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林分密度楠木人工林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不同林分密度的37年生楠木人工纯林的生物量及分配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林分(1 500~1 650株.hm-2)楠木单株标准木的平均生物量为56.52 kg.株-1,是高密度林分(2200~2400株.hm-2)的1.39倍。单株标准木各器官的平均生物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楠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乔木层总平均生物量在干材中的分配基本不受林分密度的影响(低密度的为53.59%,高密度的为53.72%),在根、皮中的分配比例随林分密度的增大略有增大,而在枝与叶中的分配比例则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各器官生物量均存在干材>根>皮>枝>叶这一规律,其中干材生物量占总物量的比例最大,均超过了50%,最大达到61.11%。  相似文献   

2.
用半根法和整段剖面法对30年生不同密度杉木林根系进行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单株根量随林分密度增大而递减;根量密度则随林分密度增大而有增加趋势;高密度林分下层根份量较大;单株干生物量取决于细根量;茎根比和叶根比都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岗山林区相似立地条件前后3次生物量调查研究资料,结合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长期观测材料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于同一林分,除叶生物量和某些枝生物量存在一个减小的时期外(5a至8a时),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2a前的林分速生期间,叶、枝、干所占比重微弱增加,致使地上部分比重增加,而根比重减小;在干材期(12~16a),单株各组分所占比例趋于稳定。(2)立地指数对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率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林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初植密度的制约。(3)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各组分生物量明显减小,干生物量分配比率在任一林龄时刻均呈下降趋势;由密度所形成的不同林分生物量间的差距随林龄呈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惠安县15年生木麻黄为试材,对5种不同密度木麻黄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单株生物量减少,林分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增加,但枝与小枝的生物产量趋于平稳;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干>根>枝>小枝,净生产力表现为干>小枝>根>枝。  相似文献   

5.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不同初植密度[株行距1.0m×1.0m(N),1.5m×1.5m(I1),2m×2m(I2),3m×1.5m(W)]的水曲柳人工林生物量及根系生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林木单株生物量随初植密度减小而显著增加(P<0.05)[与最大初植密度(N)相比较,中等初植密度I1,I2和最小初植密度W林分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30.3%,85.6%和146.7%],树干生物量比例随初植密度的减小而减小;2)不同初植密度水曲柳人工林林分单位面积总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初植密度较小的I1,I2和W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N林分的84.8%,80.5%和60.5%;初植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结构也产生明显的影响;3)随初植密度的减小,水曲柳人工林单株林木根系的生物量增加[I1,I2和W密度林分单株根系生物量分别比N林分高出34.3%,83.2%,139.7%(P<0.05)],总生物量逐渐减小[I1,I2和W密度林分根系总生物量分别为N密度林分的87.4%,79.4%和58.5%(P<0.05)];4)初植密度对林木根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随初植密度的减小,根的水平分...  相似文献   

6.
林分密度对木麻黄生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惠安15年生木麻黄为试材,对5种不同密度木麻黄林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单株生物量减少,林分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增加,但树枝与小枝的生物产量趋于平稳;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干>根>树枝>小枝,净生产力表现为干>小枝>根>树枝。  相似文献   

7.
林分密度对湿地松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湿地松中龄林的施肥位置和准确估测根系生物量,以湘北11年生5种造林密度湿地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分层挖掘法,对其根系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根系发达,单株根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林分根系生物量基本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桩和大根是构成根系的主体,合计占总根量的85.8%-89.4%。不同密度林分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63.1%以上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40 cm土层内,81.4%以上的根系(含根桩)生物量集中分布在距树干0-50 cm范围内,因此应在1/2株行距、20 cm深度的位置施肥最好;根系与树干相关性最大;建立的单株各径级根系生物量估测模型精度较高,可根据林木胸径、树高及林分密度估测根系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对杆材阶段不同密度的马尾松林在低强度间伐后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间伐后平均木的单株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单株生物量与树干、皮、根的生物量因积累而增大,但枝、叶的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林分年龄为20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接近间伐前的数值;林分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密度为3000株  相似文献   

