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颡鱼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名贵的经济鱼类,在我国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其营养需求和饲料添加剂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黄颡鱼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求量的研究进展和部分功能性添加剂在黄颡鱼配合饲料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黄颡鱼膨化饲料最低蛋白质添加量,基于黄颡鱼最适能蛋比33. 5~37. 7 MJ/kg,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依次设置为36%、37%、38%、39%、40%、41%、42%、43%,研究黄颡鱼膨化饲料添加复合酶制剂对其生长性能及氮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 02%的复合酶制剂,蛋白质含量可降低至38%,不影响黄颡鱼生长性能,且粪氮排放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50%,有效降低黄颡鱼生产对水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瓦氏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制剂对瓦氏黄颡鱼生长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1.5%、2.0%的复方中草药制剂(黄芩、黄芪、当归、党参、金银花、刺五加、螺旋藻和陈皮,按一定比例配制),连续投喂8周后测定瓦氏黄颡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可显著提高瓦氏黄颡鱼的生长,其中以添加1.0%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小球藻营养价值高,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丰富,其作为潜在的优质蛋白源,在饲料化应用方面的潜力巨大,可发展成为犊牛、生猪、黄颡鱼、仔鱼及锦鲤等的饲料.该文利用CNKI中国知网数据高级检索方法,对小球藻作为肉鸡、犊牛和生猪以及黄颡鱼、仔鱼和锦鲤等饲料化养殖应用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球藻作为水产饲料,一般添加量在1%左右,可在提供高蛋白的同时增强养殖产品免疫力,提高多种生长性能,使其产量、品质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且有效增加了饲料利用率.作为畜禽饲料,一般添加量为1%~2%,在改善畜禽肠道,治疗维生素缺乏症并防治畜禽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等方面有一定的功效.另外,对小球藻饲料化应用技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孙文君  杨爽  杨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32-5133
[目的]为推广黄颡鱼养殖技术提供参考。[方法]用不同盐度水体养殖黄颡鱼幼鱼,研究其对水体盐度的适应性及盐度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盐度为11.5‰的水体中养殖96h后黄颡鱼无死亡现象,而盐度为14.4‰的水体中黄颡鱼全部死亡,且水体盐度越大,黄颡鱼死亡速度越快;水温为(25±1)℃时,黄颡鱼的安全盐度为3.83‰,48、96h的半数致死盐度分别为13.38‰、12.93‰;在盐度为2‰~7‰的水体中养殖85d后,黄颡鱼的成活率达94%~100%,鱼体日增重0.24~0.25g/尾,不同盐度水体中鱼体重增加幅度无显著差异;黄颡鱼的饵料系数在1.6~3.0,随水体盐度增加饵料系数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研究明确了黄颡鱼幼鱼的耐盐性及其生长的适宜水体盐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水产健康养殖中黄颡鱼具有生长较快、经济效益较高的特点,根据传统经验可以通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基于此,从健康养殖培育技术的视角,探析黄颡鱼不同的养殖方式,通过科学管理投喂,总结分析出黄颡鱼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兴农 《新农村》2014,(8):56-56
有关资料表明,杂交繁育的黄颡鱼,不但生长快、个体大,而且肉质、体色与黄颡鱼一样。为此,浙江省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湖州师院联合湖旺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开展相关试验。2013年12月从湖北长江水域引进雄性黄颡鱼100尾进行培育,2014年5月8日,市水产科研人员选择成熟度好的雌雄亲鱼注射催产激素,第二天进行人工授精,孵化出首批杂交“儿女”10多万尾,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黄颡鱼池塘高密度高产高效养殖技术,通过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大规格商品鱼池塘主养试验,分析比较其养殖密度与生长速度及生产投入与产出效益,结果表明:8到9月放养鱼种18万尾/hm2(规格200尾/斤),次年9-10月可产规格150-200g/尾大规格商品鱼;使用饲料蛋白质含量40%-42%,饵料系数1.4;主养品种黄颡鱼平均单产18750kg/hm2,产值51.795万元/hm2,利润18万元/hm2;养殖的黄颡鱼生长快、成活率高、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7,(17):89-90
本试验设计3个稀土浓度水平,一个空白对照,饲养76d R后测量其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3个在饲料中添加了稀土的池鱼之间在试验组的结束时均重、绝对增重率及特定增重率等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添加稀土与不添加及不同添加量对瓦氏黄颡鱼生长有显著性影响;在瓦氏黄颡鱼饲料添加1%"希科安"稀土添加剂,能较好地促进瓦氏黄颡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良天津地区养殖黄颡鱼种质,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于2019年引进杂交黄颡鱼新品种‘黄优1号’,采用性状比较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试验鱼的生长、抗病和产氮、磷情况。结果表明:杂交黄颡鱼幼鱼生长速度、增重率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P<0.05),饵料系数低于普通黄颡鱼,但差异不明显(P>0.05);杂交黄颡鱼的主要死亡病因为体表溃烂和烂鳃,体表溃烂发病情况与普通黄颡鱼无明显差别(P>0.05),烂鳃发病情况明显重于普通黄颡鱼(P<0.05),而其他疾病发病情况明显小于普通黄颡鱼(P<0.05),试验总成活率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实验鱼体重增加1 kg,杂交黄颡鱼实验组尾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总磷的增量均显著低于普通黄颡鱼(P<0.05),总氮的增量虽然也小于普通黄颡鱼实验组,但比较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本研究认为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生长、抗病和单位增重产氮、磷量等性能较普通黄颡鱼优良,适合在天津地区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7,(9)
<正>黄颡鱼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目前各地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养殖者由于片面追求产量,不断向养殖水体投放过量饲料及肥料等,不但使养殖成本大大上升,而且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黄颡鱼生长。现将黄颡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尤其是水体要求,放养密度,投饵施肥,水质调节等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清塘消毒通过严格的清塘消毒,既可杀灭野杂鱼,减少黄颡鱼的争食对象,又可杀灭水体中的致病因子,改善水质,创造良  相似文献   

