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稻秸添加比例对紫花苜蓿和麦麸混合青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稻秸添加比例对紫花苜蓿和麦麸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麦麸及5个不同比例(0、5%、10%、15%和20%)的稻秸分别进行混合裹包青贮,3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1)稻秸添加组与不添加的对照组pH、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酸性洗涤纤维(ADF)和NH_3-N/TN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稻秸添加量的增加,pH值、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有氧稳定性递增,粗蛋白(CP)、WSC、相对饲料值(RFV)和V-Score值降低。2)根据V-Score评分可知,0和5%的稻秸添加组发酵品质为优,10%和15%稻秸添加组的发酵品质为良,20%稻秸添加组发酵品质中等。3)青贮30 d开包后,0和5%的稻秸添加组的有氧稳定性分别为64和72 h,10%、15%和20%稻秸添加组的有氧稳定性均大于168 h;有氧暴露4 d后,0、5%、10%和20%稻秸添加组pH值迅速变化,15%稻秸添加组变化相对较小。综上所述,优质混合青贮的推荐稻秸添加比例应小于5%。  相似文献   

2.
不同稻秸添加比例对紫花苜蓿和麦麸混合青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稻秸添加比例对紫花苜蓿和麦麸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麦麸及5个不同比例(0、5%、10%、15%和20%)的稻秸分别进行混合裹包青贮,3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1)稻秸添加组与不添加的对照组pH、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酸性洗涤纤维(ADF)和NH_3-N/TN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稻秸添加量的增加,pH值、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有氧稳定性递增,粗蛋白(CP)、WSC、相对饲料值(RFV)和V-Score值降低。2)根据V-Score评分可知,0和5%的稻秸添加组发酵品质为优,10%和15%稻秸添加组的发酵品质为良,20%稻秸添加组发酵品质中等。3)青贮30 d开包后,0和5%的稻秸添加组的有氧稳定性分别为64和72 h,10%、15%和20%稻秸添加组的有氧稳定性均大于168 h;有氧暴露4 d后,0、5%、10%和20%稻秸添加组pH值迅速变化,15%稻秸添加组变化相对较小。综上所述,优质混合青贮的推荐稻秸添加比例应小于5%。  相似文献   

3.
添加酶制剂和乳酸菌对水稻秸秆青贮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在稻秸中分别添加乳酸菌制剂、酶制剂、乳酸菌和酶制剂,以不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组,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稻秸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能明显改善稻秸的青贮感官品质,添加酶制剂对稻秸青贮感官品质影响不大;添加乳酸菌能增加稻秸的粗蛋白质含量(P 0.05),显著降低pH、氨态氮含量、氨态氮与总氮的比值、丁酸含量、NDF及ADF含量,显著增加乳酸的含量(P 0.05);添加酶制剂能显著降低氨态氮含量、氨态氮与总氮的比值(P 0.05),降低NDF、ADF及粗蛋白质含量(P 0.05),对有机酸含量影响不大,没有乳酸菌组发酵效果好;综合考虑,共同添加乳酸菌和酶制剂对稻秸青贮品质改善最大,可获得优良的稻秸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上青贮窖与平地青贮窖对青贮玉米发酵效果的影响。采用感官评判与饲养试验验证两种贮藏方式下青贮玉米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发酵条件下,青贮玉米的感官品质差异不显著;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后,两者差异不显著。将不同发酵条件下青贮玉米饲喂奶牛后,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乳糖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两种发酵条件对青贮玉米发酵品质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无机盐添加剂对窖贮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第2茬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料,采用窖贮的方式,用青贮卫士(Siloguard)添加剂进行处理,设4个质量分数0、0.05%、0.1%和0.2%,探讨紫花苜蓿窖贮的可行性及添加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大规模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Siloguard添加剂对改善青贮料的感官、降低pH值、提高乳酸含量均有作用,但由于所加入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不同,窖贮后效果不一,以添加0.1%Siloguard效果最佳;加入添加剂后,青贮料的可溶性糖(WSC)含量显著提高,显著改善了紫花苜蓿青贮料的品质。综合分析认为,青贮窖越深,青贮料发酵品质越好;窖贮添加Siloguard能改善青贮饲料的品质,推荐生产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0.1%。  相似文献   

