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拥有粮食生产用地433万hm2以上,常年用种量约为1.8亿kg,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新高300亿kg,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质良种的贡献。种子质量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质量监控除了企业自律行为外,各级农业部门也应逐步加大监管力度,以保证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襄阳市是全国二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以占中国0.34%的耕地产出了全国近1%的粮食产量,可谓名副其实的鄂北粮仓.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43.325亿kg,比2003年增长88.8%,比1978年增长158%.年提供给国家的商品粮近25亿kg,已经连续6年实现粮食增产丰收.  相似文献   

3.
我国种子企业发展的形势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科技含量最高的生产要素。我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丰收,仅2005~2007年3年净增就超过200亿kg,这里除了国家发展粮食生产政策和增加农业投入发挥重要作用外,农业科技特别是推广良种起到了直接的重要作用。如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285亿kg,比2007年增产269亿kg,增长5.4%,其中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07亿hm^2,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73.37万hm‘,1995年总产425万t,亩产382kg,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5.86%,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4.8%,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与四川、江苏等先进省市相比我省水稻单产水平要低30%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也要低10%以上。单产低说明我省水稻生产潜力巨大。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国家重点引进项目,1992年引进我省,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增产效果。为了提高我省水稻生产水平,增加粮食产量,加速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996年农业部农业司安排我站实施水稻旱育稀植及配套增产技术丰收计…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品种展示示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全国粮食安全战略工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种子是粮食生产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资料.据农业部统计,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36%提高到目前的45%,良种的大力推广为实现我省粮食连续8年增产做出重要贡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品种展示示范推广工作.我省从2000年落实了省农业良种化工程展示示范项目,12年来,在省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农作物新品种大力推广,品种结构更加优化,品种品质进一步提高,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带动了我省农业的再次飞跃.  相似文献   

6.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用种大省,我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553万hm^2,用种量约2亿kg,2006年粮食产量达272亿kg,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其中种子对粮食增产的作用功不可没。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市场经济的推进,我省种子行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我省种子企业由1999年的62家“清一色”国有种子公司,发展到现在的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88家、受委托经营的个体业户4400余家。  相似文献   

7.
要闻     
正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t(6547亿kg),比2017年减少371万t(37亿kg),下降0.6%。全年粮食产量虽有所下降,但减幅不大,仍处于高位水平,属于丰收年景。国家统计局对2018年粮食生产情况解读: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建国以来粮食增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元回归和柯布-道格拉斯农业生产函数分析了河南省建国以来粮食增产的主要生产要素的贡献率,总结出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不同阶段的相应特点,认为化肥在河南省近50年的粮食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个生产要素的相互协调配合是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我省小麦发展现状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沟壑纵横,气候复杂,立体农业特点明显,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根据青海省统计局统计,1998年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56.7万hm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1.2万hm2,占全省播种面积的37.38%,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5.1%,小麦总产7.994亿kg,占粮食总产12.82亿kg的62.36%.小麦生产在我省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世界》2005,(8):55-55
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3000多亿kg,1996年突破5000亿kg,此后连续几年丰收,粮食大量积压。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发展,部分耕地被占用,但科技的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没有受到大的影响。2004年我国加大了农业方面的投入,当年粮食产量又恢复到约4695亿kg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河南是农业大省,用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总产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精神,河南2020年前要实现增产150亿kg的目标,因此,加快新品种选育及更新利用步伐,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发展对策,是保证粮食稳步增产、实现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孙政才部长在2008年12月27日举行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宣布,2008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在连续几年的高基数上实现了新突破。粮食生产实现“双增双超”,总产、单产双双连续5年增产、双双超历史最好水平。预计2008年总产达到5285亿kg,比上年增产269亿kg,增长5.4%;  相似文献   

13.
从农业部获悉:2009年我国粮食在连续5年增产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增产。预计全年粮食产量比2008年有所增加,实现42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3年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据介绍,2009年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面积增  相似文献   

14.
对加强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管理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基本情况2013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总产达到600.41亿kg,比2012年增收24.25亿kg,增量占全国的1/5。粮食增产,优良品种是根本保障。黑龙江省以维护品种选育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围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坚持原则,严守标准,品种管理工作日益加强,新品种推广步伐逐步加快,全省良种覆盖率多年稳定在98%以上。品  相似文献   

15.
<正>1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阿荣旗是典型的农业大旗,耕地面积31.44万hm2,农民人口22.8万,常年粮食生产能力17.5亿kg左右,2014年粮食产量突破20亿kg大关,有望连续第10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要在固有的土地上获得最佳的产量,除了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之外,种子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种子质量的优劣、综合性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的高低。据统计,2014年阿荣旗市场流通的玉米品种超过50个,大豆品种也达15个,市场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世界》2009,(3):22-22
“五连增”份量有多重 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5285亿kg,比2007年增产269亿kg,增长5.4%,实现40年来第一次连续5年增产:40年来单位产量第一次实现连续5年提高。其中有6个省区粮食总产和单产双超历史,9个省区粮食总产超历史,21个省区市粮食单产超历史。以往我国粮食生产一直在丰收与歉收之间波动,连续稳定增产基本没有超过3年。粮食连续5年丰收,结束了多年来粮食“两丰-平-减”年度周期性波动的历史。这既证明了中国特色农业农村政策的成功,又彰显了我国具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房丽萍  孟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156-160
施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施用化肥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是投入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掌握化肥的增产效应从指导农业生产及确定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选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业从业人员为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计算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及贡献率。结果表明: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1978—2010年间化肥投入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值为0.18,贡献率达20.79%,化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和贡献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略有下降,单位质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实际粮食产量增加量有所减少,但化肥投入仍是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农业要闻     
2007全国夏粮产量达2307亿斤同比增加29.2亿斤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今年在自然灾害明显偏重、上年粮食产量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夏粮再获丰收,总产达到2307亿斤,比去年增产29.2亿斤。据介绍,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004年到2006年,粮食连续三年稳定增产,累计增产1335亿斤。国家加大了对11个粮食主产区的投入,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2006年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江苏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加快推进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江苏省粮食生产特征,将1999—2015年江苏省粮食生产划分为两个时段,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个时段中10个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江苏省粮食产量的首要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变化;农业支出占比地位重要但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粮食增产作用很大,有较大提高利用率空间;宏观层面上,科技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上升,其次政策、自然因素。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积极发展粮食绿色生产,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是增加江苏省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粮食生产能力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粮食作物的产量是当前自然和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产量,用该单产水平计算安徽省粮食生产能力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以全省13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粮食作物试验产量为基础,计算了各农业生态小区粮食生产能力和总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全省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029.47kg&#8226;hm-2,约是近3年安徽省粮食实际单产的1.37倍;全省粮食总生产能力为483.62亿kg,每年能为安徽省增加粮食产量近158.93亿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