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工作部件1.1两摘穗板之间工作间隙被堵塞(1)原因:两摘穗板之间工作间隙的宽度不够。(2)排除方法:调整工作间隙宽度(一般情况下摘穗板前端为32~35 mm,后端为35~38 mm)。1.2果穗从剥皮辊上下滑受阻⑴原因:剥皮辊相互压紧力没调好;护板与剥皮辊之间的间隙过大。⑵排除方法:松开锁母调整弹簧压力来调整剥皮辊相互压紧力,然后锁紧螺母;把间隙调到1~2.5 mm。  相似文献   

2.
基于激振理论的玉米多棱摘穗辊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纵卧辊式玉米收获机作业存在籽粒啃伤严重和落粒损失大的问题,以激振理论为指导,以玉米果穗与茎秆分离为条件,建立了适于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激振摘穗理论模型;以该激振摘穗模型为指导,构建并优化了适于玉米激振运动的摘穗辊外形结构和配置方式,开发了相应的激振摘穗试验台;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激振摘穗辊棱边数、振幅、摘穗辊转速对果穗摘穗过程籽粒破损率和落粒损失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考察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生成了相应的响应曲面。结果表明,激振摘穗装置中棱边数、振幅和摘穗辊转速对收获过程果穗籽粒破损率和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以非线性规划理论为指导,确定了最佳组合为摘穗辊转速950 r/min、棱边数8、振幅0. 75 cm,在该条件下进行了试验验证,得出平均籽粒破损率为0. 124%,平均落粒损失率为0. 228%,均低于国家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农业机械》2020,(2):27-27
4YZ-4M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保留了4YZ系列的所有优点,可在作业时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摘穗、果穗剥皮、果穗升运集箱、果穗侧翻卸粮及秸秆粉碎还田等联合作业。(1)4YZ-4M玉米收获机采用4行板式割台,可用于收获鲜食玉米,籽粒损失少,作业效率高;同时还可有效收割倒伏玉米。  相似文献   

4.
(1)掌握适时的收割期.收割过早.由于作物湿度大、茎秆韧性强,使脱粒装置负荷大且易引起脱粒滚筒堵塞,作业效率低,而且将会造成脱粒不净的损失:如果收割过晚,则由于穗头下垂,自然掉穗掉粒增多,割台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5.
传统摘穗板-拉茎辊组合式摘穗装置作业效率高,但仍存在果穗损伤和掉粒损失,而造成玉米果穗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果穗与摘穗板碰撞时冲击力过大。为此,拟通过增大果穗与摘穗板的接触面积和作用时间来减小果穗所受冲击力,降低果穗损伤。在Solid Works中建立玉米果穗和摘穗装置模型,利用ADAMS对果穗碰撞摘穗板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选择摘穗板形式、接触材料和弹簧刚度为试验因素,果穗与摘穗板接触力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摘穗板形式、接触材料和弹簧刚度均对果穗受力有显著影响;摘穗板形式为弧板、接触材料为EPDM、弹簧刚度为15N·mm/deg时,玉米果穗平均最小受力为531.147N。研究可为柔性摘穗装置关键部件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摘穗辊堵塞 故障原因:(1)田间杂草太多;(2)切草刀间隙过大;(3)摘穗辊间隙太小;(4)机组前进速度不合适;(5)拨禾链不转;(6)摘穗安全弹簧弹力不够。 排除方法:(1)降低行驶速度;(2)适当调小切草刀间隙;(3)适当调大摘穗辊间隙;(4)适当改变  相似文献   

7.
一、工作部件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1.摘穗辊堵塞①田间杂草多,杂草缠绕在摘穗辊上,应降低行驶速度;②切草刀间隙大,应调整切草刀间隙;③摘穗辊间隙太小,应调整摘穗辊间隙;④前进速度不合适,应改变工作挡位,降低行驶速度;⑤拨禾链不转(断裂、脱出或卡滞),应根据情况,排除拨禾链不转故障;⑥摘穗箱离合器弹簧力小,造成传动打滑,应渊整弹簧压紧力。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款针对中原区域的高端玉米机产品雷沃符神CP4A玉米机在雷沃农业装备研发成功。雷沃CP4A玉米机采用国内先进的星轮+平辊剥皮技术,具有剥净率高、作业效率高的优势。其摘穗系统采用低倾角、大提升高度摘穗台,能够适应不同结穗高度作物收割要求,有效减少了摘穗过程中的果穗损失。  相似文献   

