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蘑菇渣堆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蘑菇渣堆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究蘑菇渣堆肥替代草炭进行容器育苗的可行性,以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方法】以油松1年生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维持混合基质中珍珠岩比例不变,逐渐增加蘑菇渣堆肥的比例以替代草炭。试验设置堆肥添加比例0~75%组成8种基质配方,研究不同基质处理理化性质及其对油松容器苗生长、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当蘑菇渣堆肥添加比例在30%以内时,各基质处理的出苗率能达到80%的生产指标,且苗木高度、地径、茎叶生物量以及茎根比等均与常用草炭处理(对照)无显著差异,而根系各相关形态指标(0D≤0.5 mm的细根除外)保持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的堆肥最大添加比例能达到50%。随着蘑菇渣堆肥添加量的增大,苗木细根指标(累计长度、表面积、体积)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堆肥添加比例为30%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常用草炭处理。蘑菇渣堆肥的添加也能促进苗木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积累,蘑菇渣堆肥比例为30%时叶氮、钾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苗木质量较高,有利于造林。各基质配方物理性质对于育苗是适宜的,基质密度虽随堆肥的添加而逐渐增大,但总体仍较轻,各基质保水通气特性亦差异不大。逐渐添加蘑菇渣堆肥比例大于40%后,基质pH由酸变碱会影响根系状态及离子吸收,是导致苗木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部分基质处理中EC值及有效性N、P、K养分水平的过高抑制细根生长,也是影响苗木其他指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结论】从蘑菇渣堆肥替代草炭的育苗经济效益及生态角度考虑,本试验中最佳基质配方为蘑菇渣堆肥30%、珍珠岩25%、草炭45%。此研究结果可为蘑菇渣堆肥在容器苗培育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园林废弃物堆肥作油松容器苗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为探究园林废弃物堆肥是否可作为油松容器苗育苗基质,替代草炭等其他栽培基质,设置了一系列的温室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比例(0%~50%)园林废弃物堆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园林废弃物堆肥添加比例≤40%时,成苗率达到84.6%以上,且苗木合格率均达到生产标准;而当堆肥添加比例≤20%时,油松容器苗的出苗率、苗木合格率与对照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探讨油松容器育苗中,用园林废弃物堆肥代替泥炭的可行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油松容器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比例的园林废弃物堆肥施肥量对油松容器苗出苗率和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炭、珍珠岩和园林废弃物堆肥三种原料组成的混合基质中,保持珍珠岩20%比例不变,当园林废弃物堆肥施肥比例低于40%时,油松苗能够达到出圃标准;而当园林废弃物堆肥比例≤20%时,油松苗的各形态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苗木质量较高。当采用园林废弃物堆肥代替草炭时,建议园林废弃物比例不高于40%。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1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苗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配比蘑菇渣基质对油松育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1、A2、A3的苗高、地径以及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指标与对照(C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处理A4、A5、A6、A7则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和A1、A2、A3处理。考虑到既要保证苗木苗高、地径生长量没有受到负面影响,也要避免泥炭作为基质的局限性,因此认为,选择尽可能高比例的蘑菇渣堆肥代替泥炭进行基质配比是最适宜的,即处理A3泥炭50%+珍珠岩20%+蘑菇渣30%的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园林废弃物堆肥代替泥炭是否可用做容器育苗的栽培基质,选取河北省夏花树木紫薇为研究对象,将草炭、珍珠岩、园林废弃物堆肥以不同配比混合组成7种基质配方,对不同配方基质物理性质:基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及持水孔隙;化学性质:pH、EC、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及有效磷;苗木的形态指标:苗高、地径以及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紫薇苗木在各基质配比中均符合花灌木容器苗标准。基质持水孔隙和总孔隙度随堆肥比例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基质的其他理化性质随堆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堆肥量≤20%时,苗木的株高在生长前期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在生长后期对苗木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各个生长时期苗木地径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堆肥比例为20%时,茎生物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因此,本试验的最优基质配比为泥炭55%,珍珠岩25%,园林废弃物堆肥20%。  相似文献   

