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选育食用、油用及药用价值较高的白木通品种,对8个不同地理种源白木通的果实经济性状、果肉营养成分、藤条药用成分、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相关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种源间的果实性状中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安徽省宁国县军天湖乡天湖街道种源的可食率较高,超过30%,单果质量和果肉质量均最大,分别为276.64 g和84.82 g,显著高于其它7个地理种源,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2)种源间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除不饱和脂肪酸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安徽省宁国县军天湖乡天湖街道种源的含油率最高,为47.09%,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较高,为72.61%,具有较高的油用价值。(3)种源间果肉营养成分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江西省九江市东林寺东林村种源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2.35%和16.31%,显著高于其它7个地理种源,总酸及维生素C含量中等,果肉营养价值较高。(4)种源间藤条药用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重庆市武隆县仙女乡白果村种源的齐墩果酸B含量最高,达到0.6%,显著高于其它7个地理种源,且其藤条的总药用成分含量最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育食用、油用及药用价值较高的尾叶那藤品种,对9个不同地理种源尾叶那藤的果实经济性状、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果肉营养成分和藤条药用成分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地理种源尾叶那藤果实经济性状除了单果皮重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遂川县五斗江乡三和村和遂川县五斗江乡车坳村尾叶那藤的单果重及果肉重均处在前列,单果质量均大于230 g,果肉质量均大于70 g,且可食率均超过30%,食用价值很高;武宁县沅口林场尾叶那藤的可食率最高,达到40.80%,果皮最薄,只有0.25 cm,且两项指标与其他8个地理种源均达到显著性差异,同样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2不同地理种源尾叶那藤的种子含油率、亚油酸及油酸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遂川县五斗江乡三和村尾叶那藤的亚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最高,种子含油率也较高,超过了40%;崇义县茶滩乡黄鳅洞和上犹县陡水乡红星村尾叶那藤的含油率、亚油酸、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因此,这3个地方的尾叶那藤的油用价值较高。3不同地理种源尾叶那藤之间的维生素C、总糖、还原糖及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只有总酸含量差异不显著。遂川县五斗江乡车坳村尾叶那藤的总糖含量最高,达到40.26 g/100g,而且其维生素C及还原糖含量均排在前列,蛋白质含量中等偏上,故此地尾叶那藤的果实营养价值较高。4不同地理种源尾叶那藤藤条药用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吉水县乌江乡东江村尾叶那藤的木通苯乙醇苷B及总皂苷的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80%和0.73%,齐墩果酸含量也较高,为0.11%,故此地尾叶那藤的药用价值较高。试验结果将为进行不同目的尾叶那藤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9个产地的三叶木通的果实经济性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果肉营养成分及藤条药用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地理种源的三叶木通果实之间的单果重、单果果肉重、种子重、果实纵横径、果皮厚度、每千克鲜果数及可食率有些存在显著性差异,单果皮重差异不显著。湖南省产三叶木通的可食率最高,达到32.92%,果皮厚度最薄,单果重和果肉重均较高,具有较高食用价值。(2)不同地理种源三叶木通的种子含油率、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江西芦溪县和湖北鹤峰县产三叶木通的种子含油率最高,分别达到47.62%和47.2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都在75%左右,具有较高的油用价值。(3)不同产地三叶木通果肉之间的总糖、还原糖及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只有维生素C含量差异不显著。江西省峡江县产三叶木通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总酸含量最低,维生素C含量较高,营养价值较高。