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是一种稻田与虾综合种养的模式,是指在种植1季稻田中养殖两季虾,实现虾和水稻之间共同生长。具体来讲,就是在每年收割水稻之前在稻田间投放亲虾,或者在收割完水稻后投放幼虾,在第2年的第2季度收获虾,并再一次投放幼虾,随后再种植水稻,再在第3季度收获虾,如此循环下去,从而形成良好的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笔者针对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希望有助于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可以减少水稻种植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时能够减少小龙虾养殖带来的水源浪费和污染,因而能够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在分析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鄂州市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特点,分析该模式下的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注意事项,以期为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稻田小龙虾养殖模式可分为虾稻轮作和虾稻共作.其中虾稻轮作由于技术要求低及易于推广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与虾稻共作模式相比.虾稻轮作模式由于少一茬小龙虾的养殖.且出产的水稻品质一般.所以经济效益要比虾稻共作模式低.因此.研究和推广虾稻共作技术对于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水稻单作模式为对照,研究了长期稻虾共作模式对不同施氮量下直播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明确2种模式下的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相对于水稻单作模式,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增加16.3%,且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来实现的;长期稻虾共作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以及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3%、7.6%和22.7%;采用线性+平台模型确定在长期稻虾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下直播水稻氮肥合理用量分别为102.4 kg/hm~2和139.6 kg/hm~2,长期稻虾共作模式的直播水稻合理施氮量较水稻单作模式降低了26.6%。由此可见,长期稻虾共作模式能够大幅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稻田小龙虾养殖模式可分为虾稻轮作和虾稻共作.其中虾稻轮作由于技术要求低及易于推广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与虾稻共作模式相比.虾稻轮作模式由于少一茬小龙虾的养殖.且出产的水稻品质一般.所以经济效益要比虾稻共作模式低.因此.研究和推广虾稻共作技术对于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稻虾共作即在改造过的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同时在田里种植水稻。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不仅可以为水稻捕食害虫,而且它们的粪便和残饵又可以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水稻无需打农药和施用化肥,确保了水稻的安全和品质。与虾稻轮作技术相比,稻虾共作可以多养一茬小龙虾,既能赚小龙虾的钱又能赚优质稻米的钱,是一种技术更新、效益更高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7.
稻虾共作即在改造过的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同时在田里种植水稻。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不仅可以为水稻捕食害虫,而且它们的粪便和残饵又可以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水稻无需打农药和施用化肥,确保了水稻的安全和品质。与虾稻轮作技术相比,稻虾共作可以多养一茬小龙虾,既能赚小龙虾的钱又能赚优质稻米的钱,是一种技术更新、效益更高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8.
结合上海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规划和打造地产优质大米的战略部署,崇明区形成了技术路径可推广、绿色福利可共享、商业模式可持续的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关键技术集成标准化体系。为促进稻虾共作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分别对稻虾共作模式中的水稻种植技术要点和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是利用龙虾和水稻生长季节对水分要求以及养分需求的互补原理,实现水稻秸秆与龙虾排弃物的循环利用,很好地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实现稻虾双丰收。通过实践总结了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流程,阐述了水稻种植与龙虾养殖技术要点,对开展推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福稻88、鄂香2号等20个优质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选取11个数量指标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适合稻虾共作优质水稻品种各性状对该品种适宜性的影响,综合评价品种在稻虾模式中适宜性的优劣,以期为稻虾共作模式下优质水稻育种和农技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20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与参考品种加权关联度较大,推荐为适合稻虾共作模式的优质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1.
潜江作为虾稻产业的发源地和标杆地,“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农产品地理标志优势凸显。为了进一步筛选适合潜江市虾稻共作模式的水稻优良品种,2021年按照品种合法性、优质性原则选择了3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虾稻共作模式下的优质稻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好、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适合于虾稻共作模式建议推广的杂交稻品种有7个;综合评价较好、丰产性一般、适合于虾稻共作模式可推广的杂交稻品种有7个;综合评价较好、丰产性一般、适合于虾稻共作模式优质大米订单种植的早熟常规稻品种有8个。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会昌县稻虾共作的种养技术,分别详细叙述了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和优质水稻种植要点,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分析了该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以期为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提高种养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或合作社在稻田中进行小龙虾养殖。本文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田间工程建设、虾苗种投放与管理及"稻虾共作"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盐城地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进行绿色高效虾稻共作模式技术试验、研究,并进行组装。总结出了盐城地区“虾稻共作”绿色高效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要点,包括选择与改造稻田、准备放养、放养虾苗、小龙虾生产管理、栽培水稻、起捕小龙虾、产业化前景等一系列生产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盐城地区及我国相似生态区推广应用“虾稻共作”生产模式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安徽省肥东县地处江淮丘陵,皖中腹地,境内水系交织发达,具备发展稻虾共作模式的基础条件,2017年全县发展稻虾共育达2万亩,提高了稻米和龙虾的产量品质,获得了较高的受益。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将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一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在水稻田放养小龙虾,促进水稻更茁壮的成长,实现水稻小龙虾共生,达到龙虾除草、虾粪肥田等功效,实现绿色农业生产,提高种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6.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升稻米品质,增加收入,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增收的有效途径。该文介绍了怀宁县稻虾共作种养技术要点,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巢湖地区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监测巢湖地区稻虾共作模式生产前后稻田土壤肥力的变化,2016年度在巢湖周边设置2个监测区域,分别在水稻种植前、营养生长期和收割后3次采集稻田土壤样本,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等肥力指标;并结合水稻和小龙虾产量及施肥投喂管理,比较了常规单作稻田和稻虾共作模式稻田土壤肥力变化及生产效益。结果显示,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均高于常规单作稻田,可增产2%~3%;正常投喂时,共作模式可收获小龙虾1 200 kg·hm~(-2)以上。水稻生产后,A区稻虾共作模式田的肥力水平普遍高于单作稻田,B区域稻虾共作模式田土壤有机质、全磷、阳离子交换量水平高于单作稻田(P0.05),其余肥力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而言,稻虾共作模式更有助于保持监测区域稻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克氏原螯虾共(连)作绿色种养模式中"三大、二水、一网"的配套工程建设,稻前虾、稻中虾和稻后虾"一稻三虾"种养时空耦合技术,以及绿色施肥、绿色防控以及水位调控和投饵技术,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四收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稻虾共作常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虾共作模式已成为湖北省潜江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根据江汉平原近几年虾稻共作经验,总结归纳了虾稻共作的常规技术,以期为推广稻虾共作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虾稻共作是潜江市独创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以优质常规稻为主的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水稻品种抗性差、播种期推迟、高密度直播、田间长期灌深水等因素,导致以穗颈瘟为主的水稻稻瘟病呈现加重发生趋势,影响粮食安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本地虾稻共作模式下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农民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