6.
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及象草混合青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秸分别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和象草的混合青贮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乳酸菌(Chikuso-1)添加剂处理探讨其对不同原料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的青贮料pH、乳酸(LA)含量和氨态氮/总氮(AN/TN)均极显著优于对照(无添加物,P<0.01),乳酸菌对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粗蛋白质(CP)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机物消化率(IVOMD)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添加乳酸菌的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混合青贮料干物质回收率(DMR)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稻秸与象草混合青贮料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同混合青贮料的pH、LA含量、AN/TN、WSC含量、CP含量、ADF含量、DMR差异极显著(P<0.01).稻秸与玉米秸混合青贮料品质最佳,最差的是稻秸与象草混合青贮料.  相似文献   

7.
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a)秸秆和湿啤酒糟含水量较高,青贮可有效解决其不易贮藏的问题。通过设置甜玉米秸秆单贮、湿啤酒糟单贮、两者不同比例(3∶1和4∶1)混合青贮以及分别添加大豆(Glycine max)秸和稻(Oryza sativa)草将混合青贮的含水量调节为60%和70%,共12个处理,探究混合比例及含水量对其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秸秆单贮发酵品质良好,湿啤酒糟单贮发酵品质较差,二者按3∶1混贮后显著提高了乳酸及乙酸含量(P<0.05),4∶1混贮后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但4∶1混贮后好氧细菌及酵母数量较3∶1高;与甜玉米秸秆单贮相比,添加大豆秸显著提高了混合青贮料的有氧稳定性(P<0.05),有氧暴露7 d后的pH值仍接近4.2,添加大豆秸将含水量调节为60%显著降低了NH3-N含量(P<0.05);添加稻草的所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NH3-N含量(P<0.05)。综上,甜玉米秸秆与湿啤酒糟按3︰1的比例混合,并添加大豆秸将含水量调节为60%,其...  相似文献   

