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机磷溶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扁穗雀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扁穗雀麦根际溶磷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测定其溶磷、分泌IAA能力及对扁穗雀麦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不同无机磷底物具有选择性,以磷酸钙为磷源时,筛选的溶磷菌株都有溶磷活性,其中Br17的溶磷活性最高;以磷酸铝为磷源时,只有Br1、Br7与Br8具有溶磷活性,其中Br7溶磷活性最高。IAA测定结果显示Br4、Br8、Br17与Br24具有较强IAA分泌能力,添加生长素前体物质色氨酸时菌株分泌IAA能力增强。对培养基pH分析发现,筛选的8株溶磷菌株都为产酸型微生物。将纯化后的溶磷菌接种到扁穗雀麦无菌苗,对根长、根数、株高以及生物产量等性状考察发现接种Br8、Br13、Br17与Br24菌株对扁穗雀麦的根系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主根变短,根数变多。接种Br7、Br8、Br13与Br24菌株促进扁穗雀麦株高增高、产量增加。综合分析,Br24在贵州地区的应用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生境巨菌草(Pennisetum sp.)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明确促生菌株的促生特性,本试验采用菌株16S rDNA全序列分析法,对5个不同生境的巨菌草中内生细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以溶磷、固氮、产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和抑菌活性等为筛选标准,对初筛菌株进行多项促生活性测定。本研究中,从巨菌草植株中共分离得到187株内生菌株,其中86株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占全部菌株的46%,菌株XJ-4产IAA的能力最强,分泌的IAA浓度为30.13 mg·L-1;47株具有溶磷能力,占全部菌株的25%,菌株FJ-23,FJ-15溶磷能力最高,分别为7.10 mg·L-1和7.35 mg·L-1;128株可以在Ashby无氮培养基中正常生长,表明64%的巨菌草内生细菌都具有潜在的固氮能力;34株可以在产铁载体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表明18%的菌株产铁载体;试验中,80%以上的内生细菌对1种或者多种指示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SX-21,SX-30,SX-1,NY-10表现出对3种指示菌的广谱性抑菌活性,菌株SX-30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达到30 mm。供试菌株共产生了23种遗传图谱类型,通过对每种图谱类型的代表性菌株进行16S rDNA全序列分析,23株菌株分别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根瘤菌属(Rhizobium)、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巨菌草中具促生特性的内生细菌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可为进一步构建巨菌草促生菌菌群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为增强紫花苜蓿‘新牧1号’(Medicago sativa L.‘Xinmu 1’)的耐旱性,以分离筛选自青海乌兰干旱沙地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根际的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WL520对紫花苜蓿进行灌根处理,并测定菌株生物活性。通过平板对峙、透明圈法测定菌株拮抗、抑菌酶活性;测定菌株耐旱性及产IAA、固氮活性;采用16S rDNA及gyrB基因测序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并测定干旱胁迫下,菌株促紫花苜蓿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菌株WL520对2种病原真菌表现出拮抗活性,可产生4种抑菌水解酶;并表现出较强耐旱性、产IAA及固氮能力;分子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与干旱胁迫(D)相比,菌液灌根(DB)后,紫花苜蓿株高、根长及鲜重提高,叶绿素及SOD含量提高,MDA含量下降。因此,干旱胁迫下,菌株WL520对紫花苜蓿具有显著促生效应,本研究为挖掘高原微生物资源及促牧草生长提供了优异菌株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根、茎、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挖掘其中抗逆性强且具有促生潜力的菌株。采用8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内生放线菌124株,结合传统形态学观察,选取32株代表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检测其耐盐、耐碱及耐旱性,同时对其产生长素(IAA)、铁载体和溶磷等促生能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2株菌均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菌株对盐浓度的耐受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有6.3%的菌株达到了嗜盐的程度。培养基pH由7.0向碱性和酸性变化均导致菌株生长率降低,由100.0%(pH 7.0)降低至3.1%(pH 5.0、pH 11.0)。PEG浓度增加至25%时,菌株生长率降低至56.3%,当PEG浓度达到35%时,菌株均不能正常生长。65.6%的菌株能够分泌IAA,50%的菌株具有产铁载体的能力,25%的菌株具有溶磷能力。该结果表明,链霉菌属是塔里木盆地甘草内生放线菌的优势菌群,不仅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也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饲用玉米根际促生菌资源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玉米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并明确其功能特性;以玉米根系及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溶磷菌与固氮菌,测定所选菌株溶磷能力和固氮酶活性,并测定其产IAA的能力,从中筛选综合性能优良的菌株,在此基础上,运用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优良菌株的种属。结果表明:玉米根际有大量PGPR菌,分布特征表现出根表(RP)根表土(RS)远根土(NRS)根内(HP)的数量分布规律,呈根际效应。最终获得262株PGPR菌,其中固氮菌48株,溶解无机磷细菌108株,溶解有机磷细菌106株,有分泌IAA能力的菌株15株。筛选出综合性能优良、有进一步开发应用潜力的菌株7株。经鉴定其中3株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2株为Bacillus subtilis;Klebsiella oxytoca和Bacillus megaterium各1株。  相似文献   

6.
