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我县水旱轮作花生区已有利用早稻茬种植秋花生(又名“倒种春”或翻秋花生)的习惯。过去秋花生主要作为春花生用种,近年来秋植花生栽培技术和产量不断提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仅波南地区的饶埠、古南两乡(镇)面积已发展到133公顷。平均每  相似文献   

2.
夏播花生要高产 搞好播种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农业》2004,(6):35-36
1.轮作换茬种植可高产花生喜生茬、怕重茬.重茬花生一般表现为棵小、叶黄、早落叶、病虫多、果少而小.一些667米2产500千克的花生田多是在轮作五六年或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肥沃土地上获得的.在重茬地上种植花生,即使增加肥料,也很难达到预期的产量.实践证明,轮作换茬是有效提高花生产量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轮作换茬种植可高产 花生喜生茬、怕重茬.重茬花生一般表现为棵小、叶黄、早落叶、病虫多、果少而小.一些667平方米产500 千克的花生田多是在轮作五六年或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肥沃土地上获得的.在重茬地上种植花生,即使增加肥料,也很难达到预期的产量.实践证明,轮作换茬是有效提高花生产量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前茬小麦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夏花生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前茬作物氮肥的不同运筹比例对夏花生的营养生长有一定影响,随着前茬基肥比例的缩小,追肥比例的扩大,夏花生的营养生长得到加强,产量增加,以30%基肥+70%追肥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花生/黑麦一年两作条件下黑麦适宜播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河北省花生/黑麦一年两作条件下黑麦的适宜播期,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麦不同播期对花生/黑麦一年两作中黑麦产草量、蛋白产量、地上部分养分蓄积量以及后茬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黑麦地上部分氮磷钾养分蓄积量和花生荚果产量与黑麦干草产量的相关性。2 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黑麦产草量、蛋白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而蛋白含量和后茬花生荚果产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黑麦地上部分氮、磷、钾养分蓄积量与其干草产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花生荚果产量与黑麦干草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在河北省春花生收获后,应尽早播种黑麦。为了减少黑麦生长对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保证后茬花生的高产高效,在黑麦生长过程中应进行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6.
花生丰产栽培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又名长生果、落花生,是重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种植花生与其他作物相比.投资小.用工省,效益高,还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增加后茬作物产量的作用.近几年来,花生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花生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综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花生是山东省兰陵县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特别是山区种植面积高达20万亩,种植方式主要是小麦茬夏花生、大蒜茬夏花生、春花生。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可节省种子、降低花生种植成本,发挥单株生长、生产的潜能,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与常规双粒播种相比,亩节省种子(荚果)约7 kg、减少用种成本60余元,亩增产15 kg、增收105元,合计亩增纯收入约165元。  相似文献   

8.
依据"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和集成,实现蒜茬夏花生大面积提质增效"的夏花生生产指导思想,开展了蒜茬夏花生高产高效创建活动,2016年达到预期目标产量,创造了山东省夏花生的高产记录。笔者通过总结梳理蒜茬夏花生高产创建的成功经验,集成了蒜茬夏花生轻简高效生产实用技术规程,为夏花生更高产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沂水县大棚西瓜茬夏花生产量,提高种植效益,对大棚西瓜茬夏花生直播覆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出了一套适宜大棚西瓜茬夏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土壤肥力条件、用肥、品种选用、精细播种、科学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不同用量与分配方式对小麦花生两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麦花生两熟有机肥不同用量与分配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量为89 4t/hm2,小麦产量最高,可达7798 6kg/hm2;花生产量与全年有机肥用量表现一致,分配方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与全年施肥量有关,有机肥用量高,分配方式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小,反之,作用明显。前茬小麦有机肥对后茬花生有较大后效作用,施肥量越少,单位增幅越大。要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有机肥用量至少要达到45t/hm2以上,如果肥源充足,用量可增至75~89t/hm2,最好全部一次性施在前茬小麦上。  相似文献   

