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丁酸梭菌作为益生菌的一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已在食品医药领域广泛应用。与其他益生菌相比,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文章介绍了丁酸梭菌的形态及生理特征、作用机理,针对在调节肠道微生态、提高免疫力、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及改善畜产品品质中的应用,综述了丁酸梭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振  江凌  朱丽英  林明  李燕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02-16306
[目的]研究纤维床固定化酪丁酸梭菌发酵木薯渣水解液生产丁酸的可行性。[方法]以酪丁酸梭菌为生产菌株,初步优化了木薯渣的水解条件,并开展了纤维床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半连续发酵木薯渣水解液生产丁酸的研究。[结果]加压条件下,稀酸水解木薯渣的总还原糖得率达到0.56 g/g。酪丁酸梭菌能有效利用葡萄糖、木糖进行单糖或混合糖发酵生产丁酸;固定化补料流加发酵有利于提高丁酸的产量和得率,降低副产物乙酸的产量和得率;以木薯渣水解液用于固定化批次发酵生产丁酸时,丁酸的产量和得率均较高,分别为(23.20±1.32)g/L和(0.44±0.01)g/g。[结论]木薯渣水解液对丁酸生产菌的生长和代谢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酵各参数指标均能达到利用葡萄糖时的同等水平,可作为未来微生物发酵工业化生产丁酸的廉价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3.
丁酸梭菌是土壤、动物胃肠道中一种常驻的厌氧革兰氏阳性菌,其在恶劣环境中易形成芽孢,能耐高温、高压、强酸和多种抗生素。其具有调控胃肠道菌群平衡、稳定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和促进机体生长等作用。文章就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丁酸梭菌是一种以产丁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专性厌氧芽孢杆菌,丁酸梭菌较非芽孢菌具有耐热、耐酸和耐多种抗生素等生物活性,可定植于机体肠道,抑制机体肠道内志贺菌等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机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肠道功能等。本研究主要对丁酸菌作用机理以及在人类、动物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跟踪丁酸梭菌在促进动物生长及提高动物免疫力的发展方向,探究丁酸梭菌是否能在协同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抑制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微生物制剂对大口黑鲈生长、形体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商业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丁酸梭菌[0(A组,CK)、0.25%(B组)、0.5%(C组)、1%(D组)丁酸梭菌(5×108 cfu·g-1)]、0.2%酵母产品(E组)及两者的混合物(0.25%丁酸梭菌+0.2%酵母产品,F组)进行两阶段共17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第一阶段(14周)试验组中,除添加0.2%酵母产品(E组)外,其余均较对照显著提升了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其中添加0.5%丁酸梭菌效果最优;第二阶段(17周)试验组间(A、C和F组),0.5%丁酸梭菌(C组)和0.25%丁酸梭菌+0.2%酵母产品(F组)的末均重及末体长较对照A组均显著增加;肥满度、脏体比指数、肠绒毛长度及肌层厚度三组间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A组)相比,添加0.5%丁酸梭菌(C组)的各指标有增高趋势,添加0.25%丁酸梭菌+0.2%酵母产品(F组)的各指标有降低趋势。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商业配合饲料中添加0.5%丁酸梭菌对大口黑鲈生长及肠道健康改善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酸梭菌CB1及其复合菌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1日龄Cobb500肉鸡15 0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 000只,分别饲喂:A组为基础日粮、B组含有50 g/t金霉素的日粮、C1、C2和D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2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2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复合菌制剂,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果表明,C1、C2和D组1~21 d平均日增重高于B组(P0.05或P0.01),D组1~42 d平均日增重与B组相当(P0.05),C2组和D组的料肉比、死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D组盲肠绒毛高度和VH/CD值最高。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B1制剂对肉鸡回肠、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丁酸梭菌CB1复合菌制剂具有与金霉素相当的促生长效果,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B1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肠道绒毛高度和VH/CD值,有效促进肉鸡的生长性能,促进肠道形态发育,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体外牛津杯抑菌法,评估一株丁酸梭菌(菌株编号YNAU 5738)对畜禽肠道主要有害菌及有益菌的抑制作用。试验设土霉素、金霉素和丁酸梭菌3个处理组,以抑菌圈直径值(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DIZ)比较判定丁酸梭菌对六个肠道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及效果。结果显示: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K99、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等4个肠道有害菌的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均为“敏感”(7.8 mm16.0 mm),且抑制效果显著高于丁酸梭菌(P<0.05)。此外,丁酸梭菌对罗伊氏乳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2个肠道主要有益菌的抑制作用,均判定为“不敏感”(DIZ=7.8 mm)。相反,土霉素和金霉素对罗伊氏乳杆菌的抑制作用达高敏感。