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鹌鹑养殖生产和苗种培育的需要,可以采用单配、轮配、小群交配小群、大群配种等配种方法,现将这些鹌鹑配种方式介绍如下。1)单配或轮配。单配是1只公鹑配l只母鹑,轮配是l只公鹑配4只母鹑,但必须做到每天分别在人工控制下进行间隔交配。这种配种方法很容易弄清血统,受精率高,育种场多采用。2)小群交配小群。交配通常以2只公鹑配5~7只母鹑,一般种鹑场多采用此种方法,受精率也很高。3)大群配种。通常用10只公鹑配30只母鹑,一般种鹑场也采用。不过种鹑太多,争斗现象比较严重,不但影响受精率,且种鹑受伤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三组交配试验测定了朝鲜龙城系鹌鹑的适宜初配年龄。结果表明成年公鹑与青年母鹑交配,青年母鹑在57~63日龄时,受精率达88.89%,受精蛋孵化率为91.67%,健雏率达98.70%。成年母鹑与青年公鹑交配,青年公鹑在57~63日龄时,受精率可达88.20%,受精蛋孵化率达93.69%.健雏率达92.31%。青年公鹑与青年母鹑交配,在64~70日龄时,受精率为87.03%,受精蛋孵化率为89.85%,健雏率为97.38%。提示朝鲜龙城系鹌鹑64日龄就可作种用。  相似文献   

3.
1 抓好繁殖,育幼鹑 每年春秋两季孵化鹌鹑较为适宜.因此,要抓住这个适宜季节进行配种繁殖.每只公鹑每天只能交配1次,多配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配种方法:将单笼饲养的公鹑捉出,放入母笼内,进行自由交配,交配后就捉出,以免浪费公鹑精力和引起母鹑反感.以后每天交配1次.在每一次交配后至少经过4~5天才生出受精蛋,所以应当用7天以后的蛋作种蛋.  相似文献   

4.
正1品质选配品质选配只是考虑公母鹑的品质,它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同质选配是选择有相似经济特性的种公鹑和种母鹑交配,以期加强和提高双亲原有的优良品质。异质选配是选择有不同优点的种公鹑和种母鹑交配,使双亲的优良品质能结合起来,遗传给后代,或克服某一亲代的缺点,以提高生产性能。2亲缘选配亲缘选配有近亲、非近亲及杂交。近亲选配是指血缘关系极近的兄妹、父女、母子或表兄妹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饲养鹌鹑投入小、管理简易、成本低、效益高.是一条致富的途径。现将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育幼鹑。每年春秋两季孵化鹌鹑较为适宜。每只公鹑每天只能交配1次,多配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将单笼饲养的公鹑放入母鹑笼内进行自由交配。交配后就捉出以免浪费公鹑精力。以后每天交配1次,在第1次交配后至少经过4~5天才生出受精蛋,所以应当用7天以后的蛋作种蛋。鹌鹑无就巢孵化能力,全依靠人工孵化繁殖种群,也可用鸽子、母鸡代孵。  相似文献   

6.
一繁育鹌鹑饲养到7周龄时,应让种鹑自由交配。产蛋高峰在8周龄。如果在33周龄淘汰,这群将已产140个蛋和70只商品鹑。母鹑衰亡比公鹑快(见表1)。有些生产者用原先公鹑来配第二批年青母鹁。  相似文献   

7.
一、选好种用公母鹑。选择个体大,三代以内发育良好,羽毛光亮,身强体壮,无疾病的成鹑,母鹑体重在250克以上,适时开产,月产蛋25个左右,腹部较大,羽毛丰满,双目有神,活泼好动,食量较大。公鹑羽毛光亮,叫声宏亮,体壮胸宽,体重300克以上,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脚爪能完全伸开,以利配种时能爬跨母鹑,保证配种成功。 二、留种的母鹑开产后,可与公鹑一起混养。为了节省饲料和保证高的受精率,公母配比以1:3为宜。适宜交配的年龄为两个半月以上。饲养  相似文献   

8.
朝鲜鹌鹑的生长发育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300只10日龄的朝鲜鹌鹑(公、母各半),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4周,系统测定了各周的体重和体斜长、胸骨长、胸宽、胸深、胫长等体尺指标,并拟合了公、母鹑体重的Logistic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朝鲜鹌鹑公、母鹑38日龄体重为109.38 g和117.92 g,母鹑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公鹑,所拟合的公、母鹑体重的生长曲线方程分别为yt=122.5/[1+e-0.1200×(t-20.0921)](R2=0.9914)和yt=134.5/[1+e-0.1154×(t-21.0727)](R2=0.9933),鹑群生长发育均匀整齐。  相似文献   

