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究配合饲料替代水蚯蚓作为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仔鱼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选用刚开口的1 200尾中华鲟仔鱼,平均体重为(86.57±3.05) mg、平均体长为(28.40±0.28) mm,随机分为水蚯蚓组和开口饲料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尾。投喂水蚯蚓和开口饲料9 d后,研究开口饲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存活率、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口饲料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水蚯蚓,而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于水蚯蚓。2)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中华鲟仔鱼终末体重、终末体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但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3)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及溶菌酶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  相似文献   

2.
不同饵料对鳜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鳜(Siniperca chuatsi)分为蚯蚓组、鲢内组和饲料组,分别对3个组试验鱼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鳜鱼在整个试验期间的特定生长率,蚯蚓组>鲢肉组>饲料组,且三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摄食不同饵料30 d后,鳜各消化组织中蛋白酶活性增加幅度大小依次为蚯蚓组>鲢肉组>配合饲料组;脂肪酶活性增加幅度大小依次为鲢肉组>蚯蚓组>配合饲料组;淀粉酶活性增加幅度大小依次为配合饲料组>鲢肉组>蚯蚓组.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相同水温条件下,3种不同的开口饵料对施氏鲟(♀)与欧洲鳇(♂)杂交仔稚鱼开口期(3-15日龄)生长、成活率的影响。开口饵料分别是丰年虫、水蚯蚓和微粒配合饲料,试验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日龄仔鱼3500尾。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鱼苗成活差异显著。水蚯蚓组稚鱼成活率为99.3%;丰年虫组稚鱼成活率为93.2%;微粒饲料组稚鱼成活率为75.9%。提示:水蚯蚓、丰年虫等天然饵料作为鲟鱼仔鱼开口饲料更具有适口性,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蚯蚓液对海兰粉蛋鸡生产性能、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以13周龄体重接近且健康的海兰粉蛋鸡为试验对象,将432只海兰粉蛋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蚯蚓液组、2%蚯蚓液组和3%蚯蚓液组),1%、2%和3%蚯蚓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和3%的蚯蚓液,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31周,测定13~18周龄蛋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21~43周龄的平均料蛋比和平均产蛋率,试验结束采集蛋鸡血清测定抗氧化指标和免疫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蚯蚓液组21~24周龄料蛋比极显著降低(P<0.01)。1%蚯蚓液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2%、3%蚯蚓液组T-AOC、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2%蚯蚓液组MDA浓度显著升高(P<0.05)。1%蚯蚓液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2%蚯蚓液组免疫球蛋白M(IgM)质量浓度显著...  相似文献   

5.
蚯蚓粉、大蒜素、甜菜碱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比较蚯蚓粉、大蒜素、甜菜碱三种促摄食物质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288尾异育银鲫[体质量为(15.95±0.19)g],随机分为6组,即Ⅰ组(对照组)、Ⅱ组(1.25%蚯蚓粉)、Ⅲ组(2.5%蚯蚓粉)、Ⅳ组(5%蚯蚓粉)、Ⅴ组(0.015%大蒜素)、Ⅵ组(0.5%甜菜碱),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鱼,饲养于玻璃钢水族箱中,试验期53 d。结果表明:第Ⅵ组增重最快,且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与第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蚯蚓粉组与对照组比较,第Ⅳ组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2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鱼的摄食量存在差异,大蒜素组摄食量最少,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5%蚯蚓粉的Ⅳ组摄食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饲料系数方面,Ⅵ组的饲料系数最低,且显著低于蚯蚓粉组(P<0.05),与Ⅴ组和Ⅰ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的饲料系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甜菜碱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蚯蚓粉能增加异育银鲫的摄食量,建议在异育银鲫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3%。  相似文献   

6.