6.
黑赤松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赤松为试材进行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研究,通过对黑赤松的移栽成活率、苗高及地径生长情况、苗木根系生长情况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黑赤松轻基质育苗基质最佳配比为草炭土60%、珍珠岩20%、蘑菇渣15%,此基质配比具有移栽成活率高,苗木生长表现好的特点,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污泥、菇渣做油松容器育苗基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香菇渣、污泥等原料复配基质,进行油松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香菇渣和污泥适宜作油松容器苗育苗基质成分,生产上适宜应用的配方为50%田园土+25%香菇渣+25%污泥。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于杂交鹅掌楸体胚苗生长的容器育苗基质,以草炭土、黄心土、河沙、珍珠岩为原料,按照体积比配制成5种育苗基质,开展杂交鹅掌楸体胚苗容器育苗试验,探讨不同基质组成对生物量、苗高、地径等生长指标的影响,并采用苗木质量指数对容器苗的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容器育苗基质处理对杂交鹅掌楸体胚苗的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处理T5 (草炭土﹕河沙﹕珍珠岩=30﹕3﹕2)容器育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纳塔栎容器育苗基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经济、环保、节约型纳塔栎容器育苗基质,采用泥炭、珍珠岩、砻糠灰和菜园土等材料,以不同比例配制成6种基质,开展纳塔栎容器育苗试验,测定苗木的高、地径及侧根数,并对其基质配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配方基质上生长的苗木,其苗高、地径及侧根数差异极显著;基质(50%泥炭+25%珍珠岩+25%菜园土)育苗效果最好,基质(50%砻糠灰+25%珍珠岩+25%菜园土)次之;2种基质上的苗木苗高、地径以及侧根均生长良好。说明这2种基质均适宜用于纳塔栎容器育苗。  相似文献   

10.
油茶规模化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比3种不同育苗方式,分析油茶规模化容器育苗效果.结果表明,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效果好,苗木保存率达80.5%,根系发达,育苗成本低,造林后保存率可达91.6%,比大田裸根苗造林高14.2%.轻基质最佳配方为草炭土60%+珍珠岩20%+稻壳10%+过磷酸钙2%+黄土3%+其它2%,轻基质无纺布容器最佳长度10 cm...  相似文献   

11.
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基质对栓皮栎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园林废弃物堆肥部分替代东北泥炭—珍珠岩混合基质中的东北泥炭,分析了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对栓皮栎容器苗基质及苗木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堆肥降低了基质密度,改善了基质酸碱环境,提高了全氮含量,同时也造成了EC值的偏高;在高堆肥配比下,出苗率显著降低,但也能达到80%的生产指标;堆肥配比≤25%时,苗高、地径、高径比、主根长及根生物量等指标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且栓皮栎容器苗的茎根比有所降低。该试验条件下,栓皮栎容器苗基质的最佳比例配比为东北泥炭55%、珍珠岩20%、园林废弃物堆肥25%。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苗木产业发展和干旱地区极端环境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无纺布容器育苗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试验以蘑菇菌渣(30~40%)+森林土(60%~70%)混合发酵腐熟后作为育苗基质,利用无纺布容器、塑料袋容器进行不同质地、不同规格的油松移植苗培育。结果表明,无纺布容器油松移植苗的高生长、地径生长优于塑料袋容器苗,而且克服了常规塑料袋(钵)容器苗圈根、窝根等不足,具有根系易穿透、不窝根、根系发达,苗木生长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经济、环保、节约型大叶栎容器育苗基质,采用沤制锯末、炭化稻壳、腐熟的稻草秸秆等材料,以不同比例配制成6种基质,开展大叶栎容器育苗试验,测定半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及侧根数,并对基质配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上生长的苗木,其苗高、地径及侧根数差异极显著;Ⅳ号基质(50%炭化稻壳+25%珍珠岩+25%黄心土)育苗效果最好,Ⅲ号基质(50%炭化稻壳+25%腐熟的稻草秸秆+25%黄心土)次之;Ⅳ号和Ⅲ号基质上的苗木苗高、地径以及侧根均生长良好。这2种基质均适宜用于大叶栎容器育苗。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欧洲鹅耳枥1年生播种苗最佳基质配方,以园土、蛭石、珍珠岩和草炭为基质材料,以欧洲鹅耳枥露白种子播种的1年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实验,按照不同配比设计10种基质,以园土为对照,研究该10种基质配方理化性质及对欧洲鹅耳枥种子萌发特性、1年生苗高、地径、全株干物质积累量等生长特性和叶片光合基本参数、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叶绿素含量等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欧洲鹅耳枥的出苗率平均可达80%,最高可达98.44%,属于易发芽种子;不同基质处理对欧洲鹅耳枥育苗及生长特性和叶片生理特性影响差异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其中处理4(V_(园土)∶V_(草炭)∶V_(蛭石)∶V_(珍珠岩)=2∶1∶2∶3)干物质积累量达0.359 g,与对照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高达3.129%,与处理3差异极显著;而处理4叶片SOD活性为300 U·g-1,与处理6差异极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基质4(V_(园土)∶V_(草炭)∶V_(蛭石)∶V_(珍珠岩)=2∶1∶2∶3)为欧洲鹅耳枥育苗最佳基质配方,这对扩大欧洲鹅耳枥在国内的基质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几种轻基质及容器大小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松1a生播种苗为材料,在不同基质、不同大小的容器上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及容器大小,苗木在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及鲜重等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草炭∶珍珠岩∶炭化稻壳=1∶1∶1的栽培基质上,苗木生长最好,草炭∶珍珠岩=1∶1的栽培基质,亦有利于苗木生长。苗木的生长状况随着容器的增大具有增强的趋势,12cm×15cm塑料钵上容器苗生长最好,10cm×10cm塑料钵次之,若培育容器苗数量较大,从成本、占用空间及运输等因素考虑,建议采用10cm×10cm塑料钵育苗。  相似文献   

