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证实双翅目昆虫活动期,双翅目昆虫的侵袭对荷斯坦奶牛护身行为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试验与观察双翅目昆虫的试验期同步,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选择胎次(约4岁)和产奶量相近的泌乳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各4头健康荷斯坦奶牛,共12头试验奶牛。采用肉眼目测与摄像机摄像相结合的方法对侵袭奶牛的双翅目昆虫数目和奶牛的护身行为进行观察。每个试验期结束时采血。结果表明:7月、8月和9月是双翅目昆虫侵袭奶牛最为嚣张的时期,7月、8月和9月侵袭奶牛双翅目昆虫的个体数量(只/20min)显著高于6月和10月,极显著高于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牧场中活动的双翅目昆虫种类和数量也增多,并且在奶牛场主要活动的双翅目昆虫是蝇类中的家蝇和厩螫蝇。同时昆虫对奶牛的骚扰和叮咬引起护身行为的增多,主要造成摆尾、摆耳、颤动皮肤、甩头及抬腿次数的增多。吸血性厩螫蝇活动最活跃是在9月,由于厩螫蝇的吸血活动诱发奶牛心理应激,使奶牛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含量显著的高于其他月份。由此推测,奶牛受厩螫蝇的叮咬和吸血活动,可使奶牛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变化来抵抗感染。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区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发病区和非发病区(黄河灌区、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的3个不同气候类型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不同与吸血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发病区、黄河灌区、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六盘山阴湿地区)猪的感染率分别为100%、71.67%、36.67%和51.57%。发病区与非发病区差异极显著(P〈0.01);发病区、黄河灌区在昆虫活动季节与昆虫越冬季节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昆虫活动季节与昆虫越冬季节的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药敏试验和临床治疗试验证明,庆大霉素、长效土霉素、强力霉素、地霉素、贝尼儿、青蒿素、磷酸伯胺喹啉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皆有效,尤以磷酸伯胺喹啉、青蒿素和强力霉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三河牛引血工作已开展近11年,为掌握其引血后代的遗传进展,笔者对谢尔塔拉种牛场合外血三河牛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血对三河牛遗传改进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含外血1/2、1/4、1/8三河牛产奶量分别提高24%、17%、6%(P〈0.05);含外血1/2、1/4、1/8三河牛乳脂率分别比三河牛降低7.5%、4.8%、1.9%;含外血1/2、1/4三河牛乳脂率影响分别为极显著、显著(P〈0.01,P〈0.05);含外血1/8三河牛乳脂率影响不显著(P〉0.05);含不同外血三河牛不同发育阶段体尺、体重及一、三、五胎体尺、体重与三河牛对比影响不大(P〉0.05)。  相似文献   

4.
研究的目的是夏季内蒙古地区双翅目昆虫的活动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内分泌的影响。2009年5、6、7、8和9月份,分别选择胎次和泌乳量相近的不同泌乳期的健康的12头荷斯坦奶牛,用利拉法挤奶系统自动记录每天的产奶量,各月试验期结束后采集奶样和血样,分别进行奶成分分析和血清中激素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活动在奶牛场的双翅目昆虫种类有蝇、蚊和蠓。其中,蝇类最多,主要是家蝇和厩螫蝇。双翅目昆虫活动的嚣张期出现在7、8和9月份,每天的活动期为早上08:00—下午17:00时。家蝇的数量高峰出现在7、8和9月份,厩螫蝇的数量高峰则在9月份。双翅目昆虫的侵袭(特别是厩螫蝇的侵袭)显著影响奶牛的产奶量与奶质量,9月份奶牛的产量低于产奶量最高的6月33%(P0.05),乳脂率也显著低于6、7和8月份。奶牛血清中维生素E含量7月与8月显著高于6月与9月(P0.05);血清中ACTH的含量6月显著的高于7月、8月与9月,且7月显著低于8月;血清中Cor含量各月间无差异;血清中GH含量6月显著高于9月;血清中PRL含量6月显著高于7、8和9月份。这表明:双翅目昆虫的活动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内分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同期发情一定时输精和胚胎移植以及同期发情方法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婆罗门牛和BMY牛同期发情率和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同期发情后,表观发情牛和表观未发情牛的妊娠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对没有观察到发情症候的母牛实施定时输精是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情期受胎率;体况(4.5)较肥的繁殖母牛可以获得良好受胎率,情期受胎率高达78.9%,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防止体况差影响繁殖率,而不是防止牛体过肥影响繁殖率;同期发情②法比①法能极显著提高胚胎移植受体牛可用率,移植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埋栓时存在优势卵泡或发情,对胚胎移植受体牛可用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澳洲楼来矮脚牛在高寒地区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的调查分析,表明:澳洲楼来矮脚牛生长发育指标与原产地没有明显差异,初生重在22.7kg+1.48kg(P〉0.05)、成年(3岁)体重达496.33kg+6.73kg(P〉0.05)。  相似文献   

7.
