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矮滨菊的耐阴性,为其在园林应用中提供一定依据,采用30%、50%、70%、90%等4个梯度的遮阴处理,以全光照处理作为对照,对矮滨菊在这4种处理下的叶面积、比叶重、节间长度等形态指标和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矮滨菊各形态指标随遮阴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叶面积和节间长度在遮阴度30%条件下达到最大值,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6.9%和13.85%;比叶重在遮阴度50%的条件下达到最大值,相比对照增加了84.86%。综合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认为矮滨菊具有一定的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在遮阴度为30%和50%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无覆盖为对照,研究了30%遮荫度的黑色遮阳网覆盖(即70%的自然光光照强度);50%遮荫度的黑色遮阳网覆盖(即50%的自然光光照强度);70%遮荫度的黑色遮阳网覆盖(即30%的自然光光照强度),这4个处理组对1年生宫粉紫荆、灰木莲、火力楠、羊蹄甲、木棉、仪花的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反应。试验表明:夏季适度遮荫覆盖有利于容器苗幼苗的生长,宫粉紫荆、羊蹄甲和仪花耐荫性较强,火力楠和木棉有一定的耐荫性,在50%LI的光照处理下生长量高于其他处理组,但遮光度过高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灰木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其苗木生长差异性不大。6种树种观花树种幼苗叶片遮光度较低的条件下皆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过度遮荫都可能导致器幼苗叶片光合速率下降。6种树种不同处理之间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的变化基本与光合速率成正比,但胞间CO_2浓度的变化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的遮荫(不遮荫处理、30%遮荫处理、50%遮荫处理、80%遮荫处理)对1年生红豆杉成苗保存率及生长量的影响。经方差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遮荫率达50%的遮荫物,对苗木保存率最好,可达88.5%;对1年生红豆杉苗高、地径、主根长3个生长指标表现最为显著,可在本地区红豆杉育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泽兰的耐荫性,用黑色遮荫网进行不同遮荫处理(遮光率为30%、50%、70%、90%,以全光照为对照),对不同遮荫条件下泽兰的生长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光合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遮荫度的增加,泽兰的叶面积、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全光照相比,遮荫处理的泽兰叶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减小;泽兰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各遮荫处理下均为"单峰型";不同遮荫处理下,泽兰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呈正相关;随遮荫度的增加,表观量子效率(AQY)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叶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率(Rd)均明显降低。由此可知,泽兰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在50%遮荫处理下生长较好,遮荫度过大,会抑制该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福建林业科技》2022,(1):46-49
于2020年在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杨廷苗圃,对2年生的樟树幼苗进行遮荫试验(遮荫率分别为30%、50%、85%),以全光照处理为对照,研究在遮荫条件下樟树幼苗的生长性状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苗高、地径、冠幅、根深和根幅,均以遮荫率50%处理最大,遮荫率85%处理最小,遮荫率30%和50%处理均显著大于全光照处理;樟树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以遮荫率50%处理最高,遮荫率85%处理最低,各处理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为叶>根>茎;高径比和冠根比均以遮荫率85%处理最大;苗木质量指数大小顺序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质量由高到低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综合结果表明,遮荫率50%最有利于樟树幼苗生长,建议在樟树苗期栽培时采用遮荫率50%处理,有助于樟树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3种不同遮荫度(遮荫度为50%的黑色遮荫网、遮荫度为80%的黑色遮荫网和不遮荫即对照)对24月龄云南红豆杉苗木生长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遮荫度为50%的黑色遮荫网对云南红豆杉苗木的苗高、地径、茎鲜重、枝鲜重、地下部分鲜重、主根径、主根长7个生长指标表现最佳,可在云南红豆杉苗木初期培育生产中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遮荫强度对中华金叶榆和鑫叶栾叶片呈色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索2种黄叶植物对遮荫胁迫的响应机制,为黄叶植物栽植在日照不足或遮荫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中华金叶榆和鑫叶栾当年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强度遮荫处理(20%、50%、90%),以全光照环境为对照,在遮荫60天后测定这2种黄叶植物在各遮荫处理下的叶片颜色、色素含量、光合荧光参数、叶片反射光谱、叶片大小和有机物含量,并在亚细胞水平上观察其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1)在全光环境下,中华金叶榆叶片为明亮的金黄色,鑫叶栾呈黄绿色,遮光环境下2种黄叶植物出现不同程度复绿。