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小麦原原种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行奇  谢金良  张宗敏 《种子》2006,25(9):71-73
在彻底控制各种机械混杂和品种间生物学混杂的前提下,采取免去杂技术繁殖小麦种子,决定所繁殖原种纯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繁殖种纯度和品种天然异交率.首先建立了品种纯度与杂株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杂株率(%)=1-纯度(%),接着又建立了所繁原种杂株率(X)与原原种杂株率(X1)及品种天然异交率的数学模型:X=X1(1+R%).结果表明,在免去杂条件下繁殖原种时,要求原原种的纯度一般不低于99.95%,最低为99.00%,最高为100%.  相似文献   

2.
1 引言种子纯度是评定种子级别的重要指标。CB4404-4409-84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杂交水稻一代种子二级良种纯度不低于96%,和达标所控制的田间父母本杂株(穗)率0.2%以下。杂株(穗)率以下简称杂株率。种子纯度测算,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快速先进的方法,一般都依懒于田间种植鉴定。低产田块户,田间父母本杂株率尽管控制在0.2%以内,种子纯度有时也难达标。86年岩湾制种,大田生产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在黄淮冬麦区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强筋小麦品种和4个中弱筋品种按NCⅡ设计正反交组配32个组合,对其F2和亲本的种子,按组合混合后分别测定籽粒硬度、面粉GMP含量、泽伦尼一沉降值、粉质图参数和面包体积,结果表明:面包体积的杂种优势非常普遍,而且中亲优势率较高,平均中亲优势率为 15%(-2%~ 38%),平均超亲优势率为1%(-19%~ 34%)。表明,强筋与中弱筋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组合F2种子的面包体积杂种优势很强,具有生产利用的潜力;GMP含量平均中亲优势率为 1%(-9%~ 16%),正向优势组合多,负向优势组合少,但超亲优势率几乎全为负值。表明,GMP含量以正向部分显性遗传为主,利于面包小麦杂优利用;GMP含量的F2表现型值、中亲优势率和超亲优势率与F2籽粒的面包体积表现型值、中亲优势率和超亲优势率的正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应该作为面包小麦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的组合评选微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张青鸾 《种子科技》2005,23(6):325-326
2005年5月30日,应专家组邀请,我们深入到衡水市桃城区赵圈镇支家村,对种植的1 200多亩石新733小麦进行了田间鉴定.从表面看,田间表现麦穗高低不齐,上下两层楼,杂株比较多,并且地块之间差别大.通过专家组鉴定:较轻地块杂株率1.0%,一般地块杂株率3.0%,重地块杂株率5.6%,平均杂株率3.2%,未达到小麦良种田间纯度不低于99%的国家标准.这一事件说明,提高小麦种子质量是摆在种子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容忽视.那么,如何保证小麦种子质量呢?笔者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轻玉米种传真菌病害的发生,需探索合理的种子处理方法以降低带菌率。以‘郑58’为试材,用PDA平板培养和滤纸发芽试验方法,测得不同温度处理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和发芽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30℃~50℃处理的种子均能带菌,带菌率在3.3%~23.3%之间,且随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真菌种类也随之减少。40℃和45℃(10~20 min)处理的种子带菌率为10%~13.5%,显著低于对照(P<0.05),45℃(30 min)和50℃处理的种子带菌率最低,为3.3%~6.7%。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30℃无影响,35℃和40℃(10~20 min)明显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40℃(30 min)使发芽率下降,45℃~50℃显著降低了各发芽指标(P<0.05)。40℃处理10~20 min,能有效降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33.5%~50.0%,促进种子发芽,可用于播前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6.
姚元平 《种子》1999,(6):73-73
我县是贵州省杂稻制种基地之一,具有20多年制种历史。目前,常年制种面积在200公顷左右,总产50万kg左右,最高组合公顷产可达4500kg。所产种子除供本县生产用种外,主要销往本省其它地、县及湖南、湖北部分县(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坚持重质量、守信誉的原则,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2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种子质量事故,得到各级领导和用户的信任。为保证种子质量,我司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检验工作。l加强检验工作的领导公司经理亲自抓种子检验工作,经常督捉和检查检验人员的工作及种子质量情况,对检验人员实行岗位责任管理,…  相似文献   

7.