9.
林分密度对邓恩桉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密度为1 110、1 667和2 500株.hm-2的8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丰产示范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低密度林分林木平均木的生物量是高密度林分的1.22倍;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林分比低密度林分高出271.26 t.hm-2;各密度林分的年均净生物量分别为32.35、43.97和59.51 t.hm-2a-1,高于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水平,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出现干>根>枝>皮>叶的规律;林分结构以中密度林分合理,叶面积指数高,干材生物量达61%以上.邓恩桉在湘南低山丘岗区发展潜力大,可作为该地区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0.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林分密度为900,1 125和1 500株.hm-2的6年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urophglla丰产示范林进行了生物量及生产力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低密度林分是高密度林分的1.48倍;林分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林分比低密度林分高出16.82 t.hm-2.年均净生物量高于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水平,分别达到22.57,24.85和25.37 t.hm-2a-1.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出现W干> W根> W枝>W皮>W叶>W果的规律.林分结构以中密度林分合理,叶面积指数最高,干材生物量达63%以上.在湘南低山丘岗区发展潜力大,可作为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标准木法对江西省泰和困难立地和江西农大苗圃地晚松生物量进行实测,采用恒温氧弹量热计对晚松各组分热值进行测定,研究晚松作为能源树种的最佳采伐期。结果表明:(1)晚松实生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苗圃地单株净生产力比困难立地单株净生产力大。各组分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比例最大。(2)立地条件对萌生林单株生物量影响不显著。萌芽林各组分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比例最大。(3)23年生晚松1m×1m密度时,干的热量值最大,为203.57×108kJ/hm2。枝、叶、干3部分能源值中干的热值最大,并且热值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3种密度试验研究了1年生梓树苗在不同株距条件下生物量、株高、地径的变化规律以及株高(H)与地径(D)的异速生长关系,并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梓树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密度的根量均小于叶量,地上部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地上部分生物量随密度增加下降幅度的大小顺序为叶、茎生、根。在株距20cm时,其地径与株高之间的关系为简单异速生长关系,在log D-log H坐标图上为直线关系,株距10、5cm时地径与株高的关系符合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即为非线性的异速生长。在log D-log H坐标图上为上凸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秃杉人工林开展不同造林密度和抚育间伐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随秃杉造林密度增加 ,其胸径、冠幅和整齐度减少 ,枝下高增大。单株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少 ,林分生物量及树干和根系占全部生物量比率随密度增大而增加 ,枝条和针叶所占比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根据培育目标 ,用下层间伐及中度间伐可切实有效地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14.
在玻璃温室内的遮荫条件下,研究不同年龄(1年生、2年生、3年生)、不同平茬强度(3年生幼苗,分别距地面0 cm、10 cm、30 cm处平茬)对辽东栎(Quercus wutaishnica)幼苗萌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龄、平茬强度对辽东栎幼苗的萌生能力均具有显著影响。萌条数、萌条高、萌条干质量、叶片总数、单株叶面积、根干质量、幼苗总干质量和比叶面积均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且单株叶面积、根干质量和总干质量在不同年龄间均差异显著。轻度、中度平茬的幼苗萌条数均显著大于重度平茬幼苗,但前两者的萌条高和萌条基径均显著小于后者;萌条叶片总数、单株萌条叶面积、根干质量和总干质量均随平茬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度平茬幼苗的萌条干质量最大,中度平茬幼苗最小,各平茬强度间无显著差异。2年生幼苗的萌生活力最大,显著大于3年生幼苗;3年生幼苗的萌生活力随平茬强度的增强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高度等级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容器苗各器官的生物量和水分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高度时期各器官生物量和水分分配规律不同:(1)红豆树容器苗单株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都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器官生物量分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干生物量枝生物量;根、干、枝、叶生物量分配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一致增加的趋势;苗高与地径,苗高、地径与根、干、枝、叶生物量以及地上、地下和单株生物量都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2)苗高在40~45 cm的红豆树根、干、叶和单株含水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枝含水率在各器官含水率中最大,达到67.04%,而苗高在65~70 cm的根、干、叶及单株含水率均为最低值,但枝含水率却是在此高度的时候达到最大值;(3)根、干和单株含水率与各器官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枝含水率与各器官生物量呈不显著相关,叶含水率与根、干生物量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与叶、单株生物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抚顺地区30 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栽植密度对林木胸径、冠幅、树高、枝下高以及生物量等相关林木生长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胸径和冠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树高和高径比随着林分密度增大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枝下高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递增;枝下高与树高比则随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趋稳定;单株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呈现"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密度为10 000、4 444和1 667株/hm2的4年生大叶相思林为研究对象,对各种不同密度林分中大叶相思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生物量径级结构和群落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密度大叶相思干的生物量占林分生物量的55%以上,根占14.11%~15.50%,叶占8.34%~10.76%,而在枝和皮的分配比例上差异较大;三种密度大叶相思林的总生物量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群落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林下植物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以1年生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在美植袋中分别种植1、2、4、8株幼苗(密度Ⅰ、Ⅱ、Ⅲ和Ⅳ),研究密度对乐昌含笑幼苗N、P和K养分含量和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乐昌含笑各器官对养分富集的能力均为KNP。乐昌含笑幼苗的N含量在各器官为叶根枝干的规律;P和K含量在密度Ⅳ下分别为枝根干叶和根叶枝干,其余密度为叶根枝干。乐昌含笑幼苗的N、P和K贮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且根的养分贮量最大,枝的最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林龄光皮桦生物量分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不同年龄的光皮桦生物量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4年内,光皮桦单株生物量随年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表现出良好的速生性,4年生时单株生物量是3年生的238.0%,是2年生生物量的363.4%。从单株生物量的组成来看,干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从2年生时的45.8%,增加到3年生时的56.4%和4年生的58.2%,枝、叶所占比例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中枝的比例从2年生时的26.7%下降到3年生时的20.5%和4年生时的21.6%,叶的比例从2年生时的3.6%下降到3年生时的2.3%和4年生时的2.2%。而不同年龄根系的生物量均表现为主根>侧根>细根。随着林龄的增加,光皮桦单株根冠比在下降,即从2年生时的0.31下降到4年生时的0.22。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塞罕坝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及生物量大小,给该地区樟子松林的经营及生态功能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了该地区樟子松生物量模型,并对樟子松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形式均为CAR类型,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别为W_干=0.026 8 D~(2.643 6)、W_枝=0.061 2 D~(1.862 7)、W_叶=0.112 4 D~(1.542 9)、W_果=0.000 04 D~(3.311)和W_整=0.093 D~(2.342 9);I地位级樟子松平均单株生物量明显高于II地位级,但林分总生物量则相反;与其他分布地区相比,该地区樟子松林生物量处于较高水平;樟子松生物量分配由高到低依次为干、枝、叶、果,其所占比重分别为50.87%~80.66%、10.76%~23.54%、7.31%~24.28%和0.34%~1.25%;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随林分年龄及胸径的增加而增加,枝和叶所占比例则随林分年龄和胸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