9.
间距自适应差速玉米摘穗辊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卧辊式玉米收获机摘穗过程中作业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变摘穗辊间距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玉米秸秆,有效解决了玉米收获机工作时堵塞的问题。通过两摘穗辊转速不同步的办法减少了玉米果穗的掉粒损失。通过CATIA软件对间距自适应差速摘穗辊进行了建模,并通过ADAMS软件与间距固定摘穗辊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通过ADAMS仿真试验,确定了内外摘穗辊的最佳转速,即内侧摘穗辊转速为900 r/min,外侧摘穗辊转速为860 r/min。田间试验中无秸秆堵塞摘穗辊现象发生,且籽粒破损率和损失率之和为0.11%,远小于国家标准的5%。  相似文献   

10.
刘阳  杨然兵  吴秀丰  杨晓龙 《农机化研究》2021,43(2):103-106,138
为解决小区玉米摘穗时果穗损失率高、籽粒破碎高率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摘穗装置。该装置采用可调式板式摘穗机构,利用摘穗板仿形及表面喷塑处理,能够大大降低育种玉米割台摘穗过程中的果穗损失率和籽粒破碎率。室内台架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摘穗装置的果穗损失率为1.22%,籽粒破碎率为0.86%,与其他同类装置相比果穗损失率和籽粒破碎率分别降低了18%和21%。该研究为小区玉米收获割台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一种适合大垄双行覆膜玉米种植的两行玉米收获机。其创新点是前割台,两行玉米从根部切断,通过拨禾输送齿链将玉米整杆立式横向输送到立式摘穗辊,立式摘穗辊采用两个不等径、不等速、可调间隙的立辊组成,立式摘穗辊在摘穗的同时顺势将玉米整秸秆向外抛出,实现整杆铺放功能:摘下的玉米穗通过升运器输送到后置集穗箱,根据用户要求可安置玉米扒皮机;液压控制前割台升降和后集穗箱翻倾卸料。其结构紧凑,省功率,玉米籽粒损失小,作业速度3~5km/h/小时。玉米摘穗割晒机适合高寒地区玉米收获后.秸秆即可以人工打捆也可以机器捡拾打捆机,特别适合秸秆作为清洁饲料收集和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掌握适时的收割期。收割过早,由于作物湿度大、茎秆韧性强,使脱粒装置负荷大且易引起脱粒滚筒堵塞,作业效率低,而且将会造成脱粒不净的损失;如果收割过晚,则由于穗头下垂,自然掉穗掉粒增多,割台损失加大。具体的收割时间应根据农户要求、作物的成熟度、作业任务和天气条件等科学调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1.适时收割。机组人员要掌握适时的收割期。在一般情况下,收割机在谷物完全成熟时收割最好。这是因为,收割过早,由于作物湿度大,脱粒装置负荷大,且茎秆韧性大,容易引起脱粒滚筒堵塞,作业效率低;另一方面谷粒颖壳没有全部张开,将会造成脱粒不净的损失。如果收割过晚,则由于穗头下垂,自然掉穗、掉粒增多,割台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收获机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玉米收获机在摘穗过程中造成玉米穗出现的咬伤、无法正常采摘现象,通过旋切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摘穗辊结构优化设计。对摘穗辊的现有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玉米收获正常进行的限制条件,并计算出摘穗过程中摘穗辊上的受力及功率消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摘穗辊的结构设计,同时采用旋切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摘穗辊工作中的碰撞模型和接触模型。仿真分析表明:玉米穗在进入或脱出阶段,摘穗辊会出现较大的动量变化及力的冲击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玉米收获机摘穗辊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籽粒收获是我国玉米收获发展方向,但黄淮海地区高含水率夏玉米脱粒收获时籽粒破碎率、损失率和含杂率高。