12.
以基础饲料中添加5%、10%、15%、20%羽毛肽粉的配合膨化饲料饲养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稚鱼60d,研究其肌肉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在20%范围内时,瓦氏黄颡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灰分、脂肪、水分)无显著性变化(P0.05)。10%羽毛肽粉添加组黄颡鱼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添加组(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10%羽毛肽粉黄颡鱼肌肉的E/T、E/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添加组(P0.05)。羽毛肽粉添加水平达到10%时,瓦氏黄颡鱼肌肉的Lys比值、EAAI值、AAS和CS评分值均最高,而接近于对照组。当饲料中添加10%羽毛肽粉时,瓦氏黄颡鱼肌肉棕榈酸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添加组与对照组(P0.05)。当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在15%范围内时,瓦氏黄颡鱼肌肉的SFA含量和顺式油酸的相对含量随着添加比例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当饲料中添加10%羽毛肽粉时,瓦氏黄颡鱼肌肉的DHA+EPA、HUFA、PUFA和(n-3)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添加组与对照组(P0.05)。可见,在瓦氏黄颡鱼饲料中适量添加羽毛肽粉,可以显著提高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与本地黄颡鱼正杂交,黄颡鱼生长速度快,形态特征好,当年可达到125g/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利用水泥池高密度养殖两广地区特色淡水养殖品种黄颡鱼的养殖模式,为养殖户因地制宜开展黄顙鱼养殖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从广东地区引进规格为2.5g-3.5g/尾全雄黄颡鱼苗3万尾,分别在三口面积同为72m~2的内循环水泥池中养殖,对其养殖密度、饲料选择、投喂方式、水质调控、病害防控、生长性能等因素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适合的养殖模式。【结果】内循环水泥池中高密度饲养黄颡鱼,养殖周期7个月,72m~2单池产量超过1100kg,与传统池塘养殖黄颡鱼的667m~2产量相近(1200kg/667m~2),个体平均规格超过150g,养殖成活率90%以上。【结论】内循环水泥池高密度饲养黄颡鱼,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商品鱼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饲料中色素添加物对黄颡鱼消化机能的调控机理。[方法]选择450尾体重均匀(10.4±0.1)g的黄颡鱼随机分成5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着色剂金碧黄0、0.1%、0.2%、0.4%、0.8%,饲养周期60 d。[结果]添加0.8%着色剂金碧黄能显著提高黄颡鱼成活率,0.4%~0.8%的金碧黄能提高黄颡鱼特定生长率、内脏比、肝体比及胃蛋白酶活性,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0.8%金碧黄能极显著提高黄颡鱼肠蛋白酶活性,而添加金碧黄对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0.8%金碧黄能极显著提高胃、肠、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肠、肝胰脏脂肪酶活性,而对胃脂肪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商用黄颡鱼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黄颡鱼商业饲料基础上通过减少Ca(H2PO4)2的添加量,制成3种不同磷含量(以Ca(H2PO4)2计)的饲料(25千克/吨简称25P、15千克/吨简称15P、5千克/吨简称5P)进行生长试验,测定不同磷含量对黄颡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种饲料对应3缸重复,每缸15尾鱼(初始平均  相似文献   

17.
用配合饲料Ⅰ,Ⅱ和白鲢肉、泥鳅肉、猪肉、田螺肉等,在室内饲养黄颡鱼60天.结果表明,6种饵料在黄颡鱼消化道中出现率、鱼体重增加率和胃、肠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均以配合饲料Ⅰ最高,白鲢肉次之,表明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在水温21℃时,黄颡鱼耗氧率为144rmg/h@k,比养殖前增高了13.8%,窒息点为0.309 mg/L,与养殖前的差异不显著.因此,黄颡鱼可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琵琶鼠鱼与黄颡鱼混养利弊关系的研究,探究外来物种与本土物种混养时的利弊关系,为我国对外来物种的引入提供参考。通过实验室饲喂称重法,对琵琶鼠鱼与黄颡鱼的生长和竞争等进行跟踪监测,并应用数据分析系统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著鱼种黄颡鱼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要强于琵琶鼠鱼,黄颡鱼的生长与琵琶鼠鱼的存在及数量多少的相关性不大,与其自身的密度有一定的关系;黄颡鱼数量增多并没有表现出共同御敌的现象,反而增大了种内竞争,使平均增长率呈现较大的波动性。琵琶鼠鱼的存在对土著鱼种黄颡鱼的影响并非预想的大,但其很强的适应性,在试验后期各组均有表现,出现正增长趋势,不能排除长期适应生活环境后,其竞争性会增强。  相似文献   

19.
在藕塘中养殖黄颡鱼是荷藕和黄颡鱼相互利用、互相补充、同塘共生的一种生态套养模式。它是利用藕塘的自然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栽植荷藕又放养黄颡鱼,使藕塘内的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以及其他物质和能源被黄颡鱼所利用,荷叶遮荫挡光.还为黄颡鱼在弱光下摄食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黄颡鱼的残饵和排泄物为荷藕增加了有机肥.鱼类的活动还可松动塘底.为荷藕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20.
嘉陵江黄颡鱼养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配合饲料Ⅰ、Ⅱ和白链肉,泥鳅肉,猪肉,田螺肉等,在室内饲养黄颡鱼60天。结果表明,6种饵料在黄颡鱼消化道中出现率,鱼体重增加率和胃,肠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均以配合饲料Ⅰ最高,白鲢肉次之,表明黄桑鱼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因此,黄颡鱼可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