接鉴定两个方面。直接鉴定就是按各类茶的特定采摘标准,采收鲜叶,制成各类成茶,进行审评;间接鉴定,则是从茶树相关性状,以其芽叶形质、色泽、茸毛多少、持嫩  相似文献   

18.
徐波 《茶叶》2001,27(3):60-60
日前,在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上,茶学系在职博士研究生赵东的博士论文“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转化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该项研究采用nest PCR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克隆出与茶叶品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并在GenBank(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核苷酸数据库)登录,开创了我国茶树育种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括符外是期数,括符内是页数) 茶树育种与裁绪缅甸茶叶与茶树品种资源《:)茶树栽培史初稿云南茶树品种资源的潜力茶树辐射育种的几个问题探讨六龄茶园亩产超千斤日本主要产茶县品种的普及状况和 问题提高夏茶品质的方法关于“茶梅茶”的育成赣南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缅甸茶叶与茶树品种资源(:,谈建立高标准茶园操作技术对茶树修剪几个技术问题的商榷我场是怎样开展低产茶园改造的铁观音幼树速生丰产经验福建茶树品种在四川驯化状况密植速成茶园试种初报茶树原产于我国何地介绍1981年的新无性品种不同区系种群茶籽发芽出土过程的 基本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梁月荣  李娜娜 《茶叶》2011,37(4):207-212
本文重点总结了2010年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包括茶树育种资源研究、基因克隆与分子育种、茶树品种化学成分与适制性研究、茶树品种生理和抗性育种、茶树品种繁育与栽培以及茶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