9.
对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家鹑及其杂交F1代在分组笼养情况下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家鹑与野生日本鸣鹑在鸣叫、交配、受精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交F1代繁殖性能介于两者之间,仅在交配行为和产蛋指标上与野生日本鸣鹑存在显著差异(P<0.05),打斗、鸣叫行为和产蛋受精率与家鹑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了利用家鹑恢复野生日本鸣鹑群体有效规模是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0.
朝鲜鹌鹑屠宰性能及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丽 《经济动物学报》2012,16(3):172-176,180
选择7日龄的朝鲜鹌鹑300只(公、母各半),在相同管理条件下饲养至38日龄,每周定期称重,并在38日龄时随机抽取15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系统分析公、母鹑的体重及主要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除10日龄体重外,朝鲜母鹌鹑的体重均极显著地高于公鹌鹑(P<0.01);母鹑的宰前重、放血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重和胸肌重显著高于公鹑(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公、母鹑不同日龄体重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除母鹑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重、腿肌重及公鹑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重、腿肌重外,不同日龄体重与其他屠宰性状间多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育半番鸭,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的方法用公番鸭与母北京鸭进行杂交试验。一周人工受精2次,平均受精率为48%。然而在小群试验时,当公番鸭与母北京鸭的比例为1;2.5或母鸭更少时,自然交配的平均受精率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掌握娟姗种公牛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和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将6月龄娟姗种公牛引入牧区后观测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待体成熟后与牦牛开展自然交配。对牦牛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方式下的繁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方式下母牦牛受胎率、产犊成活率、繁殖率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相应指标分别高19.26%、25.71%和23.12%,流产率和初生犊牛死亡率则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分别低8.54和5.64个百分点。同时对两种杂交技术下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进行犊牛生产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母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犊比人工授精的母牦牛所产娟犏雌牛犊的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初乳量、初胎年均泌乳量分别高4.92 kg、21.86 kg、0.36 kg、197.89 kg,两组数据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自然交配组的娟犏雌牛犊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年均泌乳量均极显著的高于人工授精组的相应指标(P<0.01),初胎初乳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对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家鹑及其杂交F1代在分组笼养情况下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家鹑与野生日本鸣鹑在鸣叫、交配、受精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交F1代繁殖性能介于两者之间,仅在交配行为和产蛋指标上与野生日本鸣鹑存在显著差异(P〈0.05),打斗、鸣叫行为和产蛋受精率与家鹑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了利用家鹑恢复野生日本鸣鹑群体有效规模是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4.
鹌鹑每天产蛋时间为午后至晚8时前,15—16时为产蛋高峰时间。母鹑开产后1—2个月即达产蛋高峰(95%),全年平均80%左右。母鹑利用一般为一年,平均产蛋率低于65%,全部淘汰作菜鹑。  相似文献   

15.
养鹑业目前在陕西才刚刚起步,不少养鹑农户对鹌鹑的习性和适宜的生态环境尚缺乏了解,母鹑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并直接影响其产蛋率,现就养鹑实踏中观察的规律小结如下,并提出相应措施供养鹑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罗满  赵健  李洪龙 《猪业科学》2017,(11):117-119
<正>0前言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是指人工用器械采集公猪的精液,经过检查,处理、稀释和保存等一系列操作,再用器械将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以代替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与自然交配比较,可大大提高公猪的利用率、减少公猪的饲养头数,还可以解决公、母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在我国饲养的茸用鹿中因驯化程度不同而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野性,特别是发情公鹿粗暴凶猛,让人难以接近,故在生产上多采用自然本交方式配种。自然交配方式的配种方法,若按配种圈中放入公、母鹿的数量多少,可分为群公群母配种法、单公群母配种法、单公单母配种法;若按母鹿群中的公鹿是否在配种期间替换,又可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交配中,每只种公禽仅能交配6~16只母禽;而采用人工授精,每只公禽每周可完成110~180只母禽配种任务(每只公禽每周连续采精4~6天,每次射精0.3~1.5毫升,经1∶4稀释后可供35只母禽输精)。其优点有:操作简便、受精率高、能预防疾病、降低公禽饲养成本费、收益高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日本鹌鹑的选育基础资料,试验从采用闭锁繁育群中随机挑选公母鹑各60羽和1公、3母鹑组合20组中培育出的254羽公鹑后代,进行血清蛋白浓度变化和8周龄时公鹑的血清蛋白浓度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周龄的增加公母鹑血清总蛋白浓度含量均升高。在公母鹑6周龄时白蛋白浓度达到最高值,公鹑在6周龄后球蛋白浓度显著减少(P0.05);而2~8周龄时母鹑球蛋白浓度升高。随周龄增大公母鹑A/G比值均减少。8周龄时公鹑总蛋白浓度为2.5 g/dL、白蛋白浓度为0.8 g/dL、球蛋白浓度为1.7 g/dL、A/G比值为0.48;遗传力分别为0.144,0.223,0.205,0.260。总蛋白浓度、球蛋白浓度间和白蛋白浓度、A/G比值间差异显著(P0.05)以及体重与总蛋白浓度、球蛋白浓度间均表现为正相关。说明以总蛋白质含量高或球蛋白浓度大为选育目标时选育结果体重较大。  相似文献   

20.
鹌鹑的饲养     
鹌鹑,又名秃尾巴鹑。动物学分类上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鹌鹑系候鸟,从11世纪起,经人工选育,逐步培育成现在的鹌鹑。 鹌鹑是一种早熟家禽,母鹑45日龄即开始产蛋,年产蛋250~300只,料蛋比是1.5:1。生产性能较高。公鹑除留作种用外,35日龄110克时即可作为肉鹑出售,料肉比是3.7:1。鹑肉和鹑蛋历来都是食中佳肴珍品。鹌鹑适应性强,容易饲养。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