同期发情是胚胎移植的关键技术环节,本试验通过三种不同的同期发情方案比较其对奶牛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IDR+PG法同期发情率高于直检后一次PG法和2次PG法,但差异不显著(P〉0.05)。可是其48h内的同期化程度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方案(P〈0.05)。三种方案的黄体合格率、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次PG法高于另外两组。受体牛的初选合格率育成牛(87.13%)显著高于成母牛(68.5%)(P〈0.05)。育成牛同期发情率为89.04%,高于成母牛的77.01%,黄体合格率、妊娠率育成牛均略高于成母牛,但统计学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双翅目昆虫侵袭时,奶牛个体所表现的护身行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牛按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择了18头成牛健康的荷斯坦奶牛.试验前将试验牛拴系固定后,采用靠近探测法和触摸体表法,根据牛的具体行为反应程度将期分为温顺型、微敏感型、敏感型和神经质型等.试验期,每日跟踪观察1 h,并记录每5 min内各种类型牛的护身行为出现次数和飞来昆虫数目.试验证明:当奶牛受到双翅目昆虫侵袭时诱发的护身行为在个体之间的差异.神经质型的牛体表有少量双翅目昆虫飞来时,反应非常敏感;而温顺型牛对双翅目昆虫的袭击表现的护身反应很消极.  相似文献   

9.
利用采自纯系蛋用黄羽鹌鹑健康群体的血样,对黄羽鹌鹑的血液细胞学和主要血液生理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羽鹌鹑的血液细胞形态与鸡和其它禽类相似。黄羽鹤鹑的红细胞数量、凝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均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红细胞数量、凝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雄性均显著高于雌性(P〈0.05),凝血细胞数量雌性显著高于雄性(P〈0.01)。凝血细胞长度比红细胞短,其宽度与红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3周龄和7周龄比较红细胞数量、凝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均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数量和分类以及各类白细胞的大小在性别和周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自制的兔抗牛脾细胞免疫血清裂解供体细胞膜而获得核胞体,结果表明,自制的免疫血清可以成功的裂解供体细胞膜而获得核胞体。将该法制备的核胞体应用于牛体细胞核移植的胞质内注射中,从而为核移植中供体细胞核胞体的获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比较不同供体细胞对重构胚发育的影响时。结果表明。颗粒细胞与耳成纤维细胞构建的重构胚卵裂率没有显著差异(62.62%versus67.89%,P〉0.05),囊胚率也没有明显的差异(23.88% versus 18.92%,P〉0.05):在4℃低温冷藏一定时间的供体细胞与未经冷藏的供体细胞,其卵裂率和囊胚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63.34%versus62.03%;26.67%versus24.45%,P〉0.05);同样,耳成纤维细胞也得到相同的结果(70.76%verSus66.67%:21.74%versus19.56%,P〉0.05)。