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对开化县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种不同自然森林植被类型进行演替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是该地森林植被自然演替的主要发展方向;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别代表了森林植被不同演替类型与动态。结合森林群落类型和生境的异质性、群落树种组成与结构、演替阶段和演替趋势,根据森林植被景观的优美性、多样性等需求,对开化县主要通道两侧的森林植被确定了7类15种目标的森林植被景观改造方案,提出了森林景观优化"主景树种+地带性树种+伴生景观树种"的树种选择模式与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分布着地球几乎所有的森林景观。从南到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中国山系耸峙,在较低的纬度地区还分布着一些亚高山针叶林、山地针阔混交林,甚至还有主要见于北极圈一带的苔原景观。  相似文献   

3.
常州舜过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江苏省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村落附近林相景观质量低劣的丘陵山地进行林相改造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常州舜过山森林林相改造为例,针对林相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生态保育、经济适用及景观美化效益,提出林相改造总体目标为建成具有乡村风貌的常绿-彩叶混交林,可细分为保育林、生态风景林、乡村风貌林、墓园绿化林、道路风景林5类森林,分别进行改造建设。该研究对于探讨苏南乡村地区劣质森林景观改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山陵风景名胜区森林景观建设的需求和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严重影响着森林景观的现状,在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松林及杂阔林内应用“林下补阔技术”,引进了若槠、香樟、石楠、大叶女贞、木荷、海桐、乐昌含笑和深山含笑等常绿阔叶树种,进行常绿阔叶树与松树、常绿阔叶树与落叶阔叶树异龄复层混交,以形成较稳定的含常绿树种成分的复层混交森林群落,增加树种的多样性,丰富森林绿景,改善林相结构,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质量。并为风景林林相改造研究出了常绿阔叶树种深山含笑、乐晶含笑异地扩大繁殖播种育苗技术,为林相改造提供了造林新树种。  相似文献   

5.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8种典型森林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矮林)进行样地调查并计算了各个森林类型乔木层林分密度、物种种类、优势树种、生物量.结果表明,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落叶矮林;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5种森林类型,生物量变化不大;而在海拔1000m以上的3种森林类型,随海拔升高生物量下降,物种则增加.  相似文献   

6.
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动植物物种和栖息地。本文在分析保护区内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主题定位和和功能定位,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湖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干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的1种主要植被类型。在各种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协同作用下,形成了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特有的干扰体系。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和经营中,要利用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合理择伐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增益性人工干扰,坚决阻止过渡的森林采伐和毁林开荒等破坏性人工干扰。应参照以自然林窗干扰,采用择伐方式经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8.
要塞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江阴要塞森林公园存在的树种单一,森林结构简单,季相景观单调,森林稳定性低,观赏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了恢复建立“稳定的地带性、物种多样性森林类型”和采取人工调控技术促进森林演替,减少纯林,建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提高森林结构质量的基本思路和进行大面积杉木纯林林相调控改造的建议,以及需要进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网络设置在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的101个固定样地土壤分析结果,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等8种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不同基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对不同森林土壤的综合肥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森林土壤的A层土中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各项指标含量与森林植被类型呈正相关趋势且高于B层,B层土随不同基岩不同而有所变化,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大于基岩;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综合肥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针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类。  相似文献   

10.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M apInfo技术,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分析塞罕坝地区不同地貌下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深入探讨了森林景观的林分类型、起源和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塞罕坝山地的斑块密度、边缘密度、破碎度,分别都高于沙地和曼甸,但山地的景观多样性低于曼甸和沙地。森林景观以落叶针叶林面积最大,为38 306.7 hm2,其次是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分别为16 470.5hm2,9 455.5hm2,灌木林和混交林面积最小。曼甸以落叶针叶林景观优势度最高,且多为落叶松人工纯林;山地以落叶针叶林和阔叶林景观优势度较高,其中,阔叶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树种以桦树为主;沙地以落叶针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优势度较高,其常绿针叶林多为人工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11.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区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3S技术和Fragstats 4.0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多种指数,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对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的森林景观斑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是乳阳片区的基质景观类型,斑块类型面积为19 759.53hm2,占整个森林景观的64.43%;景观要素斑块类型面积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采伐迹地﹥山顶阔叶矮林﹥山地草甸﹥道路﹥建设用地﹥水域﹥耕地;整体景观斑块彼此相邻近,各级景观斑块分布均匀、规模适中、形态自然、破碎程度低。  相似文献   

