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鸡粪、牛粪和猪粪等畜禽有机肥料的矿化率和速效氮、磷、钾养分释放特性,并探讨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牛粪和猪粪等畜禽有机肥料当季(120d)有机碳矿化率分别为87.5%、71.9%和55.4%,碱解氮释放量分别为39.9%、20.6%和35.3%,速效磷释放量分别为24.6%、61.3%和34.8%,速效钾释放量分别为78.8%、36.8%和41.5%.供试条件下土壤有效铜、锰含量增加,但有效锌含量降低,施用鸡粪可使土壤有效铁含量增加,而施用牛粪和猪粪则使土壤有效铁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设施氮、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兼稻草还田(NPKS)、施氮、磷、钾肥兼2倍稻草还田(NPKS2)、施氮、磷、钾肥兼施紫云英(NPKG)和施氮、磷、钾肥兼施猪粪5个处理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和糙米铜、锌、铁、锰和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铜、全锌和全镉因秸秆还田或施用紫云英、猪粪有明显提高,尤其是施用猪粪,土壤全铜、全锌和全镉较仅施用氮、磷、钾肥分别增长53.6%、23.6%、406.2%,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全铁和全锰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效态铜、锌和镉含量,其中施用猪粪土壤有效铜、锌和镉含量增加最为显著,分别比NPK处理增长了335.9%、320.8%、421.4%。长期施用猪粪明显地增加了糙米中镉含量,并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长期施用畜禽粪便类的有机肥对农产品的安全应予以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不同畜禽粪肥及不同用量对大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大葱施用不同用量的鸡粪、猪粪和牛粪(牛粪为奶牛粪,3种粪都是干粪)的栽培试验表明,上述3种有机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既能增加大葱的产量,又能改善其品质,从而获得高产优质大葱。从降低有机肥料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考虑,以每公顷施鸡粪、猪粪、牛粪均为15000kg的用量较为合理;从提高效益和改善品质方面考虑,以每公顷施鸡粪和猪粪均为22500kg、牛粪15000kg的用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主要畜禽粪便养分含量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样并分析了我国20个省(市)主要畜禽粪便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畜禽粪便中养分含量变异很大,鸡粪和猪粪的氮(N)、磷(P2O5)、锌(Zn)、铜(Cu)含量明显高于牛粪和羊粪,而钾素(K2O)含量相当。鸡粪中N、P2O5、K2O、Zn、Cu平均含量分别为2.08%、3.53%、2.38%、306.6mg·kg^-1和78.2mg·kg^-1;猪粪中分别为2.28%、3.97%、2.09%、663.3mg·kg^-1和488.1mg·kg^-1;牛粪中分别为1.56%、1.49%、1.96%、138.6mg·kg^-1和48.5mg·kg^-1;羊粪中分别为1.31%、1.03%、2.40%、88.9mg·kg^-1、23.5mg·kg^-1。按照德国腐熟堆肥的标准,鸡粪中Zn、Cu的超标率分别为27.1%和15.3%;猪粪中Zn、Cu的超标率分别为62.5%和70.0%;牛粪中Zn、Cu的超标率分别为3.8%和9.6%;羊粪中Zn、Cu不超标。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鸡粪、猪粪、牛粪中P2O5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65.7%、93,7%和52.0%;鸡粪、猪粪、牛粪、羊粪K2O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138.7%、54.8%、71.9%、50.9%;鸡粪和猪粪中Zn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92.1%和383.5%,猪粪含Cu量增加近12倍。畜禽粪便的电导率(EC)值主要集中在50~150mS·cm^-1,pH主要集中在7.0—8.0。这一研究为畜禽粪便的安全合理施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分别采自规模化养殖场和农户散养的牛粪、猪粪、鸡粪等6种畜禽粪的化学组成分析表明,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磷、铜和锌含量明显高于农户散养的相应畜禽粪,而磷素含量一般是鸡粪>猪粪>牛粪;畜禽粪中磷、铜和锌主要以可提取态存在,具较高的生物有效性;畜禽粪中可提取态磷、铜和锌占总磷、铜和锌的比例一般是规模化养殖场的高于农户散养.用去离子水连续提取表明,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水可提取的磷、铜和锌的浓度及其占总含量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农户散养畜禽粪.结果表明,与农户散养的畜禽粪相比,农田施用由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更易导致磷、铜和锌的流失.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肥对菜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对菜田土壤重要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肥会提高土壤有效态铁、锰、锌、铜含量,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土壤酸化程度加重,土壤中铁、锰、锌、铜有效性亦随之增强。磷、钾化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效铁、锰含量,对土壤锌有效性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土壤有效性铜含量,但效果不明显。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与配施的化肥种类有关。土壤有效铁、锰、铜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有效锌含量与pH相关性不明显,而且关系比较复杂。