为推动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进程,研制一种智能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设计一种低损摘穗与秸秆处理一体化割台,通过摘穗板间隙、拉茎辊转速、割台高度等主要参数调整,实现割台高效低损摘穗;设计一种适于高含水率玉米的纵轴流脱粒滚筒结构,通过优化脱粒滚筒、分离凹板和顶盖结构,调整脱粒系统工作参数,提高脱净率,降低破碎率;开发玉米收获机精准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导航定位、基准行自动引导作业、割台高度自动仿形、关键部件转速实时监测、故障报警等技术。田间试验表明:该机生产率0.73 hm~2/h,总损失率1.32%,籽粒破碎率4.47%,籽粒含杂率2.1%,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承担的"高含水率玉米籽粒低损收获与穗茎一体化收获技术及装备"项目,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该研究以玉米籽粒含水率、作业质量参数为控制依据,建立了摘穗损失、籽粒破碎、籽粒回收损失等指标的自适应智能调控策略,研发了玉米籽粒破碎率、果穗断穗率在线传感系统和控制模块,形成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自适应调控系统;开发了低损喂入、收获台过载保护和返吐等技术,以及高效单纵轴流、双纵轴流脱粒等核心装置,研制了高含水率玉米单纵轴流籽粒收获机、高含水率玉米双纵轴流籽粒收获机,解决了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国际性难题,引领玉米收获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南疆农作物茎秆饲料收获时高果穗含杂和籽粒破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四棱刀对刀拉茎辊.以茎秆喂入摘穗板-拉茎辊组合摘穗装置的方式,选取刀片式拉茎辊,基于刀片式拉茎辊的工作原理,对拉茎辊进行结构设计.为验证刀对刀拉茎辊的设计合理性,以果穗含杂率和籽粒破碎率为试验指标,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果穗含杂率为0.5%,籽粒破碎...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丘陵山区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模式的玉米果穗收获有机难用、无机可用的现状,设计一款自走式小型玉米摘穗机。该机采用纵卧式摘穗辊实现果穗摘取,并通过输送装置收集装袋;采用“Y”型布局的L型小甩刀实现茎秆粉碎。对摘穗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对粉碎过程进行静力学分析,确定其核心装置设计参数并进行样机试制。以茎秆粉碎长度合格率、果穗损失率、籽粒破碎率为试验指标进行田间试验,来验证该机设计的合理性。试验表明:在生产率为0.8 hm2/d、果穗籽粒含水率为26.38%、茎秆含水量为71.25%的条件下进行试验,茎秆粉碎长度合格率为92.4%、果穗损失率为2.06%、籽粒破碎率为0.61%。该机设计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满足丘陵山地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需求。  相似文献   

19.
1.适时收割.机组人员要掌握适时的收割期.在一般情况下,收割机在谷物完全成熟时收割最好.这是因为,收割过早,由于作物湿度大,脱粒装置负荷大,且茎秆韧性大,容易引起脱粒滚筒堵塞,作业效率低;另一方面谷粒颖壳没有全部张开,将会造成脱粒不净的损失.如果收割过晚,则由于穗头下垂,自然掉穗、掉粒增多,割台损失加大.具体的收割时间应根据作物的成熟度、作业任务和天气条件来确定.  相似文献   

20.
<正>唐山市是冀东玉米主要产区之一。能否通过改变传统玉米收获模式,实现节本增效?U型玉米收获机专用摘穗装置的研发成功给出了肯定回答。先交代一下研发背景。传统玉米机收作业时,摘穗螺旋和方形拉茎筋的摘穗辊防滑效果差,很容易造成喂入口堵塞现象,影响作业效率。尤其是早晨露水大时,因玉米穗打滑或茎、穗分离不清,更易造成拥堵,籽粒破损率也随之增加。另外现有摘穗装置牢固性也很差。本项目设计思路是,采用传统摘穗辊,改原有光面导入锥为螺旋导入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