11.
花生是昌黎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多年重茬种植,土壤瘠薄、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改变种植结构,变一熟为一年两熟,县农业局推广了豌豆、地膜花生两茬栽培技术,给昌黎花生生产带来了生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上茬豌豆1.1选择优种。中豌5号、6号。1.2播种期。3  相似文献   

12.
一、选地、选茬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力求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沙质壤土,以上层较深厚、排灌便利而平坦田地为好,低洼易涝土质粘重、碱性和保水保肥不好、跑水的沙包地都不适合种花生。种花生不可重茬、迎茬。重、迎茬易引起病害和营养失调,产量降低。要选用谷子、高粱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前茬作物对烤烟品种NC55生产的影响,探索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品种NC55的优质生产方式,采用田间试验探讨了冬闲、花生和绿肥东牧70这3种前茬处理对烤烟品种NC55生长和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前茬种植花生与绿肥东牧70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烤烟品种NC55的产量和产值,且绿肥东牧70效果高于花生,下一步可在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易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易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小区、大区对比与小面积示范试验研究"易丰收"拌种、幼苗期叶面喷施和开花下针期喷施处理对不同茬口地种植花生的主要形态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经"易丰收"3种不同方式处理的花生的主要形态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均优于对照;大区对比与小面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比对照增产4.9%~7.8%,且"易丰收"应用越早增产效果越好,拌种比幼苗期喷施增产效果好,幼苗期喷施效果又好于开花下针期效果;在生茬地应用的增产效果要好于重茬地。[结论]"易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显著提高花生的形态性状、经济性状,对花生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可进一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8个处理水平的密度试验,研究了大蒜茬花生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与籽仁产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密度为15.00万墩/hm2(每墩2粒)时个体与群体结构协调合理,产量最高。大蒜茬花生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为15.00万~17.25万墩/hm2,最佳播种密度为15.00万墩/hm2。  相似文献   

16.
花生是昌黎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多年重茬种植,土壤瘠薄、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改变种植结构,变一熟为一年两熟,县农业局推广了豌豆、地膜花生两茬栽培技术,给昌黎花生生产带来了生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一、合理轮作 高粱忌重茬和迎茬,重迎茬病虫害加重,尤其是黑穗病及炭疽病加重,此外,重茬还不利于合理利用土壤养分,使高梁茬养分不均衡,使植株生长发育变差,产量降低。实行合理轮作可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高粱的适应性和耐瘠薄力较强,以多种作物做前茬都可获得较好产量,但是不同的前茬,产量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前茬以大豆最好,其次是玉米、花生、马铃薯等作物。  相似文献   

18.
西瓜套种花生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开始.我站就进行了双膜西瓜套种花生的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膜西瓜套种花生种植模式.既保证了西瓜提早上市.获得较高效益.同时又收获了一茬花生。这种种植方式在精细管理条件下。每667m^2可产西瓜4500kg左右、花生360kg左右,产值在4000元以上,是一种高产、高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7,(5):825-828
为明确不同土壤处理除草剂对花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田普45%微囊悬浮剂·二甲戊灵乳油1.950 kg/hm~2和48%仲丁灵乳油3.375 L/hm~2这2种除草剂对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对总杂草株防除效果也较好,而且相应小区花生产量与人工除草小区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小区,且对花生及下茬作物的生长发育无药害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探究水稻秸秆还田对后茬花生形态、生理及品质特征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春季水稻和秋季花生轮作模式,设置秸秆还田和不还田2个处理,肥料减施为525 kg/hm2。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在植株形态方面能提高花生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和干物重;叶片生理方面能提高花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产量构成方面能提高单株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双仁果率、饱果率;籽粒品质方面能提高籽粒粗脂肪和油酸含量。因此在适合水稻和花生轮作栽培模式的地区,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不但有利于后茬花生生长,而且有利于花生后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此项栽培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