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94~1995年对黑龙江水系呼玛河、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水域生态环境和主要冷水性经济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并提出了加强其资源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澜沧江流域鱼类栖息地保护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已建、在建水电工程主要采用过鱼、鱼类增殖放流作为主要的鱼类保护措施,栖息地保护方面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介绍澜沧江水电开发过程中鱼类栖息地保护实践,为加强鱼类资源保护的适应性管理,以及后续栖息地设计、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经验. 澜沧江流域功果桥以上江段以高原区系的鱼类为主,功果桥以下江段东洋鱼类区系鱼类逐渐增多。从流域层面进行栖息地保护规划,需要在上游建立高原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和在下游建立东洋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干流在侧格、约龙、班达、如美库尾及卡贡河段保留了流水江段,乌弄龙至古水间保留了51.9km的流水江段,托巴至里底梯级之间保留了约26km的干流为流水江段,橄榄坝到南腊河出境口段也保留了流水江段;支流拟定大桥河、永春河、基独河、德庆河、罗闸河、右支小黑江、左支小黑河为栖息地保护河段。橄榄坝至南腊河河口段的干支流均维持了较好的自然生境, 2012年对补远江进行的2次鱼类调查共调查到鱼类25种, 2014年已达37种;基独河电站拆除前该河仅有少数鮡科和鳅科鱼类,电站拆除后监测到鮡科、鳅科和鲤科等鱼类16种;资助成立了澜沧江下游河段鱼类保护管理所,在澜沧江下游主要鱼类栖息地设置保护标识牌,开展鱼类保护日常巡查及栖息地环境调查,并进行鱼类保护法律法规宣传。鱼类栖息地保护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引导,提高各方开展栖息地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开展鱼类、环境等长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地方名为细鳞鱼,栖息于峡谷或流速较高的河流中,为冷水性底层鱼类。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四川西北和云南、贵州北部。在贵州省乌江上游六冲河、三岔河的干流和部分支流中均有发现,是贵州省的重点保护鱼类之一。为保护物种和开发鱼类养殖资源,开展昆明裂腹鱼苗种繁育研究意义重大。其人工繁殖技术在近三年取得较大突破,但苗种培育特别是流水培育未见报道。随着人们对昆明裂腹鱼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人  相似文献   

4.
西藏狮泉河鱼道设计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狮泉河水电站是西藏狮泉河流域梯级开发的第一座水电站,对水域生境和鱼类资源的影响巨大。为了缓解水利工程对鱼类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对狮泉河水电站参数、水电站阻隔鱼类资源的初步分析,提出了狮泉河应修建鱼道来保护鱼类的方案。作者就狮泉河鱼道的过鱼对象、类型、主要结构设计特点等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玛可河为大渡河主要干流及正源,近年来,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逐渐增多,玛可河珍稀鱼类资源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本文分析了玛可河鱼类资源现状及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为修复玛可河珍稀鱼类资源、改善玛可河水域生态环境提供了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福建省宁化县水产部门1986年往翠江河投放了30万尾鱼苗,其中大部分是草鱼和鲤鱼。翠江是闽江支流沙溪河上游地段,这里河道曲折,鱼类资源丰富。但近几年,由于沙溪河上游修建水库、电站、拦河坝数座,切断了鱼类洄游通道,使鱼无法上溯产卵,严重影响了翠  相似文献   

7.
霍尔果斯河水生生物现状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尔果斯河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界河,人类从没有对其进行过水生生物的研究,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2007年6~7月调查组对霍尔果斯河进行了2次调查,共采集浮游生物样本20瓶,底栖动物样本5瓶,鱼类标本164尾.通过野外物种样本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表明:霍尔果斯河有浮游植物3门34种属,浮游动物5个种属,底栖动物10种,水生植物仅2个种属,鱼类10种(其中土著鱼类5种).由于该河为边境界河,人烟罕至,水域生态环境保持原始状态,鱼类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8.
李仙江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 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9.
