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退化是由于无性繁殖导致病毒连年积累而形成,而马铃薯幼苗的生长点的生长速度大于病毒繁殖速度,利用这个生长时间差切取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由脱毒苗快速繁殖可获得脱毒种薯。制取马铃薯脱毒苗的关键技术是茎尖培养、病毒检测、脱毒苗快繁。  相似文献   

2.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毒病在田间的发生较为普遍,病毒病为害损失一般在20%以上。根据病毒传播途径。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带毒少的原理,采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无病毒薯苗,对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效果。推广甘薯脱毒技术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全球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但马铃薯栽培过程中易因病毒侵害导致其品质和产量直线下降。茎尖培养脱毒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马铃薯脱毒方法。通过茎尖脱毒生产脱毒苗,继代扩繁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生产优良种薯,是保证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得力措施。基于此,针对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予以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榆林是我国马铃薯五大优生区之一。马铃薯病毒可直接导致其种性退化、产量和质量大幅度降低。.马铃薯脱毒主要是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去马铃薯PVS、PVY、PVS、PLRV和PSTV等病毒、类病毒。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的技术要点有培养基的配置、块茎的选择、钝化和催芽处理、.茎尖剥离、接种,培育出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假植到网室,缓苗后进行移栽用于大田生产。通过科学化管理,可生产出脱毒种署用于推广,这样可以提高优良品种特性,提高种薯产量和质量,有效延长马铃薯品种服务生产的年限。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块茎作种,多年种植易感染、积累病毒,导致种性退化、抗病力减弱、产量和商品性下降。为了解决马铃薯的退化问题,根据病毒在马铃薯体内分布不均匀、在生长点的尖端0.1-0.3mm内的组织中不带病毒、或病毒含量很低的特点,采用生物技术,取下这种茎尖组织培养获得不带病毒的脱毒试管苗,再将脱毒苗繁殖为各级脱毒种薯,最后生产出商品薯,这些不带毒的种薯和商品薯统称为脱毒薯。栽种脱毒薯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培脱毒作为一种现代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上已被广泛应用,研究表明: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受病毒侵染及其在薯块内不断积累。解决马铃薯体内病毒的关键是利用病毒在体内分布不均的情况,采取茎尖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经严格病毒鉴定获得脱毒苗,然后切段繁殖,生产出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7.
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研究表明,马铃薯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受病毒侵染,由于病毒在马铃薯体内不断积累,造成产量递减。采用植物组培脱毒技术,能够通过采取茎尖组织脱毒培养,从而获得无毒苗,并快繁生产出脱毒种薯。脱毒马铃薯播种后出苗快,整齐度高,生长健壮,分枝较多且节位低,地下部结薯集中,大中薯率高,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我省甘薯病毒病危害相当严重 ,一般田块发病率和品种发病率均达 1 0 0 % ,减产 2 0 %~ 40 % ,病毒病还导致甘薯薯皮粗糙、薯块变小、出干率和淀粉含量下降 ,已成为我省甘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甘薯病毒病不同于其它真菌和细菌病害 ,目前尚无高效防治药剂。要从根本上克服病毒病对甘薯生产造成的危害 ,关键是要获得无病毒种苗。目前 ,植物茎尖脱毒是获得无毒苗的首选方法。甘薯茎尖脱毒是根据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愈靠近茎尖病毒含量越低 ,顶端分生组织不带病毒或仅有少量病毒的原理 ,将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在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培脱毒技术是当今当高科技农业生物新技术,国外研究表明:马铃薯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受病毒侵染,由于病毒在马铃薯体内不断积累,造成产量递减。解决马铃薯体内病毒的关键是根据病毒在体内分布不均的情况,采取茎尖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经严格病毒鉴定获得无毒苗,尔后切段繁殖,生产出推广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水平的生长素,利用茎尖组织培养,脱除马铃薯绝大多数的病毒,获得脱毒苗,同时将脱毒试管苗进行大规模种薯生产,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选用高质量的脱毒种薯用于大田生产及保持脱毒微型薯种性不退化是提高马铃薯产量水平最简捷、快速的有效途径。试管薯能够取代常规试管苗直接用于繁殖。同时,利用阳畦提前播种微型薯,使马铃薯微型薯的生长期避开蚜虫发生期,并且利用纱网覆盖防虫,对保持微型薯的优良种性有良好的作用。通过茎尖苗的脱毒培养,对脱毒苗的继代繁殖,转入暗培养诱导试管薯,在温室、网室种植繁育原原种,保存种性,极大地提高了脱毒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培育快繁八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东地区是福建省马铃薯的主产区,1998年种植面积22994 hm2。但长期以来,生产 用种因病毒侵染,种性退化,产量很低。为向广大农民提供无病毒优良种薯,实现闽东地区 脱毒马铃薯种薯的自给自足,我们于1996年起进行马铃薯 脱毒试管苗的生产繁殖,初步建立起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现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培 育快繁关键技术介绍于下。 1 茎尖培养试管苗 选用适于本地区栽培的品种如“春薯4号”,取健康薯在室内催芽,芽经38℃热处理14 d,于无菌条件下剥取带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接 种在MS+6-苄基腺嘌呤 (6-BA)0.05 mg/L+奈乙酸(NAA)0.1 mg/L+赤霉素(GA3)0.1 mg/L+3%蔗糖的培养基上 ,pH 5.8,液体培养内加滤纸桥,培养温度为21~25℃,光强200 Lx。  相似文献   

