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对江苏沿海区域滨海盐渍土进行室内土柱模拟淋洗试验,采用3个不同梯度灌水量淋洗方式比较不同灌水量淋洗条件下、不同盐分梯度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灌水淋洗能明显降低盐渍土含盐量,在充足水量情况下洗盐效果显著;不同层位间土壤脱盐效果呈现不同趋势:灌水淋洗过程中,上层土壤均有明显的脱盐效果,下层土壤在大水量淋洗情况下土壤整体脱盐效果明显,小水量淋洗情况下,效果不明显,且出现积盐现象;经不同梯度水量持续淋洗,对土壤脱盐率进行组间差异性t检验,不同梯度灌水量情况下土壤脱盐率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在不同淋洗条件下土壤脱盐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土柱淋洗脱盐模拟试验,设置2种淋洗方式(连续淋洗和间歇淋洗),分析了在连续淋洗和间歇淋洗条件下土壤淋洗耗水量、淋洗滤液的矿化度随时间、滤液累积量的变化规律和滤液的脱盐速率,同时分析了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的电导率、SAR(钠吸附比)的变化过程。【结果】①不同淋洗方式条件下,土体脱盐共有3个过程,分别为盐分峰值初步形成过程、盐分峰值向下移动过程和土柱底层土体盐分峰值消失过程;连续淋洗和间歇淋洗土柱为达到一般农作物(计划湿润层为0~60 cm)生长所需淋洗水量为472.70 mm和411.60 mm,间歇淋洗较连续淋洗省水14.8%。②连续淋洗和间歇淋洗滤液矿化度随时间均表现为幂函数关系;连续淋洗和间歇淋洗的滤液脱盐效率分别为18.45 g/L2和28.49 g/L2,连续淋洗的滤液脱盐效率为间歇淋洗的64.7%。③连续淋洗土柱和间歇淋洗土柱淋洗后含盐量是淋洗脱盐前的11.89%和8.39%(以40~60 cm土层为例),间歇淋洗土柱中各层pH值增量均小于在连续淋洗土柱中pH值的增量,并且在间歇淋洗后各层土壤pH值虽有增加,但是还在一般植物生长的允许范围内;间歇淋洗土柱中SAR减小量大于连续淋洗土柱中SAR的减小量,RSC增量小于连续淋洗土柱中RSC的增量,SAR和RSC均在一般植物生长的允许范围内。【结论】盐渍土经过淋洗脱盐可以达到植物生长的要求,同时,间歇淋洗明显比连续淋洗节约水,在生产实践中采用间歇淋洗土壤脱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新疆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新疆盐碱土壤的理化性状的影响。2种改良剂均能使重度盐渍化土壤迅速脱盐降低土壤盐碱性,改善盐碱土土壤性质。旱地龙能显著降低CO32-、HCO3-、Cl-含量,禾康能显著降低SO42-、K++Na+、Mg2+含量。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2种改良剂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FA旱地龙增产21.1%,施用禾康增产17.8%。  相似文献   

4.
微咸水入渗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提高水分的淋洗脱盐效率也是节水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室内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淋洗水量、入渗水质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土壤脱盐状况和水分洗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盐深度随入渗水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随入渗水矿化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脱盐区土壤平均含盐量随累积入渗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入渗水矿化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分的脱盐效率随淋洗水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随入渗水矿化度的增加线性减少。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初期水分脱盐效率有影响,但对后期水分脱盐效率影响不大。对脱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设计合理的淋洗水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微成水入渗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水分的淋洗脱盐效率也是节水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室内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淋洗水量、入渗水质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土壤脱盐状况和水分洗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盐深度随入渗水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随入渗水矿化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脱盐区土壤平均含盐量随累积入渗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入渗水矿化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分的脱盐效率随淋洗水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随入渗水矿化度的增加线性减少。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初期水分脱盐效率有影响,但对后期水分脱盐效率影响不大。对脱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设计合理的淋洗水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低成本、绿色、简便高效的阻控滨海重度盐渍土脱盐过程中pH值升高的方法,研究滴灌加酸处理对滨海重度盐渍土脱盐过程pH值升高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5种不同加酸用量处理,分别为S1(IW_(pH)=6)、S2(IW_(pH)=6.5)、S3(IW_(pH)=7)、S4(IW_(pH)=7.5)、S5(IW_(pH)=8.2~8.5,不加酸),研究了不同淋洗水量(60、120、180、240 mm)条件下土壤盐度(饱和泥浆提取液电导率EC_e)和酸碱度(饱和泥浆提取液pH_e)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滴灌条件下,首先在滴头正下方形成一个低盐区,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低盐区不断扩大,土壤盐分呈对数函数式降低,不同加酸量处理下土壤盐分淋洗过程和淋洗速率相似。土壤pH值的动态变化过程各不相同,灌水量达到240mm时,S1—S5处理0~55cm土层土壤pH均值分别为7.73、7.78、7.86、7.92、7.92,S1—S3处理非盐渍区(4 dS/m)土壤pH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S4—S5处理的土壤pH值则一直增加,表现出随着加酸量增加,盐分淋洗过程中土壤pH值升高的阶段越短,且回降的越快越低。【结论】当加酸量致灌溉水p H值为6~7之间时,可有效调控滨海重度盐渍土在脱盐过程中出现的p H值升高的现象。因此,建议在滨海盐碱地盐分淋洗过程中,通过滴灌向土壤中添加工业用粗磷酸调节土壤酸碱性,为植物生长营造一个更偏中性的土壤酸碱环境。  相似文献   

