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蔬菜》2020,(3):59-59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继刚课题组揭示了转录因子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S(PIFs)通过直接结合ABI5基因的启动子并且激活ABI5的表达,在黑暗下特异调控植物的ABA信号途径;该研究还发现ABA受体PYL8/PYL9能够和PIFs直接相互作用,并且介导PIFs对ABI5的转录调控;此外,该研究进一步支持了某些ABA受体通过与转录因子互作,直接调控基因表达的工作模式;综上,研究证明了植物中存在黑暗下特异的ABA信号调控组分和途径,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植物如何根据环境的光信号调整其内源的ABA信号途径,从而在自然界获得更好的生存能力,还为PIFs这类重要转录因子在植物中参与的信号途径及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蔬菜》2018,(6):31-31
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林荣呈研究组发现了光信号与温度信号整合的新因子SEU,揭示了SEU通过与PIF4互作形成转录调控复合物,对生长素合成与信号相关的靶基因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植物体生长素的含量和信号过程,实现对生长发育的调控,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光-温环境。林荣呈等科研人员长期开展光信号转导与叶绿体发育的相关研究工作,近年来致力于挖掘和研究光信号转导的新因子。研究人员前期研究克隆了拟南芥EPP1基因,该基因编码的染色质重塑因子PKL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苹果果皮花青苷合成及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套袋是提高苹果果实着色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也是研究苹果果皮花青苷合成和基因表达的重要手段。苹果果皮花青苷的合成经由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编码苹果花青苷合成酶类的基因已得到克隆。套袋后果皮花青苷合成酶类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因而抑制了花青苷合成;摘袋后果皮花青苷迅速合成,与套袋后果皮光受体浓度增加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提高对光的敏感度、迅速启动花青苷合成酶类的基因协同表达有关。果皮色素特别是花青苷和叶绿素的含量、比例和分布决定果实的着色状况,套袋促进果皮花青苷合成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叶绿素含量,从而使果实着色鲜艳。  相似文献   

4.
周峰 《北方园艺》2017,(6):195-198
种子萌发受到许多外界和内部因素的严格调控,激素可通过整合内源信号和环境信号协调调控种子萌发。现重点概述了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ns,GA)的信号互作及对光照、温度的响应,ABA和乙烯之间的信号互作。指出转录因子FUS3不仅是ABA和GA信号转导途径的枢纽节点,还能通过前馈和反馈调控回路控制种子成熟过程中ABA的积累。而且FUS3在ABA和乙烯的互作中也起重要作用,它负调控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的表达。此外,RGL2、XERICO和ABI5也是ABA和GA信号转导途径的枢纽位点。种子响应光质的ABA和GA调控枢纽元件是PIL5/PIF1。而在正反馈调控回路中,高温下种子ABA/GA比例的增高可维持较高的FUS3蛋白含量水平增强ABA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开花是芸薹属蔬菜作物非常重要的农艺性状,有4条途径调控开花:春化途径,光周期途径,赤霉素途径和自主途径。尽管这4条途径分别受不同的基因网络调节,但最终都汇集到相同的开花路径整合子。本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借鉴,综述了芸薹属蔬菜花期调控中春化途径和自主途径关键基因FLC、光周期途径中关键基因CO和赤霉素途径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开花信号整合子中的核心调节作用,并对芸薹属蔬菜花期调控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果实花色苷合成激素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色泽是果实的重要商品指标,果实的着色状况取决于花色苷的含量,而果实中花色苷的合成与植物激素关系密切.现综述了植物激素调控花色苷合成的机理研究近几年取得的进展,介绍了花色苷的种类、合成途径、控制基因及基因表达,详细阐述了果实花色苷合成过程中五大类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光影响植物花青苷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占丽英  王晶  林义章 《北方园艺》2016,(12):197-201
近几年来,对于环境因子影响花青苷合成的研究已有相关报道。现基于对花青苷合成影响最大的光因子,结合国内外研究,综述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和不同光质对植物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相关酶活性的调节作用、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以及植物的呈色反应的影响,指出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光照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花青苷的合成,植物呈色效果明显;光照促进植物花青苷合成和积累,光强越大,提高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相关酶活性,促进相关基因上调表达以及促进植物花青苷的积累,呈色效果明显;在不同的光质中,对合成花青苷最有效的是蓝光和紫外光,可以提高酶活性,增强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植物呈色。此外,还分析了目前花青苷光环境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花青素积累相关负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王宇  杨剑飞  李玉花 《园艺学报》2014,41(9):1873-1884
植物花青素的积累受正调控因子与负调控因子的影响,过去多集中于对正调控因子的研究,而最近注意到负调控因子对于保证植物正确响应发育及环境信号,进而精细调控花青素的积累具有重要作用。从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参与的调控途径等方面综述了与植物花青素积累相关的负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根据其对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调控方式分为转录水平调控的转录抑制因子、参与转录后水平调控的负调控因子以及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的因子3 大类,并对相关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蔬菜》2022,(2)
2022年1月,《Molecular Horticulture》在线发表了德国马普学会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的综述论文,具体介绍了番茄果实成熟期与果实品质(外观、风味、营养等)相关的代谢途径,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细胞壁、中央及次生代谢等及相关代谢途径的调控网络,包括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翻译及翻译后调控和表观遗传水平;并基于已发表的果实成熟期高分辨率时空转录组数据,对果实品质的代表性基因进行了权重基因共表达分析。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摘     
正UV-A诱导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积累的分子机理目的:研究长波紫外光(UV-A)、白光(W)和蓝光(B)对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花青苷合成相关酶活性、花青苷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及光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探明UV-A诱导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为光质调控技术应用于大豆芽苗菜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东农690’为试材,以黑暗培养为对照,连续  相似文献   

11.
