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尾松毛虫发生量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临海市历年松毛虫发生量及有关气象资料,分别将越冬后恢复取食期(即越冬代)和第1代松毛虫幼虫的发生量作为预报量,根据“相关系数法”筛选出预报因子后,采用“多因子简化综合相关法”和“模糊列联表法”进行预报。经回归检验,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临泽县1966年至1988年沙枣尺蠖历年发生面积资料,采用马尔科夫链预报法,计算得到一阶、二阶、三阶转移频率矩阵。并利用一阶转移频率矩阵和综合转移频率矩阵对临泽县1989年的沙枣尺蠖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经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用模糊列联表对,1991年大袋蛾Cry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为严重发生,与1990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此方法适于在大袋蛾的发生数量的测报。  相似文献   

4.
麦秆蝇(Meromyza saltatrix L.)属双翅目,秆蝇科,是巴盟河套地区小麦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小麦造成严重为害。麦秆蝇在本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幼虫在拂子茅、披硷草等禾本科野生杂草寄主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子5月上旬始见,5月下旬至6月上句进入盛期。一代幼虫于6月中、下句大量孵化,危害麦类。麦秆蝇越冬代成虫始盛期预测通常采用下式:760—  相似文献   

5.
用马尔科夫链法预报森林病虫害发生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辽宁省1981 ̄1995年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统计,采用马尔科夫链法预报森林病虫害发生趋势,比较准确预报下年发生情况,为森林部门防治提供决策依据。该方法的历史符合率较高,简易易行,可在森林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是严重危害桉树的叶梢致瘿性害虫,准确预报是防治其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2014—2020年连续7 a利用黄色粘虫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与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据此建立成虫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利用有效积温预测法进行越冬代成虫发生期预测;采用5月成虫监测数量预测6月第1代幼虫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x_5)、月平均最高气温(x_2)、月降雨天数(x_7)是影响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是该蜂成虫发生量的最主要的决策因子,而月降雨天数则是该蜂成虫发生量的主要制约因子;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该蜂成虫发生量短期预测预报模型,经检验,其预报准确率可达94.16%;根据调查所得越冬虫蛹始盛发育进度,利用有效积温公式,可以准确预测越冬代成虫始盛发生期;利用5月的成虫监测数量可以准确预测6月的虫瘿数(危害程度)。经过系统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期、成虫发生量和虫瘿危害程度的预测预报方法和模型。经在生产中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所获得的预测模型是可靠的、测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首次在国内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浙江省瑞安市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发生的综合因子中的关键因子、间接因子和各种因子间的关系。从直接通径系数中看出,前一年10月份日照数是关键因子,当其增加一个标准单位,致使松毛虫发生面积增加0.7969个标准单位。从间接通径系数看出,降雨日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虫害发生面积减少0.3842个标准单位。虫口密度与发生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张家界永定区2003—2018年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发生情况的历史数据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等级划分体系对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混合发生面积的历史符合率的影响,并对2019年张家界永定区的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发生等级及发生面积进行预测,从而指导防治工作科学、及时、有效地开展。结果表明,当原始数据集中于某一级别时,用3等级分级可以增加历史符合率。本文数据分为3个等级,历史符合率为76.9%。利用概率矩阵对2019年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混合发生面积进行预测,结果为1级,即发生面积为0~1 033.3 hm~2。  相似文献   

9.
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 L.)是杨树主要的食叶害虫,通过4年的试验研究,我们对越冬代,第1代幼虫防治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生期测报采用物候法、温度指标、历期法及有效积温法,发生量测报通过有效基数调查和查蛹、查卵方法对越冬代和第一代幼虫分别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弄清冬季诸气象因素对越冬松毛虫的综合影响将有助于在大面积范围内预测越冬后不同地区松毛虫的残存虫口,节省大量的越冬后虫情调查用工。同时,掌握越冬松毛虫的减退规律后,将为划分松毛虫发生类型区和建立越冬代松毛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根据。 本文根据江山县1985年冬至1986年春不同地理条件下,冬季主要气象因子的观察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83—2010年马尾松毛虫发生数据特点的分析,应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将混沌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提出了1种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理论的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当输入层神经元个数(即嵌入维数)为7、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时,预测未参与建模的2009年越冬代、2010年第1代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0%。  相似文献   

