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种昆虫高活性抗菌肽制备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er)幼虫为材料,比较了针刺蘸大肠杆菌、针刺蘸高效氯氰菊酯、紫外线照射、饥饿等诱导方式对抗菌肽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提取方法及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处理方式均能诱导2种昆虫产生抗菌肽,以针刺蘸大肠杆菌法得到的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最强,其次是针刺蘸高效氯氰菊酯法,饥饿处理法的活性最弱.用1 mol/L乙酸铵溶解抗菌肽抑菌活性提高;在pH 5~9的条件下处理抗菌肽对其活性影响不大;反复冻融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正>(接上期)4.高活性昆虫抗菌肽的筛选及其对植物致病菌抑菌活性的研究单位名称:河北农业大学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评价日期:2011.05.04明确了4个目7种昆虫在刺激诱导下抗菌肽产生规律及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和抑菌谱,揭示了抗菌肽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地衣芽孢杆菌抗菌肽的纯化及抗菌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LY12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菌肽,并得到抗菌肽抗菌特性。通过超滤、(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5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T-HPLC)等方法纯化该抗菌肽。LC-ESI-MS质谱显示抗菌肽分子量为2750.785Da,同Tricine SDS-PAGE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抗菌肽LYF12能够抑制丝状真菌、细菌的生长。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aureu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chaemolyticus)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9.8、19.8、20.7、7.2、9.6、10.2 和15.7μg/ml。抗菌肽显示出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及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从地衣芽孢杆菌LY12分离的抗菌肽在食品防腐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家蚕抗菌肽是存在于家蚕及蚕蛹的血淋巴内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在家蚕的天然免疫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家蚕、对家蚕进行饥饿、电击和注射大肠杆菌等诱导处理后,提取家蚕抗菌肽,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以上的处理均能有效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其中饥饿法处理的家蚕产生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最强。本试验利用家蚕生产抗菌肽为家蚕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广谱抗菌,对食品中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在酸性条件下活性强,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易被人体消化水解且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新型的食品防腐剂,已经成为食品生物防腐保鲜剂研究中的一项热点。通过综述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抗菌肽对不同食品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研究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黄粉虫不同生长阶段诱导抗菌肽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 要:目的 分析黄粉虫不同生长阶段所提取的抗菌肽抗菌活性及抗菌肽组分差异。方法 通过针刺使黄粉虫各虫态感染大肠杆菌产生抗菌肽,经过研磨、离心等步骤提取抗菌肽,用药敏试验检测这些抗菌肽的抗菌效果,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分离其蛋白及多肽条带。结果 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处于蛹期和成虫期的黄粉虫所产生抗菌肽的抑菌效果不如处于幼虫期所产生抗菌肽的抑菌效果明显,但差异不显著;电泳图谱显示黄粉虫幼虫有8条带,成虫有5条,蛹有5条,说明黄粉虫蛹期和成虫的抗菌肽种类较幼虫期的少,但是它们都还有更多的小肽段未被分离开。  相似文献   

7.
通过体积分数为95%的无水乙醇振荡提取,以制备大蒜及生姜提取液,用牛津杯法研究其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以及不同浓度、pH值、热处理等对大蒜及生姜提取液抑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蒜提取液、生姜提取液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抑菌作用,其抑菌活性均随体积分数升高而增强,有效抑菌体积分数为20%以上;弱酸环境下的大蒜、生姜提取液比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的抑菌活性强;大蒜提取液的热稳定性较弱,而生姜提取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小麦面筋蛋白制备抗菌肽,再依次采用超滤处理、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从小麦面筋蛋白酶解产物中分离抗菌肽,并研究其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经过超滤处理后,相对分子量在5 kDa以下的酶解物抑菌活性较好,随后其经过SephadexG-25凝胶层析得到4种组分,抑菌试验表明,其中相对分子量为2 036 Da的峰Ⅱ组分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20.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20.1%。峰Ⅱ组分经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得到4个多肽组分。  相似文献   

9.