颗粒细胞构建的重构胚在注核后3~5h进行激活较1~3h有更高的卵裂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73.91%versus56.52%,P〈0.05),裳胚率无显著性差异(23.53%,versus15.38%,P〉0.05)。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青年荷斯坦牛胚胎移植受体的选择以及黄体鉴定标准,并针对黄体发育状况和月龄对移植妊娠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A、B级黄体均为可移植黄体,移植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C级黄体移植妊娠率为27.27%,显著低于A、B级黄体(P〈0.05);D级黄体为不可用黄体。15月龄以下受体牛的可用率极显著低于16月龄以上受体牛(P〈0.01),但各月龄的可用受体牛的移植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捷克、澳大利及国产促卵泡素(FSH)进行牛的超数排卯试验,对牛的处理采用FSH+PG和FSH+CIDR两种方式。结果三种FSH来源获可用胚数分别为5.43、5.33和4.80,差异不显著(P〉0.05);而2次PG处理与CIDR处理供体牛所获得的回收胚胎数和可用胚数差异也不显著(P〉0.05);冲胚操作时采用不需硬膜外腔麻醉的注射式冲胚与传统需麻醉的滴注式冲胚比较,回收率分别为102%和98%,差异不显著;经产牛和育成牛超排效果比较,可用胚数分别为5.27和5.17,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用PCR—RFLPs方法对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3个品种共411个个体的myostatin 5′调控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myostatin 5′调控区T→A突变以等位基因T为主,仅在郏县红牛中发现1个AA型纯合体,郏县红牛品种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它品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对黄牛myostatin 5′调控区T→A突变与南阳牛、秦川牛和郏县红牛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T型南阳牛6月龄的胸围和胸围指数显著低于TA型个体,TT型南阳牛18月龄的体高显著高于TA型个体(P〈0.05),但基因型对秦川牛和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效应不显著(P〉0.05)。提示在南阳牛的育种实践中应该综合考虑南阳牛生长阶段和所要选择的性状。  相似文献   

14.
研究季节对延边黄牛卵巢质量和卵母细胞的数量、质量、体外成熟以及核移植重组胚发育的影响。持续1年采集延边黄牛卵巢,分级卵巢,抽取卵巢表面直径2~8mm的卵泡内的卵母细胞,收集后进行体外成熟和重组胚的体外培养。结果表明,1级卵巢的比例在春冬季时明显高于秋季(P〈0.05),2级卵巢的比例在春夏季高于冬季(P〈0.05),秋季的3级卵巢比例最高,与其他季节有显著差异(P〈0.05);在秋冬季,平均每个卵巢拣出卵母细胞数高于春夏季(P〈0.05),成熟率上,秋季显著高于春夏季(P〈0.05),但与冬季并无差异且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卵裂率上,秋季与春季有差异(P〈0.05),但与其他季节无显著差异(P〉0.05),囊胚率上,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研究发现,季节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的可用回收数量及其质量都会产生影响且秋季为延边黄牛体细胞核移植实验最适合季节。  相似文献   

15.