总之,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首要因素是土壤酸碱度。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灌漠土作物产量、土壤肥力与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物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但也存在造成土壤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为查明不同有机物还田对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文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无肥对照、常规施化肥(氮磷配施)以及70%常规化肥与牛粪、沼渣、污泥、鸡粪、菌渣和猪粪配施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机碳和氮的固存率、氮磷钾活化系数、作物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沼渣、污泥、菌渣、鸡粪和猪粪与70%化肥配施虽作物产量与常规施化肥相似,但6种有机物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都较常规施化肥处理显著增加,污泥、鸡粪和猪粪处理土壤全磷与速效磷含量较常规施化肥处理显著增加,而且牛粪、沼渣、鸡粪和猪粪处理的速效钾、土壤磷活化系数和土壤钾活化系数较常规施化肥处理也显著提升。牛粪、沼渣、污泥、菌渣、鸡粪和猪粪处理土壤有机碳固存率为36.42%~71.61%,较常规施化肥处理都显著提高;而其氮固存率为6.47%~49.44%,仅有菌渣处理与常规施化肥处理差异不显著,而其他处理较常规施化肥处理显著增加。长期施鸡粪和菌渣处理的土壤铜含量较常规施化肥处理显著增加,增加量分别为4.17mg·kg~(-1)和14.2mg·kg~(-1);而污泥、鸡粪和菌渣处理的土壤锌含量较常规施化肥处理显著增加,增加量分别为13.53 mg·kg~(-1)、22.60 mg·kg~(-1)和49.73mg·kg~(-1)。综上,等有机质(4 500kg×hm~(-2))的牛粪、沼渣、污泥、菌渣、鸡粪和猪粪可替代30%氮磷肥,作物产量不受影响;不同有机物培肥土壤效果为污泥、鸡粪和猪粪优于牛粪和沼渣,而沼渣的培肥效果略差。为保证土壤环境质量稳定不恶化,种植小麦时有机物铜和锌的年携入量应分别低于53.01g×hm~(-2)和221.30 g×hm~(-2),而种植玉米时应分别低于153.40 g×hm~(-2)和347.04 g×hm~(-2)。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提升高产稻田生产力及土壤生物活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四季双季连作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提升高产稻田生产力有明显作用,增产效果以鸡粪猪粪牛粪。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农化性状测试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全化肥区提高,土壤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的增加作用明显,以鸡粪猪粪牛粪。配施猪粪及牛粪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而配施鸡粪没有表现增加作用。早稻施用有机肥后7 d、28 d、51 d后采样测定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及氮代谢有关的细菌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料明显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土壤中氨化细菌量,对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量影响较小;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中脲酶活性明显大于全化肥处理,有机肥对土壤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前期(7 d)表现有所增加,而在后期影响较小。配施有机肥不仅为当季作物提供有效养分,还明显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改善土壤氮的代谢特性,是提升高产稻田的生产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畜禽粪肥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室内培养和DTPA浸提法研究了鸡粪、牛粪和猪粪等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Cu、Zn、Fe、M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施用鸡粪、牛粪和猪粪均可使土壤中有效Cu、Mn含量增加,但有效Zn含量降低;施用鸡粪可使土壤有效Fe含量增加,而施用牛粪和猪粪使土壤有效Fe含量降低。增加鸡粪施用量,可使土壤中有效Cu、Zn、Fe、Mn含量增加;培养期间有效Cu、Zn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有效Fe、Mn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
陈贵  张红梅  沈亚强  程旺大 《土壤》2018,50(1):59-65
采用连续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等量单独施用猪粪或牛粪有机肥以及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施对水稻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及利用效率、土壤养分含量及其与产量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有机肥施用(7.5t/hm~2+常量化肥、15 t/hm~2+1/2常量化肥和30 t/hm~2+无化肥)时水稻产量、干物质累积、氮磷累积及生理利用效率与常量化肥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牛粪有机肥与化肥减量配施和单独施用时,尽管氮、磷和钾生理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水稻产量、地上部氮、磷和钾累积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以单独施用时尤为明显。