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纹杂毛虫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回归法对波纹杂毛虫幼虫在马尾松林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幼虫在马尾松林内为聚集分布。并用Iwao法确定平均拥挤度 (m )与平均密度 (x)的回归方程 ,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佳抽样数 ,列出序贯抽样表。林间抽样方法比较认为 ,对角线取样法精度较高 ,适用于林间虫情调查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采用K值法、扩散指标法、平均拥挤度m~*法,Tay lor幂指数法,Iwao的平均拥挤度m~*对平均数m的回归分析法,测定了赤松毛虫2龄幼虫、4龄幼虫、茧、卵块的空间分布型,并对其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赤松毛虫2龄幼虫、4龄幼虫、茧在油松天然林中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卵块的分布,在0.70块/株以下时为聚集分布,在0.7块/株时为随机分布,在0.70块/株以上时为均匀分布。在测定了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计算了2龄幼虫,4龄幼虫,茧,卵块在各密度下的最  相似文献   

3.
灰斑古毒蛾幼虫在沙冬青、杨柴和花棒上呈聚集型分布,聚集度较大,且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灰斑古毒蛾幼虫分布为聚集型分布,属一般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根据Iwao(1975)得出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3.8416(2.1698/m+0.7206)/D2。并建立防治指标序贯抽样数模型和抽样数表,对提高种群密度估计精度、指导林间调查和判断防治决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法的m~*-m直线回归法和Taylor法的幂法则,对桐花树人工种植区内毛颚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颚小卷蛾幼虫1年中在林间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仅在7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呈均匀分布。Iwao的m~*-m回归方程为m~*=1.069 m+1.911,显示该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关系。样本平均数(m)与方差(S~2)的对数值的关系式为lgS~2=1.339lgm+0.216,显示该虫在林间呈聚集型分布,且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即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大。Iwao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2.911/m+0.069)/D~2。  相似文献   