赤霉素(gibberellins,GAs)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如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茎和根的生长及开花等过程。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发展,科学家已经逐步解析了GA在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过程及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2017年以来,科学家在GA受体GID1的降解机制、DELLA新互作蛋白的鉴定以及O-fucosyltransferase修饰对GA信号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均有重要发现,这些新成果大大扩展了人们对GA信号调控机制的认知。GA在果树育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16世纪育种家就在葡萄中成功利用GA信号途径阻遏蛋白DELLA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实现矮化育种,提高产量。近年来,又在多种果树中发现了GA途径基因突变造成的矮化材料。GA突变体在果树育种中的利用已证明,人为调控GA信号是实现果树高产稳产的有效方法。鉴于GA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果树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对GA信号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系统介绍,为将来在果树中更高效、更广泛地利用GA途径基因、提高果树产量及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柑橘中挥发性物质以萜类为主,不仅影响植株与环境间的信号传递和赋予果实的香气,而且对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及人体健康有多样的功能。对柑橘中挥发性萜类物质生物学功能、代谢谱的种质及组织特异性、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及挥发性物质与柑橘分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目前对柑橘挥发性萜类物质的研究仅限于代谢通路及代谢谱分析;在成分分析上多以游离态为主,糖苷等键合态的分析较少;已明确功能的结构基因及调控基因报道较少,香气品质的形成机理尚有待深入解析。展望未来,基础研究方面应重点揭示柑橘中挥发性萜类物质代谢的进化和演变规律、重要结构基因及转录因子调控机制等;生产应用中关注开发利用现有具特异香味种质、创制特殊香味新品种以及提升香气品质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琪静  董文轩 《园艺学报》2018,45(10):2052-2062
就NAC基因结构与功能及对果实发育和成熟的调控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NAC转录因子通过乙烯途径和多重激素途径影响果实成熟。乙烯途径包括:乙烯诱导NAC转录因子,NAC转录因子调控乙烯信号系统上游转录因子,和直接调控主要乙烯合成基因影响果实成熟;多重激素途径包括,通过生长素、脱落酸及赤霉素/油菜素内酯等途径,影响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14.
高等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植物成花是当今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高等植物的成花诱导过程由自身遗传因子和外界环境因素两方面决定.在已知的成花途径中,光周期途径是研究得较为清楚的一条途径.目前高等植物光周期成花分子机理的研究主要针对拟南芥进行.光周期调控中CONSTANS(CO)是关键基因,它进行光信号和生物钟信号整合,节律性地表达激活FLOWERING LOCUS T(FT)表达,诱导植物开花.在不同的光周期反应的植物中,基因调控成花作用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现就光周期成花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黄酮是一类重要的多酚类次生代谢物,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具有抗菌、抗氧化等重要功能。围绕类黄酮生物合成,概述了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以及生物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从分子角度为提高类黄酮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影响兰花衰老的外部因素、衰老过程中内部组织代谢变化、乙烯合成及信号传导通路调控兰花衰老的分子机制,总结了常见的兰花切花和盆花中常用的保鲜处理技术手段、处理后的应用效果及兰花衰老相关基因改良研究;展望了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通过调控功能基因延缓兰花衰老进程而实现延长兰花观赏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蔬菜》2022,(3)
番茄是低剂量紫外光的UV-B作为一种环境信号被植物光受体UVR8蛋白感知,通过光信号转导,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代谢和对环境逆境的适应性;而强UV-B能够破坏植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引起逆境胁迫反应.光受体U V R8介导的光信号通路对于植物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U V R8通过调控大量基因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8.
1-MCP处理对采后‘澳洲青苹’苹果叶绿素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澳洲青苹’苹果为试材,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果实采后叶绿素降解代谢的影响,为果实采后贮藏、保鲜及保绿技术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1μL·L^-11-MCP处理‘澳洲青苹’苹果果实,定期测定果实色泽、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果皮中的叶绿素及其降解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叶绿素降解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MCP处理显著延缓‘澳洲青苹’果皮颜色转变,降低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1-MCP处理能保持果皮叶绿素a、b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并抑制脱镁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的生成。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MdSGR、MdHCAR、MdPPH和MdNYC1的表达量受到1-MCP的调控,1-MCP抑制基因MdPAO和MdRCCR的表达,推迟叶绿素降解代谢的下游反应;MdPAO表达量与果皮色泽和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结论】1-MCP可调节叶绿素降解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来控制代谢产物的降解和生成,从而延缓果皮叶绿素降解,其中,MdPAO是调控叶绿素降解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9.
CBF低温响应途径在植物低温耐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低温诱导CBF转录因子表达,可进一步调控一系列低温诱导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该文对CBF基因在CBF低温响应途径中与其它信号元件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园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慧君  明家琪  张雅娟  徐娟 《园艺学报》2015,42(9):1633-1636
园艺植物富含类胡萝卜素,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是园艺作物育种目标之一。概述了近年来在高等植物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氧化裂解和其它衍生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并在结构基因调控、转录因子调控、转录后调控和库源调控等多个层面上阐述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其中,调控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转录因子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主要分为直接调控类胡萝卜素合成和影响果实成熟进而间接调控类胡萝卜素合成两大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转录因子、新基因和新调控方式正不断被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