7.
不同矿化度水淋洗重度盐碱土的水盐运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探讨了不同矿化度水淋洗重度盐碱土的水盐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微咸水和咸水的入渗速率要明显高于淡水入渗。在灌水淋洗后土壤盐分含量均大幅下降,以淡水和微咸水的脱盐效果较好。3个处理淋洗后土壤的Na^+、Cl^-、SO4^2-、K^+、Mg^2+、Ca^2+含量下降,CO3^2-、HCO3^-含量有所上升,土壤...  相似文献   

8.
新型土壤改良剂对夏玉米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大田玉米试验,验证新型土壤改良剂对夏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紧实度及玉米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PJG和PFL夏玉米全生育期平均株高、叶面积分别高于对照20.7%、19.75%和51.88%、72.37%;2种改良剂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存在差异,影响效果依次为茎干重>叶干重>根干重。夏玉米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受土壤改良剂影响较大,PJG和PFL分别高于对照29.96%、24.48%和73.36%、68.53%。在0~10 cm土层内,施用PJG和PFL后土壤紧实度分别低于对照44.44%和42.91%。施用改良剂PJG后,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7.9%左右,未施用改良剂土壤,夏玉米生育期表层土壤含水量起伏变化较大。土壤改良剂PJG在夏玉米的施用效果略好于PFL。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的土壤盐渍化程度,采用理论计算与实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南疆盐渍化土壤排盐系数及淋洗定额的确定。结果表明,南疆地区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的排盐系数不同,土壤盐分初始值为0.446%、0.588%、0.593%、0.779%、0.829%、1.039%和1.109%的沙壤土排盐系数分别为16.7、23.1、23.7、33.1、35.3、46.4和47.3。以0.1%、0.2%和0.3%作为淋洗脱盐标准,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盐渍化程度及不同淋洗深度的理论淋洗定额。以脱盐标准0.3%进行实测验证,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值为0.446%、0.588%、0.593%淋洗后的土壤盐分值接近脱盐标准值0.3%,说明理论淋洗定额能够满足土壤实际脱盐需求。而土壤盐分值为0.779%、0.829%、1.039%、1.109%淋洗后的土壤实际盐分值均高于脱盐标准值0.3%,说明理论淋洗定额偏小。研究结果为合理制定南疆地区农田冬春灌定额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盐调控措施对苏北海涂油葵生长及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苏北滨海盐碱地水盐调控措施下油葵生长特点及土壤盐分变化规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含盐量的滨海盐土上不同改良措施对油葵生长状况、产量形成及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盐渍化土壤施用石膏处理的油葵生物量、产量和土壤脱盐率最高,中重度盐渍土施用石膏和覆盖秸秆综合调控措施的油葵生物量、产量和土壤脱盐率最高;生育期内0~20cm土壤盐分是影响油葵产量的首要因素,施用石膏和覆盖秸秆通过影响0~20cm土壤盐分分布,进而影响油葵的生长与产量;采用施用石膏和覆盖秸秆相结合的水盐综合调控措施,兼具雨季增强淋盐和旱季控盐效果,且在中重度盐渍土应用效果优于轻度盐渍土。  相似文献   