江西广昌县产三叶木通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较高,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也中等,总酸含量较低,其果实营养价值也较高。(4)不同产地的三叶木通藤条之间木通苯乙醇苷B、齐墩果酸及总皂苷存在显著性差异,安徽金寨县产三叶木通藤条中的木通苯乙醇苷B及总皂苷含量均最高,齐墩果酸含量也较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为三叶木通不同目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福泉、都匀、麻江、长顺、龙里和贵定6个喀斯特山地内不同地理种源的扁核木在种纵径、种横径、鲜果出种率、种子含油率及种子千粒重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扁核木种在形态和鲜果出种率上存在显著差异,种子的含油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扁核木出种率为30%~38%,种子的含油率为25%~28%,种子的千粒重为190 g~208 g。不同地理种源的扁核木种子长、宽、出油率、千粒重及鲜果出种率与种源地的温度、海拔、降雨量及无霜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直杆蓝桉种源试验中,测定6个种源57个家系131个单株桉叶油的含量表明,直杆蓝桉不同种源、不同家系、不同单株、同一单株在不同季节的桉叶油含量差异极其显著。含油率最高的种源17745/BM达2.29%,比含油率最低的种源高41.4%。8个含油率高的家系,各自单株含油率都较高。9个含油率大于2.5%的单株(平均达2.67%),比总平均含油率高出34.2%,是含油率较差的家系单株的3倍。不同季节枝叶含油率以10月下旬至12月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掌叶木种子千粒质量、出仁率、含油率和籽油脂肪酸等经济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及变异规律,评估并筛选最优生物柴油原料种源。【方法】以广西乐业、田林、凤山、环江和贵州独山5个种源掌叶木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千粒质量和出仁率后,采用索氏抽提法分别测定种子、种仁和种皮含油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对种子经济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各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基于脂肪酸燃料特性因子对各种源进行评估。【结果】1)各种源间的种皮含油率差异不显著,千粒质量、出仁率、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差异均极显著(P<0. 01),此5个性状在种源间变异系数均值为13. 7%,其中凤山种源除种皮含油率外,千粒质量(210. 02 g)、出仁率(68. 89%)、种子含油率[43. 23 g·(100 g)-1]和种仁含油率[56. 56 g·(100 g)-1]均最高。2)掌叶木籽油含有14种长链脂肪酸,包括6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质量分数高达94. 08%,种源间变异系数仅为0. 53%; 8种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1%)占籽油脂肪酸组成的98. 19%,它们在种源间的变异系数均值为7. 21%,其中神经酸平均质量分数(7. 8%)排在已知含有神经酸木本植物第4位。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R=0. 997);除亚麻酸外,主要脂肪酸间均呈较多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些脂肪酸按碳链长度22划分为2大类群,群内各组分相互促进,群间反促进;千粒质量与亚麻酸、出仁率与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种子含油率与棕榈酸、亚油酸、芥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均呈极显著相关(P <0. 01),相关系数分别为-0. 983、-0. 964、0. 964、-0. 998、-0. 981、0. 995和0. 976;种子经济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种源被分为3组,其中,乐业和独山2个种源聚为一组,田林和环江2个种源聚为一组,凤山种源单独聚为一组。5)掌叶木籽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须分离木焦油酸和神经酸,且不能满足冷滤点-10℃要求,凤山种源各项评估数值均为最优。【结论】掌叶木种子千粒质量、出仁率、种子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在种源间存在丰富变异;籽油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籽油低温流动性较好,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在种源间离散程度和变异幅度均较小,性状稳定;种子经济性状受地理-气候因子影响不显著,在种源间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且广西凤山为最优生物柴油原料种源。  相似文献   

7.
