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了解浙江地区柑橘炭疽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频率及其抗性分子机制。采用最低抑制浓度(MIC)法测定甲基硫菌灵对62株炭疽病菌株的敏感性,并利用PCR扩增的方法扩增12株代表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中,对甲基硫菌灵高抗菌株56株(90.32%),敏感菌株6株(9.68%)。通过对12株代表性的炭疽病菌株部分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的抗性菌株发生单一的核苷酸突变(A→C),导致抗性菌株(HR)核苷酸所编码的198位氨基酸由敏感菌株的谷氨酸(GAG)突变为丙氨酸(GCG)。柑橘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与β-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铁皮石斛灰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检测技术,利用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通过对临安3个铁皮石斛基地的灰霉病菌进行抗性分析发现,本地铁皮石斛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表现出高水平抗药性的菌株编码β-微管蛋白的198位氨基酸由E(GAG)突变为V(GTG)。根据高抗菌株第198位密码子的突变位点设计了特异性检测引物,对高抗灰霉菌株E198V基因型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使用钙黄绿素染料作为反应指示剂,在等温条件下(65℃)进行核酸扩增反应40 min后,以抗药性菌株DNA为模板的反应液呈阳性(变为亮绿色),而敏感菌株的为阴性(仍为橙色),灵敏度试验发现最低检测限为10 pg/μL,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与LAMP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的建立为快速检测铁皮石斛灰霉病菌抗多菌灵菌株及科学合理的防治铁皮石斛灰霉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代森锰锌、咪鲜胺、王铜、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5种杀菌剂对柑橘黑点病菌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浙江省不同地区43株黑点病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柑橘黑点病菌对代森锰锌、咪鲜胺、王铜、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的平均EC50值分别(4.0136±4.2897)、(0.0851±0.0325)、(179.2214±63.0787)、(0.1519±0.3377)、(0.6148±1.4194)μg/mL。Shapiro-Wilk检验结果表明,各杀菌剂的EC50值均呈正态分布,各杀菌剂的平均EC50值可作为对柑桔黑点病菌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4.
草莓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克灵对草莓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长期、单一使用很容易使草莓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为合理使用这类杀菌剂,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笔者通过UV-C诱变草莓灰霉病菌敏感菌株CF1获得了对速克灵具有高抗性的突变株CF1-1和CF1-2,并对抗性突变株的生长量、产孢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F1-1与CF1-2对速克灵抗性程度高,抗性水平与敏感菌株相比分别增加了484.6倍和911.0倍。抗性菌株在无速克灵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敏感菌株弱,产孢量也明显少于敏感菌株;但其引起草莓离体叶片发病较敏感菌株重,病斑大且边缘颜色深;薄片黄瓜测定结果也表明,在无速克灵的情况下,敏感菌株CF1引起发病较重;而在有药条件下CF1受到一定抑制,但抗性菌株仍能致黄瓜片发病。将抗性菌株连续培养7代后对速克灵的抗性仍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腈菌唑与甲基硫菌灵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增效作用及最佳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腈菌唑、甲基硫菌灵及其5种不同配比对3种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腈菌唑对3种病菌的毒力均高于甲基硫菌灵,其中甲基硫菌灵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最低;腈菌唑:甲基硫菌灵1:8和1:12两种配比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均有显著增效作用,以1:8配比最佳,其增效系数分别是2.88和2.21。5种不同配比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增效系数均小于0.5,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4):108-112
为明确河南省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为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河南省60株苹果轮纹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最高,EC50平均值是(1.0551±0.7765)mg/L;甲基硫菌灵次之,EC50平均值是(2.7031±0.9366)mg/L;吡唑醚菌酯最低,EC50平均值是(19.5117±11.8225)mg/L。对EC50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相互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7.
黄瓜白粉病的生防细菌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资源,与三七根腐病菌、禾谷镰刀菌和柑橘炭疽病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从25株黄瓜根际土细菌和91株烟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具拮抗功能的菌株;以盆栽试验从拮抗功能菌株中筛选能够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菌株;用PCR扩增生防菌株的gyrB基因,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确定生防菌株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在116株对峙培养细菌中,18株对三七根腐病菌、禾谷镰刀菌和柑橘炭疽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在盆栽试验中,烟草内生菌YN-201490和黄瓜根际菌株WL-1对黄瓜白粉病防效较好,其中YN-201490的1.81×108 cfu/mL和WL-1的1.6×108 cfu/mL稀释液连续施用3次后的防效分别达64.86%和61.26%。最终YN-201490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WL-1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科技人员采用胶孢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1×105个·m L~(-1))针刺接种辣椒感病品种福湘5号的成熟果实,对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两种单剂及其复配混合物(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质量比为1∶2,1∶4,1∶8,1∶16和1∶32)的保护与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浓度≥  相似文献   

9.
<正>为明确河南省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为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研究人员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河南省60株苹果轮纹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河南省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最高,EC_(50)平均值是(1.0551±0.7765)mg/L;甲基硫菌灵次之,EC_(50)平均值是(2.7031±0.9366)mg/L;吡唑醚菌  相似文献   

