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次试验分别设置不同播种量、种子消毒药剂浸种时间、覆盖物厚度、追施肥料品种、尿素不同追肥用量及营养土肥料配比6个因子。通过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在麒麟区蔬菜大棚内进行机插秧软盘育秧,最佳技术组合:每盘播种量100 g;采用咪鲜胺2 000倍液浸种48 h;覆盖物厚0.5 cm;采用当地旱地红壤土装盘,可均匀混入蔬菜复合肥(氮∶磷∶钾=17∶17∶17)3.6~7.2 g/盘提高秧苗素质;追肥最佳肥料品种为硝酸铵2.4 g/盘·次。  相似文献   

2.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播量(80、100、120 g/盘)、育秧基质(耕层土、耕层土+育秧伴侣、耕层土+壮秧剂、耕层土+有机质)对不同秧龄(20、25、30、35 d)机插水稻郑稻18号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及育秧基质对不同秧龄郑稻18号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有明显影响,在播量为100 g/盘、秧龄为25 d时可获得高素质秧苗并且水稻产量最高,比同一秧龄播量分别为80、120 g/盘处理的产量提高11.7%、12.5%,比同一播量秧龄分别为20、30、35 d处理的产量提高21.3%、12.5%、29.1%;在播量为100 g/盘条件下,当基质为耕层土+有机肥、秧龄为25 d时可获得高素质秧苗并且水稻产量最高,比同一秧龄耕层土、耕层土+育秧伴侣、耕层土+壮秧剂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15.3%、7.7%、5.2%,比同一基质秧龄分别为20、30、35 d处理的产量提高23.7%、16.0%、27.7%。综上,在耕层土+有机肥为育秧基质、播量为100 g/盘、秧龄为25 d时能培育出适合于机插的高素质秧苗,且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以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为材料,进行了壮秧剂与育秧母质不用用量在机插育秧上的应用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壮秧剂以15g/盘用量处理的秧苗素质最好;而施用育秧母质以0.35kg/盘用量处理的秧苗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省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下,机插水稻秧苗极易出现长秧龄甚至超秧龄的现象.为探究如何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并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设置播量(90、120 g/盘)和壮秧剂(清水、多·多唑、咪鲜·甲霜灵和苗壮丰)处理,研究其对不同秧龄秧苗素质、黄叶发生情况、干物质积累情况、根冠比和充实度等的影响.25 d开始秧苗素质迅速下降,各壮秧剂均改善了秧苗素质,其中苗壮丰通过扩大叶龄、增加叶面积来快速积累干物质,秧苗"大、绿、壮".咪鲜·甲霜灵处理通过矮化植株,提高秧苗的充实度和抗逆性,株型矮小紧凑.多·多唑通过延缓秧苗生长,提高秧苗抗衰老能力.在超秧龄(35 d)情况下,多·多唑处理秧苗衰老情况不明显,生长速率高于其他2种壮秧剂处理,能够保持良好的成长活力,虽然对于苗壮丰和咪鲜·甲霜灵处理来说秧苗长势相对弱小,但是在超秧龄时期仍能保持较高生长速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而在播量方面,90 g/盘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120 g/盘.从壮秧剂处理来看,各壮秧剂处理均能提高秧苗素质.总体而言,苗壮丰+90 g/盘处理的秧苗素质较优,能适应超秧龄移栽,有利于培育工厂机械化秧苗.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进行机插秧时壮秧剂使用量、每盘播种量、旱育与半旱育方式对水稻生长情况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田土壮秧剂用量为100盘/包时秧苗素质最好,客土壮秧剂施用量为300盘/包时效果最佳;播种量常规稻为100 g/盘,杂交稻为55~90 g/盘,秧苗素质都较好;旱育秧方式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壮秧剂培育机插超级稻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以超级水稻种子晶两优华占为试验材料,施用南宁生产的葵花牌壮秧剂,用泥巴作为育秧基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壮秧剂培育机插超级稻秧苗能提高秧苗素质,从插种到试验本田,早发优势明显,个体发育良好,增蘖、增苗、增穗、增粒、增产效果显著。其中,使用壮秧剂15g/盘处理产量最高,达到557.2kg/亩。  相似文献   

7.
