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的要素投入及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情况,以山东省、江西省和四川省1978—2011年的农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要素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其中要素投入这项变量中包含5个方面,即土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化肥量用量、机械动力和有效灌溉面积。同时将比较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对3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3省分别处于中国东中西地区,各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不同,导致以上要素投入及制度实施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不同。东部地区的土地要素可促进粮食生产,而对中部地区无显著作用。劳动力的投入可促进中西地区粮食生产,但对东部地区的粮食生产无显著影响。化肥的投入对东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均有促进作用。机械动力要素投入可促进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而对东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灌溉面积对3个地区的粮食生产无显著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税费改革政策对3个地区的粮食生产均有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东中西部粮食生产资源禀赋不同,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促进粮食生产应考虑区域差异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杨  崔海洋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6):153-158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度。为了测度贵州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贵州省9个地区2010—2017年的相关数据,使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并分解了贵州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检验了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贵州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省内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贵州省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农业机械的投入、播种面积的增加仍对贵州省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劳动力的投入与化肥施用量的提升却没有起到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3.
房丽萍  孟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156-160
施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施用化肥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是投入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掌握化肥的增产效应从指导农业生产及确定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选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业从业人员为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计算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及贡献率。结果表明: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1978—2010年间化肥投入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值为0.18,贡献率达20.79%,化肥对粮食增产的弹性和贡献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略有下降,单位质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实际粮食产量增加量有所减少,但化肥投入仍是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提高粮食产量,通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选择了以粮食作物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劳动力、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受旱灾面积9项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播种面积始终是影响遂宁市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化肥施用和粮食单产是影响粮食产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耕地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农村用电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力在下降;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始终很小。最后通过分析各影响因子,提出可供参考的关于提高粮食产量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理论的湖南粮食生产发展因素影响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十二五”期间湖南省粮食生产能力发展态势,促进湖南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湖南省粮食生产发展因素影响力评价模型,对湖南省粮食生产发展主要因素影响的影响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0年间,湖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7个主要因素对粮食总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用电量、农业劳动力、成灾面积;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湖南省粮食生产将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因此,应结合湖南实际,综合考虑各因素作用,确保湖南省粮食生产主要发展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表明了粮食生产和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粮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序依次为:粮食单产、播种面积、化肥折纯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和受灾面积。针对结果,提出了相应促进辽宁省粮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陕西省关中地区高陵县、泾阳县、岐山县三个地区不同经营规模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农户粮食生产的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外生变量进行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等经营规模农户生产效率高于小规模农户和较大规模的农户;在影响因素中,劳动力年龄、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农业与非农收入比例、农户播种面积、粮地租出比例、规模这些因素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和土地租出率均对生产技术效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陕西关中地区粮食种植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种植规模之间的关系,以陕西省关中地区高陵县、泾阳县、岐山县3个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生产技术效率,并对外生影响因素变量进行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等经营规模农户生产效率高于小规模农户和较大规模的农户;在影响因素中,劳动力年龄、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农业与非农收入比例、农户播种面积、粮地租出比例、规模这些因素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和土地租出率均对生产技术效率无显著影响。因此,从生产技术效率较高的角度来看,陕西关中地区粮食种植应该以中规模为主,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的调节,可以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而有效率的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揭示河南省粮食生产变化特征,探析河南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小波诊断技术对1978—2012年河南粮食产量变化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产量波动存在5、10、20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并以10年和20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综合3种尺度下的时间特征,河南粮食生产周期逐渐增大,粮食产量变化渐趋稳定。河南粮食生产目前正处于相对丰产期,但随后就会进入新的粮食减产期。所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均是正向的,他们的增加均会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但不同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大小不同,按影响程度次序为,粮食播种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乡村农业人员数量>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中国南方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保障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25个县市的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使用量(折纯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粮食生产在农业科技投入上仍需加强,同时要处理好粮食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可持续的新型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区域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区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分析了1995年和2010年东北三省粮食单产和总产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情况,并对粮食单产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的粮食单产及总产都表现为由中部高值区向四周不断减少的格局,2010年与1995年相比粮食单产的高值中心由中部向西北部移动,粮食总产高值区域范围变大。从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因素分析结果来看,在粮食单产降低区域,受灾比例升高、有效灌溉比例下降及单位面积农业劳动力升高是引起粮食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在粮食单产升高区域,受灾比例下降、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增加及单位面积农业劳动力降低等都对粮食增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江苏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加快推进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江苏省粮食生产特征,将1999—2015年江苏省粮食生产划分为两个时段,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个时段中10个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江苏省粮食产量的首要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变化;农业支出占比地位重要但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粮食增产作用很大,有较大提高利用率空间;宏观层面上,科技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上升,其次政策、自然因素。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积极发展粮食绿色生产,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是增加江苏省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晓敏  石喆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2):171-174
