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樱桃萝卜的合理施肥技术,利用盆栽试验开展了樱桃萝卜营养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樱桃萝卜干物质积累量在出苗后40d达峰值,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0.0211 g/株、0.1375g/株.樱桃萝卜对氮素吸收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在出苗后20d氮素积累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樱桃萝卜对磷素和钾素的吸收态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出苗后20~40d吸收速率逐步递增.对氮、磷、钾的积累量均表现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在试验条件下,在生育期为35d时收获,每生产1kg樱桃萝卜块根鲜重,需要N 4.84g,P2O5 0.54g,K2O 8.07g,即N∶P2O5∶K2O=9∶1∶15.  相似文献   

2.
用紧凑型杂交玉米掖单2号、掖单4号、掖单12号、掖单13号各个品种与平展型(普通型)杂交玉米中单2号进行了春播试验研究,经综合分析和比较,以紧凑型杂交玉米的生物学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优于平展型,紧凑型中掖单13号最佳;掖单13号、掖单4号、掖单12号增产极显著;掖单13号适于榕江栽培.  相似文献   

3.
何庆才  黄诗由 《种子》1998,(3):47-49
本文针对镇宁自治县低热河谷地带研究了早春菜用玉米新组合筛选与利用.经9个参试组合的鉴选和3个组合的示范,结果表明:①在镇宁自治县600m以下的南片区,2月份播种,6月份收获.参试组合产量顺序为:933>掖单13>912>黔原3号>掖单20>938>937>939>甜玉米1号;②出售价格以939、938和937为高,黔原3号以亡,掖单13、912和933最低;③产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938>黔原3号>937>939>掖单20>933>掖单13>912;④适应低热地带早春菜用玉米组合:黔原3号、938、937、掖单20和掖单13,形成早、中、晚三种类型搭配,目前重点使用黔原3号、掖单20和938。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和数学分析方法,研究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的高产配套措施,建立反映玉米产量与N,P,K肥料用量及密度和播期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4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播期>N、P2O5>K2O.同时,每一因子均有一个最适取值范围;获得500~550kg/667m2的玉米产量的配套措施为N,P2O5,K2O实际用量分别为10,5,9kg/667m2,密度为3991株/667m2,播期为3月21日.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吸收氮、磷、钾营养的动态变化,以此来反映玉米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规律及养分在植株体内的转移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掖单13号养分吸收以慢-快-慢的节奏变化,出苗后40~60d是玉米体内养分累积吸收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从养分分配上看,生育后期(出苗后80d)叶中的N以-177.9%分配比例大量向外转移;此后,除叶中的磷、茎中的钾分配比例回升为正值外,其余器官中的养分仍然大量向籽粒转移.  相似文献   

6.
1 材料方法试验地点在怀柔七道河乡,选用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和平展型玉米京杂6号的亲本组合(以下简称掖单13号和京杂6号)作为试验材料。掖单13号在5月12日播种,6月12日定苗,母本留苗密度为5500株/亩。京杂6号在5月1日播种,5月16日定苗,母本留苗密度为4500株/亩。两品种各占地40  相似文献   

7.
不同玉米品种耗水特性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结果表明:分4个生育时期研究,在中度水分胁迫下,12个品种以生物学产量计算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正常适宜供水条件.12个品种在耗水量、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郑单958、掖单13、陕单911这3个品种属于高水分利用效率、高产、耗水型品种;中单2号属于高水分利用效率、中产、中等耗水型品种;农大60、陕单902属于高水分利用效率、中产、节水型品种;户单1号、掖单19、沈单10号这3个品种属于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生物产量表现一般、节水型品种;户单4号、陕单9号和丹玉13这3个品种属于低水分利用效率、生物学产量较低、节水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掖单13杂交玉米属紧凑型玉米,适宜高密度种植,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增加干物质积累.近几年遵义市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增产效果明显.1995年全市种植面积1.95万hm2,平均单产446.6kg/667m2.1996年推行了杂交玉米掖单13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试验设在遵义县三合镇阳光村杨忠槐责任地,海拔970m,土壤发育于白云质灰岩上的粉砂土.pH6.2,有机质3.265%,全氮0.118%,全磷0.087%,碱解氮124mg/kg,速效磷15mg/kg,缓效钾164mg/kg,速效钾70mg/kg.试验面积0.1hm2,旱地分带轮作,前作小麦套绿肥,单达产800.4kg/667m2.采用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耐密性数学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个不同基因型玉米的耐密系数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品种耐密性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耐密系数东岳21号>掖单4号>鲁单50号>掖单13号。  相似文献   