为了延长水稻育秧时肥料的养分释放时间,且又能保证水稻的秧苗素质,以水稻机插秧专用肥作为对照(CK),添加0.5%肥料增效剂(T1)、1.0%肥料增效剂(T2)、1.5%肥料增效剂(T3)3个不同比例的肥料增效剂,进行2年水稻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肥料增效剂能够有效促进水稻秧苗成苗率、叶龄、株高、茎基宽、叶长、生物量等,提高水稻的秧苗素质,同时还能促进水稻育秧土壤全氮含量、NH4+-N含量。其中,以T2处理(20 g育秧绿+1.0%肥料增效剂)的秧苗素质综合效果最好,与CK相比,该处理的出苗率、叶龄、株高、茎基宽、叶长、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和NH4+-N含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本地自配瘪谷基质添加不同剂量的壮秧剂,在本市晚稻育秧高温期间进行工厂化育秧试验,考察了不同剂量的壮秧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综合考虑秧苗的生长特点和素质,自配瘪谷基质工厂化育秧以添加0.15%的量比较合适,可以达到对晚稻育秧秧苗快速生长的控制,达到壮秧的目的。水稻育秧使用壮秧剂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9.
使用壮秧剂提高秧苗素质及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育秧使用壮剂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单株绿叶数增多,茎基增粗,发根力增强;百株干重增加;秧苗移栽大田后,使用壮秧剂处理的一般可增产4%~5%,塑盘育秧以每盘撒施10g,旱地双膜育秧以每1m^2底膜下施75g的处理产量最高;建议秧板撒施,省工省力。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化肥、腐熟鸡粪和壮秧剂培肥床土,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的株高、根系和叶片发育等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每盘尿素6 g、磷酸一铵5 g、腐熟鸡粪土壤重量比1∶9处理组合和每盘施艾美复合肥27 g的表现较好,能明显提高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安全性高,供肥持久、育秧效果好的基质类型和科学的壮秧剂使用量,本研究中对不同基质持续供肥能力、育秧效果以及壮秧剂的使用量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基质添加壮秧剂的处理均比无添加壮秧剂的空白对照出苗情况和生长素质好,“万年翠”基质安全性高,出苗速度较快,需要抢栽抢种时,可以选择万年翠+“杰伟”20克/亩作为集中育供秧苗的基质配比,可减少秧龄时间3-4天,后期肥力不足,需适量补给肥料。“牛叔”基质持肥性久,秧苗整齐,素质较好,利于培育壮秧,农时宽松的情况下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花55”秧池不同播种量、不同育秧处理下的试验研究,得出“花55”育秧合适的播种量以小于4500kg/hm2为宜。三叶期追施尿素25g/m2,喷施移栽灵2mL/m2,移栽前3~4天追施尿素35g/m2,可提高秧苗素质,从而提高保苗率。  相似文献   

13.
中稻1号为供试品种,育秧绿机插秧专用肥为供试肥料,探讨机插水稻育秧时肥料的不同使用方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盘拌土使用,所育秧苗素质最高,水溶后使用秧苗素质次之。局部使用和后期追施都会使秧苗成苗率受到显著影响,且秧苗素质也相应下降。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特别是在规模化育秧以及流水线作业时,使用水溶方式是较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14.
水稻育秧专用肥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自行研制的水稻育秧专用肥与壮秧剂、化肥进行了应用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育秧专用肥与生产上推广的壮秧剂比较,应用于早稻育秧,能提高成秧率5个百分点左右,促进秧苗矮壮多蘖,提高出叶速率,促进地下部生长,提高根冠比和秧苗充实度,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与化肥比较,其秧苗素质更优。经育秧专用肥处理的秧苗移(抛)栽到大田后,返青快,始蘖期提早2d,前期的分蘖速率快,低节位分蘖发生率高,苗峰低,成穗率高,有效穗多,每穗粒数一般也多,结实率高,抽穗期的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生产量多,产量较壮秧剂和化肥处理高。  相似文献   

15.