利用木瓜蛋白酶降解分离酪蛋白,采用间歇式酶解反应、间歇式膜分离反应、酶膜耦联反应3种不同的模式制备抗菌肽,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用比浊法测定抑菌率。结果表明,间歇式酶解反应所得的抑菌肽抑菌效果最差;间歇式膜分离反应组酶解时间7 min的透过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23.60%;酶膜耦联反应分离后分子量4 k Da的组分抑菌效果最佳,透过液抑菌率最高达24.10%。将酶解反应与膜分离耦合来水解酪蛋白,发现水解物的不同分子量成分与抑菌效果有关,证明此方法可用来工业化生产抗菌肽。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木瓜蛋白酶降解分离酪蛋白,采用间歇式酶解反应、间歇式膜分离反应、酶膜耦联反应3种不同的模式制备抗菌肽,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用比浊法测定抑菌率。结果表明,间歇式酶解反应所得的抑菌肽抑菌效果最差;间歇式膜分离反应组酶解时间7 min的透过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23.60%;酶膜耦联反应分离后分子量<4 kDa的组分抑菌效果最佳,透过液抑菌率最高达24.10%。将酶解反应与膜分离耦合来水解酪蛋白,发现水解物的不同分子量成分与抑菌效果有关,证明此方法可用来工业化生产抗菌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冬凌草叶提取物对不同菌种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冬凌草叶抗菌活性物质,研究其对不同菌种生长的抑制作用。将空白药敏片放置于质量浓度为0.161 g/mL的冬凌草叶提取物溶液中24 h,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地衣芽孢杆菌、葵肠杆菌为研究对象,用冬凌草叶提取物处理含菌平板,通过平板培养观察其抑菌圈大小,分析冬凌草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冬凌草叶提取物对葵肠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极为明显。冬凌草叶提取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生长抑制作用,且整体上对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比革兰氏阴性菌好。上述结果可为冬凌草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Omiganan抗菌肽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根据Omiganan抗菌肽的一级结构(NH_2-ILRWPWWPWRRK-COOH),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参考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原则,分别获得Omiganan核苷酸序列,再以Omiganan核苷酸序列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Omiganan基因,分别与pET32a表达载体和pPIC9K连接构建pET32a-Omiganan原核表达载体和pPIC9K-Omiganan毕赤酵母表达载体,对含pET32a-Omiganan重组质粒的菌株分别采用IPTG 25℃, IPTG 37℃2种温度和自诱导方式表达获得Omiganan重组蛋白,对含pPIC9K-Omiganan毕赤酵母菌株采用1%甲醇诱导获得Omiganan抗菌肽。结果表明,自诱导14 h后Omiganan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IPTG 25℃, IPTG 37℃2种温度皆能诱导Omiganan重组蛋白的表达,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毕赤酵母表达的Omiganan抗菌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具有抗菌活性的一种小分子物质,在昆虫细胞抵御外源微生物的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家蚕抗菌肽基因克隆、重组抗菌肽的表达和纯化方法,以家蚕中肠组织总RNA为模板,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BmCecropin、BmCecropin B6、BmCecropin D和Bmmoricin这4种抗菌肽基因,通过自诱导方式原核表达4种抗菌肽重组蛋白,并对4种抗菌肽重组蛋白进行Ni-NTA亲和层析和超滤纯化。结果表明,克隆的BmCecropin、BmCecropin B6、BmCecropin D和Bmmoricin这4种抗菌肽的基因大小分别为198,108,105,129 bp,通过自诱导方式表达的BmCecropin、BmCecropin B6、BmCecropin D和Bmmoricin这4种抗菌肽重组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大小分别为24,21,20,22 ku,经Ni-NTA亲和层析和超滤纯化后的4种抗菌肽重组蛋白条带单一。结果可为4种抗菌肽重组蛋白后续的抑菌试验和在抑菌剂、化妆品和防腐剂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茶叶的抑菌效果及指导日常饮茶。以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3种茶叶对其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茶叶粗体液的抗菌效果与茶叶浓度呈正相关;3种茶叶的抑菌效果依次为茉莉花茶>铁观音>红茶(滇红);铁观音、茉莉花茶在提取时间为20 min时获得最大提取率,滇红在提取时间为50 min时,抑菌圈直径最大;铁观音分别再80℃和90℃有最大的抑菌效果,而茉莉花茶和滇红的抑菌效果都随提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叶粗提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制效果大于革兰氏阴性细菌;铁观音在提取质量浓度为5 mg/m L,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80℃时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产生于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的发酵过程中,ε-聚氨基酸的形成是通过赖氨酸单体在α-羟基和ε-氨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由此连接而成。