10.
以黔薏苡1号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薏苡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薏苡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和株高生长动态满足逻辑斯蒂函数,表现为“S”型曲线.薏苡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速率变化规律为:生育初期缓慢,在中期迅速加快,后期逐渐下降.薏苡干物质的分配动态:在整个生育期,叶占全株干物质百分比逐渐下降;根占全株干物质百分比在拔节期略有上升,而后逐渐下降;茎全株干物质百分比先逐渐上升,在成熟期下降.  相似文献   

11.
掖单2号是山东省莱州市玉米研究所育成的紧凑型玉米单交种,目前推广2200多万亩,遍及全国夏播玉米区及部分春播玉米区。我市从1989年开始搞掖单2号制种,大部分是反交制种。两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反交掖单2号制种同平展型玉米制种相比有以下特点: 1.反交掖单2号的母本是黄早4,黄早4本身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单株生产力较低,适合密植,一般比平展型玉米制种亩增加1000~2000株。  相似文献   

12.
双低杂交油菜‘丰油10号’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丰油10号’养分吸收利用规律,以‘丰油10号’为材料,在河南油菜主产区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油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成熟期氮、磷、钾、硫、硼养分的累积量。结果表明:油菜全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S"形变化曲线,蕾薹期至花期呈快速增长趋势;油菜籽粒产量与苗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抛物线关系(R2=0.9798**),与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净增量呈显著线性关系(R=0.9879**)。籽粒是氮、磷的分配中心,分别占总吸收量的73.32%和75.16%;钾主要分布在茎枝和角果壳中,籽粒中钾素仅占总吸收量的21.31%;硫主要分布在角果壳和籽粒中;硼元素主要分布在茎枝和籽粒中,占总吸收量的69.89%;根中各养分分布均最少,分配比例也最低。新品种‘丰油10号’地上部分与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变化曲线,根、茎、叶中的养分N和P在花期后会转移到籽粒中,因此,油菜花期前保证充足的养分供给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以 ‘通 0306’ 和 ‘蒙啤麦 1号’ 为材料,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 系统比较研究了 30%有机肥+70%化肥、 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 3种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麦主要生育期, 单株根系、 茎干物质和地上部分干重均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 分蘖期至成熟期, 各处理间大麦单株根系和茎干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叶、 穗均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 60%有机肥和 30%有机肥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分蘖期到成熟期, 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为无肥>30%有机肥>60%有机肥, 穗干重比例为 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 拔节期到成熟期, 茎的比例均以 60%有机肥处理最高; 叶干物质比例在成熟期为无肥>60%有机肥>30%有机肥。大麦主要生育期, 30%有机肥和 60%有机肥处理大麦叶片 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 成熟期, 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大麦各生育期, 各处理大麦单株叶面积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各施肥处理大麦产量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 分别比无肥增产 717.45~721.15 kg/hm2和 756.45~782.0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制度大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 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 增加大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莱州市的紧凑型玉米育种始于 20世纪 70年代末,原莱州市玉米研究所(现莱州市农科院)利用美国材料选育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掖 107,育成了紧凑型玉米单交种掖单 2号,打破了全国种植平展型玉米的格局.继掖单 2号之后,莱州市又利用自育的 8112、 478自交系,先后育成了掖单 4号、掖单 12号、掖单 13号、掖单 22号、西玉 3号等紧凑型玉米单交种,在全国广大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到 90年代中期,掖单系列、西玉系列玉米单交种约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 1/3,处于全国玉米种植品种的主导地位.莱州市由此成为紧凑型玉米种的发源地,为全国的玉米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紧凑型玉米6个处理的密度试验,对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能够取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了探讨,经试验研究,6个试验处理栽培密度中,以5500株/667m^2产量最高,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16.