16.
油茶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是容器育苗的先进技术,研究了轻基质的4种不同配方育苗效果,最佳配方为草炭土60%+珍珠岩20%+稻壳10%+过磷酸钙2%+黄土6%+其他2%效果最好。苗木嫁接平均保存率为80.5%,平均苗高8.34 cm,平均地径0.233 cm;主根平均长6.83 cm,须根平均长2.52 cm。容器的最佳长度为10cm,口径4.5~5.0 cm。该技术适合在湖北省油茶规模化扩繁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配置5个轻基质配方,用黄心土作为对照,采用3个不同规格的育苗容器,开展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轻基质配方筛选和容器规格育苗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移栽 5 个月后, 苗木保存率在 96.0%~99.7% 之间。叶绿素 SPAD 值以配方 3 号(泥碳土 : 珍珠岩 : 松树皮 = 6:3:1)最好, 配方 1 号(泥碳土 : 珍珠岩 : 椰丝 =6:3:1)次之。苗木移栽 10 个月后,苗高生长最好的基质是配方 3 号, 比对照好;地径生长最好的基质也是配方 3 号 , 但比对照差;地上枝叶鲜重生长最好的基质是配方 3 号, 比对照略好;地下根系鲜重生长最好的基质是配方 1 号,配方 3 号次之,比对照好。综合苗高、地径及 地上枝叶鲜重和地下根系鲜重 4 个生长指标,5种基质配方中配方3号表现最好。3种不同规格育苗容 器中,12 孔的育苗容器培育的苗木苗高、地径、枝叶鲜重、根系鲜重均优于 15 孔和 28 孔的。因此利用 泡沫育苗架培育樟树1年生轻基质苗木宜采用泥碳土添加珍珠岩、松树皮作为育苗基质,选用 12 孔育苗 架作为育苗容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香菇渣基质添加污泥对油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香菇渣和污泥为试验材料,将香菇渣添加不同含量的污泥进行1年生油松苗育苗试验,测定油松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香菇渣添加20%污泥的基质最有利于油松苗生长,其侧根数最多为13.36根,高径比最优为3.73,苗木品质指数和品质综合评价值最高,分别为0.168和1.000,顶芽干重最大为13.42mg/株,综合侧根数量、根茎比、苗木品质指数、品质综合评价及顶芽干重等指标分析,20%污泥含量的香菇渣基质最适合栽培油松苗。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质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香菇渣、牛粪等原料复配,进行油松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松1年生和2年生容器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田园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香菇渣和牛粪可以降低基质的容重,改善基质的物理性质,更有利于油松容器苗的生长.其中以54%田园土(体积分数,下同)+23%香菇渣+23%牛粪基质配方最佳,其次为77%田园土+23%香菇渣、65%田园土+35%香菇渣、65%田园土+35%牛粪,其容重为0.79~0.88 g/cm3,比普通育苗土容重降低20%~28%.  相似文献   

20.
开展6种不同基质配方对多依果苗期生长量(苗高、地径)的影响研究,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基质对多依果小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基质对多依果(容器育苗阶段)小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苗高和地径对不同育苗基质的响应不一致。基质配方为草炭∶腐殖土∶珍珠岩=3∶3∶1最适合苗木的苗高生长;基质配方为草炭∶蛭石=3∶1最适合苗木地径的生长,基质配方为红土对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均不适合,不建议使用,混合基质比单一基质更适宜多依果的根系发育和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