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粳50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辽宁省耐盐碱、优质品种辽盐12为母本,早熟高产抗病品种长白10为父本进行杂交,当年冬在海南加代;2000年在所内进行F2单株选拔;2002年F4出现稳定株系,田间代号为吉02-2534;2002年冬F5进行海南加代扩繁。2003年F6参加产量比较试验;2004年参加吉林省预备试验;2005-2006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进行稻米品质鉴定;200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王贵显 《作物杂志》2007,23(3):84-84
濮科花4号是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优质、高产、早熟、抗病花生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1995年选用濮9321做母本,以豫花11号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96年繁殖F1,1997年F2整个群体表现突出,选择综合性状好的单株38个;1998年对分离的F3代采用系谱法进行定向单株选择;1998年冬,对10个表现突出的单株进行南繁加代,1999年对这10个单株进行株系测产,保留5个株系;2000年新品系鉴定,从中筛选出高产、稳产、抗病、结实性好、壳薄、果形美观且均匀一致的新品系9506-0-2-1N。1999~2001年冬又连续3年南繁加代,进行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正1选育过程龙垦331是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高油大豆新品种。2006年以垦鉴豆43为母本,垦农3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1代;2007年春季在公司内种植F2代,当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3代,2008年F4代选拔单株,2009年F5代决选,品系代号为龙垦1205。2010~2011年公司内部鉴定试验和品比试验,2012~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垦区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垦区生产试验。2015年1月通过黑龙江垦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为龙垦331。2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4.
<正>1亲本来源及系谱母本为中棉所49(原品系名中287),父本为中棉所35(原品系名中9409),均来自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审定编号:新审棉2013年42号。2选育过程2002年以中棉所49为母本,中棉所35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并冬季南繁加代,2003年4月F2代在农三师44团种了133.4m2,花铃期进行了抗病性筛选,去除不抗病株,吐絮期选择优良单株并室内考种,入选单株30个在冬季南繁加代;2004~2005年春季F4代和F6代分别在44团种了667m2和2 001m2,整个生育期采用与F2代期间相同的育种方法,进行了抗病性筛选、室内考种等工作,分别入选了100个和500个单株;2006~2007年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5.
冀棉24是石家庄市农科院利用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提供的海岛棉与瑟伯氏棉远缘杂交材料为母本,中棉所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早熟新品种。于1997年1、7、6月分别通过了河北省、全国和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1985年以86-1×[(吉扎45×瑟伯氏棉)F2×ASJ-2]F3为母本,以中棉所12为父本杂交,获F0代种子,当年冬将F0代种子在海南岛南繁加代,获F1代种子。1986年将南繁的F1代种子在院内实验场种植,并选优去劣,中选优良株行,当年冬继续南繁加代,获F3代种子。1987年将南繁F3在院内实验场(无病地)与辛集马兰农场(自然重病地)同时种植,并根据育种目标进行单株选择,获  相似文献   

6.
李锋 《种子世界》2017,(3):43-44
<正>绥粳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杂交后代经系谱选育和生态选择而育成。2000年通过杂交组合得F0代并收获杂交籽粒;2001年将杂交种子试验地单粒种植得到F1代;2002~2006年进行单株种植系谱选育至F6代;2007年对已经稳定的F6代进行种植得到F7代,同时对抗病、抗倒伏性、产量、米质等进行检测,其中的―个优良株系决选。2008~2010年参加所内鉴定试验、适应区试验、示范,2011~2012  相似文献   

7.
绥粳3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1990年冬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引入藤系138为母本,垦87-239为父本杂交组合的F3材料,1991年在绥化所加代种植,选育F4,1991年冬在海南加代至F5,1992年决选,代号绥92 -188。1999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绥粳3号取其母本藤系138丰产抗病,耐障碍性冷害,空壳少,取其父本垦87-239苗期耐冷性好,丰产性好,后期灌浆快,米质较优等选育而成。绥粳3号的育成,拓宽了黑龙江省水稻育种的种质资源,用其作亲本的后代材料,表现优质,抗病高产等特点,很可能成为水……  相似文献   

8.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培变异性及其选育技术路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予卿  陈亮  徐才国 《作物学报》2000,26(6):879-884
本研究以培矮64S/8902S F2代中选出的11个典型的光敏核不育单株进行花培, 获得了22个花培单个愈伤分化苗(指由单个愈伤组织分化的一丛苗, 以下简称愈伤苗系) 为本研究的试验材料。 通过远安, 海南不同生态条件考察来源于同一愈伤苗系的育性变化 。 结果表明, 同一F2单株来源的不同愈伤苗系之间、 以及同一愈伤苗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品种通系929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水稻所以水稻通系103为母本、水稻91CR1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常规粳稻新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7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2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获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生产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1选育经过1995年夏季进行杂交,同年冬温室加代获得F1;F2~F5(1996-2000年)在田间采用系谱法选育,2001-年选择优良株系,稳定后进入鉴定圃观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类型杂交蓖麻F2代雌性单株的主穗性别可逆转性、有效分枝数、主穗长度、百粒重对选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主穗性别可逆转性和有效分枝数、主穗长度这两个性状上,3个参试材料比CK都极显著性。但在百粒重性状上,CSR8-5×OUC-5的F2代雌性单株比CK不显著,CSR8-5×DH-7的F2代雌性单株还极显著差于CK。通过对不同类型杂交蓖麻F2代雌性单株选育,筛选适应华南地区的综合性状的蓖麻F2代优良雌性单株。  相似文献   