以早籼稻温814为材料,在本田泥浆和本地黄泥土2种营养土中育秧,设置壮秧剂不同施用量进行试验,测定秧苗素质及产量。结果表明,施用壮秧剂后,2种育秧土的秧苗综合素质优于不施壮秧剂的对照。采用本田泥浆育秧,施用壮秧剂处理的水稻产量比不用壮秧剂的对照增加15%~38%;采用本地黄泥土育秧,施用壮秧剂90~105 g·m-2,比对照增加791和545 kg·hm-2,增产99%和68%。综合考虑,使用本田泥浆和本地黄泥土育秧,壮秧剂的最佳施用剂量分别是60~75和90~105 g·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托盘育苗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宜播种量,为托盘育苗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比较90 g/盘(0.055 g/cm2)播种量时托盘育苗与常规育苗两种方法所育秧苗的素质差异;另设90 g/盘(0.055 g/cm2)、120 g/盘(0.074 g/cm2)和150 g/盘(0.092 g/cm2)3个播种量水平,考察不同播种量对托盘育苗所育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在90 g/盘的播种量下,托盘苗在出苗率、叶龄、茎基宽、秧苗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株型紧凑情况等性状与常规方法秧苗无显著差异(P>0.05),但20 d秧龄后托盘苗的株高增加显著(P<0.05,下同),根冠比下降,株高叶龄比K值增加,秧苗素质降低.托盘苗的成苗率、苗基宽、SPAD值、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根冠比及K值等性状均随播种量的降低显著增强,小播种量处理秧苗的株高降低,株型更紧凑,根系粗白健壮,素质明显提高.[结论]托盘育苗较常规育苗所育秧苗素质有所下降,但秧苗形态基本一致,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成毯性好,可培育壮秧满足机插要求.在常规粳稻托盘育苗时以采用90 g/盘播种量(0.055 g/c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基质及其配比及不同播量对机插秧苗个体素质的影响,提升机插秧育秧水平,设置100%基质、33%基质母剂、100%黄泥土3种介质育秧,以及50 g/盘、75 g/盘、100 g/盘3种播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黄泥土相比,育苗16 d后,基质及基质母剂育秧能明显改善机插秧苗的株高、叶龄、顶叶长、茎基宽、鲜干重等秧苗素质,各项指标增幅范围分别为5.20%~11.75%、15.31%~28.26%、15.31%~20.11%、31.25%、66.67%~73.66%,基质育秧效果好于基质母剂。3种播量之间差异不明显,但50~100 g范围内稀播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8.
编织布隔层育秧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新型育秧方式,进行了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编织布隔层育秧秧苗素质比塑盘育秧好,生育进程快1。2d,其中编织布隔层加旱育保姆剂处理比塑盘加壮秧剂处理平均每公顷增产稻谷711.1kg,节省投资315元,增产效果极显著,值得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各壮秧剂育秧的具体情况,探讨了不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示范结果表明,秧田期:不同壮秧剂均能促进秧苗生长,提高鲜重和干重,水稻苗床调理剂(三爱牌)秧苗干重最大。大田期:水稻苗床调理剂(三爱牌)育秧缓苗快,低位分蘖多,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实粒数有所增加,比对照育秧增产4.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方法】以杂交籼稻岗优636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研究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差异,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结果】播种量、施肥量和秧龄3因素对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为秧龄播种量施肥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超过30 d后秧苗生长受阻,秧苗素质变差,不适宜机插;随着秧龄的增加,应减少播种量;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能够满足30 d以内的秧苗生长。【结论】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 20 d秧龄时播种量为90 g/盘,当秧龄为25~30 d时播种量为70 g/盘; 30 d以内秧龄的施肥量为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