为了达到山东省粮食稳产和增产的目标,通过1991—2010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山东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对山东省粮食产量影响最强,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农业化肥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使用量、农村用电量对山东省粮食产量也依次有重要影响。根据结果提出提高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和提高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等建议来保证山东省粮食的稳产和增产。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在中国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研究区域粮食增产因素及途径的必要性。选取东北商品粮基地德惠市作为研究区,在系统分析近30年来粮食播种面积、种粮劳动力、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主要影响因素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应用C-D生产函数定量测度上述选定4项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作用关系及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在4项主要影响粮食产量变化的因素中,化肥施用量与机械总动力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程度最显著,这两项指标每增长1%,粮食产量分别增长0.4944%和0.3113%。最后,依据计算结果,从化肥用量用法、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土保护及政策方面提出了促进德惠市粮食增产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此文采用计量经济多元回归模型对河南省(1978-2008年)小麦生产各投入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投入要素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及与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再根据河南省的省情,分析出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极大。然而化肥投入过多对小麦生产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同时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尤其是温室效应的加剧。随着小麦生产中化肥投入的不断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和植物利用化肥后排到大气中的N2O也越来越多,为了改善小麦生产环境,提出应合理施肥、在化肥施用过程中配合施用有机肥、以及按照合理的比例施肥等措施。针对此问题提出要合理施肥,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及按比例施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明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6):152-158
研究粮食生产波动的规律、特征及成因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作为粮食主产区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经历了一个曲折的阶段性过程,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粮食生产波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其规律、特征及影响因素,既能明确其发展规律,又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对不断增长的粮食的需求。根据1978-2014年辽宁省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剩余法分析了粮食生产波动的特征,结果表明:(1)1978-2014年辽宁省粮食生产波动指数较高,波动指数在-20.13%-15.82%之间;波动幅度较大,平均波动幅度为19.01%。(2)根据波动周期理论,把1978-2014年辽宁省粮食生产划分为11个波动周期,平均波动周期为3年,且辽宁省粮食生产波动属于明显的古典型波动;并实证分析确定了影响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通过1985-2014年辽宁省粮食生产的回归结果,得出粮食产量波动是由粮食成灾面积、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共同影响造成的,其中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最明显,而有效灌溉面积、机耕面积及上一年粮食收购价格对其影响不显著;最后结合辽宁省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1)积极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粮食播种面积。(2)加强农田水利和节水农业设施建设,增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3)优化施肥投入,实现粮食产量质的提高等稳定粮食生产、减少粮食生产波动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投入产出比的视角,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对民乐县主要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投入成本及单方水效益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由于劳动力成本投入较高、作物种植机械化水平低,民乐县主要农作物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化肥、种子、水费在作物成本投入中所占比重较大;比较大麦、小麦、马铃薯(克新)、玉米和油菜5种主要农作物,油菜的单方水效益最高,最能有效利用水资源,而大麦则是最耗水作物。通过运用Stata软件,将各项成本对作物单位产值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分析后表明,劳动力对大麦产值影响显著,即大麦为劳动密集型农作物;种子、化肥、机械投入对不同作物单位产值的影响程度差异性显著;水费投入对小麦、玉米和油菜的单位产值影响显著。因此,在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内陆干旱区,农户在未来种植中应参照农作物投入产出效率,从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效率和效益出发,选择经济效益与节水效率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8.
粮食主产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宁  崔奇峰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112-117
粮食主产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来源于生产要素的增加抑或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农业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笔者研究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路径,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得出结论:从粮食主产区土地和劳动力的相对禀赋看,相对于单位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劳动力的产值提高的幅度更大,这种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以增加产值的增长途径其实质是劳动力的减少,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对农业生产总值影响的弹性很大。在中国未来农业劳动力数量稳定的情况下,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不可能更多地依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农业经济增长的路径依然要依靠土地生产率的提高,走效率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和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当前的农村形势,尤其是农业产生形势,是建国三十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第一、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落实,并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纵深发展。所谓全面落实,是指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了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过去一些比较高产的地区-,机械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有过这样或那样的顾虑,不放手让农民搞承包,而现在已全面推开了;所谓纵深发展,是指联产承包  相似文献   

20.
董彦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9):119-123
为了实证研究种植产业投入要素对粮食产出的贡献率,比较人力与资本投入对产出的影响,验证种植产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效用,选取中国粮食产量最大、人口最多的河南省,1978-2009年单位耕地面积的粮食产量、从业人数、农业机械动力作为分析指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Wald检验具有约束条件的回归系数,定量分析河南粮食种植业投入要素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发掘数量关系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措施。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力投入对种植业产出的贡献度指数超过90%,Wald检验简化后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拟合度较好,亦即河南省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对粮食产出具有较大比例的贡献度,种植业规模经济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