等量猪粪有机肥对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pH的提升程度大于牛粪有机肥,有机质含量无明显差异;与猪粪有机肥相比,牛粪有机肥施用时土壤养分各指标与水稻产量、干物质累积量、氮磷钾累积量以及利用效率间的相关性更为明显,其中与产量、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磷钾累积量极显著负相关,与氮磷钾生理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因此,等量猪粪有机肥和牛粪有机肥的肥效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源有机肥特性进行调节施用。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第26年,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子粒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化肥+牛粪(NPKM)、 化肥+秸秆还田(NPKS)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水稻子粒Zn、 B、 Cu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尤以NPKM处理最为明显,三种微量元素含量分别提高14.3%、 25.1%、 465.2%,均达差异显著水平。NPKM与NPKS处理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子粒Mn含量,但各施肥处理的子粒Fe含量均显著降低。各施肥处理尤其是NPKM与NPKS均显著提高了子粒微量元素吸收量。NPK处理的土壤有效B、 Fe、 Zn、 Cu含量与CK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且有效Zn、 Mn含量较试验前土壤分别降低了36.4%与24.6%,而NPKM与NPKS处理缓解了下降趋势,且NPKM处理的土壤有效Zn、 B、 Mn含量分别较CK提高46.6%、 52.0%、 43.0%,均达差异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与子粒B、 Cu、 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子粒必需氨基酸、 粗蛋白与子粒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长期化肥配施牛粪或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子粒Zn、 B、 Cu等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改善子粒营养品质,一定程度上又可缓解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的下降,是适合南方黄泥田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施肥结构对砂质潮土中微量营养元素空间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 ,分析了不同施肥结构对砂质潮土交换性钙、镁及有效硫、锌、锰、铜、铁等在 0~ 1 2 0cm土体中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磷肥明显提高土壤交换性钙的含量 ,而有机肥与氮肥对土壤钙含量无明显影响 .但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交换性镁含量 ,各层镁含量与有机肥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磷肥同样对土壤镁有提高作用 ,但氮肥无论是否与有机肥配施均降低了土壤各层交换性镁含量 .土壤 0~ 4 0cm有效锌、锰、铁均随有机肥增加而增加 ,并与有机肥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化肥无论是否与有机肥配施均降低土壤有效锌含量 ,但却增加了有效铁含量 .氮肥单施降低土壤有效锰含量 .在无有机肥情况下 ,施磷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 ,而在施有机肥条件下磷肥则降低耕层有效铁含量 .磷肥只在单施化肥时增加土壤有效锰含量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南盘江低热河谷区、华宁山地丘陵区、元江干热河谷区和新平山地丘陵区4个柑桔主产区,选取一个月内未施肥的101个代表性柑桔园采集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溪柑桔园土壤pH值变幅在3.98~8.07之间,52.48%土壤pH基本适宜柑桔生长,14.85%土壤pH适宜柑桔生长;土壤有机质匮乏,59.40%土壤低于15g/kg;土壤碱解N,有效P、K、Ca、Mg、Fe、Mn、Zn、Cu、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8.64 mg/kg、53.95mg/kg、273.15 mg/kg、3240.37mg/kg、233.39 mg/kg、23.21 mg/kg、43.82 mg/kg、5.67mg/kg、2.89mg/kg、0.50mg/kg。总体上,土壤碱解N和有效B含量不足(低量或缺乏),不足比例分别为78.22%和66.34%;有效K、Ca、Mn和Cu含量超标(高量或过量)居多,超标比例分别为64.36%、51.48%、56.44%和83.17%;有效P、Fe、Zn含量丰富(适宜、高量或过量)为主,丰富比例分别为67.31%、75.24%和88.12%;有效Mg不足、适宜和超标果园则各占约1/3。桔园土壤养分状况的区域特征方面,华宁优于新平,新平优于元江。土壤pH与土壤有效Ca、Mg的正相关性极显著,与有效Mn、Cu的负相关性极显著,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大部分养分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玉溪柑桔生产上应注意调节土壤pH值,增施有机肥和N、B肥,适度少施K、P肥,注意Ca、Mn和Cu肥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田秀平  李玉梅 《土壤》2009,41(2):196-200