13.
脱毒甘薯主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甘薯感染病毒后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减产50%采用甘薯脱毒技术是防冶病毒病,恢复品种种性,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泉州市1998年开始从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20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25.4%,平均亩产鲜薯2047公斤,  相似文献   

14.
病毒侵染是造成当前甘薯种性退化、减产、品质变劣的主要原因。利用茎尖脱毒技术可脱去甘薯体内病毒,恢复原品种优良性状。脱毒后的甘薯具有栽后缓苗快、长势旺盛、容易徒长等特点和优质高产的能力。只有采取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发挥脱毒薯最大生产潜力,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作物,在大田种植易受病毒感染,病毒在体内经过几代的积累可使品种的种性发生退化,影响马铃薯的品质、产量等性状。经研究发现,病毒在茎尖靠细胞间连丝传播,其速度慢于茎尖生长,因此茎尖生长点一般不带病毒。马铃薯脱毒就是采取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取无病毒试管苗。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马铃薯生产中的病毒性退化问题。马铃薯新品种蓉紫芋5号富含花青素和硒元素,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高效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地蛋,原产南美洲,是粮、菜、饲及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易感染病毒.并逐年积累致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种性退化。我国于70年代用茎尖组织培养方法得到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并成功地获得脱毒复壮的马铃薯,开始了脱毒种薯的生产和推广。脱毒种薯的增产效果极其显著,一般增产30%以上.甚  相似文献   

17.
由于马铃薯传统种植方法可引起病毒积累,因而造成品种严重退化。为明确恢复马铃薯种性的方法,本文对马铃薯秦芋32的茎尖脱毒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培养基配方MS+0.5 mg/L 6-BA+0.5 mg/L NAA最适宜秦芋32的茎尖组织培养。因此,可用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获取无病毒种薯,恢复种性,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植物组培脱毒技术是当今的高科技农业生物新技术。解决马铃薯体内病毒的关键是根据病毒在体内分布不均的情况,采取茎尖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经严格病毒鉴定获得无毒苗,然后切段繁殖,生产出推广脱毒种薯。脱毒马铃薯种薯休眠期短,播种后出苗早,生长势旺,分枝较多且节位低,但需肥较多,其种性退化慢,结薯集中,大、中薯率高,表皮光滑,芽眼浅,品质、食味好,耐贮藏;生产上应选用脱毒良种结合选地与整地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实现脱毒马铃薯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多年连续种植会出现产量下降、易感病、品质变劣等退化现象,严重危协马铃薯种植生产。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通过三级繁育体系,恢复马铃薯种性,增加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收益,在气候冷凉地区进行脱毒种薯的繁育工作。如何做好脱毒马铃薯繁育工作,直接影响种薯的质量。通过几年实践,现将脱毒马铃薯三级种薯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持宁薯10号甘薯品种的优良种性,延长种薯的田间应用年限,运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指示植物检测方法获得脱毒苗。结果表明,以MS+6-BA 1.0 mg/L+NAA0.1 mg/L为宁薯10号茎尖初代培养基,成苗率达94.4%;以6-BA0.2 mg/L+NAA0.05 mg/L为茎切段继代增殖培养基,繁殖系数达2.54倍;宁薯10号脱毒苗产量比对照原品种提高16.5%,达到极显著水平,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