选用270只21日龄的扬州公鹅,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鹅。采用2×3二因子试验设计,采用两种饲喂方式(自由采食和90%限制饲喂,限制饲喂组鹅饲料供给量为前一天自由采食组饲料消耗量的90%)和低、中、高3个色氨酸(Trp)水平(含量分别为0.14%,0.22%和0.30%),分别对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28~42日龄,与低、高Trp组相比,中Trp组扬州鹅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饲喂方式和Trp水平对扬州鹅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有交互作用(P<0.05);在42~56日龄,自由采食组扬州鹅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高于限制饲喂组(P<0.01),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限制饲喂组(P<0.05)。与低、高Trp组相比,中Trp组扬州鹅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Trp水平对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方式和Trp水平对扬州鹅平均日采食量有交互作用(P<0.05);在56~70日龄,Trp水平对扬州鹅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方式和Trp水平对扬州鹅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有交互作用(P<0.05);在28~70日龄,自由采食组扬州鹅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限制饲喂组(P<0.01)。与低、高Trp组相比,中Trp组扬州鹅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而Trp水平对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方式和Trp水平对扬州鹅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有交互作用(P<0.05)。自由采食组扬州鹅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腹脂率显著高于限制饲喂组(P<0.01),随着Trp水平的增加,扬州鹅胸肌率显著增加(P<0.01),而Trp水平对其他屠宰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方式和Trp水平对扬州鹅腹脂率有交互作用(P<0.01)。由此可知,饲粮中Trp水平过低或过高均会对扬州鹅生长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这种不利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因此日粮添加适当水平的Trp能够一定程度改善扬州鹅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开展青绿饲料代替部分全价配合饲料对母兔繁殖性能影响研究,选择105只第2胎的空怀新西兰母兔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青草组(A)、全价饲料组(B)、80%全价配合饲料组(C)、70%全价配合饲料组(D)、60%全价配合饲料组(E)、50%全价配合饲料组(F)、40%全价配合饲料组(G)。试验组A、B、C、D、E、F、G的受胎率分别是60.0%、77.9%、92.9%、92.3%、84.6%、83.3%、72.7%;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是6.0只、7.3只、7.6只、7.4只、6.9只、6.5只、6.3只;平均泌乳力分别是1 219.5g、2 401.0g、2 384.1g、2 130.5g、1 723.6g、1 553.5g、1 444.2g;平均断奶个体重分别是464.6g、652.3g、617.6g、601.2g、582.5g、513.6g、482.5g;平均断奶仔兔成活率分别是83.3%、98.0%、97.0%、94.4%、93.4%、90.8%、86.0%。结果表明,母兔饲养中饲喂一定数量的青草有利于提高繁殖性能,全价配合饲料影响母兔的发情;高营养日粮结构,有利于仔兔的生长发育和仔兔的成活。  相似文献   

8.
实验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蚯蚓(5%、7.5%、10%)和蚯蚓粪(2%、4%、6%),饲养平均体重(54.03±0.15)g的草鱼100 d,研究蚯蚓和蚯蚓粪对草鱼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蚯蚓和蚯蚓粪可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P<0.05),以添加7.5%~10%蚯蚓和6%蚯蚓粪效果最好,对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肌肉氨基酸总量方面,除去2%蚯蚓粪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以添加7.5%蚯蚓实验组氨基酸总量最高;在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方面,7.5%蚯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各实验组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在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方面,各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蚯蚓和蚯蚓粪均可提高EAAI值,以添加7.5%蚯蚓时EAAI值最高。综上所述,添加一定浓度的蚯蚓和蚯蚓粪有改善草鱼肌肉品质的趋势,以添加7.5%蚯蚓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苏传福  罗莉 《广东饲料》2006,15(5):30-32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斑节对虾营养生理开展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斑节对虾的营养研究和配合饲料的生产提供参考。1蛋白质和氨基酸1.1最适蛋白质需求量关于斑节对虾的蛋白质最适需求,国外学者研究表明,要获得好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饲料中蛋白质最适含量约为30% ̄50%(45% ̄50%Le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日粮精氨酸水平对1~35日龄雄性科宝肉鸡(Cobb 500)的影响,并运用折线和二次曲线模型进行需要量估计,试验选用1152只1日龄雄性Cobb 500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6个处理组精氨酸与赖氨酸比值(Arg/Lys)分别为0.95、1.00、1.05、1.10、1.15和1.20。结果表明:肉鸡前期(0~14 d)随着日粮Arg/Lys比值增加,肉鸡饲料转化率显著改善(线性和二次,P <0.05),Arg/Lys为1.15时比对照组显著降低4.84%。15~35 d,肉鸡的平均日增重随着日粮Arg/Lys呈二次曲线增加(P <0.05),Arg/Lys为1.05组比对照组提高3.33%;饲料转化率呈二次曲线变化,Arg/Lys为1.15组比对照组降低4.4%。整个试验期,Arg/Lys比值为1.05时,肉鸡平均日增重最大,比对照组提高2.57%;Arg/Lys比值为1.15时,饲料转化率最佳,比对照组降低4.6%。从分析模型结果看,基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推荐肉鸡日粮精氨酸与赖氨酸适宜比值为1.050~1.134。  相似文献   

11.