山桐子不同采收期果实含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采收期的山桐子果实(果肉与种子)的含油量和含油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山桐子果实平均总含油率37.00%,其中果肉的平均含油率为41.44%,种子平均含油率为31.68%,果肉含油率明显高于种子含油率;果肉含油率以10月30日采收的为最高,种子含油率以10月10日最高,山桐子的最佳采摘时间为果实成熟后至10月30日前;此外,山桐子油中亚油酸含量非常高,达62%。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内蒙古准格尔旗、陕西靖边县等1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品质、种子营养成分进行测试分析,以期为多用途文冠果优良种源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仁皮比在0.64~1.00之间,且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在765.30~1 142.90 g之间,平均值为946.36 g,不同种源种子的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10个种源文冠果种仁平均含油率、黄酮含量、蛋白质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神经酸含量分别为:57.70%、0.15%、21.85%、92.15%和1.64%。不同种源种子的千粒重与种仁的营养成分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隶属函数法筛选出内蒙古准格尔旗(NEZ)、红山区(NCH)、鄂托克前旗(NEE)、翁牛特旗(NCW)、开鲁县(NTK)和陕西省靖边县(SYJ)等6个文冠果种源可作为多用途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毛红椿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测定了毛红椿6个种源的种子表型、种子品质及其内含物含量等14个指标,研究种子性状的种源差异,并通过主成分法及聚类法对种子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除种子长和淀粉含量外,不同种源种子的其他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6.09%~26.99%,其中种子表型特征变异系数平均值最小(7.93%)。江西宜丰种源的种子千粒重(7.81 g)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发芽率(81.93%)最高。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可溶性糖含量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毛红椿种子的重量与其所含的内含物的含量有关。种子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贡献率分别为43.82%、 32.48%、15.01%,累计贡献率达91.31%。聚类分析将6个种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是江西宜丰种源,为高千粒重、高可溶性糖和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类群;第Ⅱ类群是江西龙南种源;第Ⅲ类为江西茅坪、福建南平、浙江富阳和湖北恩施种源。整体来说,毛红椿种子性状在种源间具有较强的遗传改良潜力,种子表型特征比种子品质和内含...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博白、福州、富宁、望谟、江永5个地理种源的江南油杉种子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萌发特性等13个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江南油杉种源间种子性状变异较丰富,5个种源间1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福州种源种子最重且最长,江永种源种子最宽,富宁种源种子最厚,博白种源种子长宽比最大,种子含水率为14.29%~17.89%;江南油杉种子吸水率低,种皮透水性较差,对其萌发具一定抑制作用;5个种源中,福州种源种子的6个萌发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源;种子1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千粒重是评价江南油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江南油杉种子部分指标与地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种子萌发能力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表现出由西向东萌发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海南推广种植八月瓜,试验通过收集不同种源的八月瓜,并开展种子发芽率试验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在播种前采用10%赤霉素浸泡种子2h,随后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育苗基质为全河沙基质时发芽率最高,达到92.6%;不同种源的八月瓜果肉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云南种源(1.173%),其次为广东种源(0.789%...  相似文献   

12.
黄连木天然群体果实含油率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我国黄连木分布区9个天然群体果实含油率进行取样测定.结果表明:果实、种子和果肉含油率分别为36.183%,26.594%,50.503%,不同群体间差异显著,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达到92.08%,果实含油率存在地理变异.系统聚类分析将黄连木群体分为低变异中等含油率群体、低变异低含油率群体、高变异高含油群体3类.果实含油率与原产地的经度、纬度和生态梯度值的相关关系表明:黄连木果实含油率呈东北-西南由低到高的地理变异走向,经纬度高的地区黄连木果实含油率低于经纬度低的地区.种子和果肉含油率与生态因子也表现相似的变异趋势,但对生态因子的反映更为迟钝.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千年桐种子质量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年桐是我国特有的工业油料树种,具有良好的速生抗寒特性,可作为用材树种在温度较低的区域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并且有发展为生物质能源林的潜力。本文针对不同种源千年桐种子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建阳市内种源千年桐种子重量和净度均存在差异,徐市种源千粒重最高(3 752 g/千粒),漳墩种源净度最高(98.6%)。