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播种量与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直播稻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靖江市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水直播稻播种量90kg/hm^2、基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6∶4(施氮肥总量300kg/hm^2)的栽培方式较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2.
用杂交水稻中优679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目标产量7500kg/hm^2,总施氮量150kg/hm^2条件下氮肥运筹不同处理中,以基蘖肥:穗肥=6:4且基肥采用碳铵深施方式,其实际产量、齐穗后干物质生产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利用率等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机插南粳5055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水稻品种南粳5055在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栽培,不同施氮总量对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靖江市的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南粳5055作机插稻栽培时,氮肥用量在360~405 kg/hm2、运筹比例6∶4时最佳。  相似文献   

4.
机插水稻氮肥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机插水稻氮肥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水稻氮肥运筹采取基肥∶分蘖肥1∶分蘖肥2∶穗肥为0.3∶0.1∶0.1∶0.5,水稻生长发育较好,足穗大穗,产量最高达10 460 kg/hm2,可为氮肥的生产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胡润  王允青  唐杉  叶北朝  吴文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97-22398
[目的]探明沿江双季稻区适宜稻草、沼液还田量和化肥施用量下水稻优质高产氮肥运筹技术。[方法]将稻草3750kg/hm^2。和沼液15000ks/hm^2种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同时结合氮肥不同运筹方式。[结果]施用稻草还田产量高于施用沼液,其增产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和穗粒数。氮肥运筹方式中均以氮肥运筹基蘖穗为5:3:2的比例最高。[结论]不同种类有机肥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较大,施用稻草处理产量较沼液处理要高;氮肥的运筹方式对晚稻产量也有影响,具体运筹方式与单施无机肥相似。  相似文献   

6.
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比例和氮磷钾配比对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弱筋小麦扬麦15实现产量与品质协调发展的适宜播期在10月22日~11月5日左右,最适密度在210万-245万/hm^2,施氮量180—240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比例为7:1:2,氮磷钾配比为1:0.6:0.6。在本试验条件下,10月29日播种,密度240万/hm^2,施氮量180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比例为7:1:2,氮磷钾配比为1:0.6:0.6,产量〉6000kg/hm^2,子粒蛋白质含量〈11.5%,湿面筋含量〈22%。符合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3—1999)要求。  相似文献   

7.
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沿江潮土区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纯氮285 kg/hm2时,沿江潮土区机插水稻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蘖Ⅰ肥∶蘖Ⅱ肥∶穗肥=0.3∶0.1∶0.1∶0.5产量最高、效益最好,产量达8 160.5 kg/hm2,经济效益为21 295.5元/hm2,产投比为9.99。  相似文献   

8.
缓控释氮肥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缓控释氮肥提高机插稻氮素利用效率及增产机制,以早籼中熟常规稻中嘉早17和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在150kg/hm2施氮量基础上,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副区设尿素一次性基施、尿素常规运筹、硫包膜缓控释氮肥、硝化抑制剂包膜缓控释氮肥、2种树脂包膜缓控释肥共6种氮肥处理,探究缓控释氮肥和品种对机插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与氮肥管理对机插稻物质质量、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互作效应显著。相对于常规尿素运筹,树脂包膜缓控释氮肥能促进机插稻结实期干物质的积累、氮素的吸收及转运,穗部氮积累量提高51.83%,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8.71%,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57.97%,氮肥偏生产力及产量提高5.54%,树脂包膜氮肥对中籼迟熟杂交稻稻株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作用显著,为本试验最优的机插稻配套缓控释氮肥;而硫包膜及抑制剂包膜缓控释氮肥增产、增效均不同程度低于常规施肥,但对机插稻各器官氮素的转运有一定促进作用。此外,生育期长的中籼迟熟杂交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量、氮转运量及最终产量均显著高于生育期短的早籼中熟常规稻。综合产量与氮素吸收、转运的表现,选用中籼迟熟杂交稻,施用加阳树脂包膜缓控释氮肥,能有效提升机插杂交稻氮素的吸收利用,促进高产形成。  相似文献   