试验于2010-201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温室内进行。以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6个玉米主推品种-白鹤、吉单101、中单2号、掖单13、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当代紧凑型品种叶片功能期长,干物质积累总量较大;随品种年代的递进,玉米单株光合产物转移率逐渐提高、果穗干物量和分配比例逐渐增加;1950-1980年品种单株根系质量逐渐增大,但1980年后品种根系质量趋向于减小。相对较小的根系减少了冗余生长,降低了光合产物的消耗。与早期品种相比,当代品种具有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少的冗余消耗,因而收获指数提高。本研究对探明当代品种的增产机理和实现玉米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水平对芝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皖芝1号’和‘豫芝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芝麻干物质积累规律,指导芝麻生产实践。采用两因素(施肥、品种)随机区组设计,于芝麻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芝麻干物质积累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各器官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相同。苗期到初花期干物质分配中心以茎叶为主,后期分配中心转向蒴果和籽粒。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但是施肥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芝麻获得高产。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施肥,促进干物质的快速积累与分配是芝麻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棉花苗期氮营养高效品种筛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33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采用温室苗期水培方法,在低氮和正常供氮2个水平下,对耐低氮棉花基因型的筛选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氮高效型品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相对整株干重与相对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6**,N=33,P<0.01),与相对氮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r=0.432*,N=33,P<0.05),说明整株干重可作为棉花苗期氮高效基因型筛选的主要指标,相对氮积累量与相对氮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r=0.445*,N=33,P<0.05),这2个指标可作为苗期筛选的辅助指标。不同棉花品种的耐低氮能力不同,其中新陆早12号、新陆早21号、新陆早32号、新陆中26号、新陆中31号、新海25号品种的相对整株干重较高,具有在低氮条件下氮积累干物质能力强,氮利用效率较高等特点;炮台一号、新陆早19号、新陆早36号、A杂交铃、新海3号、新海13号为氮低效基因型品种,具有正常氮条件下干物质积累较少、吸氮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通过对不同时期苗期水培试验,在正常和缺氮条件下对不同棉花基因型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初步探讨了氮高效的机理,以为棉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和棉花氮素高效利用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Bt移栽棉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及器官建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常规棉GK19和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的群体干物质积累及其增长量对产量及棉株器官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前保持适宜干物质的增长量,盛花后促进群体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株高、LAI及营养器官干重大小决定于盛花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高低.盛花前保持适宜的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促进群体果枝数、果节数、生殖器官干重的增加;盛花后促进群体干物质积累有利于群体生殖器官干重、总铃数、成铃率及铃重提高.因此,转基因抗虫棉花群体盛花前调节群体干物质保持适宜增长量,才能形成适宜的群体LAI、适宜株高、果枝数和总果节量,为高产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基础,在此基础上,保持盛花后整个结铃吐絮期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是获得高产更高产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以中玉4号为试验材料,以江苏南京、东台田间自然发生的玉米病株为接种毒源,分析了一种新的玉米矮花叶病抗病类型。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结果表明,2~3叶龄期中玉4号和高感品种掖单13一致,发病率均为100%,随着叶龄的增大,中玉4号发病率显著下降。蚜虫传毒结果表明,当接种蚜量由5头增至30头时,掖单13的发病率从5%增至100%,而与此同时中玉4号的发病率为0%。自然和人工接种条件下,饲养在中玉4号和掖单13上玉米蚜的生活力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幼苗期中玉4号对SCMV-MDB表现为高度感病,6叶龄期后具有较强的成株期抗性,对玉米蚜无抗生性,即中玉4号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表现为抗介体传毒过程而非抗病原病毒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