不同县域种源千年桐种子重量和净度亦存在差异性,顺昌种源(4 223 g/千粒)和尤溪种源(4 186 g/千粒)的种子重量较其他种源有较为明显优势,政和种源净度最高(99.08%),不同种源千年桐种子重量和净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双江、龙陵、镇源、云县、石屏和墨江6个地理种源的钝叶黄檀在种荚长、宽、颜色、种子千粒质量、育苗发芽势、发芽率、幼苗苗高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钝叶黄檀各项指标都有差异,同一地理种源的不同家系各项指标上也有明显的变异。不同地理种源的种子千粒质量、种荚内种子数量、种荚的宽度与种源地温度关系密切,与其它地理因素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地区5个不同种源地的欧李(辽欧1号、辽欧2号、辽欧3号、辽欧4号、辽欧5号)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其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的欧李果实的功能营养成分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其可溶性糖和果胶的含量均较低;5种欧李果实中,果肉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80%,而果皮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25%;果肉中的果胶含量最高达到0.33%,而果皮中的果胶含量最高为0.40%。与其它水果相比,单宁、维生素C以及多种矿质元素,尤其是钙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中辽欧1号果肉、果皮中的钙含量分别高达986、1673 mg·kg~(-1)。综合比较结果表明,辽欧1号的综合性状优于其它品种,可作为欧李育种、品质改良及欧李资源开发利用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来自8个不同种源地的小桐子(Jatropha curcas)为参试材料,对各种小桐子在广西玉林地区的生长和果实状况进行调查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定植后除博白种源保存率较低外,其他种源的保存率均在85%以上;册享种源与TY-7、博白种源间的树高差异显著[l1],而其他各种源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的地径无差异。册亨种源冠幅最大,罗甸种源最小。在果实经济性状方面,贵州册享种源在种子千粒重、单株干籽产量、单株产油量方面均表现最好;果实含油率最高的为百色种源;TY-7种源单株干籽产量和单株产油量均最低。经主成分分析,贵州册享种源综合得分最高,且该结果与种源的实际情况相近,因此建议选择贵州册享种源。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湖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5省(区) 9个种源闽楠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的7个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闽楠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湖南永顺的种子最短,江西崇义的种子最长,贵州思南的种子最宽,崇义的种子最窄,湖北来凤的种子最重,崇义的种子最轻;广西富川种源淀粉含量最高,思南种源蛋白质含量最高,来凤种源的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闽楠种子长度和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宽度和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其余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闽楠种子部分特征参数有一定的经向变异,但无明显的纬向变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闽楠种子形态特征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参数在不同产区中既存在着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又有随机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8.
陶德生 《浙江林业科技》1993,13(2):19-23,39
对来自澳大利亚42个种源分四批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1)种子平均千粒重0.2225g、发芽势5天,发芽过程11~41天,千粒重和发芽率与海拔高和纬度相关不密切,应用木箱播种方法比苗床播种的出苗量可提高13.9倍。(2)营养袋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不同种源苗木在形态—生理特性上有明显的地理差异,高纬度地理的种源叶狭而短,叶面积、叶重比率较少,干物质产量较低,而单位叶面积的干重较高,低纬度地区的种源与此相反。(3)一年生大苗的苗期生长种源间差异极显著,7~10月为生长盛期,8月为高峰期,澳大利亚昆士兰离海岸较远的种源和西澳、北澳种源高峰期出现较早,昆士兰北部的沿海种源相对较迟。苗木生物产量每亩352~439kg,地径与各部分生物产量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不同种源文冠果果实特征及种子含油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分布的4个种源的文冠果进行了果实特征和种子含油率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包头种源的文冠果种仁含油率最高,为63.4%,但平均结果量、种子千粒重、平均每果粒数、平均每株种子总重量和出籽率等果实特征表现最差,分别为2个/株、815.5 g/千粒、13.52粒/果、27.64 g/株、47.8...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省银杏主产区10个种源地收集的银杏古树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种源银杏种子表型性状和其一年生实生苗叶片总黄酮醇苷含量并分析了差异。结果表明:10个不同种源银杏种子横径、纵径、侧径和百粒重等表型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巴中通江县种源种子最大,三径和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其它种源,成都锦江区种源和绵阳平武县种源低于其它种源;同一生长环境条件下,10个不同种源银杏一年生实生苗叶片总黄酮醇苷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广元利州区种源含量最高,都江堰市种源含量最低;10个种源中,以生产种子为主要栽培目标的较优选择为通江县种源,而以总黄酮醇苷含量为选择目标的较优选择是广元利州区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