按照日本水产厅的对外国际渔业合作计划,与东南亚的国际渔业合作是重点。近两年(2005、2006)来,日本对印尼、越南的渔业合作开发已初见成效。根据日本与印尼水产部的谈判,两国的水产合作项目有:(1)加盟麦氏金枪鱼保护委员会(CCSBT),加强对麦氏金枪鱼的养护和管理;(2)共同开发印尼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深海鱼类资源;(3)由印尼批准一定数量的日本渔船对某些鱼类品种进行配额捕捞;(4)双方共同进行鲸的资源调查并向国际鲸协提出科研用鲸的申请;(5)由日本贷款修建雅加达渔港及配套设施等。  相似文献   

10.
大渡河泸定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电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影响河段内鱼类原有的水生生境,造成鱼类物种和资源量减少,须采取适当措施以缓解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以大渡河泸定水电站为例,介绍了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鱼类资源现状、对鱼类的影响、鱼类增殖站设计、增殖站运行管理、放流效果监测与评估共5个方面,可供其它水电工程鱼类保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青海省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建设对大通河干流中上游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鱼类保护措施。现场捕获鱼类9种,采集浮游植物26种,浮游动物10种,底栖动物14种,水生维管束植物4种,分析了鱼类区系组成、种群结构及生境习性等,结合工程建设造成的水文情势变化、阻隔、生境条件变化等对鱼类产生的影响,提出生态放水、修建过鱼道、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切实保护鱼类资源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福建建溪细鳞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对福建省建溪细鳞鲴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4个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7种,隶属于4目18科57属。渔获物分析表明,该保护区鱼类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占鱼类总种类比的64.9%;常见种有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 nitidus)、子陵吻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银(Gnathopogon argentatus)等15种,以杂食性、底层、适应缓流生活的鱼类为主。保护区内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单船捕捞努力量较低,主要经济鱼类个体出现小型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2017-2019年,对大渡河上游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渡河上游采集到鱼类2目6科24种,其中包括了四川省级保护鱼类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8种以及外来物种3种.大渡河上游现有分布鱼类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重口裂腹鱼(S.davidi)等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虾拖网的副渔获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拖虾是南海捕捞渔业的一种主要作业方式,南海北部的珠江口是广东省虾拖网的优良渔场之一。文章以珠江口铜鼓水道虾拖网渔业生物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渔业的副渔获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虾拖网渔获种类多,以底栖鱼类和甲壳类为优势类群;副渔获的组成在不同月份有所变化;副渔获比例较高,虾与副渔获之比为1:10-1:19;副渔获中大部分鱼种未达到可捕规格,对幼鱼资源造成损害。建议渔业管理部门重视对副渔获问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水系资江干流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江作为洞庭湖一级支流,对洞庭湖乃至长江水系鱼类资源的维持或补充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解资江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对湖南境内资江干流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82种(包括1种湖南鱼类新纪录,2种引进种),隶属7目18科52属。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占48.78%。鱼类物种数按上、中、下游依次增加,分别为52种、73种和77种,其中上游与中、下游之间鱼类群落为中等相似,中游与下游鱼类群落为极相似。资江鱼类在洄游、摄食、栖息习性等生态类型上呈现多样化特征。调查江段渔获物组成虽存在差异,但主要以鲫( Carassius auratus ) 、鲤(Cyprinus carpio )、蟹( Hemiculter leucisculus) 、翘嘴鲐(Culteralburnus)、蒙古铂(emongolicus)、蛇绚(Saurogobiodabryi)、鲇 ( Silurus asotus ) 和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 等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四大家鱼”等洄游性鱼类所占比例极低,鱼类小型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由于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生存现状不清且历史资料缺乏不利于其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因此,尽快开展澜沧江西藏段土著鱼类的保护等级评价尤为重要。