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黑光灯是利用特制的光源,对有趋光性害虫进行诱杀的一种高效诱虫工具。它主要诱杀成虫,使其难以繁殖后代,从而降低虫口密度,达到杀虫的目的。现将我们应用黑光灯防治林业害虫的观察试验及杀虫效果简介于后,供参考。一、黑光灯的诱虫原理很多农林害虫有趋光性。这些昆虫眼睛的网膜上有一种色素,能吸收某一波长的光,引起化学反映,刺激视觉神经。而后通过神经中枢指挥运动器官,引起翼或足的运动,使害虫趋向光源飞行。多数农林害虫对3,300—4,000  相似文献   

2.
利用云杉梢斑螟成虫的趋光性特点进行诱杀,通过杀虫灯诱虫种类数量、不同杀虫灯诱杀效果和不同灯距诱杀效果的试验表明,杀虫灯平均防效达77.8%,以设灯点为圆心,确定半径为80m范围内杀虫效果显著,因此,灯距安装间隔以160m为妥。试验证明,杀虫灯诱杀害虫是一项安全、高效、无害、经济的林业虫害防治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灯诱栗山天牛成虫更加经济有效的方法,利用太阳能灯诱灭虫器装上诱集效果最好波长的灯管和食物源引诱剂,对栗山天牛成虫进行了林间诱杀试验。结果表明:2017年栗山天牛成虫在辽宁省宽甸县出现的高峰期是7月21日,每日单灯平均诱集量最高达212.7头。7月12日的雌性比率均值最低(0.50),栗山天牛发生前期诱集雄虫较多;而7月16日至8月9日的雌性比率均值都大于0.50,诱集雌虫较多;7月26日以后诱虫数量开始下降;诱杀成虫的最佳时间是7月16-26日。采用太阳能灯诱灭虫器并结合使用食物源引诱剂能自动淹杀诱来的天牛成虫,诱杀效率高,值得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处理对金丝小枣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以金丝小枣树为试材,设树干滴注林果注干杀虫剂(A)、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B)、喷施20%吡虫啉微乳剂2 000倍液(C)及对照(CK)4个处理进行不同药剂和施用方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当年发生较重的金丝小枣主要害虫有枣尺蠖、日本龟蜡蚧、红蜘蛛、桃小食心虫及绿盲蝽蟓。A处理、B处理、C处理均对枣尺蠖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用药10 d后,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8.15%、79.04%和98.77%,均极显著高于CK,而A处理和C处理的虫口减退率极显著高于B处理和CK,A处理和C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A处理对日本龟蜡蚧防治效果最好,用药20 d后,A处理的虫口减退率达到了99.05%,而B处理、C处理和CK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81%、11.66%和0.32%;A处理对枣红蜘蛛的防治效果最好,A处理的虫叶率为3.17%,极显著低于B处理、C处理和CK;A处理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其虫果率仅为1.80%,极显著低于B处理、C处理和CK;A处理对绿盲蝽蟓的防治效果最好,其虫叶率仅为4.48%,极显著低于B处理、C处理和CK。因此,树干滴注林果注干杀虫剂对枣尺蠖、日本龟蜡蚧、枣红蜘蛛、桃小食心虫及绿盲蝽蟓的防治效果均最好。  相似文献   

5.
王军 《防护林科技》2013,(10):26-27,31
在台安县通过实施人工剪除网幕、围草诱蛹和不同杀虫灯诱杀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剪除网幕能够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一代幼虫网幕经剪除,平均防治效果为70.30%;二代幼虫网幕剪除,平均防治效果为85.95%;围草诱蛹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3.01%;佳多频振式杀虫PS-15Ⅱ灯诱虫效果最好,其次是黑光灯,白炽灯的效果最差,诱捕的成虫雌雄比和美国白蛾的自然雌雄比相同,诱捕的最佳时期头代为5月13日—24日,二代为7月15—27日。  相似文献   