9.
氮肥不同用量及其运筹对“秀水128”机插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施用肥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笔者于2009年在"秀水128"机插稻上进行了氮肥用量和前后期运筹的梯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秀水128"机插稻的最佳施肥模式为一生总氮用量折纯氮22kg,前后期(基蘖肥与穗肥)施肥比例7∶3。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水稻品种"南粳9108"不同机插方式下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里下河稻区"南粳9108"在每667m~2施氮22.0kg、P_2O_5及K_2O每667m~2施用量均为9kg的前提下,无论是采用毯苗还是钵苗机插,氮肥运筹采用基蘖肥∶穗肥为6∶4,均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小区试验和室内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纬度地区氮肥运筹体系对水稻群体素质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产量最高,为9141.0kg/hm^2,比处理6增产31.3%,但是风险较大,生产上不建议使用;处理2、处理3公顷产量分别为9054.0kg、8994.0kg,分别比处理6增产30.0%、29.1%。变化趋势与2006年一致;土壤基础生产能力为6964.5kg/hm^2;生产100kg稻谷吸氮量变化范围在1.71-1.78kg之间,平均1.75kg,比2006年试验结果低0.04kg;土壤供氮量为123.9kg/hm^2;氮肥利用率32.3%;当目标产量为9000kg/hm^2时.公顷需纯氮104.0kg.比2006年低10.7kg/hm^2。  相似文献   

12.
水稻高效施肥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水稻生产中施肥量偏低、养分运筹不合理等现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田的基础地力、农民习惯施肥以及推荐施肥对水稻产量及产投比的影响,为肥东县制定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的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下,建议纯N、P2O5和K2O的适宜用量分别为210kg/hm^2、90kg/hm^2和135kg/hm^2;在氮肥的施用上,提倡氮素适量后移,可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Ⅱ优118和常规粳稻武运粳27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对水稻茎蘖动态、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基蘖肥:穗肥为7∶3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提高穗数,增加产量;Ⅱ优118以基蘖肥178.5 kg/hm~2、总用氮量255 kg/hm~2的处理的产量最高;武运粳27以基蘖肥252.0 kg/hm~2、总用氮量360 kg/hm~2的处理的群体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钵苗机插水稻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肥运筹对人工模拟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人工模拟机插早稻的最佳氮肥运筹方案,以早稻新丰优22为材料,设置了5个氮肥运筹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7∶3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8400 kg/hm2以上,成穗率60%以上,粒叶比接近0.5。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小麦秸秆还田后机插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进行了氮肥运筹对麦秸全量还田后水稻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肥力水平较差、栽插较迟的情况下,机插秧适宜的肥料运筹方式以基蘖肥:穗肥为7:3产量最高,为10356kg/hm~2;秸秆还田后,应适当增加基蘖肥用量,基蘖肥:穗肥以8:2产量最高,为10474.5k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氮素用量、运筹对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品种连粳7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氮素用量、运筹对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产量结构、茎蘖动态、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结果]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最高(11 023.80 kg/hm~2),并能获得较高的出糙率、谷草比和氮肥吸收利用率,过低施氮量处理不能获得高产,过高施氮量处理的氮素吸收利用率显著下降。[结论]钵形毯状秧苗机插连粳7号,在基蘖肥∶穗肥=6.5∶3.5、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试验条件下,当施用纯氮353.10kg/hm^2、五氧化二磷183.90kg/hm^2,氧化钾51.15kg/hm^2时,中稻产量最高,达10530.15kg/hm^2;当施用纯氮219.90kg/hm^2,五氧化二磷78.90kg/hm^2、氧化钾6465kg/hm^2时.中稻的施肥利润达到最佳,达17312.70元/hm^2。  相似文献   

18.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早籼稻金早47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05、150、195kg/hm^2)和栽插密度(30万彬hm^2和24万株/hm^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是金早47增产的关键;在移栽密度为30万株/hm^2、氮肥施用量为195kg/hm^2时产量水平最高,达到7.83t/hm^2。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机插稻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7万穴/hm^2高密度栽植,水稻全生育施氮总量控制在360~405kg/hm^2,可获得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