《种子》2018,(10)
[目的]筛选自然萌发率高的蒙古黄芪种质,为蒙古黄芪标准化栽培生产及良种选育提供优异种质材料。[方法]测定了77份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子大小、硬实特征与萌发特性。[结果]77份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质间种子大小、硬实程度、萌发能力均有显著差异,差别很大。77份参试种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初始发芽时间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00%~53.61%、0.00%~53.61%、0.00~94.49与2~10d以上;其中2份种质H 63和H 31,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达到53.61%和41.08%、94.49和80.01;种子硬实率的变异范围为24.08%~100.00%;种子的长度、宽度、千粒重变异范围分别为2.93~4.04mm、2.21~3.02mm、3.937~9.987g;参试种质种子发芽率与种子硬实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但与种子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质H 63和H 31,种子自然萌发能力较强,可作为蒙古黄芪标准化栽培生产和优良品种选育的优异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对“多、乱、杂”概念的辩析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张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子行业思想异常活跃,种子工作呈现新的局面。但由于国有种子公司“三位一体”的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形势和管理工作未跟上,种子工作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于是“多、乱、杂”概念频繁在...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不同的引发剂对不同甜菜种子引发的效果,为甜菜种子包衣剂物料筛选提供依据。研究以4种甜菜种子为试验材料,选用4种试剂对种子进行处理,检测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结果显示,处理后4种甜菜种子的发芽势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12%~17.67%、0%~23%、7.34%~22.34%、4.34%~10.00%;处理后4种甜菜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2.33%~9.67%、-5.00%~0.33%、-4.00%~-0.33%、-11.66%~4.00%;处理后4种甜菜种子的发芽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6.56~13.27、-2.32~18.26、9.12~23.72、4.16~12.37;处理后4种甜菜种子的活力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95.45~172.92、2.83~223.22、106.93~324.93、53.99~254.08。研究结果表明,4种处理对种子的活力指数有促进作用,同一处理对于不同种子的引发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百合远缘杂交种子快繁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洲百合"普丽安娜"(Lilium asiatic "Pollyanna")×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的远缘杂交种子为材料,采用7种培养基及剥皮处理等方法,以常规播种为对照,对百合远缘杂交种子的出土类型、萌发率及成苗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的远缘杂交种子的萌发率及成苗率好于常规播种,上述种子萌发型属于子叶出土型;杂交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0.01mg/L+6-BA 1.0mg/L,发芽率达64.33%.剥皮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利用种子组培获得的杂种苗驯化移栽后成苗率达90%以上,远高于常规播种.所以种子的组培萌芽法,可缩短萌芽时间,提高成苗率,是百合远缘杂种播种繁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凌莉芳  李莲芳  杨文君  吴思明  徐婷婷 《种子》2018,(3):122-125,126
为了解柚木种子的播种品质(千粒重和生活力)、吸水率和发芽率,采用单因素和复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实验对其混合与不同家系种子进行以上指标测定。结果,柚木种子千粒重为584.7~919.7g,当年种子四唑测定生活力20.10%~53.38%,种仁和整粒种子的平均吸水率为25.2%~34.8%和81.2%~95.2%。不同家系柚木种子千粒重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平均发芽率为0.0%~30.2%;随浸种温度升高,种子及种仁吸水率随之增高,但其生活力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控制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研究土壤水分对喀斯特山顶植物地枫皮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枫皮种子在40%~90%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均能萌发,其中60%和70%相对土壤含水量下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干旱胁迫下,地枫皮种子的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土壤含水量低于40%时种子不能萌发,但水分胁迫解除后能恢复萌发,且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地枫皮早期幼苗在40%~100%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70%相对土壤含水量下的长势最好,地上和地下部分积累的生物量最多,低于和高于该水分范围,其生长均受到显著影响。地枫皮幼苗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随干旱程度的加深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增强了干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能力。随着干旱强度的加深,地枫皮早期幼苗的丙二醛含量上升,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多对早期幼苗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仍受到了较大的过氧化伤害,进而影响到生长与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番茄穴盘育苗基质适宜养分添加量,以番茄品种中杂105为试材,3∶1∶1(V/V/V)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为育苗基质,研究了基质养分添加量对番茄穴盘苗生长发育及成苗质量的影响,测定了种子出苗率、基质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趋势及幼苗形态指标等。随基质养分添加量的升高,番茄幼苗根区基质养分含量呈增加趋势,番茄种子出苗率、幼苗壮苗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的来说,基质养分添加量为600N-120P-600K时,培育的番茄穴盘苗质量较优,表现为出苗率升高、壮苗指数增加,分别比其他处理提高了18.54%~22.60%,2.07%~147.79%。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脱叶效果较好且产量较高的滴灌频次,研究了不同滴灌频次对化学脱叶棉花土壤含水率、叶绿素荧光参数、脱叶效果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滴灌频次7次(D7)处理为棉花生育后期提供较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且有效调节20~40cm土层的土壤水分,调节化学脱叶棉花叶片荧光参数和产量,适当降低光合活性,促进棉花脱叶率与吐絮率增长,且降低挂枝率16.12%~24.95%,从而使产量增加7.61%~15.99%,同时纤维长度和纺织一致性分别增加了1.91%~3.87%、4.58%~14.72%。因此,滴灌频次为7次(D7)更适宜南疆化学脱叶的等行距机采棉种植。  相似文献   

15.