12.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龙门山系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植被状况良好,森林景观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其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1.65%;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整个区域的基质,与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一起构成该保护区的4个主要植被景观要素,其它植被类型镶嵌其间;高山灌丛的分布面积最小,斑块数量最少,异质性最低,景观地位最弱.与其它研究区域相比,该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景观具有类型丰富、多样性高、优势度大、破碎度低的总体植被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典型样方法,调查重庆市核心区半自然林地的物种组成及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物种共计150种,分属于132属74科;有5个植被型,14个群系,植物群落分布以落叶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分别占调查群落的36.7%和31.6%;生活型谱以高位芽为主,占48.23%,乔木和常绿落叶树种比为1∶1.1;不同样地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常绿阔叶林多样性指数最低;群落中更新能力较强的树种有香樟、梧桐、女贞、栾树、麻栎等,更新不足的树种有马尾松、刺桐;可推广于城市森林建设的植物有香樟、栾树、梧桐、麻栎、刺槐、胡颓子、黄荆等。并为城市风景林构建和城市生态恢复林构建推荐了优势群落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森林资源及其采伐管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森林资源现状中国地域广阔,自然气候条件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中国陆地由北向南,森林主要类型依次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构成了独特绚丽多彩的森林景观。根据第六次(1998 ̄2003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中国是世界上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林业用地面积达28280.3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8.3%,由南向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构成独特绚丽多彩的森林景观。同时,在我国林区,还蕴藏着丰富的山体地貌、湖泊岛屿、峡谷溶洞、瀑布温  相似文献   

16.
对武陵源风景区人工林和天然常绿阔叶林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杉木和柳杉纯林林相残缺、断梢、枯梢及死亡率高、生活力下降,已处于严重的衰退状态,不仅直接影响风景区内森林景观,同时给区内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区内人工针叶林进行改造,逐渐恢复成为地带性常绿或常绿落叶阔叶林植被景观,维护风景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探讨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内不同林分土壤中有机酸的分布特征,以期为野生杜鹃林分土壤管理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集常绿混交马缨杜鹃林、常绿混交露珠杜鹃林、常绿混交迷人杜鹃林、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表层土壤,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土壤中的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乙酸、乳酸、丁二酸、甲酸的含量。【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酸总量分布情况为: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混交露珠杜鹃林常绿混交马缨杜鹃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混交迷人杜鹃林;土壤有机酸的分布差异显著,有机酸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乙酸甲酸丁二酸,草酸为优势酸,乙酸、甲酸和丁二酸含量较低;土壤有机酸与pH呈负相关,其中酒石酸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与pH呈显著负相关;聚类结果显示,落叶阔叶混交林明显区别于其他林分类型,且草酸含量最高。【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中有机酸分布受到优势种的影响,百里杜鹃的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土壤有机酸含量远高于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常绿混交杜鹃林,森林土壤有机酸分布特征应成为森林林分管理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红河谷森林公园具有落叶阔叶林、桦木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等森林景观,森林动植物多样性丰富,交通便利,是很好的观光、度假和科普活动场所.建议在开发旅游设施的同时,注意保护好森林和森林动植物,使森林景观得到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冰雪灾害后的粤北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冰雪灾害后粤北地区的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和生态特性进行初步调查,将研究区的大型土壤动物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3个功能类群,其中腐食性动物的生物量占比例最大,而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占优势,捕食性动物两者所占比例较小.土壤动物生物量最大的类群以寡毛纲蚯蚓为主,各样地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表聚性特点,3个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DG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多样性指数(H)排序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均匀度指数(E)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C)由高到低依次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采样深度对大型土壤动物生态指数和功能类群的影响均为显著(P<0.01).凋落物现存量与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毛竹林群落类型的植冠截留量、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及其在相同和不同的岩性发育的土壤条件下贮水量的测定与分析表明:杭冠截留量:毛竹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与杉木混交林;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毛竹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与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毛竹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与杉木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