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技术简介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在谷物收获后,使用机械直接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扁压还田.它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扁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一、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秸秆还田从还田方式上可分为沤制粗肥还田、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3种。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粉碎还田包括各类作物的秸秆粉碎和根茬粉碎(主要是玉米根茬)机械化技术;整秆还田主要指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的整秆还田机械化技术。1.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去。具有作  相似文献   

3.
1技术简介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在谷物收获后,使用机械直接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扁压还田。它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扁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不仅抢农时,抢积温,解决了及时处理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作物秸秆施用广东金葵子微生物腐秆剂对比试验,鉴定和评价金葵子微生物腐秆剂田间应用效果,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使用金葵子腐秆剂秸秆还田增产显著,比无秸秆还田对照增产稻谷1 318 kg/hm~2,增产率14.04%;比无秸秆腐熟剂的秸秆还田增产稻谷704 kg/hm~2,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5.
探索了常宁市水稻秸秆腐熟还田的几种主要技术模式,对比了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的效果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秆剂5~10 d以后秸秆腐熟速度比对照明显加快,腐烂程度高;通过连续3年实施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增加1.84 g/kg,增加6.57%,有效磷增加1.02 mg/kg,增加9.37%,速效钾增加19.2 mg/kg,增加28.66%,土壤容重降低0.17 g/cm~3,降低12.33%;秸秆还田比对照平均增产404.7 kg/hm~2,增产6.96%;秸秆还田量4 500 kg/hm~2可减施N量7.2 kg/hm~2,增加土壤K量116.87 kg/hm~2。  相似文献   

6.
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开展早稻秸秆粉碎还田腐熟技术研究,进一步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方法]在宁远县5个不同监测点进行早稻秸秆粉碎还田试验,研究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对土壤养分、晚稻产量、氮肥减施量和土壤增加钾量的影响。[结果]与秸秆不还田比较,秸秆还田腐熟技术使5个监测点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1 g/kg、0.1 g/kg、0.1 g/kg、0.9 g/kg、0.5 mg/kg、8 mg/kg、8 mg/kg;晚稻平均产量达7 392 kg/hm~2,增产393 kg/hm~2,增产率5.61%;氮肥减施量为3.60 kg/hm~2;土壤增加钾量为51.00 kg/hm~2。[结论]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晚稻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苏浓 《农家顾问》2010,(5):49-50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其核心技术是采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入田中,不仅抢农时,抢积温。而且可为大面积以地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农作产物产量、建立高产稳产农业创造条件。秸秆还田机械有以下3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1.技术简介 机械化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大面积培肥力的优势.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是农业部“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50项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6,(13):79-81
油菜秸秆还田是增加稻田有机质含量,提升稻田肥力水平的有效方式。通过试验,探讨油菜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增加稻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试验条件下,油菜秸秆堆腐后粉碎还田,秸秆腐解度达11级,腐解更彻底,水稻产量636.6kg/667m2,比无秸秆还田处理增加稻谷71.1kg/667m2,增产12.6%,差异显著,比秸秆直接还田处理(不加腐杆剂)和秸秆不堆腐直接还田处理也显著增产,是值得推广的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的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明显,与单施化肥的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容重下降。添加了秸秆的处理都比单施化肥的对照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500.00 kg/hm~2,增产率为7.62%;添加了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均比不添加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的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438.34 kg/hm~2,增产率为6.62%。化肥+麦秸+腐熟菌剂与化肥+油菜秸+腐熟菌剂的稻谷产量最高。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都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有效穗多。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正>秸秆还田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它们各有利弊。一、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即把秸秆通过机械粉碎,耕地,直接翻压在土壤里。这样能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充分保留在土  相似文献   

12.
秸秆直接还田是秸秆肥料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长兴县稻麦套播下秸秆直接还田现状,开展了不同秸秆量机械粉碎还田对农田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影响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麦稻轮作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对土壤中全钾含量的提高作用尤为明显;水稻秸秆适量(10t·hm~(-2)左右)覆盖还田,能增加小麦产量,而超量(15t·hm~(-2)以上)覆盖还田,会减少小麦低节位分蘖,导致小麦减产;稻麦2季不同秸秆量还田,均增加了水稻产量,小麦秸秆适量(9.34t·hm~(-2)左右)还田增产更加明显。但是,秸秆覆盖还田也为病虫害提供有利的越冬场所,从而加重了小麦与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辽西地区土壤状况,检测并分析土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辽宁省凌源市进行春旋耕还田、秋旋耕还田、过腹还田及整秆深还田这4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土壤水分及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还田处理每公顷玉米产量分别为11 572 kg、11 616.5 kg、11 416.5 kg、12 028.5 kg,相对于对照区每公顷分别增产175.1 kg、219.6 kg、19.6 kg、631.6 kg。通过试验数据结果对比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保水效果及玉米的产量影响不同,其中整秆深还田这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保水效果以及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最佳,建议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4.
高功 《农家致富》2015,(4):46-47
一、秸秆直接还田技术1.技术内涵与技术内容秸秆直接还田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秸秆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包括秸秆翻压还田、秸秆混埋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压还田技术是以犁耕作业为主要手段,将秸秆整株或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秸秆混埋还田技术以秸秆粉碎、破茬、旋耕、耙压等机械作业为主,将秸秆直接混埋在表层和浅层土壤中;秸秆覆盖还田是保护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10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湖北省江汉平原水稻-小麦轮作制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施氮、磷、钾肥基础上,10年20季作物连续秸秆还田,水稻和小麦的子粒年均增产量分别为584和264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7.37%和8.15%;秸秆年均增产量分别为398和611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6.50%和15.44%。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子粒中氮的含量和秸秆中钾的含量。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作物氮、钾吸收量,但对磷吸收量影响不显著,其中水稻年均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9.59%、3.95%和9.94%,小麦分别提高12.70%、7.39%和29.90%。秸秆还田对提高作物产量和促进养分吸收的效应表现为小麦水稻,钾氮磷。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年度变异大于小区变异,其中小麦的变异大于水稻。在不施肥条件下,水稻比小麦更能维持较高的产量和养分吸收量。  相似文献   