5.
云杉树叶象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云杉树叶象幼虫在云杉S2-2、S2-3、S2-4苗龄型苗木上空间分布型及开展抽样技术调查研究,在云杉苗木中共设置了30块样地对该幼虫进行了调查。通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后得出:该幼虫有虫株率分布在云杉S2-2苗龄型苗木上呈对数函数分布趋势;在云杉S2-3、S2-4苗龄型苗木上呈指数函数分布趋势。应用聚集指标法分析得出:该幼虫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分布,并通过Iwao回归分析法和Toylor幂法则分析得出,云杉S2-2、S2-3苗龄型苗木上的幼虫个体间相互排斥;云杉S2-4苗龄型苗木上的幼虫个体间相互吸引。同时,应用Iwao的m*-m关系和序贯抽样方法,确定出了该幼虫的理论抽样数及抽样上限值和下限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抽样调查与几种聚集度指标检验法相结合 ,说明杨尺蛾幼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用Iwao的方法 ,确定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检索表 ,为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松皮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松皮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皮小卷蛾幼虫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种群扩散为聚集扩散。根据Iwao的统计方法,利用N=1/D^2((α 1)/X β-1)公式,计算了各种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8.
美国白蛾是重要林业检疫害虫,危害寄主众多,对行道树、观赏树、退耕林及果树等阔叶树种危害尤其严重。本研究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个聚集指标对河北省的石家庄和衡水地区美国白蛾幼虫网幕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个体群是分布的基本成分,种群密度越大聚集程度越大。利用Iwao m*-m回归方程中的α和β参数值,计算出不同精度下的序贯抽样数和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樟子松梢斑螟(Dioryctria mongolicella)幼虫在樟子松栽植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并为该虫的野外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个聚集度指标和3种回归分析法对樟子松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同时,通过Iwao回归法计算了樟子松梢斑螟幼虫种群的最适抽样量并拟合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樟子松梢斑螟的8个聚集度指标均显示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种群,且个体之间相互吸引。随着田间平均虫口密度的增大,抽样数逐渐减少;随着允许误差逐渐减小,所需要的抽样数就越大。建立的序贯抽样表和最适抽样量表可在林间调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大量取样的基础上,利用若干聚集度指标法、频次分布卡方检验法对松瘿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在落叶松种子园内,松瘿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种群扩散为聚集扩散。在序贯抽样中应用Iwao的序贯抽样公式确定了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1.
茶蓑蛾(Cryptothelea minus cula Butler)为杂食性害虫,为害黑荆树、油茶、油桐等多种经济林木。为准确的掌握茶蓑蛾的发生规律, 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机,作者采用森下正明(1959)的扩散指标(I_6)法和Iwao(1968—1972)的平均拥挤度X与平均密度X的回归分析法,对茶蓑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蓑蛾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本文也讨论了茶蓑蛾幼虫在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平均拥挤度、扩散指数等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模型、Taylor冥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杨干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对结果分析得到杨干透翅蛾幼虫种群在林内呈现聚集分布,并且聚集度高;采用聚集均数法进行进一步分析表明聚集原因主要为生物学特性所致。同时,对杨干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油茶尺蛾(Biston marginata Shiraki )是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内出现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油茶尺蛾幼虫在林间的空间分布调查和抽样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7种抽样调查方法均可用于油茶尺蛾幼虫密度的调查,其中Z字形法为最佳的抽样方法。坡位、坡向、树种和树冠方位对幼虫的分布有显著影响。上坡的显著高于中坡和下坡的幼虫密度;南坡的显著高于其它坡向的幼虫密度。油茶尺蛾幼虫在林间的理论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以Iwao回归模型为基础,确定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4.
星天牛在木麻黄上的空间分布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纪顺  孙薇 《浙江林业科技》1993,13(3):39-42,32
根据四年的调查资料,应用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平均拥挤度法,对木麻黄星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星天牛幼虫属聚集分布,空间分布格局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并利用其空间格局参数m~*、K、α、β值,分析了幼虫在林间聚集的原因,应用x=K_C(P_O~(-1/Ke)-1)关系,由无虫株率来估计幼虫密度。其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1/D~2(1.2715/m+0.1147),如果防治指标为0.1条/株,序贯抽样的累积虫量界限为:T_0(N)=0.1N±0.3582N~(1/2)。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的结果为: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主要分布在深10~20 cm的土壤中,且在宁夏罗山林地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符合负二项分布。引起聚集的原因是松阿扁叶蜂的自身习性和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取随机取样和Iwao回归分析法研究核桃炭疽病病果的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核桃炭疽病病果的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型分布,病果密度越大,聚集程度越高,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这种空间分布是由炭疽病致病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与林间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用Iwao统计方法,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以病果率10%为防治阈值,置信水平为1.96,确定防治上下限方程为T0(n)=10 n±13.4691n(1/2)。  相似文献   

17.
栗山天牛是危害我国东北柞树天然林的重要蛀干害虫,长期营隐蔽性生活,3 a发生1代,自然条件下栗山天牛世代发生非常整齐而且高度同步,幼虫共6龄,经历3次越冬。该文通过对栗山天牛幼虫期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方法研究,利用聚集指标I、C、CA指标和Iwao的方法,测定空间分布型,确定最佳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旨在进一步明确了栗山天牛幼虫期的生物学特性,为生产上更有效地防治害虫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方法和Blackith的种群聚集均数(λ),对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7龄)在油松林立体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无论以轮枝层为样方还是以整株树为样方,均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h_5层上存在个体群、h_1、h_2层上为单个个体,余者个体问均系相互排斥的;种群密度2~3头/层(株)为其聚集机制发生变化的临界值,此为生产中值得注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龄期马尾松毛虫幼虫在松林中的空间分布特点,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种群在水平及垂直两个空间维度上的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水平区域空间格局研究中,马尾松毛虫在松林间均呈现为聚集分布,1~2龄幼虫主要聚集于林缘区域、3~4龄幼虫普遍分布于各个区域,聚集呈现点状现象;5~6龄幼虫普遍聚集于林中区域(中部和中心);各个垂直区段空间格局研究中,1~2龄幼虫主要聚集分布于3~5轮枝条上;3~4龄幼虫趋向均匀分布;5~6龄幼虫危害时,1~4轮枝条上幼虫呈现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5~7轮枝条上呈现聚集分布,该幼虫在整片林地分布为聚集分布,且主要聚集于1~2轮枝条上。结果可应用于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20.
通过5项聚集度指标测定,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在观察成虫产卵习性和幼虫为害习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种群聚集的原因,并根据Iwao的统计方法,得出了资料代换公式和最适抽样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