在改良的基础培养液中添加HA,主要探讨HA对牛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TCM-199中HA浓度为3.0mg/mL时,第一极体排出率和卵裂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初步表明3.0mg/mL是无血清培养中HA的最佳浓度。当在mTC-199中添加HA、BSA和OCS时,OCS组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分别为83.40%、84.33%和92.17%,但HA组与BSA差异不显著(P〉0.05);卵裂率三者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在无血清培养中HA可代替BSA,但是培养的效果不如血清。HA在mTCM-199和mSOF基础培养基中,对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和卵裂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在无血清培养下,HA在复杂和简单的培养液中都支持卵母细胞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该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氨基乙酰丙酸(AIA)对猪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试验期28d。结果表明:(1)Img/kgALA组红细胞数量增殖最强.与对照组红细胞数量相比差异性极显著(P≤0.05),提高17.05%;1mg/kgALA组红细胞数量与抗生素组红细胞数量相比差异性显著(P≤0.1),提高16.24%;抗生素组红细胞数量与2mg/kgALA组、3mg/kgALA组红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ALA组组间红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2)血红蛋白含量以1mg/kgALA组最高,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血红蛋白含量相比,差异性显著(P≤0.1);ALA组组间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白细胞数量以抗生素组增殖最强,抗生素组白细胞数量与2mg/kgALA组、3mg/kgALA组白细胞数量相比差异性显著(P≤0.1),分别提高45.98%、40.44%。结论:在此试验条件下,饲粮中ALA的最适添加量为1mg/kg。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荷斯坦奶牛受到双翅目昆虫侵袭时奶牛个体所表现的护身行为、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试验期间每日跟踪观察奶牛护身行为1 h,记录每5 min内侵袭奶牛的双翅目昆虫数目和奶牛的护身行为出现次数,定时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液中CD3+、CD4+、CD8+ T淋巴细胞和CD21+B淋巴细胞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奶牛护身行为随飞来昆虫的数量而变化;外周血液中的CD3+、CD4+、CD21+水平随双翅目昆虫数量的增多而降低;CD8+水平随双翅目昆虫数量的增多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袁国伟  何健 《养猪》2012,(1):25-27
试验选取5-6kg杜长大三元杂种健康断奶仔猪180头,随机分成3组,研究发酵酶解饲料代替鱼粉、乳清粉和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研究发现,饲料中使用20%发酵酶解饲料后,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比鱼粉+乳清粉+抗生素组和鱼粉+乳清粉组分别提高1.50%(P〉0.05)、9.29%(P〈0.05),日采食量比鱼粉+乳清粉+抗生素组和鱼粉+乳清粉组分别提高2.22%(P〉0.05)、10.83%(P〈0.05),但各组料重比未见有明显变化(P〉0.05);腹泻率比鱼粉+乳清粉+抗生素组提高8.97%(P〉0.05),比鱼粉+乳清粉组降低19.12%(p〈0.05);十二指肠、空肠的乳酸菌数量明显增加,而回肠、盲肠和结肠乳酸菌数量呈现增加趋势(19〉0.05),十二指肠、盲肠的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而空肠、回肠和结肠大肠杆菌数量呈现降低趋势(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发酵酶解饲料能够完全代替鱼粉、乳清粉和抗生素,可明显促进断奶仔猪生长,降低腹泻率,提高断奶仔猪肠道前段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盲肠的大肠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19.
三个品种肉牛的部分肉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机选择体重相近的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各30头和中国西门塔尔牛28头,均为3岁的阉牛。依中国牛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对三个品种牛的大理石花纹、肉色和脂肪颜色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如下: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大理石花纹平均得分分别为1.967、2.650、2.446;肉色平均得分分别为4.443、4.083、4.161;脂肪颜色平均得分分别为1.137、1.167、1.232。试验表明,中国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的大理石花纹显著优于安格斯牛(P〈0.05),而中国西门塔尔牛与海福特牛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个品种牛的肉色和脂肪颜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900羽21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5%、2.5%、5%NaHCO3,持续10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组蛋鸡盲肠乳酸菌数量增加,大肠杆菌数量降低,菌群多样性指数提高(P〉0.05)。0.5%组蛋鸡粪便pH值显著提高(P〈0.05),乳酸菌数量增加,菌群多样性指数提高(P〉0.05)。2.5%、5%组蛋鸡粪便pH值、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同时,2.5%、5%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降低(P〉0.05或P〈0.05),大肠杆菌数量增高(P〉0.05或P〈0.05),5%组菌群多样性指数亦显著降低前3组(P〈0.05)。结果表明,日粮添加NaHCO3超过2.5%,蛋鸡腹泻严重,肠道菌群平衡严重破坏。而当NaHCO3的添加量低于0.5%时,肠道有益菌数量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蛋鸡生产性能维持正常。因此,本试验提示蛋鸡生产中饲料添加剂NaHCO3最高耐受量为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