在三江平原上,测定 42 个小区中玉米、大豆、小麦籽实 Fe、Mn、Cu 和 Zn 含量和土壤中各形态 Fe、Mn、Cu 和Zn含量.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了土壤中各形态Fe、Mn、Cu 和 Zn 的生物有效性,旨在为该地区合理施用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和小麦籽实含 Fe、Mn、Cu 和 Zn 量与土壤中有效态和交换态 Fe、Mn、Cu和Z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有机态 Fe、Mn、Cu 和 Zn含量与玉米、大豆和小麦籽实Fe、Mn、Cu 和 Zn含量也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交换态对有效态 Fe、Mn、Cu 和 Zn 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机质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Fe、Cu 对有效态 Fe、Cu 及碳酸盐结合态 Mn、Zn 对有效态 Mn、Zn 具有一定正效应.而残留态 Fe、Cu 对有效态 Fe、Cu 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Mn 对有效态 Mn 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土壤调查研究表明,天津小站稻种植区土壤的微量元素全量中,Fe、Mn、Zn、S丰富,Cu中等,B、Mo和Se偏低;有效态含量中,Fe、Cu、Mn、S丰富,Zn和B中等偏上,较普遍缺Se,少部分土壤缺Mo。Cu、Mn、B、Mo、Se和S的有效量受全量的影响较大,Fe和Zn的有效量与其全量相关性不明显。Cu、Fe、Mo、Se、S和Mn的有效量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H对Mn和Se有效量的影响明显,水溶性盐含量与Fe、B和S呈显著正相关。天津稻田土壤需要针对性施用微肥、配施有机肥并适当调理土壤酸碱度。本研究对于稻田土壤改良和水稻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理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柑橘园土壤养分现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集了重庆市柑橘主产区104个柑橘园0~30 cm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状况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有90.5%柑橘园土壤p H适合柑橘生长;有87.5%的柑橘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速效氮和有效磷缺乏的柑橘园分别占到77.9%和55.8%,土壤速效钾缺乏和过量并存;柑橘园土壤缺乏有效硫、钙、镁、硼、锰、铜、铁和锌的比例分别为24.0%、13.5%、44.2%、92.4%、35.6%、45.2%、41.3%和72.1%;部分柑橘园的土壤有效钙、镁、铁、锰和铜含量存在过量现象,分别占所有调查柑橘园的54.8%、6.7%、21.2%、16.4%和4.8%;除土壤p H与有效硼外,大部分柑橘园土壤农化样的有机质与其他有效养分含量均高于土壤背景样。因此,该区柑橘生产需根据果园所处地形、土壤养分与管理措施等条件合理施肥,建议在柑橘园增施硼、锌肥,同时要控制含微量元素的农药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山东典型植烟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摸清山东典型植烟区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分布情况,采集和分析了临朐、蒙阴、诸城、费县、五莲、莒县6个主要植烟县的烟田耕层和剖面土样。结果表明:①耕层土壤有效Fe和Mn含量丰富,有效Cu含量适中,有效Zn含量较低。②石灰性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相对较低。③有效态Fe、Mn和Zn主要为表层富集型,有效Cu垂直分布相对均匀。④土壤有效态Fe、Mn、Cu和Zn含量随pH升高而降低,随有机质增加而增加;pH是影响有效态Fe和Mn的重要因素,而有机质是影响有效态Cu和Zn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磷肥引起的小麦铁、锰、铜、锌含量的变化及其与作物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系,为旱地小麦磷肥合理施用和丰产优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04年在陕西杨凌设置不同磷肥用量的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土壤为石灰性土壤,pH 8.3。试验在每个小区施氮(N) 16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施用P2O5 0、50、100、150、200 kg/hm2 5个水平。于2013—2016年3个收获期取样,测定了小麦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和铁、锰、铜、锌含量,及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  【结果】  与不施磷相比,施用磷肥提高了小麦产量和籽粒铁、锰含量,但降低了籽粒铜、锌含量,同时提高了土壤有效铁、锰、锌含量,对有效铜含量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回归分析得出,施P2O5 16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6492 kg/hm2;施P2O5 100 kg/hm2时籽粒铁含量最高,为41.7 mg/kg;施P2O5 94 kg/hm2时籽粒锰含量最高,为37.5 mg/kg;施P2O5 136 kg/hm2时籽粒锌含量最低,为25.4 mg/kg;籽粒铜含量在每增施P2O5 100 kg/hm2时会降低0.4 mg/kg。土壤有效锰、锌在施P2O5 1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分别提高24%和35%;土壤有效铁在施P2O5 200 kg/hm2时增幅最大,为8%;土壤有效铜在各施磷量下无显著变化。产量为最高产量的95% 时施磷量为 108 kg/hm2,当超过这一施磷量时,产量增幅减小,籽粒铁锰含量不再增加,铜锌含量持续降低。  【结论】  黄土高原石灰性旱地土壤上,长期施磷提高了小麦籽粒铁、锰含量,降低了籽粒铜、锌含量。籽粒铁、锰含量增加与土壤有效铁、锰增加促进了小麦的吸收及向籽粒的转移有关,而籽粒铜、锌含量降低与施磷后土壤有效铜没有显著提高,且高磷抑制铜转运和锌吸收有关。为了兼顾小麦高产与营养平衡,这一地区的施磷量应不超过P2O5 108 kg/hm2,以防止小麦籽粒铜、锌含量进一步降低,并维持合适的籽粒铁、锰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及化肥(土娄)土中微量元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12年连续施用有机肥及化肥对土壤中Zn,Mn,Fe,Cu丰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