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大理州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01~2010年大理州的森林火灾次数与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前15日累计降水量对大理州森林火灾有较好的指示性,其中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大理州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指示性最强。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用日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前9日的降水数据建立模型计算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利用2011年大理州森林火灾数据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检验,检验效果很好,说明运用此模型进行大理州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正>1气候决定林火发生1.1气象要素影响林火行为与林火相关的气象要素很多,包括气温、降水、风向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合等。气象因子不仅影响可燃物的干湿程度,而且影响林火的发生、蔓延和行为。气温越高,降水越少,相对湿度较低,连旱日数越长,林中枯枝落叶和细小可燃物就会越干燥,火险程度越高。在森林可燃物干燥易燃情况下,风速风向是制约林火强度、蔓延速度、火灾面积和扑救难易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1 森林火险等级系统指标体系确定本系统利用伊春林区1966~1980年每年5月份的气象资料(包括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风速、相对湿度),选取15个样本,用欧氏距离指数对15个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定量确定四个火险等级类群,然后利用当年过火林面积(天然林、人工林、次生林三者之和)定性确定每一类群的火险等级。1.1 火险类别确定用伊春林区15年的气象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在分为四类的条件下,由STATISTILA软件计算,确定降水量是控制类间距离的主要参量,贡献量最大,用此变量作为划分火险等级的指标,划…  相似文献   

4.
2004年9月2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自治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孙瑜在全区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说:今年春防期间,由于我区遭受去年以来的夏秋冬春连旱,气候异常干燥,4级以上高森林火险天气共63天,占整个春防总天数的41%。面列这样的形势,各级政府和森林防火部门要高度警惕,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努力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对浙江省10个典型县(市)森林火灾资料和相应气象要素值的调查收集,经综合分析,选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温差、气温和风向6个因子的预报值,并按此计算火险天气等级的回归方程及修正值。据此,将浙江省的森林火险天气分为3大片按5个等级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巴林右旗森林火险等级评价及火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为研究区域,依据中国林业行业标准《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1063-2008),选取树种燃烧类别、人口密度、路网密度、防火期月平均降水量、气温、以及风速等6项火险因子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得出各个苏木乡镇的森林火险等级并完成火险区划。结果表明:1)幸福之路苏木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幸福之路苏木火险等级提高一级为Ⅱ级,其他地区为Ⅲ级;2)进行聚类分析,按照火险程度由高到低分为3类,索博日嘎镇和大板镇为聚类1,查干沐沦苏木为聚类2,其他地区为聚类3。研究巴林右旗地区的森林火险等级并进行火险区划,有利于减少当地森林火灾导致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小尺度林火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有效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不足,通过考虑多种火险因素,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借助粒子群算法加快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进而提出一种混成的多因素森林火险等级预测模型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PSO-BP)。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同时考虑气候因素(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24 h降水量、连旱天数、日照时数、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地形地貌因素(海拔、坡度、坡向、土壤含水量)、可燃物因素(植被类型、可燃物含水率、地被物载量)、人为因素(人口密度、距人类活动区域的距离) 16个变量。基于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林场森林防火实验站传感器网络所采集的实际数据及现场测量数据,通过一组试验验证提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训练数据集及检验样本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开展有效的火险等级预测;模型的计算复杂度较单独使用BP神经网络模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龙胜县为研究区,调查分析该县森林火险状况及影响要素,结合森林资源载量及森林防火实际,选取树种(组)燃烧类型、人口密度、气象因子、火灾次数等11项主要林火影响因子,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聚类分析法及ArcGIS空间分析法,区划森林火险等级。结果表明,各村(分场)可区划为Ⅰ(高火险区)、Ⅱ(中火险区)、Ⅲ(低火险区)3个火险等级;Ⅰ、Ⅱ、Ⅲ级火险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47%、38.33%、26.20%。高火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中火险区集中于西部和北部,低火险区分散在高、中火险区之间。区划结果有利于总结、突出研究区森林火情特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2日)今年2月以来,全省各地气温迅速升高、风力明显加大,80%以上的林区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加之野外农事、祭祀用火和境外山火等高峰叠连,林下可燃物严重过载,森林火灾隐患日益增多,火情易发难控,火灾接连发生,火场情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在护林防火期内,一是要了解掌握当天的火险等级。二是要了解到明后天的火险等级乃至一周内逐日火险等级的预报。可根据自然天气周期有5—7天的规律进行周期迭加。这样便可以得到1至7天的逐日火险等级预报。二、火险分级与指标根据火险因子的量程顺其自然分为10级(即五大级)。各种火险因子的指标寻求依照天气学原理。例如:从天气形势来看我国东北为低压,其南部海上为入海的高气压(即南高北低);从气象要素来讲,降压、升温、低湿、风速大、无雨等易起火。因此普查1980—1984年我县发生火灾的气象条件,从而制作出火险等级指标表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湖南省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测精度,降低空报和漏报比例,基于湖南省各县2005—2015年森林火灾数据及各县气象站对应的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变异系数方法确定了日最高气温、风速、相对湿度、降雨量等天气因子的分段区域,设定了各区域的得分值,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不同分段区域对湖南省森林火灾的影响权重,建立了加权森林火险天气指数模型,根据天气指数确定森林火险天气等级。经2015年森林火灾数据验证模型精度达到了74.2%,表明了该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测模型具有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依据森林燃烧环理论,在充分考虑指标代表性、不可替代性以及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根据江西省林火发生特点,选取气候、植被、地形等11个因子作为江西省森林火险精细化综合区划指标,并按照各区划因子对林火发生或蔓延的影响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全省划分为Ⅰ级(低火险)、Ⅱ级(中火险)、Ⅲ级(高火险)3个不同等级的森林火险区.分区结果与该区气候、植被、地形分布等相符,说明区划结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江西省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和重点防护与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择福建省北部地区典型山地城市武夷山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2002—2013年间的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与扑火投入状况的基础上,从树种类型、人口密度、降水量、风速、气温、路网密度等方面构建火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估武夷山森林火险等级。结果表明:武夷山2002—2013年间爆发的森林火灾均属于一般火灾等级;而武夷山地区总体上森林火险等级处于Ⅱ级(火灾危险中等的水平)。加之武夷山具有双遗产地资源,森林火灾防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气象因子对云南大理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2001年-2010年大理州的森林火灾次数与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大理州森林火灾的时间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特征,得出了火灾次数与气温和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的结论。用森林火灾次数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大风速与月火灾次数显著相关;旬平均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大风速以及前两旬的累计降水量与旬火灾次数显著相关;日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前15日累计降水量与日火灾次数显著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大理州森林火灾次数有明显的相关性,气温、风速与火灾次数呈正相关,降水、相对湿度与火灾次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1森林火险等级系统指标体系确定 本系统利用伊春林区1966~1980年每年5月份的气象资料(包括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风速、相对湿度),选取15个样本,用欧氏距离指数对15个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定量确定四个火险等级类群,然后利用当年过火林面积(天然林、人  相似文献   