8.
华金玲  郭亮 《中国奶牛》2011,(24):16-18
本试验利用绿汁发酵液作为青贮添加剂,研究其对水稻秸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汁发酵液(PFJ)或其发酵液稀释再发酵后的绿汁发酵液(dPFJ)处理组青贮稻秸中的pH值和氨态氮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乳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由此可见,PFJ和dPFJ能够明显地改善水稻秸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不同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的影响,提高天然牧草青贮的利用效率,指导天然牧草的生产与利用。本研究以草甸草原盛花期的天然牧草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组,分别为SLAB(真空袋,乳酸菌(2×10~5cfu·g~(-1)))、SCE(真空袋,纤维素酶(0.8g·kg~(-1)))、SCK(真空袋,无添加,对照)、BLAB(青贮窖,乳酸菌(2×10~5cfu·g~(-1)))、BCE(青贮窖,纤维素酶(0.8g·kg~(-1)))、BCK(青贮窖,无添加,对照),每组3个重复,青贮60d后对不同添加天然牧草青贮饲料的微生物组成、发酵品质、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添加剂组青贮效果均较好。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均可显著提高天然牧草青贮的乳酸菌含量、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含量(P0.05),青贮乳酸菌组乳酸菌含量高于纤维素酶组,添加剂提高蛋白质保存率(P0.05),显著提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利用率(P0.05),显著降低pH、氨态氮/总氮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显著降低酵母菌含量(P0.05),对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表明,乳酸菌更适于用作天然牧草青贮饲料的添加剂,可在草原牧区将天然牧草由小包装青贮向大规模青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种籽粒苋单独青贮和与青玉米秸以不同比例混贮发现,在原料含水率为60%~75%,温度为20℃~30℃的条件下,青贮30d后,籽粒苋和玉米秸混贮获得成功。纯苋与玉米秸混贮后的品质为二等,而纯苋单贮的品质为三等。籽粒苋青贮前后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饲料工业》2019,(15):36-40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不同添加剂组合对青贮稻秸瘤胃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稻秸青贮的添加剂组合。选取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用于瘤胃液的采集。将添加不同添加剂组合青贮45 d的稻秸作为发酵底物,进行连续72 h的体外产气培养和体外批次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组合青贮稻秸饲料对体外发酵pH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5、9组中氨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而1组NH3-N浓度最低(P<0.05);对照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3和8组MCP浓度最高(P<0.05)。(2)对照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3组的TVFA、丙酸和丁酸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对照组发酵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常数都显著低于其他组,而3组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剂能够提高青贮稻秸体外发酵参数和产气量,其中3组(地衣芽孢杆菌+纤维素酶+淀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青贮添加剂组合对稻秸青贮品质的影响。采用L9(33)的正交试验设计,将不同种类的青贮菌(A)[地衣芽孢杆菌(A1),植物乳杆菌(A2),粪肠球菌(A3)]、纤维分解酶(B)[黑曲霉(B1),绿色木霉(B2),纤维素酶(B3)]和碳源(C)[葡萄糖(C1),麸皮(C2),淀粉(C3)]组合添加至稻秸中青贮发酵30 d后分析青贮品质。处理1为A1B1C1,处理2为A1B2C3,处理3为A1B3C2,处理4为A2B1C3,处理5为A2B2C2,处理6为A2B3C1,处理7为A3B1C2,处理8为A3B2C1,处理9为A3B3C3。参照《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将感官、实验室评分及养分含量作为分析指标,综合评定稻秸的青贮品质。结果表明:处理5的感官总得分高于其他处理,而处理1、2、3的总得分低于其他处理(P<0.05);处理4、5、7、8、9实验室总得分高于处理1、3(P<0.05);处理3、9中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处理,而其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其他处理(P<0.05);综合正交分析极差为B>A>C,且分别以B3、A3和C2水平最优。综上,添加剂对稻秸青贮品质的影响为B>A>C,且最适合稻秸青贮的添加剂组合为B3A3C2。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制剂对不同比例苜蓿和披碱草混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昆昆  玉柱  邵涛  刘平督 《草业学报》2010,19(4):94-10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制剂添加量(lactobacillus)对不同比例苜蓿和披碱草45d混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对苜蓿和披碱草青贮的发酵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除了70∶30混贮比例外,其他混贮比例都改善了青贮的发酵品质,其中以30∶70混贮比例效果最好;添加剂和混贮比例对青贮的发酵品质有交互作用;综合各项指标,在各个混贮比例中,都以添加0.0250%的乳酸菌制剂效果最好,pH值降得最低,氨态氮含量生成最少,青贮V-Score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4.
4牧草加工技术青饲料生产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遇上不良气候,或计划不周,或管理不善,都可能造成青饲料的缺口,这就要在产草旺季,搞好加工调制和贮存,实行以旺补淡,才能确保一年四季草料的均衡供应。同时经加工调制的牧草饲料都能改善适口性和提高消化率。其加工调制,目前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4.1青贮青贮是当前国内外调节青饲料的旺淡季,实现草料均衡供应的重要措施。方法有青贮塔、青贮壕、青贮窖、平地堆贮、塑料袋青贮和草捆青贮等6种。青贮壕、平地堆贮,量大,适合大型养殖场采用;青贮塔造价高;草捆青贮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技术,需要…  相似文献   