12.
松小蠹综合预测预报技术根据发生量测报方法及防治指标在小蠹发生区进行多点测报 ,即可确定发生区发生范围和面积。具体成果包括 :(1)聚集信息素诱集测报法 ,测报越冬代及下一代小蠹成虫发生期及发生量准确率达 85 %以上 ;(2 )有效虫口基数测报法 ,测报下一代小蠹成虫发生量准确率达 85 %以上 ;(3)云南松物候测报法 ,测报越冬代成虫下一代各虫态发生盛期 ,准确率达 80 %以上 ;(4)建立发生量测报和发生期测报模型 ;(5 )松小蠹成虫种群控制技术 ,包括最佳防治时间、防治方法 ;(6 )松小蠹防治策略及综合防治技术组装。通过防治后 ,危害株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对美国白蛾进行了测报试验,现初步总结报道如下。一、发生期预测美国白蛾生活史及各虫态历期均已弄清,只要对越冬代成虫发生期进行准确的预报,以后各虫期均能根据其生活史来进行预报。所以几年来我们着重研究越冬代成虫发生期的预测,采用了诱集法、物候法和有效积温法。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针叶小爪螨预测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越冬卵定卵观察法和有效积温法对越冬卵孵化及全年发生世代数进行了预测预报。结果表明:越冬卵孵化盛期,泰安为4月26~30日,五莲为5月11~15日;全年发生世代数,泰安可完成11代,年间总气温偏高时,完成12代,五莲可完成9~10代。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1998年建平县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为例,对应用多重马尔可夫链(MultiplcMarkovChin)进行松毛虫预测预报做了探讨,预测结果分析表明,利用多重马尔可夫链进行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83~1989年秦皇岛市赤松毛虫预测预报资料,在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对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应防面积,以及越冬幼虫上(下)树始见期、始盛期关联度较大的主导因子,分别建立了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应防面积的GM(1,1)、GM(1,N)预测模型,及赤松毛虫越冬幼虫上(下)树始见期、始盛期的GM(1,1)和GM(1,N)模型,并利用实测数值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我国长江沿岸地区松毛虫二、三代分化的决定因子是光周,分化的比例决定于第二代幼虫孵化的时间。八月初以前孵化的,大部份可完成二代进入三代,而八月上、中旬以后孵化的,绝大部份就以第二代幼虫越冬。分化比例的大小明显地影响越冬虫口的基数。温度和营养等因子通过对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而影响其二、三代的分化。重庆地区松毛虫的临界光周值为13 h30 min左右,二、三代分化的临界日期在八月上旬前后,这一问题的解决为长江沿岸松毛虫种群生态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数量变动的预测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观测,研究了大栗鳃金龟发育历期、越冬状况、幼虫周年垂直活动规律、成虫消长发生危害规律。采用回归与相关分析法、期距法、物候期法、有效基数预测法进行了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经过3年实际应用预测结果和实际发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毛虫是湘乡市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017年度,本试验通过频振式诱虫灯诱集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进行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5月30日是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上灯的高峰期,用期距法预测第一代3龄幼虫高峰期为6月19日,为最佳防治时期。有效基数法和危害程度预测数据均表明湘乡市月山镇群乐村2017年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虫口基数过大,建议提前做好防治准备工作,避免翌年越冬代幼虫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20.
大避债蛾是常见林木害虫,近几年来徐州地区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我们对此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我县1979年对此虫进行了飞机防治,同时也开展了此虫预测预报,为大而积飞机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预测预报 1.根据越冬前后林间虫口密度预测1979年第一代虫口数量:1978年11月和1979年3月在林间进行虫情调查,结果表明,越冬幼虫死亡率较低为39.1%,越冬后雌性幼虫和雄性幼虫为1:2.56,越冬后平均虫口密度为8.37头/株,平均每株雌虫为3.41头。根据以往观察资料,越冬后老熟幼虫和蛹期(4—5月份)天敌甚少,其死亡率不会超过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