综合上述结果提示,该株丁酸梭菌具有调节畜禽肠道菌群的作用及潜在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育雏育成期高邮鸭肠道发育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杯状细胞密度等的影响,选择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高邮鸭90只,随机分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全价日粮,丁酸梭菌组添加丁酸梭菌活菌3×105 CFU·g-1,枯草芽孢杆菌组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活菌5×108 CFU·g-1,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高邮鸭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60日龄高邮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重量(P <0.05),显著增加空肠长度(P <0.05)。丁酸梭菌添加组显著降低空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P <0.05),显著增加回肠的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P <0.05)。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后提高高邮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杯状细胞密度(P <0.05);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添加组中十二指肠,空肠组织黏糖蛋白2编码基因MUC2m 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 <0.05)。综上所述,高邮鸭自1日龄起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后,改善其肠道显微结构,在全价日粮...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发酵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21±2)日龄的健康大×长二元杂交仔猪80头,分成4组,每组2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20 g/t)、凝结芽孢杆菌(50 g/t)、酿酒酵母发酵物(5000 g/t)。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提高母猪的日增重(P0.05)。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发酵物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尿素(UREA)的含量(P0.01),且日粮添加酿酒酵母发酵物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葡萄糖(GLU)的含量(P0.05)。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发酵物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P0.05)。酿酒酵母组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丁酸梭菌组和凝结芽孢杆菌组(P0.05)。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发酵物显著提高回肠绒毛高度(P0.05)。由试验结果可知,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发酵物可能促进断奶仔猪肠细胞的成熟,提升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丁酸梭菌在3种不同固态基质(豆粕、麸皮、玉米面)中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豆粕作为基质时丁酸梭菌生长最佳,最高活菌数可达3.9×107cfu·g-1,麸皮为3.0×107cfu·g-1,玉米面为1.9×107cfu·g-1;又对豆粕麸皮、葡萄糖和氯化钙3因素对丁酸梭菌生长情况的影响设计了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影响强度顺序依次为豆粕麸皮>葡萄糖>氯化钙,最优组合为豆粕麸皮为11,氯化钙为0.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鸡源益生菌对鸡肠道病原菌的影响,从健康的土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出6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以从腹泻病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的3株病原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抑菌法挑选出1株抑菌活性强的乳酸菌;将这株乳酸菌和丁酸梭菌用比浊法测定48 h内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曲线;采用体外模拟肠道的方式,将2株益生菌分别与3株致病菌做体外拮抗试验。结果显示,乳酸菌R5和R6的抑菌能力最强,选取R5与丁酸梭菌D2研究其体外对致病菌的拮抗性能。体外拮抗研究表明,在72 h内乳酸菌R5可将病原菌完全杀灭,而丁酸梭菌对3种致病菌也均有显著抑菌作用。发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在体外拮抗作用中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而乳酸菌R5的抑菌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丁酸梭菌对肉鸡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肉鸡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300羽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羽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丁酸梭菌3×10~7cfu·kg~(-1)的试验日粮。在42日龄阶段称量体质量后每个重复取3羽公鸡用于采集盲肠内容物,提取其基因组DNA,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采用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显著地降低肉鸡的料肉比(P0.05)。肉鸡盲肠中细菌主要是硬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软壁菌门;在门的水平上,丁酸梭菌处理具有降低硬壁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丰度的趋势。在属的水平上,瘤胃菌属(Ruminococcaceae_uncultured)、粪栖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别样杆菌属(Alistipes)、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_incertae_sedis)是肉鸡盲肠中的主要优势菌属;丁酸梭菌处理使肉鸡盲肠中粪栖杆菌(Faecalibacterium)、别样杆菌(Alistipes)、类杆菌属(Bacteroides)、Phascolarctobacterium和丁酸梭菌(Butyricicoccu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毛螺菌属(包括Lachnospiraceae_incertae_sedis和Lachnospiraceae_unclassified)、理研菌属(Rikenella)、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Blautia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丰度显著升高菌群为主要的短链脂肪酸生成菌。由此表明,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降低肉鸡的料肉比,增加盲肠中产短链脂肪酸菌群的丰度。  相似文献   

13.
