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RT-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的RT-PCR方法.该方法能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扩增出1条400 bp的特异片段,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弱毒、鸭瘟病毒、鸭1型肝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均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试验显示该RT-PCR方法最低可检测出10 pg的病毒核酸.因此,该RT-PCR方法可用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蛋鸭禽1型副黏病毒的感染状况,以RT-PCR技术对2011年以来采自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和江苏六省(区)的495份蛋鸭样品进行了禽1型副黏病毒的检测,并测定了部分禽1型副黏病毒分离株对不同日龄麻鸭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六省(区)份蛋鸭的禽1型副黏病毒的阳性感染率高低不一,为3.4%~10.7%,揭示了禽1型副黏病毒在我国蛋鸭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禽1型副黏病毒感染可致死低日龄麻鸭,其中基因VII型鸭源分离株对麻鸭的致死率高于基因IX型,且随着麻鸭日龄的增长其致死率降低,即呈现日龄易感性差异,开产麻鸭感染禽1型副黏病毒则表现为产蛋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发展最严重的疫病之一.NDV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是一种有囊膜的负链RNA病毒[1].  相似文献   

4.
<正>鹅副黏病毒病(GPM)又称鹅类新城疫,是由禽副黏病毒Ⅰ型(APMV-1)引起鹅的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特征性病变为肠道呈现糠麸样溃疡,并有大量的纤维性结节,脾脏、胰腺肿胀而且表面有灰白色、大小不等的坏死灶。鹅、鸭、鸡、鸵鸟等为禽副黏病毒Ⅰ型的易感禽类,其中鹅最易感。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日龄越小越容易  相似文献   

5.
杜宗沛  吴植  徐小琴  叶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01-3901,3904
[目的]调查江苏省泰州市某鹅场鹅大批死亡的原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变化、动物回归感染试验、血清学检查等对江苏省泰州市某鹅场发生的疑似鹅副黏病毒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病毒能使SPF鸡胚以及10日龄鹅和鸡全部死亡,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被NDV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不能被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发病死亡与人工感染死亡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经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颗粒呈圆形,直径在150 nm左右,有囊膜及纤突。该分离毒株经灭活后免疫鹅群,取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该病毒为禽Ⅰ型副黏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  相似文献   

6.
鹅副黏病毒病由副黏病毒科禽副黏病毒Ⅰ型鹅副黏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症状和病变。通过临床病例观察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利用RT-PCR方法鉴定病原,采用病理组织学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鹅副黏病毒是一种泛嗜性病毒,可在鹅体内的多种器官中复制,并造成多器官组织的损伤,从而引起患鹅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症状和病变。  相似文献   

7.
权锡梅 《新农业》2009,(6):37-38
禽流感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新城疫由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禽副黏病毒I型引起。目前我国对禽流感和新城疫的预防主要采取强制免疫、加强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多项防疫措施,定期进行血清学与病原学的主动监测,强化补免,进而形成高水平的免疫抗体屏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建省某些养殖场的猪、鸭等动物发生一种新的传染病。经过实验室病毒分离及主要特征与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确定该病病原为1型副黏病毒。其病毒呈球形,大小中等,有囊膜,且囊膜上有纤突,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能够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临床上可以用此方法进行辅助鉴定该病毒。笔者对多年来实验室分离鉴定和保存的番鸭源、半番鸭源、企鹅源、猪源1型副黏病毒和鸡源新城疫病毒强毒参考株进行血凝谱的测定,旨在进一步研究其病原特性及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从江苏某地患病鹅群的脑、脾病料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试验鉴定,该毒株具有血凝性,且可被ND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和中和,而不能被AI(H5亚型与H9亚型)和EDS-76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人工感染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与自然病例有相似的症状和病变.该野外分离病毒的鸡胚半数致死量为每0.1 mL含有10-9.16,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为58.8 h,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41,电境观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粒径100~200 nm,有囊膜和纤突.综合上述结果得出,该野外分离病毒为鹅副黏病毒(GPMV)强毒力毒株.人工感染发病的鹅和鸡其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均与自然发病鹅的相类似.  相似文献   

10.
<正>鸽瘟又称Ⅰ型副黏病毒病,鸽新城疫。是由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腹泻和脊髓炎为主要特征。本病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死亡率高,公认的头号烈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疫苗接种免疫,可以有效达到预防的目的,防侧重于治,多管齐下可预防此病。1病原体鸽瘟是一种禽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鸽的健康危害较大。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  相似文献   