11.
1选育的方法及过程 2001年以嫩9232为母本,以外引系FRENKLIN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2001—2005年分别在公司和海南加代种植F1~F6。2006年F7决选,品种代号为明星05—02,2007年在公司内部品比试验,同时进行品种异地鉴定。2008~2009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定名为星农1号,选育过程见表1。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春小麦北麦10号为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科研所1997年以九三32664 (96)/九三3U117F1为母本,以格来尼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1998-2000年种植F1~F3,2000年冬南繁增代,于2002年F6决选,原代号九三02-6628.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0019.  相似文献   

13.
大豆就地加代育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淮海大豆产区采用一年一季的传统加代方法,育成一个品种需10年左右,为了快出品种,减缓育种经费不足的,我们于1999-2000年进行了日兴温室早春种植加代、当年收后夏播和春、秋两季露地播种试验,旨在充分利用人工设施待人接物 没季节的光热资源,为大豆育种就地加代种植探出一条路子。试验证明,上述方法投资少,成本低。经去海南鳘逃走加代节省经费80%左右,可编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益。所得种子虫食率和病子粒减少,种植子质量提高。此项研究和应用对加快黄淮区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经济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优质大豆陕豆125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于1988年通过有性杂交,按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原品系代号为88125374。2000年初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陕豆125。1 选育过程1988年用So34做母本,日本品种日911做父本杂交,当年收获F1 代种子21粒。1989年种植F1 代,表现中熟偏早,抗病性好。经淘汰伪杂种,收获整齐一致的单株16株。1990年种植F2 代,分离大,类型多。从中选择优良单株19株,单株收获。1991年将入选的F2 单株种子点播成行,从中选择优良单……  相似文献   

15.
王淑荣 《作物杂志》2001,17(4):44-44
1 选育方法及经过大豆新品种嫩丰16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研所于1992年以嫩84223为母本,以嫩797051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组合号为9232,1993年种植F1 代,当年冬季进行南繁加代,1994年种植F3代,1995年F4决选,代号为嫩92328。1996~1997年进行所内鉴定,品比试验及异地鉴定试验。1998~1999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000年进行生产试验。2001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尖叶,白花,茸毛灰色,亚有限结荚习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PCA和聚类分析的茶树F1代茶多酚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14个红富贵×红交27的F1代单株、7个红交27×F95181 F1代单株及其亲本中各儿茶素组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茶多酚在品种间杂交F1代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红富贵×红交27 F1代14个单株茶多酚的表型以3:1...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冬小麦异地加代选择时选择标准难以掌握的问题,2002~2005年以10个冬小麦品种为试材,在云南省元谋、青海省西宁市和陕西杨凌对其重要性状变化规律进行了两个生产周期的试验研究,以期制定出异地加代选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选择标准。结果表明:异地加代,性状的变化与品种的冬春性密切相关,冬性和弱冬性材料在元谋加代必需经过春化处理。异地加代中成熟期、分蘖、千粒重和抗条锈病性的变化幅度最大,其次是株高和单株成穗数的变化。熟相三地表现一致,其它性状变幅较小。依据试验结果制定的主要性状异地选择标准是;冬季在元谋单株分蘖8~20个,成穗6~8个,平均每穗小穗数多于19个,每穗粒数大于35粒。中、早熟材料千粒重48g以上,晚熟材料不低于43g。中、晚熟材料株高75cm左右,早熟材料60~70cm。成熟期以小偃22为对照,最多早熟50天,最晚迟熟10天。中抗白粉病,免疫条锈病。熟相黄亮。春季在西宁的选择标准是;单株分蘖10个左右,成穗7个以上,平均小穗数多于20个,每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5g以上。株高75cm左右。成熟期比小偃22早、晚均不宜超过12天。中抗白粉病,免疫—高抗条锈病。熟相一级。  相似文献   

18.
玉米海南冬繁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了抢先市场、扩大经营,很多种子公司开始组织人员去海南进行冬季玉米制种、扩繁、纯度鉴定和育种材料选育加代;但由于对海南冬繁的制约因素及技术特点缺乏了解,在繁种的产量、质量和安全性上都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南繁研究经验,就此加以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棉花海南繁种、制种种子异地优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海南繁、制的棉种是否具有异地优势,以杂交棉组合异优二号亲本为材料,分海南和本所两地制种和繁殖,然后在本所作亲本及杂种F1、F2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海南种子(简称海南籽)较本地种子(简称本地籽)出苗整齐,出苗率高,苗期表现一定的营养优势。海南籽单株成铃数比本地籽少2-5个,而单铃重、衣分、子指、衣指及皮棉纤维品质没有显著性差异。初步探明,海南繁、制的杂交棉种子不具产量上的异地优势。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特优航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系航1号是1996年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强恢复系明恢86干种子通过卫星搭载进行高空辐射,F_2代分离类型丰富。重点突出抗倒性、穗型大、结实率高、株叶形态好、米质较明恢86有所改善,F_2代选择不同点的优良单株97个。F_3代开始,按系谱法到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穿梭育种选择和稻瘟病抗性鉴定,选择抗病性强,经济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定向培育,1998年获得优良株系3个。同年冬到海南与龙特甫A进行小面积制种,命名为特优航1号,2002年1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