6.
采用粘虫板对葡萄园内的葡萄斑叶蝉成虫黄板诱杀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黄板的诱杀效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冀林黄板每天每板平均诱虫量为48.5头,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黄板,市售黄板和自制黄板。北向黄板诱虫量与南向诱虫量有显著性差异。黄板悬挂高度10 cm为宜。密度30~40块/667 m2,即可达到控制葡萄斑叶蝉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老鹰窝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害虫的方法,该项研究利用太阳能灯比较不同波长诱虫灯诱杀鳞翅目昆虫的数量,不同时期诱杀鳞翅目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每天3个时段的诱虫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340 nm诱虫灯的诱杀总量最大,显著大于380、420、480、545 nm诱虫灯和对照灯的诱杀总量。从7月13日至9月10日,灯诱鳞翅目蛾类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随日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月13日至8月8日,20:00-21:00、21:00-22:00时段的诱虫量占比超过总量的81.5%;8月11-18日,19:00-20:00、21:00-22:00两个时段诱虫量占比相对平衡,都为20%左右,20:00-21:00时段的诱虫量占比大于50.0%;8月21日至9月10日,19:00-20:00时段的诱虫量占比超过总量的38.9%,且19:00-20:00、20:00-21:00两个时段诱虫量之和超过总量的75.0%。掌握了保护区内重点监测的10种鳞翅目昆虫的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8.
饵木诱虫在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 2 0 0 1年在曲靖市麒麟区翠峰公园开展了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的诱虫试验 ,并通过不同设置时间、不同规格及饵木所在的不同堆放位置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诱杀效果的分析 ,结果表明 :在曲靖市麒麟区饵木的最佳设置时间为 9月上旬至 10月上旬 ,饵木直径以 12~ 13 9cm的诱虫效果最好 ,堆放层数以两层为佳 ,其中第 2层诱虫效果较好。此结果对指导饵木诱集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钻具木蠹蛾在内蒙古危害山杨十分严重。过去国内未见报道。从1981—1984年,对其生物学和防治进行了研究。证明该虫在赤峰地区两年发生1代。幼虫经两次越冬,于5、6月份化蛹、羽化成虫。防治试验,用60%敌马合剂乳剂1000倍液,喷树干杀卵率为100%,杀初孵幼虫死亡率为86.9%;对已蛀入树干的幼虫,向虫孔注射上述农药30倍液,死亡率为70%以上。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12种频振灯光源在室内和室外对黑腹果蝇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12种频振灯管以5号光源最为突出,单面诱集数量为29.4头;其次为3号灯管,诱集数量为27.6头。在室外研究表明,频振灯管对黑腹果蝇的诱集效果随距离的延长会逐渐下降,有效诱集距离可达50 m。利用频振灯管田间诱杀果树害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2001年在曲靖市麒麟区翠峰公园开展了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的诱虫试验,并通过不同设置时间,不同规格及饵木所在的不同堆放位置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诱杀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曲靖市麒麟区饵木的最佳设置时间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饵木直径以12-13.9cm的诱虫效果最好,堆放层数以两层为佳,其中第2层诱虫效果较好,此结果对指导饵木诱集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商州区核桃黄须球小蠹危害及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核桃林地有虫株率83%~89%,株均虫口数41.9头(表1),危害严重;剪干枝防治效果为94.3%,铒枝诱杀虫卵效果为100%,树冠喷洒25%西维因6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2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85.2%、92.86%、87.48%,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促进农药减施和提高果实质量为目的,探究避雨栽培条件下6种物理防治措施对西昌市‘克瑞森’葡萄主要虫害的防效。结果表明:在单独实施的6种物理措施中,有5种对夜蛾的防效>40%,以灯光诱杀效果最好;3种对实蝇的防效>62%,以纱网阻隔效果最好;2种对蓟马的防效>43%,以性信息素诱杀效果最好;仅有挂色板1种措施利于粘杀蚜虫,但防效<25%;6种措施对螨类和蚧壳虫的防效<10%。综合实施6种物理措施防控,葡萄虫穗、虫叶、虫果的发生率分别比对照低49.8%、44.35%、49.5%;优等果率比对照高74.64%,中等果率和次果率比对照低36.04%、46.53%;增收3 945元。综合实施物理防控比单独实施的虫叶率、虫果率平均防效高57.14%、50.74%。  相似文献   