11.
正鸡新城疫(ND)是一种侵害多种家禽、野生和笼养禽鸟的病毒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症状和病理变化有很大差异。目前新城疫的定义是"由Ⅰ型禽副黏病毒(APMV-1)感染的禽鸟传染病",可分为5个症状类型。通常鸡最易发病,火鸡次之。一旦新城疫在某区域确定为阳性,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定病毒的毒株。现阶段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重在做好防控。1发病情况大多数家养、野生和笼养禽鸟对此病均易感。  相似文献   

12.
对金湖县2020年监测到的家禽疑似疫情分析后发现,本年病死数量最多的是肉鸭(病死原因是染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性感染),其次是鹅(鹅副黏病毒、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感染),然后是蛋鸡(禽白血病病毒)、兼用鸡(球虫病、巴氏杆菌等细菌病及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为有效降低家禽病死率,要抓好细菌病、禽白血病和鹅副黏病毒的...  相似文献   

13.
从呼吸困难、肠道粘膜出血、胰腺大量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7日龄病死雏番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为多形性有囊膜病毒,表面有呈辐射状分布的纤突;血清学鉴定表明,能在4℃下凝集鸡和鸽红细胞,其血凝活性能被NDV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该病毒对10日龄SPF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和平均致死时间(MDT)分别为10^-8.5/0.1mL和63.2h,对番鸭胚成纤维细胞的TCID。为10^-6/0.1mL。经静脉和腿部肌肉两种途径分别接种10日龄雏番鸭和非免疫雏鸡,均可引起发病死亡,并从死亡雏番鸭和雏鸡中可回收到原攻击病毒。依据以上结果表明所分离病毒为中等偏强毒力的禽副黏病毒1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小鹅瘟、禽流感、禽霍乱、大肠杆菌病、鹅副黏病毒病、水禽里默氏杆菌病共6种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进行综述,以期为鹅的科学养殖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分离鉴定试验确定为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株的基础上,对该病毒株进行了蚀斑纯化,获得了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纯化毒株,并对纯化株传代后进行无菌检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病毒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该纯化毒株纯净、有血凝性和血凝抑制性,病毒含量为10~(8.5)ELD_(50)/0.1 mL,初步判定纯化的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可作为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免疫效力试验攻毒毒株。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环洞庭湖区活禽批发市场和水禽场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分别于2009—2011年对环洞庭湖地区活禽批发市场、2011—2013年对水禽场的H6亚型禽流感进行了系统监测。对在活禽批发市场上采集的拭子样品先由尿囊腔接种SPF鸡胚,然后用血凝试验(HA)测定所收集的尿囊液,对HA测定有滴度的再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并与RT–PCT方法相结合鉴定病毒的亚型。检测结果显示:在环洞庭湖区的5个活禽批发市场上都分离到H6亚型禽流感,并且在鸡、鸭、鹅拭子中都分离到该病毒,总的分离率为6.49%;水禽场H6亚型禽流感病毒群体阳性率达3.6%,拭子的H6亚型病毒分离率为0.29%,活禽批发市场鸭拭子H6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率为9.58%,表明市场环节水禽H6亚型禽流感的隐性带毒率比养殖环节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禽流感在活禽批发市场存在水平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正家禽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具有致病性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不同病变类型的疾病总称。该病常与鸭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禽霍乱、禽流感、水禽副黏病毒病、坦布苏病毒感染等并发或继发感染,对水禽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大肠杆菌属肠道杆菌科、埃希氏菌属的大肠埃希氏菌。在伊红美蓝琼脂下产生紫黑色金属光泽的菌落。在普通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长期培养后,可发现管底有黏性沉淀,培养物常有特殊的粪臭味。目前发现本菌有154  相似文献   

18.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禽I型副黏病毒引起,在鹅各阶段都易患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甚至可达100%,是对养鹅业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王永坤(扬州大学兽医学院):1985年以后,我国出现了雏番鸭细小病毒、水禽禽流感、水禽副黏病毒病、水禽出血性坏死肝炎、浆膜病等烈性传染病。这些传染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水禽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鸡新城疫简称为"ND"。这是由属于副黏病毒科的新城疫病毒引起的发生在各种年龄鸡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又称做"亚洲鸡瘟"或者"伪鸡瘟"。患有此病的鸡,在气囊、脑、脾、肺以及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都存在大量新城疫病毒。该病是危害我国养鸡行业的重要疫病之一,对广大养鸡户的经济效益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如何诊断及如何防控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