ε-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的生物代谢产品,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杀菌能力强、抑菌谱广、水溶性和热稳定性良好,在人体内无残留,没有致畸性,无致突变性,能进行生物降解,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食品防腐剂,而且其已被FDA批准为安全食品保鲜剂,是具有很大商业潜力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在酸性或弱酸性环境中,ε-聚赖氨酸对酵母菌、霉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最主要的是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这类不太容易被其他天然抑菌剂控制的菌种,ε-聚赖氨酸对它们有显著的抑菌效果。从ε-聚赖氨酸的结构、性质(生物学性质)、抑菌作用机理、应用及其产生菌的筛选和目的产物的提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半夏乙醇提取物体外抑菌实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常见微生物(细菌、酵母菌、霉菌)的抑菌效果,以得出抑菌谱。分别用75%、95%乙醇对生半夏进行回流提取并用琼脂扩散法和液体混合法测定了半夏提取液对一系列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75%乙醇提取半夏的提取率为5.24%,而95%乙醇提取半夏的提取率为2.73%;75%乙醇半夏提取液对供试细菌和真菌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各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大肠杆菌25 mg/mL,恶臭假单胞菌12.5 mg/mL,藤黄微球菌12.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12.5 mg/mL,枯草芽孢杆菌10 mg/mL,酿酒酵母10 mg/mL,裂殖酵母20 mg/mL,黑曲霉菌12.5 mg/mL,甜瓜枯萎霉菌25 mg/mL。半夏醇提液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的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对真菌的抑菌作用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拓展蒲公英抗菌肽在抗菌类新药领域的开发应用,利用酶解法制备蒲公英抗菌肽对比蒲公英蛋白大于10 kD组分、3~10 kD组分、1~3 kD组分、小于1 kD组分的抑菌活性,根据筛选结果对抑菌活性较强的组分使用LC-MS技术进行结构解析来分析药效物质基础。结果表明:各组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活性顺序为酶解肽>小于1 kD组分>1~3 kD组分>3~10 kD组分>大于10 kD组分>空白对照。推断分析小于1 kD组分结构发现3个寡肽:PGYGT-T1的结构为NH2-Asp-Val-COOH,PGYGT-T2的结构为NH2-Asn-Glu-COOH,PGYGT-T3的结构为NH2-Val-Arg-COOH;推断分析酶解肽结构发现3个寡肽:PGYGT-M1的结构为NH2-PHe-Lys-COOH或NH2-PHe-Gln-COOH,PGYGT-M2的结构为NH2-His-Cys-COOH,PGYGT-M3的结构为NH2-Val-Arg-COOH,结果说明蒲公英抑菌活性最好的酶解肽组分和小于1 kD组分药效物质均为寡肽类成分。该研究为蒲公英蛋白肽的开发利用及蒲公英抗菌肽新药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水飞蓟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素,能抑制损伤、抗肿瘤、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尤其对肝损伤具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从植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综述了药用植物水飞蓟目前的研究进展。旨在对进一步提升栽培技术、开发水飞蓟的药用价值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研究发现,水飞蓟在非生物胁迫下通过影响次生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方式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此外,施加外源植物生长激素能抵抗外来胁迫并且能促进其生长发育。适度的干旱、盐碱等非生物胁迫,有助于提高水飞蓟中活性成分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生物体中寻找新颖的抗菌肽类药物分子,以阔褶水蛙(Hylarana latouchii)为研究材料,运用3′RACE技术成功从其皮肤组织中筛选出2个抗菌肽前体cDNA编码序列,经blast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其为首次发现,推导出的这2条新颖的抗菌肽序列,命名为latouchiin-1和latouchiin-2。  相似文献   

20.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是我国东部海域广泛分布的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水产养殖贝类,其血淋巴中含有多种抗菌肽分子。为了解厚壳贻贝血细胞和血清抗菌肽分子的组成特点,采用多维高效液相色谱对厚壳贻贝血清及血细胞的抗菌肽进行分离纯化,从中鉴定了多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肽分子,质谱鉴定结合cDNA文库数据分析表明厚壳贻贝血细胞和血清的抗菌肽主要属于Mytilin和Myticin抗菌肽家族,分子量在3 000到7 000 Da之间,血细胞和血清抗菌肽在分子组成、抗菌谱方面均存在差异,此外还发现有分子量在10 000 Da左右的新型抗菌肽分子。以上工作为深入了解厚壳贻贝Mytilin抗菌肽的分子多样性、了解厚壳贻贝的免疫机制以及从中筛选具有开发价值的抗菌肽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