白术粗多糖对湘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白术粗多糖(简称白术多糖)研究其对湘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为白术多糖在畜禽业的生产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湘黄鸡,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设4个重复,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和D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和0.6%的白术多糖;E为抗生素添加组。整个饲养试验分为2个阶段,1~14日龄为第1阶段,15~28日龄为第2阶段。结果表明:在1~14日龄阶段,D组日增质量、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在15~28日龄阶段,各多糖组和E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A组;B组高于E组,C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A组,高于E组。从全期来看,B组采食量最高,平均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率D组最好。白术多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湘黄鸡的日采食量、日增质量和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24头20~30kg哈白育肥猪,分为1、2、3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配合饲料,1、2、3组分别给予添加5%,10%,15%大豆秸杆粉和0.8%纤维素酶的配合饲料。经80d饲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选择白术粗多糖(简称白术多糖)研究其对湘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为白术多糖在畜禽业的生产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湘黄鸡,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设4个重复,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和D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和0.6%的白术多糖;E为抗生素添加组。整个饲养试验分为2个阶段,1~14日龄为第1阶段,15~28日龄为第2阶段。结果表明:在1~14日龄阶段,D组日增质量、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在15~28日龄阶段,各多糖组和E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A组;B组高于E组,C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A组,高于E组。从全期来看,B组采食量最高,平均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率D组最好。白术多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湘黄鸡的日采食量、日增质量和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日产奶量、乳脂率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选用 2 4头年产奶量在 6 0 0 0~ 70 0 0kg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 3组 (n =8) ,试验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 6 0mg/kg (Da1)和 72mg/kg (Da2 )的大豆异黄酮 ,每天测定产奶量和乳脂率 ,并计算饲料的转化率 ,试验期为 2 0d。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较 ,试验组平均日奶产量分别提高了 11.8% (Da1,P <0 .0 1)和 3.4 % (Da2 ,P <0 .0 5 ) ,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 ;而乳脂率 3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选取108头28日龄杜大长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饲养试验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Ⅰ组为5%乳清粉日粮组、Ⅱ组为0.5%谷氨酰胺二肽日粮组、Ⅲ组为2%乳清粉+0.5%谷氨酰胺二肽日粮组。试验从28日龄开始至52日龄时结束,试验期为24d,进行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Ⅱ组(0.5%谷氨酰胺二肽)比对照Ⅰ组(5%乳清粉)平均日增重提高了3.8%,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0.5%谷氨酰胺二肽+2%乳清粉)比对照Ⅰ组(5%乳清粉)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9.2%(P<0.05),增重效果显著。