14.
舞毒蛾食性广、危害重,是我国港口和出口船只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利用昆虫对灯光的趋避性,开展不同波长的LED灯诱杀舞毒蛾的试验,结果显示,波长365 nm灯诱虫效果最好;全光谱、521 nm(绿色)、585 nm(黄色)、603 nm(桔色)波长的灯未诱到或只诱到极少量舞毒蛾雌成虫,均未诱到雄成虫。研究筛选出的波长365 nm灯诱杀舞毒蛾效果好,且不伤害或少伤害天敌及其他非靶标昆虫,可为港口科学布灯控制舞毒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红树莓果蝇严重危害果实、降低其商品性能等制约红树莓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红树莓果蝇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为其高效诱集提供可靠技术。【方法】于红树莓田采用糖醋液对果蝇进行诱集,并于室内对果蝇种类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诱捕器,分别采用糖醋液、自制食诱剂等9种不同配方的食诱剂,进行田间诱捕效果的比较试验;利用筛选出的高效食诱剂配方对红树莓果蝇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试验共诱集到果蝇成虫12 115头,经形态学与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发现,在红树莓田里发现的果蝇有4种,其分别为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海德氏果蝇D. hydei和伊米果蝇D.immigrans,其占比分别为89.68%、5.71%、2.28%和2.33%,其中斑翅果蝇为优势种;比较9种食诱剂对红树莓田中果蝇的诱集效果后发现,自制糖醋菠萝香精食诱剂(其有效成分与配比为5%的红糖、5%的食醋、1%的菠萝香精)的诱虫效果最好;在对红树莓田中4种果蝇成虫动态的监测中发现,斑翅果蝇成虫在河北省保定地区2019年的发生期为5月8日—11月13日,其发生盛期为8月7日—10月9日,其发生高峰日期分别为6月19日、8月14日和10月2日。【结论】红树莓田中果蝇的优势种为斑翅果蝇;自制糖醋菠萝香精食诱剂(其有效成分与配比为5%的红糖、5%的食醋、1%的菠萝香精)对树莓果蝇的诱集效果最优;斑翅果蝇在红树莓结果期的危害严重,因此在红树莓开花始期就应对该虫进行防控,以保证树莓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于2015~2016年连续2年用几种农药对蔡氏胡杨个木虱成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3%苯氧威,3%噻虫啉,5%啶虫脒,3%高效氯氰菊酯其防治效果差异都极显著(P0.01),但以3%高效氯氰菊酯,3%噻虫啉防治效果最好;不同浓度后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不同信息素诱剂和诱捕器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诱捕效果,以APF-Ⅰ持久型(A)、APF-Ⅰ持久增强型(B)和F1型(C)3种诱剂、以及ZM-60型(D)和BF-1型(E)2种撞板式诱捕器为研究对象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试验。结果表明:使用D诱捕器,B诱剂诱捕量为A诱剂和C诱剂的1.53倍和1.84倍,差异显著;使用E诱捕器,B诱剂诱捕量为A诱剂和C诱剂的1.97倍和2.16倍,差异显著;使用相同诱剂,D诱捕器和E诱捕器的诱捕量均无显著差异。3种诱剂诱到的松墨天牛雌虫分别是雄虫的1.51~1.67倍,平均1.60倍。因此认为,诱剂B优于A诱剂和C诱剂;建议生产上能优先选其用于松墨天牛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8.
自制诱芯和糖醋液诱捕器以不同间隔距离对栎线小卷蛾成虫进行诱杀,结果表明:自制诱芯的三角胶粘式诱捕器诱蛾量极显著高于糖醋液诱捕器;田间诱捕器设置间距为15 m时,诱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应用聚集信息素监测与防治纵坑切梢小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监测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最好的诱芯9诱集效果是对照诱集效果的7706.8倍,是饵木的20.49倍;效果中等的诱芯1的诱集量是对照的4288.4倍,是饵木的11.4倍;效果最差的诱芯5诱集量为对照的830倍,是饵木的2.19倍。这一结果肯定了聚集信息素诱虫灵敏度高、效果好的特性。同时虫口密度、有虫株率和梢被害率3项指标的减退率证实了应用聚集信息素防治纵坑切梢小蠹的效果显著可靠。其虫口密度减退率平均为94.35%,有虫株率减退率平均为87.7%,被害梢减退率为88.39%。  相似文献   

20.
在林地利用未交尾的侧柏毒蛾活雌虫诱杀雄虫,每天以6~9时最佳,诱虫有效期可达6~7天;平均每头雌虫每天诱杀雄虫149.45~415.40头;水盆式诱捕器优于纸板粘胶式诱捕器。试验区虫口密度下降率为98.7%,对抑制侧柏毒蛾的发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