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对西安市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情况调查和分析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在西安市东南区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有虫株率为15.2%~55.2%,株虫口密度10 670~13 269 280。受害最重的是交通流量最大的陕西宾馆周边。该病每年4月下旬始发,至10月下旬以成虫在树干部越冬。针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危害程度提出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一种林业危险性入侵害虫,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植物。近年来,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四川地区悬铃木属植物上的危害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有效防治该害虫,作者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对四川境内成都市、南充市、广安市、泸州市、宜宾市等各地的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分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得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值R=1.60,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四川省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3.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研究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种群在我国的入侵趋势。【方法】共测定12个悬铃木方翅网蝽地理种群中240个个体COⅠ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利用Dna SP V6.12.03等软件对方翅网蝽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基因流水平、分子变异情况、种群历史动态等进行分析。【结果】悬铃木方翅网蝽12个地理种群的COⅠ核苷酸序列含有13个变异位点和9个单倍型,其中有5个共享单倍型,Hap1为祖先单倍型。方翅网蝽总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_d为0.584,地理种群间H_d值在0~0.758之间。种群总固定系数F_(ST)值为0.48,各地理种群间F_(ST)值在-0.05~0.89之间,种群间基因分化程度差异较大;种群总基因流N_m值为0.55,且各地理种群间N_m值在-85.25~47.58之间,种群间基因交流程度不同。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内个体间变异占总变异的52.19%,同时华中组群经历了方翅网蝽种群扩张事件。【结论】12个悬铃木方翅网蝽地理种群在不同组群间和地理种群间具有显著分化的遗传结构。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个体间变异,各地理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的相关性,地理距离未明显阻碍地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同时,推测在中国主要分布区内悬铃木方翅网蝽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进行扩散。  相似文献   

4.
悬铃木方翅网蝽为新近入侵我国的物种,严重危害悬铃木等园林植物,已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城市呈现暴发态势.介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分布和危害特点,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扩散速度与方式、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止其扩散和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悬铃木方翅网蝽风险分析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是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本文根据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国内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风险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为我国风险中度偏高的有害生物,对其要进行谨慎检疫监理。  相似文献   

6.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山西的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严重危害悬铃木等园林植物,被增列入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笔者通过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指标体系,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山西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值R=1.08.评价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山西省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最后,从加强检疫、加强对监测和预警技术的研究、加强疫区防治、加强检查与防护4方面提出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危害悬铃木的入侵害虫。在网室内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对悬铃木苗木落叶进度和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接虫密度对悬铃木苗木的落叶进度影响明显,高密度接虫和高密度危害能加快叶片脱落,且受害苗木叶片加速脱叶的关键期在9月下旬,但高密度接虫和高密度危害并未降低悬铃木苗木的生长高度和生长粗度。  相似文献   

8.
2009年首次发现兖州区悬铃木遭受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2014年全区范围内育苗地、行道树悬铃木普遍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为此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人工或喷施生物制剂防控,在节约防治经费同时减少了防治工作中劳动力投入,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外来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已经严重危害了德州市的主要城镇绿化树种——法桐的生长,通过研究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德州市的主要生活习性,观察其对法桐的危害性状,探讨法桐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原产北美,属于外来物种。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特别是对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的叶片危害尤为严重。中国于2002年首次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传入湖南长沙,2006年该虫在武汉市大发生。目前已在长江流域形成爆发态势,对各地重要的城市绿化树种悬铃木构成严重危害,受到各级园林绿化和林业部门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11.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检疫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特别是对一球悬铃木(Patanus occidentalis)的叶片危害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以刺吸叶片汁液直接为害。自2009年入侵漯河以来,对该市悬铃木造成了重大危害。通过对漯河市区主干道上的悬铃木方翅网蝽进行调查,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并适时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13.
悬铃木方翅网蝽飞机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空中拖拉机AT-504喷洒5%啶虫脒乳剂防治第3代悬铃木方翅网蝽,结果表明:飞机防治作业后,第1d虫口减退率为1%、第4d虫口减退率为1.48%、第10d虫口减退率为1.89%,防治效果不明显。分析讨论了影响飞防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建议法桐方翅网蝽防控要分类施策,以人工防控为主,飞防为辅,采取地面喷冠、树干注药、农药灌根、烟雾机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参照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从分布情况、扩散蔓延的可能性、潜在的危害性以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险性做出风险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江苏省的风险性R值为1.60,属于中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作者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降水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次降水过程前后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密度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低龄若虫对长时间风雨干扰的耐受性较差(Z=-2.176,P0.05),夏季强对流天气对成虫种群的影响较大(Z=-4.047,P=0.000)。可见一定强度的降雨和大风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林间的传播有正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星天牛是城市行道树悬铃木属植物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为了探讨星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对上海市松江区城区6个路段的二球悬铃木进行了抽样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模型法对星天牛幼虫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星天牛幼虫在悬铃木上具有聚集分布的特点,以个体群为基本的组成成分,环境因素是导致其聚集的原因。建立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可为星天牛幼虫抽样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悬铃木网蝽(Corythucha ciliata Say),又名悬铃木方翅网蝽、悬铃木白翅网蝽,系国内新近发现的外来有害生物。本文对该害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地理分布与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贵州林业科技》2007,35(2):F0002-F0002
悬铃木网蝽又名悬铃木白翅网蝽、悬铃木方翅网蝽,其拉丁名为Corythucha ciliata Say,英文名为Sycamore Iace bug,主要为害悬铃木植物,是我国新近发现的重要外来有害生物。该虫原产北美洲,广泛分布于美国及加拿大东部地区,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传入意大利并向南欧及中欧绝大多数国家扩展,俄罗斯、日本等亚洲国家近年也开始发现该害虫为害。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分布、危害、生活史及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明确了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的形态特征与危害症状,掌握了在合肥市的生活史,对其在合肥市的风险作出评估。其危险性R值为1.78,属于中度偏高的危险性有害生物。据此,提出了悬铃木方翅网蝽为害程度分级标准,由虫情指数的评估,提出了生产管理的地方防治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