16.
2017-2018年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开展钾肥一次性施用肥效田间试验,研究秸秆全量还田下钾肥用量对江汉平原直播水稻-油菜轮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和钾肥(钾素)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的影响,并结合肥效模型明确直播稻-油轮作的钾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钾肥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直播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及钾素吸收,并通过增加直播水稻的密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直播油菜的密度、一级分枝数,角果总数来实现增产。秸秆不还田、周年钾肥投入量(K_2O)360 kg/hm~2条件下,轮作系统的钾素表观平衡仍为负值,亏缺量达85.4 kg/hm~2;而秸秆全量还田下,年投入90 kg/hm~2钾肥即可实现农田钾素表观盈余。直播水稻和油菜的钾肥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和2.9 kg/kg,而钾肥吸收利用率则为42.6%和54.1%,表明直播水稻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油菜,同时也反映出直播油菜更依赖于外源钾肥投入。水稻季钾素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与其钾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结果一致,而油菜季的钾素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则分别为2.1 kg/kg和38.5%,均显著低于油菜季钾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根据线性加平台方程拟合并结合农田钾素平衡得出秸秆还田下直播水稻和油菜的钾肥适宜用量分别为62.31 kg/hm~2和70.18 kg/hm~2,对应的经济产量为10 066 kg/hm~2和2 182 kg/hm~2,比当地推荐钾肥用量分别减少44.4%和28.2%,且旱地直播油菜需要更多钾肥投入来支撑群体生长。因此,鉴于直播方式下作物生长对养分需求存在差异,应根据农业轻简化生产要求重视直播稻-油轮作的钾素养分管理,以提高作物产量、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秸秆直接还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具有省劳力、肥源广、无污染等优点。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养分平衡,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方式可概括为3种:机械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秸秆还田后需要解决碳氮比失调,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等现象。要注意提高粉碎质量,配合补施氮、磷、钾肥料,浇足塌墒水。  相似文献   

18.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农作物的茎、叶、头粉碎还田,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可减少虫源,还可减少环境污染。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在作物收获后,用机械将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编压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点。不仅抢农时、抢积温,解决了及时处理大量秸秆就地还田及避免腐烂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粘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变废为宝。据测算,机械化秸秆还田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038%、全氨含量增加0.090%、全磷含量增加0.003%、全钾含量增加1.674%。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烟稻轮作模式下烟杆还田对土壤、后作晚稻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烟杆还田方式的研究,考查土壤养分、晚稻生理性状、病虫害、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无烟杆还田比较,2种烟杆还田方式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增加晚稻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促进晚稻增产。烟杆翻耕还田、烟杆添加腐秆剂翻耕还田2个处理的折合产量分别较无烟杆还田的折合产量增加300.3、690.7 kg/hm~2,其中添加腐秆剂后增产效果更好,增产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配方纯N 105 kg/hm~2、P_2O_5 90 kg/hm~2、K_2O 112.5 kg/hm~2、不施用油菜秸秆作对照,用腐秆剂15 kg/hm~2将粉碎的油菜秸秆7 500 kg/hm~2拌匀施入试验小区中,在施用氮、磷、钾肥分别同比减量10%、20%、30%的情况下,对比油菜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栽培化肥减量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化肥不同用量对水稻生育期有影响,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生育期缩短;不施用油菜秸秆对照,有机养分低于各处理,生育期缩短;施用粉碎的油菜秸秆7 500 kg/hm~2,氮、磷、钾肥施用量同比减量10%的产量最高,与不施用油菜秸秆对照和各处理比较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其余处理比较产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不施用油菜秸秆对照和其余处理比较产量差异不明显,化肥减量30%的处理与不施用油菜秸秆对照比较,产量差异极小,说明油菜秸秆能够提供大量营养物质供水稻产量的形成。由此说明,油菜秸秆还田与科学使用化肥结合,不仅可以培肥土壤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而且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油菜秸秆还田对于实现化肥零增长和减少面源污染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