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阳区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阳区历年来3次最大典型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风速偏大时,火灾发生概率较大,且空气温度为最主要气象因子。根据3次森林火灾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规律看,下午14时左右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时段。且火灾与其发生的前3 d气象要素相关,即前3 d气温越高、空气相对湿度越小、风速越大,火灾越容易发生,各F值均大于F0.01(F0.01=7.5910),达到极显著。风速不仅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还直接影响其蔓延。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兴安岭地区1990~2012年森林火灾(简称林火)数据信息,选择对林火发生影响较大的温度、最高温度、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和当日最低湿度6个气象因子,分析了气象因子和林火发生的相关关系,为林火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对云南大理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2001年-2010年大理州的森林火灾次数与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大理州森林火灾的时间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特征,得出了火灾次数与气温和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的结论。用森林火灾次数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大风速与月火灾次数显著相关;旬平均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大风速以及前两旬的累计降水量与旬火灾次数显著相关;日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前15日累计降水量与日火灾次数显著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大理州森林火灾次数有明显的相关性,气温、风速与火灾次数呈正相关,降水、相对湿度与火灾次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祁连山保护区东端气象因子与草原死体可燃物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保护区东端草原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与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6个气象因子显著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05。以草原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为应变量,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为自变量,建立了拟合模型。经检测,模型估算值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可为祁连山保护区东端草原火灾预测预防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祁连山保护区东端气象因子与灌木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保护区东端灌木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与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6个气象因子显著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05。以灌木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为应变量,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为自变量,建立了拟合模型。经检测,模型估算值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可为祁连山保护区东端灌木林火灾预测预防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祁连山保护区西端气象因子与灌木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保护区西端灌木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与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6个气象因子显著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05。以灌木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为应变量,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为自变量,建立了拟合模型。经检测,模型估算值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可为祁连山保护区西端灌木林火灾预测预防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伊春市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因子对林火的影响一直是森林火灾研究的重点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旱、高温、大风,即水分、温度和风速是对林火发生有明显影响的三个主要气象因子[1,2].水分越少、温度越高、风速越大,越容易发生林火,但有关这三个气象因子达到什么程度最易发生森林火灾的研究较少.为此,将黑龙江省伊春林区作为一个系统,从背景条件(火灾前3天气象要素)和触发机制(当天气象要素)两方面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期能为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祁连山保护区西端气象因子与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保护区西端青海云杉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与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6个气象因子显著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05。以青海云杉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为应变量,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为自变量,建立了拟合模型。经检测,模型估算值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可为祁连山保护区西端青海云杉林火灾预测预防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祁连山保护区东端气象因子与针阔混交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与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6个气象因子显著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05。以针阔混交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为应变量,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为自变量,建立了拟合模型。经检测,模型估算值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可为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针阔混交林火灾预测预防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祁连山保护区东端气象因子与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青海云杉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与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6个气象因子显著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05。以青海云杉林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为应变量,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连续干旱天数、风速和蒸发量为自变量,建立了拟合模型。经检测,模型估算值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可为祁连山保护区东端青海云杉林火灾预测预防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林芝地区森林火灾的年际变化特点及致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林芝地区1986~2005年森林火灾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年际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森林火灾总起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频率较高,1995年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受灾森林面积有2个高峰期,集中在1990~1992年.林芝地区的火灾轮回期为18 008 a,火灾发生概率为0.000 056.对林芝地区森林火灾致灾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自然致灾因子包括相对湿度、风、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基础条件,人文致灾因子是森林火灾的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森林火灾发生与气象因子中六项要素的关系,阐明了森林火灾的发生与风向、风力、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密切相关,与天气、云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大理州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01~2010年大理州的森林火灾次数与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前15日累计降水量对大理州森林火灾有较好的指示性,其中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大理州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指示性最强。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用日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前9日的降水数据建立模型计算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利用2011年大理州森林火灾数据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检验,检验效果很好,说明运用此模型进行大理州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东部森林火灾发生的气候条件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大兴安岭东部森林火灾发生的气候条件进行了风险辨识,结论是:空气湿度是火险天气中的关键因素,相关系数为-0.81,表明湿度愈大火灾发生次数愈少,空气湿度小于60%时,就有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当相对湿度在35% ̄50%之间时火灾发生次数较多。气温与森林火灾相关系数仅为0.36,当最高温度在-10 ̄10℃时是火灾发生的高峰期。风是森林火灾发生蔓延的重要因素,相关系数高达0.92。发生火灾时,当风速大于2.5m/s时,火灾蔓延开始加大。雷击火发生和蔓延的气候指标是平均气温为14 ̄20℃,降水量小于7mm,14时相对湿度15% ̄38%,雷暴日数多于4天,平均风速2.5 ̄5.5m/s,14时风速大于3m/s。本着适用及着眼于近期与长远计划相结合的原则,选用了春季小于10mm降水日数、春季平均气温、地理因子、受灾面积、雷击火次数等7个因子进行了聚类分型,将火灾划分为3个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1990—2019年森林火灾历史档案和同期气象因子的数据,对该地区林火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密切。林火发生次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呈上升趋势;研究区日均相对湿度范围在58%~62%,火灾发生次数最多;林火发生次数与日照时数、日均温、日最高温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过火面积与日均相对湿度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直连BP神经网络模型的森林火险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BPNN)用于森林火险预测存在预测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等不足。选取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日降水量4个气象因子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林火是否发生作为输出,提出一种改进的网络结构—直连BP神经网络(BPNN-DIOC)以构建森林火险预测模型。该结构在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从输入到输出的连接。为了探究该网络的有效性,根据输入层到输出层是否有连接,输出层是否有阈值,分别构建了4个不同的网络模型,并以森林火灾发生较少的太原市和森林火灾发生较频繁的桂林市为例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BPNN-DIOC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BPNN模型;它不仅能够适用于火险发生较频繁的地区,也能够很好的用于火险发生较少的地区,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而输出层是否有阈值对预测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省森林火灾频繁,损失严重,平均每年烧山1000多起,受害山林面积433千米~2。为了探索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我们从气象条件入手,研究林火同气象因子的关系,研制适合本省的预报方法。多因子数值火险天气预报(简称多因子法)是通过严格筛选有关气象因子,最后确定以14时相对湿度、温度日较差、日降水量、日蒸发量,4个主要因子,作为森林火险天气预报的因子。我们从1985年开始收集重灾区7个县1982——1984年林火数据建立数学模式,确定5个森林火险等级,经理论检验,符合要求;于1986年和1987年森林防火期内,在全省  相似文献   

18.
浅谈林火与气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林火与气象的关系至关重要,在大火发生前,往往会出现气候异常、降水量少,连续干旱、气温偏高、风大等天气现象,各级森林防火部门对这些反常的气象因素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范。本文就风、降水量、相对湿度对森林火灾的影响作了一下讨论,把林火与气象的关系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气象因子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防火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健 《中国林业》2010,(7):41-41
<正>森林火灾虽然可怕,但森林火灾的发生并不是无章可循的,它的多寡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因此,研究气象因子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充分预见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灾  相似文献   

20.
伊春地区1980-2010年森林火灾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火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干扰因子(Thonicke et al.,2001),联合国已将大面积森林火灾列为8大自然灾害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火灾可能会加剧(Grant,1999;舒立福等,1999). 对林火规律的研究表明:自然致灾因子包括相对湿度、风、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它们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基础条件,人为致灾因子是森林火灾的诱导因素(陈宫燕等,2010).林火分为自然火和人为火,在很多地区,人为火与总林火有相似的规律(金森等,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