15.
于2018年以'豫青贮23'?青贮玉米(Zea mays)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其1/2、2/3、3/4乳线期收割,然后分别添加不同的青贮发酵促进剂,青贮60?d后开袋进行感官评定并取样检测青贮玉米营养品质,旨在研究青贮发酵促进剂宜生贮宝(Sila-Max)、宜生贮康(Sila-Mix)对不同收获期全株玉米青贮营养品质的影...  相似文献   

16.
西藏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将青稞秸秆与黑麦草以不同比例混合青贮,评价其发酵品质,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青稞秸秆单独青贮(对照组)、80%青稞秸秆+2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L组)、60%青稞秸秆+4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M组)及40%青稞秸秆+6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H组)4个处理。青贮后第7,14和30天后打开青贮窖,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青稞秸秆与黑麦草混合青贮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P<0.05)降低了pH值和干物质含量,M和H组在乳酸产生的同时乙酸含量显著(P<0.05)提高,混贮组氨态氮/总氮略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均显示较低的丙酸和丁酸含量。从秸秆利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建议以40%黑麦草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收获时间对饲用高粱和野生大豆单、混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验证野生大豆和饲用高粱间作及其青贮利用的可能性,研究了饲用高粱拔节后期不同收获时间(2007年9月12日、9月21日和9月28日)对野生大豆和饲用高粱单贮及混贮的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单贮的发酵品质不佳;混合青贮和饲用高粱单贮的发酵品质差异不大,均能调制成优质青贮饲料.随收获时间的推迟,混合青贮和饲用高粱单贮的发酵品质变化不明显,但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降低;与此相反,野生大豆单贮的发酵品质有所改善,青贮饲料的氨态氮含量降低,粗蛋白质含量上升.总之,饲用高粱拔节后期适宜青贮的持续时间较长;野生大豆与饲用高粱间作、混合青贮不仅不会降低青贮发酵品质,而且能提高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豌豆秸、胡麻秸及玉米对马铃薯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马铃薯茎叶单独青贮,83%的马铃薯茎叶混合17%的豌豆秸或胡麻秸,81%的马铃薯茎叶混合3%的玉米及16%的豌豆秸或胡麻秸,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显示:马铃薯茎叶单独青贮的品质最差,pH、氨氮含量最高,感官评分和乳酸含量最低。混合豌豆秸与胡麻秸后,青贮品质提高,pH分别显著下降(P <0.001)9.59%和23.69%。氨氮分别显著下降(P <0.001)13.77%和29.90%。感官评分分别显著提高(P <0.001)50.00%和104.17%。在添加豌豆秸与胡麻秸的基础上再添加3%的玉米,青贮品质进一步提高。添加豌豆秸、胡麻秸和玉米均可显著影响青贮料的养分含量(P <0.001),胡麻秸的效果优于豌豆秸。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省肉山羊为试验动物,运用瘤胃尼龙袋法研究了常用粗饲料(稻秸、羊草、玉米青贮和啤酒糟)的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饲料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在山羊瘤胃中的降解率不同;(2)4种粗饲料的干物质降解率由大到小依次是啤酒糟、玉米青贮、羊草、稻秸,且48 h后4种粗饲料的干物质降解趋于平缓;(3)4种粗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由大到小依次是稻秸、羊草、玉米青贮、啤酒糟;(4)4种粗饲料的干物质降解率与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之间表现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全株玉米和高粱为青贮原料,设置玉米、高粱单贮以及70%玉米+30%高粱、50%玉米+50%高粱、30%玉米+70%高粱的混贮试验,研究玉米与高粱单贮和混合青贮的效果,以及混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单贮发酵品质最好,高粱单贮的发酵品质最差,三个混贮处理的发酵品质也都好。从营养品质看,玉米单贮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最低;高粱单贮的营养品质较差;对3个混贮处理组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以及V-Score评分进分综合比较发现,以50%玉米+50%高粱混贮的青贮效果最好,70%玉米+30%高粱的混合青贮效果较好,得出这两种混贮处理是适宜凉山地区推广的玉米与高粱混合青贮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