丁酸梭菌,又名酪酸梭菌,1933年由日本的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存在于人和畜禽肠道中一种厌氧益生菌。丁酸梭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在日本等国广泛作为调理人体胃肠功能的整肠药使用,能大幅度降低伪膜性肠炎的发病率,对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便秘等有良好疗效,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国内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校近年来对其进行了引进和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4.
选取(25±1)日龄体质量相近[(6.24±0.32)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丁酸梭菌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1)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和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血清总蛋白水平分别提高了10.45%(P0.05)、17.64%(P0.05)、15.24%(P0.05)和17.54%(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0.78%(P0.05)、3.80%(P0.05)、3.50%(P0.05)和5.52%(P0.05)。2)添加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65.87%(P0.05),添加5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肝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提高了13.14%(P0.05)。3)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盲肠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数量(P0.05或P0.01),试验组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25~55日龄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500 mg/kg丁酸梭菌可缓解断奶氧化应激,抑制断奶仔猪肠道有害菌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且规格一致的1日龄爱拔益加公仔鸡324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CON)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ANT)和丁酸梭菌组(CB)分别饲喂含10 mg/kg维吉尼亚霉素和1×109cfu/kg丁酸梭菌的日粮。试验周期为42 d。分别于21、42日龄,以重复为单位统计分析各组的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肠道黏膜细胞焦亡和肠道屏障相关基因mRNA表达丰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的平均日增质量(ADG)以及末质量(FBW)分别显著升高6.31%、8.43%和6.26%、8.31%。42日龄,丁酸梭菌组半胱天冬酶-1(Caspase-1)、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较对照组分别显著下降24.91%、42.96%和19.91%。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空肠绒毛高与绒毛高/隐窝深(V/C)比值分别显著提高13.40%和54.20%;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32.62%,V/C比值显著升...  相似文献   

16.
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禽生产中,在抑制病原体感染、提高免疫力、增强抗氧化能力、缓解毒性和改善肠道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丁酸梭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几种常见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家禽生产中合理使用益生菌添加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丁酸梭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肠道内微生物、肠道结构、血清指标和相关紧密连接蛋白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试验。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取(28±2)日龄、健康状况良好、平均体重为(7.26±0.42)kg的断奶仔猪(杜×长×大)16头,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两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仔猪,饲养于专用代谢笼中,试验期为28 d。阴性对照组饲粮不添加丁酸梭菌;试验组在基础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制剂,浓度为1×105cfu·g-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空肠和回肠乳酸杆菌的数量。说明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调节仔猪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平衡,增加断奶仔猪生长阶段肠道的绒毛高度,改善血清质量,促进肠黏膜结构的发育,从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发酵物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妊娠80 d左右的大约克妊娠母猪20头,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给予基础日粮、基础日粮+20 g/t丁酸梭菌、基础日粮+50 g/t凝结芽孢杆菌、基础日粮+5000 g/t酿酒酵母发酵物,...  相似文献   

19.
丁酸梭菌对动物致病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丁酸梭茵(Clostridium butyricum)B1株对5种常见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拮抗作用.将丁酸梭菌分别与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88、K99、O139株和猪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O4Hi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混合接种于GAM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并与致病菌单独培养相比较.结果发现,培养48 h后,致病菌菌数显著低于对照,说明丁酸梭菌B1株对猪大肠杆菌K88、K99、O139株和猪肠炎沙门氏茵O4Hi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发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质配合饲料,以初始体质量(50.78±1.15) 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鱼粉含量为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豆粕分别替代25%、50%和75%鱼粉记为D25、D50和D75处理组,并在3种豆粕替代基础上添加0.05%丁酸梭菌设计D25+C、D50+C和D75+C 3个处理组,共计7种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喂试验,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并添加益生菌后鱼体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显示:豆粕替代25%鱼粉时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均未出现显著差异。但替代比例达到50%后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升高,肝脏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在替代50%鱼粉的基础上添加丁酸梭菌组与对照相比,增重率、特定增长率、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无显著差异。当替代水平达到75%时添加丁酸梭菌与未添加组相比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0.05%的丁酸梭菌可改善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达到50%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