这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5%谷氨酰胺二肽可替代5%的乳清粉,谷氨酰胺和乳清粉联合使用(用0.5%的谷氨酰胺二肽替代3%的乳清粉)对断奶仔猪来说能取得更理想的饲养效果,并且显著降低了饲料成本。在饲料报酬和采食量方面,Ⅱ组(0.5%谷氨酰胺二肽)与对照Ⅰ组(5%乳清粉)相比饲料转化率降低了1.17%,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0.5%谷氨酰胺二肽+2%乳清粉)与对照Ⅰ组(5%乳清粉)相比饲料转化率提高了9.25%,差异显著(P<0.05)。表明谷氨酰胺能改善仔猪肠道功能,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谷氨酰胺与乳清粉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同时可促进仔猪的采食量。在仔猪腹泻方面,试验各组的断奶仔猪均保持在一较低水平的腹泻率,并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在饲喂配合饲料的基础上,按鱼体重的0.5%、1.0%、1.5%、2.0%添饲新鲜蚯蚓,研究其对清水江杂交鲤F1代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添饲新鲜蚯蚓能显著增加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增加量随蚯蚓添饲量增加而增加;对肌肉中主要脂肪酸的含量、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影响不大;添饲鱼体重1.0%和1.5%蚯蚓组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比对照组增加11.67%和7.3%。结论:添饲新鲜蚯蚓能增加清水江杂交鲤F1代的肌肉滑嫩,但不能增加肌肉鲜味。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黄鳝幼鳝对鱼粉、蚯蚓粉、豆粕及大豆磷脂的磷表观消化率,为开发绿色健康幼鳝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饲料以Y2O3为外源指示剂,用“70%基础饲料+30%待测饲料原料”的方法配制。试验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均重为(13.01±0.01)g的黄鳝40尾,共800尾。饲喂1周后,用虹吸法收集粪便待测。试验进行30 d。结果表明:4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在45.64%~85.65%(大豆磷脂>鱼粉>蚯蚓粉>豆粕,P<0.05)。4种饲料原料的磷表观消化率在13.73%~76.33%(大豆磷脂>蚯蚓粉>鱼粉>豆粕),其中大豆磷脂的磷表观消化率与蚯蚓粉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鱼粉和豆粕(P<0.05)。豆粕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原料(P<0.05)。综上,大豆磷脂、蚯蚓粉能作为黄鳝的优质饲料磷源,而豆粕在饲料中添加过多可能造成磷不足。  相似文献   

18.
<正> 蚯蚓是优质动物性蛋白饲料,干蚯蚓含蛋白质60%。据有关文献资料统计,一斤鲜蚯蚓能转产禽蛋5~7只,鸡鸭肉0.4~0.7斤。因此用蚯蚓作禽饲料可降低饲料成本,又能提高禽产蛋量。但用蚯蚓喂禽须注意以下几方面技术问题。1 消毒鲜喂用清水将蚯蚓洗净,然后放在0.05%高锰酸钾水浸泡10~15分钟,捞出切碎拌入饲料饲喂。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猪肝和蚯蚓对黄鳝诱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鳝具有喜食动物性活饵的习性,然而活饵的数量有限,且转化率低,不能作为规模养殖的取向。人工配合饲料虽然转化率高、成本低、原料易得,但由于黄鳝不喜食,同时由于饲料易漂浮分散,难以定点投喂,污染水体。本研究着重探讨猪肝和蚯蚓对黄鳝的诱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蚯蚓粉取代鱼粉对肉鸡的血脂指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选择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120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即基础组(0%鱼粉+0%蚯蚓粉)、蚯蚓粉组(0%鱼粉+5%蚯蚓粉)、混合组(3%鱼粉+2%蚯蚓粉)和鱼粉组(5%鱼粉+0%蚯蚓粉)。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试验期49d,其中试验预饲14d,正式试验期(15~49d)。试验结果显示,混合组总胆固醇(TC)显著低于对照组20.49%(P0.05),蚯蚓粉可降低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但效果不明显;蚯蚓粉具有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作用,而对总抗氧化能力(AOC)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