本研究以2017-2019年澜沧江西藏段现场调查所获取的鱼类资源、生态习性、栖息地现状等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系统评价了澜沧江西藏段7种主要土著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通过对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3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种型情况、分布范围、资源现状、生态价值、栖息地质量5个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基于各一级指标的权重汇总得到了各评价对象的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结果显示:德钦纹胸[鱼兆](Glyptothorax deqinensis)的分值最高,为0.77,其次为细尾[鱼兆](Pareuchiloglanis gracilicaudata)和无斑褶[鱼兆](Pseudecheneis immaculatus),得分均为0.74,随后依次是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0.60、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0.48、澜沧裂腹鱼(Schizothorax lantsangensis)0.37、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0.35。基于综合评价值,将德钦纹胸[鱼兆]、细尾[鱼兆]和无斑褶[鱼兆]列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裸腹叶须鱼列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前腹裸裂尻鱼列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澜沧江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列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东北部游泳生物资源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至2010年对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游泳生物调查研究表明,该海域共有游泳生物300种,其中鱼类有209种(硬骨鱼类205种,软骨鱼类4种),隶属15目、70科、119属;甲壳类76种;头足类15种。底层鱼类100种,近底层鱼类72种,中上层鱼类29种,岩礁性鱼类8种,分别占鱼类总数的47.85%,34.45%,13.87%和3.83%。暖水性鱼类153种,暖温性鱼类55种,冷温性鱼类1种,分别占鱼类总数的73.20%,26.32%和0.48%。游泳生物种类数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资源密度指数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渔业资源密度随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渔业资源年平均资源密度为522.925kg·km^-2,约相当于该海域原始渔业资源密度的1/10;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夏、秋季最高。估算了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潜在渔业资源量为1.092×10^5t·a^-1,最大可捕量为5.460×10^4t·a^-1。比较了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历史变动情况,对渔业资源的进一步养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伊犁河鱼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1997年对伊犁河(中国境内)进行鱼类和水域生态调查研究,采集鱼类标本7000余尾。经鉴定整理计32种,隶属于6目9科27属。其中土著鱼类仅10种,具有经济价值的5种,随着鱼类的人工移植与驯化,伊犁河的鱼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已被记载的裸腹鲟、西鲤、东方欧鳊和梭鲈外,这次调查被列入新记录的有:短头、草鱼、鲢、鲫、银鲫、赤梢鱼、贝加尔雅罗、欧鲇,以及小型鱼类:条、中华、麦穗鱼、棒花鱼、北方泥鳅、青、黄鱼、褐栉虎鱼和波氏虎鱼等17种。并研究了伊犁河鱼类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下游浅水湖泊石臼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2013年对石臼湖水质和鱼类资源开展的2次调查数据,研究石臼湖水质、鱼类资源现状及演变趋势。采用水质单因子评价方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结合经济合作与发展OECO富营养湖泊判断标准,研究石臼湖、姑溪河、塘沟河、清水河的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通过商业捕捞的渔获物调查,收集石臼湖和姑溪河鱼类资源数据,分析河网区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等渔业资源现状。结果表明,石臼湖及毗邻水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污染,且湖区受水量变化影响低于河流区,总体水质状况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Ⅲ~Ⅳ类,为富营养状态。石臼湖分布鱼类110种,2012-2013年共调查到54种;其中,石臼湖38种,固城湖33种,姑溪河51种。石臼湖、固城湖和姑溪河主要经济鱼类(数量和重量均超过1%的种类)分别有13、11和9种。石臼湖鱼类主要以鲤[Cyprinus(Cyprinus)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鲇(Silurus asotus)等适应静、缓流生境的鱼类为主,并以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棒花鱼(Abbotina rivularis)等小型鱼类或小规格个体鱼类(1 000 g)为主;湖区天然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由于和长江下游干流相通,姑溪河鱼类种类数高于湖区,但其生物量远低于湖区;渔业资源的分布状况与水质状况无明显相关性,与河湖的连通性有关;受枯水期水量偏少、上游和周边来水污染以及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影响,石臼湖水质出现氮、磷和有机污染物超标等问题。宜采取源头控污、限制养殖、渔民转产以及人工增殖等措施,保护石臼湖水质,恢复天然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20.
甘肃水域资源较为丰富,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九个水系,蕴育着百余种鱼类,其中55种为中国特有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鱼类生存的环境正在或已经受到破坏,土著鱼类的生物多样性迅速降低,许多物种濒临灭绝。本文就甘肃土著鱼类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做了叙述,并就如何合理开发保护甘肃土著鱼类资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