11.
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和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水分保蓄与抑制水分蒸发能力的影响,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秸秆型土壤改良剂施用量条件下土壤体积质量、团粒结构、土壤含水率和水分蒸发量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秸秆型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改良土壤,降低土壤体积质量。随着秸秆型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时间的延长,土壤大粒级(5mm、3~5mm、1~3mm)颗粒粒级分数均随施入量增加而逐步增加。田间持水率随着秸秆型土壤改良剂施入量而增加,土壤保水性能明显增强。土壤水分蒸发量随着秸秆型土壤改良剂的增加而减少。秸秆型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为750kg/hm2时,综合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棉花水-土壤改良剂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素五水平正交组合设计方案,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效应解析后表明:灌水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大于改良剂;灌水对棉花生育期土壤脱盐率的影响大于改良剂;水-改良剂耦合效应对棉花产量和生育期土壤脱盐率均为协同效应;按照所建立的水-土壤改良剂对棉花产量的耦合模型和水-土壤改良剂对棉花生育期土壤脱盐率的耦合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提出了高产抑盐的灌水-施用土壤改良剂方案:灌水指标为3 285~4 590 m3/hm2,施用改良剂指标为112.5~120 kg/hm2。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沉积形成的盐渍土结构致密、容重大、渗透性差,导致盐分浸出困难.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分析了混沙量(0%、20%、50%)对盐渍化土壤盐分淋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沙能够显著加快盐分淋洗速度,缩短淋洗时间,降低相同淋洗体积条件下淋出液的电导率;随着混沙量的增加,淋洗后土壤K+、Mg2+和Cl-的脱盐率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秸秆排水体的排水脱盐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秸秆排水体和PVC波纹管对滨海盐渍土的排水脱盐效果。结果表明,秸秆排水体和PVC波纹管排水的单位面积排水总量分别为0.012 8、0.014 7m3/m2,单位面积排盐总量分别为76.06、55.77g/m2,排水矿化度比埋管前分别下降46.26%、32.66%;0~100cm土壤剖面,各土层土壤脱盐率差异较大,秸秆排水体为34.32%~48.75%,PVC波纹管为30.33%~53.24%。1m土体中,秸秆排水体的土壤脱盐率比PVC波纹管低1.48%,但60~100cm土层秸秆排水体脱盐效果明显高于PVC管。秸秆排水体作为暗管排水材料,可加速土壤脱盐,排水脱盐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良盐碱土。  相似文献   

15.
排盐补淡对滨海盐碱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增加地下水埋深及补淡淋洗对滨海盐碱土的脱盐效果,以期为滨海盐碱土壤改良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浅井排盐和灌溉水、降雨淋洗作为排盐补淡措施,在距排盐井不同半径处对地下水位和1 m土层含盐量进行测定,研究其在排盐补淡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利用4 m左右的简易浅井可有效增加地下水埋深,抽水区域地下水埋深围绕排盐井呈现"V"型变化;排盐对中度和重度盐碱土1 m土层含盐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度盐碱土表现抑盐、重度盐碱土有脱盐效果,且都随着抽提半径的增大,抑盐脱盐效果减弱;灌溉或降雨对盐碱土壤有脱盐作用,抽水腾出土壤水库容会提高土壤脱盐率,比仅灌溉或降雨分别高34.22%和17.53%,接近水量的灌水处理比降雨效果明显。综上所述,增加地下水埋深、腾空土壤水库容可以有效抑制盐碱土壤返盐并提高灌溉水、降雨等淡水洗盐效率,加大土壤脱盐效果。  相似文献   

16.
滨海粘壤质盐土具有质地黏重、渗透性差等特点,工程实践中一种有效的措施是在其土体中建构砂性土柱(简称砂柱)加速其脱盐。针对此工程措施,基于2-D土壤溶质运移模型,应用COMSOL软件模拟了饱和淋洗条件下3种类型砂柱设置的排盐效果,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内设中竖砂柱、单斜对角砂柱和双斜"X"型长砂柱,经过24h淋洗后,其淋洗效率分别是不设砂柱的1.24、1.29和1.45倍;95%盐分的淋出时长分别为不设砂柱的0.88、0.83和0.78倍。这说明内设砂柱能显著提高脱盐效率,不同砂柱构建对脱盐效率也有显著影响,3种砂柱相比,内设双斜"X"型长砂柱的构型最有利于盐分的淋洗,也最节省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沙质土壤改良剂的抗旱保苗效果,研究了沙质土壤改良剂不同施用量(0、6 000、12 000、18 000、24 000和30 000kg/hm2)对土壤保水性能和谷子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沙质土壤改良剂能促进谷子出苗及苗期生长,谷子出苗率较不施改良剂处理提高了2.20%~19.78%,出苗稳定时间缩短了1~2d;施用沙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植株地上部分鲜、干质量,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略降低的趋势;施用沙质土壤改良剂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土壤质量含水率较不施改良剂处理提高了2.59%~23.30%,土壤贮水量较不施改良剂增加了3.12%~48.55%,且随着施入年限的增加,提高幅度也呈增加趋势。沙质土壤改良剂具有明显的抗旱保苗效果,且随施用年限增加而增强,施用量以18 000、24 0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盐分的淋洗是阿拉尔灌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室内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淋洗水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阿拉尔灌区土壤脱盐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分布和土壤盐分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加,随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并且Cl-浓度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为阿拉尔灌区设计合理的淋洗水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通过用各种不同方法施用新型的土壤改良剂—聚丙烯酰胺对钠质土进行改良,在团粒结构形成试验中,用湿筛方法,测定的土壤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都比使用旧的土壤改良剂(即克里利姆)大,约大4~5倍,并且大大改善了土壤的渗水性。用Nacl、NaH-CO_3和NaOH使Natrargid土不同程度的钠化,然后通过施用聚丙烯酰胺溶液,结果提高了西红柿的出苗率和增加了幼苗的干物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盐分的淋洗是阿拉尔灌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室内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淋洗水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阿拉尔灌区土壤脱盐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分布和土壤盐分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加,随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并且Cl-浓度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为阿拉尔灌区设计合理的淋洗水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