韩淑媛 《种子科技》2000,18(2):112-112
我国新的《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1995年 8月 18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并于 1996年 6月 1日贯彻实施。玉米种子田的田间检验是种子检验各项目中极重要的一项 ,新规程未列入这个项目 ,拟作为一单独规程另行颁布 ,目前尚未下达。旧的检验规程 (GB4 4 0 5- 84 )检验标准规定 ,一级玉米单交种田间检验标准为 :母本散粉率不高于 0 .4 % ,母本杂株率不高于 0 .4% ,父本杂株率不高于 0 .2 %。室内检验标准一级种子纯度为 98%。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某一种子批田间检验达到一级标准、室内纯度却达不到一级标准 ,即田间和室内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萌发期的干旱胁迫是限制高粱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种子引发是提高作物抗逆性的一个重要技术。为了明确不同引发处理对干旱胁迫下高粱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晋杂22和晋早5564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聚乙二醇(PEG)、KCl、CaCl2、水杨酸(SA)引发和未引发(NP)5个处理,研究在正常情况和干旱胁迫下种子发芽情况及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高粱种子发芽率,抑制胚芽和胚根伸长。干旱胁迫下PEG、KCl、CaCl2和SA引发后,晋杂22的萌发率比NP处理分别提高了18.18%、12.72%、35.45%和31.82%,晋早5564的萌发率比NP处理分别提高了20.18%、10.76%、26.91%和30.04%。干旱胁迫下,引发处理促进了胚根和胚芽的伸长,CaCl2和SA处理在晋杂22抗旱效果最佳,芽长分别比NP处理增加了267.07%和271.95%,根长分别比NP处理增加了231.94%和355.56%。CaCl2处理在晋早5564效果最好,芽长和根长分别比NP处理增加了195.96%和206.60%。种子引发提高了胚芽内抗氧化酶活性,减轻了膜脂过氧化对胚芽的损伤;同时种子引发促进了糖代谢,提高了脯氨酸含量,缓解了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解除广州相思子种子硬实休眠状态,采用精白机对种子进行磨皮处理,通过发芽试验和幼苗生长实验探索磨皮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磨皮时间处理的广州相思子种子损伤率、硬实率、电导率、吸水曲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伸长速度、胚芽生长速度、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与未磨皮的对照种子相比,磨皮处理120~180s的种子硬实率从91%降为0,24h吸水量提高46~62倍,发芽率从32.5%提高至92.0%~93.0%,根伸长速度和芽生长速度分别从3.66mm/d·粒、6.33mm/d·粒增加至6.41~6.90mm/d·粒、13.45~13.55mm/d·粒,同时造成种子损伤率达6.75%~8.25%,电导率提高9.8~10.5倍。说明通过磨皮处理,种皮透水性增强,种子吸水速率加快,但造成种子物理损伤,电解质外渗,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质量,广州相思子种子适宜的磨皮处理时间为90~120s。  相似文献   

18.
对西双版纳采集并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测量其出仁率,并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琴叶风吹楠种仁油脂的提取。结果表明:34株琴叶风吹楠的种仁率为78.23%~86.75%,平均为84.36%;含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7%,属于高含油量种子,各单株间的种仁含油率达到极显著差异,有望从中选出种仁含油率高的单株,为该树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成德 《作物杂志》2004,20(2):46-48
玉米杂交种纯度与大田玉米产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消长关系。母本自交系株率在0.67%~16%范围内,纯度提高 1%,增产0.4751%,增产量为40.25kg hm2;同品种F2 株率在0.33%~16%范围内,纯度提高1%,增产0 .2846%,增产量为15.94kg hm2,采取得力措施提高种子纯度,是发挥玉米杂交种增产优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喷施硼、钼、铁对苜蓿结实性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微量元素对苜蓿种子产量及种子特性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合理利用微量元素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牧4 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材料,在苜蓿现蕾期叶面喷施硼、钼、铁,通过测量花部特征、结荚率、种子产量和种子特性等指标,研究不同微量元素对苜蓿开花结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4 kg/hm2的硼砂,苜蓿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了9.67%、35%;喷施325 g/hm2的钼酸铵,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12.9%、17%;喷施3 kg/hm2的硫酸亚铁,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7.5%、69.46%;但喷施不同微量元素的各处理的结荚率均低于对照组(59.66%)。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种子产量与结荚率、单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在新疆昌吉地区,通过在苜蓿现蕾期喷施硼砂浓度为2.98 kg/hm2、钼酸铵浓度为325 g/hm2、硫酸亚铁的浓度为2.90 kg/hm2时,能够增加单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