16.
森林火险中期预报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尤溪县1977~1984年森林火灾与气象资料的相关分析,得到森林着火危险度(机率)方程,给出森林火险等级和高度火险天气时段概念;并根据逐日森林火险等级资料和气象因子指标,建立了森林火险中期预报方法。经对闽中、闽北5县(区)的森林火灾和气象资料的实际验证,该预报方法准确率在80%以上,森林火灾概括率达90%左右。在工作中应用多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树人 《森林防火》2003,(3):8-11
2003年7月18-22日,国家林业局在大连举办全国森林公安和防火工作研讨班,马福副局长受周生贤局长委托,出席研讨班,并针对近两年气候异常、火险等级持续偏高、森林火灾呈暴发态势的情况,谈了几点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意见。马福指出,近两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我国旱涝不均,火险等级持续居高不下,森林火灾呈暴发态势,火灾损失大幅度上升。今年1-7月,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6802起,比前三年同期平均值上升了26.4%,其中特大火灾6起,上升了125%。过火总面积近104万hm2,受害森林面积达36.5万hm2,分别上升了1093.6%和833.5%。因森林火灾伤亡93人,下降了13.1%…  相似文献   

18.
采取数据处理、补充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根据森林燃烧环网理论,以林火三要素在森林燃烧环网上分布的火险值作为定量划分标准,将苍山的林地划分为3个火险等级区;苍山林地燃烧类型中,易燃类占87.9%;特级火险区和一级火险区的面积达20731.9 hm2,占林地面积的69.4%。研究表明,大理苍山森林火险等级高,火灾危险性大,属全国高危火险区域。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森林与湿地负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对森林和湿地负离子密度影响较大的几个生态因子,采用ALOS遥感影像、区划图、地形图,结合少量地面调查数据,借助于变异分析和3S技术的空间插值及叠加分析方法,对青岛市森林和湿地进行大尺度的定性、定量和可视化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植被生长初期负离子最大影响矢距为10 m,生长中期最大影响矢距为40 m.2)不同林种释放负离子顺序:生长初期,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湿地>经济林,生长中期,经济林>湿地>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3)生长初期一二级分布在市区、胶州和崂山区,平均密度1 651个·cm-3,平均相对湿度35.38%,平均温度16.05℃,面积77.01 km2,其中林地面积40.85 km2,湿地面积0.37 km2,森林覆盖率53%.生长中期一二级分布在莱西南部、即墨、城阳、市区、崂山、胶州湾、胶州、平度、胶南地域,平均密度3 550个·cm-3,平均相对湿度67.43%,平均温度26.77℃,面积5 687.58 km2,其中林地面积2 380.25 km2,湿地面积为472.07 km2,覆盖率42%,且负离子平均密度在3 550个·cm3以上的面积占青岛市面积的53%,且生长中期负离子密度是生长初期的4倍.4)经济林具有同样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迁直接影响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变化趋势,了解气候变迁与高火险天气等级天数变化趋势,并且提出相应对策,是气象与护林防火人员关心的问题。我们应用上海1873年以来气象资料和南京、杭州、苏州、常熟本世纪的气象资料对公元234年(三国时期)以来江苏太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