中华金叶榆叶色复绿明显,90%遮荫度下黄蓝参数(b*)值由70. 42下降到47. 27;鑫叶栾遮荫后叶色复绿程度较轻,90%遮荫度下b*值由65. 69下降到58. 34,叶片仍为黄绿色。2)随遮荫程度增加,2树种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光合速率显著降低,Chl a/b、叶片比叶重、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最大荧光(F_m)显著升高。3) 2树种遮荫环境下叶片光谱特征反射率下降,红边参数指示中华金叶榆全光照环境下出现光胁迫。4)中华金叶榆遮荫后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叶片面积显著增大,叶片长宽比无显著变化;鑫叶栾在20%环境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90%遮荫度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比对照显著降低,叶片面积和叶片长宽比在遮荫前后无显著差异。5) 2树种遮荫后叶绿体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类囊体数目和垛叠层数增加,由最初的弯曲片层变为平行的垛叠基粒。【结论】中华金叶榆和鑫叶栾在全光环境下叶色更亮、更黄,受到一定程度光抑制。随着遮荫程度增加,2植株光合速率下降,类囊体垛叠,叶片不同程度复绿。20%遮荫对中华金叶榆生长和叶色影响较小,叶片保持黄绿色,50%和90%遮荫环境下不利于其叶片呈色和光合产物积累。鑫叶栾在各遮荫处理下叶色轻微复绿,叶色仍在黄叶范畴,但90%遮荫度对其光合生理影响较大。因此,从生长和叶片呈色角度考虑,中华金叶榆和鑫叶栾栽植在全光环境最佳,也可根据各自生理特性,种植在适当的遮荫环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遮荫水平(遮光率分别为:0%、50%、75%、90%、98%)对山蒟部分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率的提高,山蒟在适度低光照(50%~75%遮荫)水平下,茎生长量、叶面积、植株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增加,比叶重减小。叶绿素总量增加,尤其是叶绿素b含量增加,光合性能提高,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表现出对弱光环境的适应,75%遮荫处理最有利于山蒟的正常生长。山蒟可作为一种新优耐荫园林植物在立交桥下、高层建筑物之间、林荫下等弱光环境中种植。  相似文献   

9.
遮荫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遮荫对降香黄檀容器育苗生长发育和形态生理的影响,为林木育苗的光环境控制条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降香黄檀幼苗为试验材料,设遮荫程度0(T_0)、40%(T_1)、60%(T_2)、80%(T_3)、95%(T_4)5个处理,用不同遮荫程度处理4个月后,每隔15天监测降香黄檀幼苗的地径、苗高、叶片数等生长指标,观察其生长进程;并于试验处理结束后测量降香黄檀幼苗的生物量、比叶质量、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系数(Tr)等。【结果】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降香黄檀幼苗的苗高、地径逐渐降低,生长越来越弱,且表现越来越明显,其中T_4的苗高和地径增量分别为7.7和1.0 mm,是T_0的39.2%和35.6%。随着遮荫程度的加强,降香黄檀幼苗的干物质积累、比叶质量以及质量指数(QI)、根冠比、存苗率显著降低,表明遮荫程度的增加使降香黄檀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随着遮荫程度加强,幼苗叶片的叶绿素b(Chlb)、叶绿素a(Chla)和植株各部分含水量显著增加,而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Chla/Chlb)、Pn降低,表明遮荫程度的增加引起降香黄檀容器苗的光合利用效率下降,进而导致幼苗生长发育缓慢,存苗率下降。【结论】综合分析生长进程和生理形态指标,降香黄檀容器育苗幼苗期宜在全光照环境下进行,遮荫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遮荫处理(全光照、遮荫30%、遮荫60%和遮荫85%)研究了光照强度对日本荚蒾Viburnum japonicum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该植物的引种驯化和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日本荚蒾幼苗叶片比叶重(SLW)逐渐降低,在遮荫30%和60%处理下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RGR)较大,而在全光照条件下日本荚蒾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日本荚蒾幼苗叶片花色素苷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逐渐减小;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均降低了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处理60 d和90 d时,遮荫60%处理叶片的MDA含量最低;在全光照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处理90 d时,遮荫60%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遮荫处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但遮荫60%处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处理60 d和90 d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遮荫60%处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低于遮荫30%和遮荫85%处理。综上分析,全光照下日本荚蒾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遮荫60%处理较适宜该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