10.
<正>为阐明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水平,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上海市农技推广中心研究人员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2016年、2017年采集的319株草莓灰霉病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9种杀菌剂的抗性,并对菌株的多重抗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灰霉病病菌菌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腈菌唑、甲基硫菌灵及其5种不同配比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轮纹病菌和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8和1:12两种配比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均有显著增效作用;以1:8配比最佳,对2病菌的增效系数分别是2.88、2.21。5种不同配比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增效系数均小于0.5,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探索马铃薯黑痣病菌株对嘧菌酯敏感性较低的分子机制,并为其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15株马铃薯黑痣病菌以及加入水杨肟酸(SHAM)后部分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而后通过扩增分析了7株低敏感和1株高敏感马铃薯黑痣病菌的细胞色素b基  相似文献   

13.
<正>2013~2015年,海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对海南省11个市(县)冬瓜炭疽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9个冬瓜炭疽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调查点冬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炭疽病为害;89个冬瓜炭疽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和菌核净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10年从江苏省12个地级市的油菜产区采集油菜菌核,经分离纯化共获得6017株油菜菌核病菌。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其对多菌灵和菌核净的抗药性。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江苏省各地均有多菌灵抗性菌株的分布且抗药性水平较高,抗药性频率分别为63.9%、24.0%、17.1%、16.7%和9.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经室内研究发现,多菌灵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菌核产生、以及致病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而2006-2010年间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菌核净表现敏感,平均抗性频率仅为0.10%,5年内只在盐城、常州、连云港三地监测到共6株低抗菌株,且菌核净低抗菌株在菌丝生长、菌核产生等方面明显弱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赣州市脐橙研究所近期研究了来自赣南7个县的柑橘绿霉病菌种群对该地区常用杀菌剂抑霉唑、咪鲜胺、甲基硫菌灵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和对抑霉唑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对抑霉唑和咪鲜胺存在基本一致的抗性;2011和2012年病菌种群对抑霉唑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2%和90%,平均抗性倍数为51.5倍,抗性分子机制均属于IMZ-R3,即CYP51B基因启动子区发生199 bp插  相似文献   

16.
一株拮抗辣椒炭疽病菌的放线菌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生产的主要危害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辣椒炭疽病,采用土壤稀释法从云南等地土壤中分离得到100多株菌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实验以及抑菌谱检测,筛选对辣椒炭疽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的放线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00多株放线菌中,有10株放线菌的发酵液对辣椒炭疽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中以18号菌株抑菌效果最好,发酵液稀释10倍抑菌率达到68.2%。通过培养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放线菌为华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us),其16S rDNA在GenBank的注册号为JX293177。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河南省各地抗苯磺隆猪殃殃(Galium aparine)发生严重,常规剂量苯磺隆已无法防治。为了明确猪殃殃产生苯磺隆抗性的分子机制,通过提取总DNA、ALS基因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比对抗性及敏感种群的ALS保守区序列,明确抗性种群ALS基因突变位点。相比于敏感猪殃殃,抗性种群的高度保守区(Domain A)197位脯氨酸(Pro)突变为苏氨酸(Thr)和亮氨酸(Leu),非保守区457苏氨酸(Thr)突变为丝氨酸(Ser)3种突变形式。其中,猪殃殃对苯磺隆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可能是其197位氨基酸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河南省各地抗苯磺隆猪殃殃(Galium aparine)发生严重,常规剂量苯磺隆已无法防治。为了明确猪殃殃产生苯磺隆抗性的分子机制,通过提取总DNA、ALS基因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比对抗性及敏感种群的ALS保守区序列,明确抗性种群ALS基因突变位点。相比于敏感猪殃殃,抗性种群的高度保守区(Domain A)197 位脯氨酸(Pro)突变为苏氨酸(Thr)和亮氨酸(Leu),非保守区457 苏氨酸(Thr)突变为丝氨酸(Ser)3 种突变形式。其中,猪殃殃对苯磺隆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可能是其197 位氨基酸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9.
藤仓赤霉菌的抗药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明江苏省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以及多菌灵与咪鲜胺对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区分剂量法分别检测了采自江苏省16个县(市)的202株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对多菌灵与咪鲜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叶菌唑、咯菌腈和氟啶胺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7.72%、67.33%和0%。根据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表现,可分为4种表现型,其中对多菌灵和咪鲜胺抗药而对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58.42%;对多菌灵抗药而对咪鲜胺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20.30%;对咪鲜胺抗药而对多菌灵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9.90%;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均敏感的菌株占11.39%。通过敏感性相关性分析,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以及咪鲜胺和上述杀菌剂之间均无交互抗性。江苏省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较高而对氰烯菌酯敏感,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水稻恶苗病。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3.抗药性产生原因及机制(1)抗药性产生的原因病原菌自然群体中发生变异,存在着不敏感个体,在药剂选择压下,敏感个体大部分被杀死或抑制或对药剂变得适应,不敏感个体逐渐增加,成为抗性亚群体,当不敏感亚群体在群体中占优势时,病菌对目标药剂的抗性就发生了。换言之,田间用药,可选择出抗性菌株。抗药性产生与否及快慢与药剂作用机理、使用方式(交替使用、混用、单用)、施药时机(预防、治疗、铲除)、施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