正高加索三叶草(Trifolium ambiguum Bieb.又称库拉三叶草),是豆科三叶草属中唯一具有地下根蘖和利用根蘖进行强克隆性生长的多年生长寿命草种,草原产于寒冷的高加索山地、土尔其东部和伊朗北部。由于当地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该三叶草具有很强的耐寒和抗旱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高加索三叶草的超长寿命、极强的抗逆性、耐牧性、根蘖的快速扩展、极强的克隆繁殖能力、较高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7.
三叶草根际溶磷菌溶磷及分泌IAA能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朱颖  姚拓 《草原与草坪》2012,32(5):36-40
为了获得优良的菌株资源,采用溶磷圈法、钼锑抗比色法和Spot、S2比色法,定性、定量测定了分离自三叶草根际10株溶磷细菌的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激素(IAA)的能力,结果表明:各菌株在PKO无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增量在106.63~666.01mg/L(P<0.05),菌株ls1-3有效磷增量最大;各菌株在蒙金娜有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增量在0.32~58.42mg/L(P<0.05),菌株lhs11有效磷增量最大;有些菌株既能溶解无机磷,又能溶解有机磷,如菌株lhs4和lhs11;有些菌株能溶解无机磷,但无溶解有机磷的能力,如菌株ls1-3和ls1-5。除3个菌株(ls2-11、ls2-16和ls3-2)外,其他菌株都能分泌IAA,分泌量在0.36~20.39mg/L(P<0.05),菌株ls3-5分泌能力最强(20.39μg/mL)。菌株ls1-3、ls2-3、ls3-5、lhs4和lhs11有望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蒙古黄芪内生菌的促生功能,挖掘优异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前期从蒙古黄芪品系甘芪 1 号根中分离纯化的 20 株内生细菌菌株(B1~B20,GenBank 序列收录号 OM938262~OM938281)为研究对象,以纯培养液为对照(CK),利用 Salkowski 显色法对产吲哚乙酸 (IAA)功能菌株鉴定,然后对优异菌株的培养条件进一步进行优化研究。【结果】甘芪 1 号根可培养内生细菌菌株,有 12 株菌株较 CK 有明显 Salkowski 显色反应,测量各菌株产 IAA 浓度依次为 B16>B18 >B10>B20>B8>B13>B11>B3>B4>B6>B1>B17,产 IAA 浓度范围为 2. 74~26. 48 mg/L,平均 10. 10 mg/L,其中 B16 高稳产 IAA(GenBank OM938262),平均产 IAA 浓度高达 26. 48 mg/L,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产 IAA 的水平。培养条件优化显示,B16 菌株培养最适温度为 15~25 ℃,在浓度为 0. 1%~7% 的 NaCl培养基均能正常生长,最适 NaCl浓度为 1%,最适 pH 为 7. 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胨 。 培养条件优化后 B16 增殖及 IAA 产能较优化前分别极显著提高 28. 6% 和 53. 5%。【结论】蒙古黄芪根内生细菌中产 IAA 菌株比例较高,是优异豆科药用植物微生物资源宝库, 且筛选到一株高稳产 IAA 菌株 B16,经过培养条件优化可达到 40. 658 mg/L,是有较大的生态调控利用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挖掘耐盐碱菌种和研发生物改良制剂是治理退化盐碱草地和开发利用盐碱荒地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不同盐碱浓度下液体培养基其菌株浓度,功能性培养基测定其促生特性,定量测定其促生产物;纸培养基法验证菌株对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燕麦(Avena sativ)、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及小黑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生长的影响,旨在对DP12,DP15,DP28和DP29进行促生性分析。DP12,DP29初步鉴定为Enterobacter hormaechei,DP15为Serratia fonticola,可在7%盐浓度或pH12条件下生长。4株菌有溶磷、产IAA和有机酸能力;DP15,DP29有解钾能力;DP12,DP15,DP29可固氮和分泌铁载体。DP12,DP15,DP29可促进达乌里胡枝子、小黑麦和燕麦生长及鲜重的增加;DP28可促进达乌里胡枝子和燕麦生长和鲜重的增加;DP12和DP28对苜蓿具有促生作用。4株根际细菌为中度耐盐菌,兼具多重促生特性,为后期开发牧草专用生物...  相似文献   

10.
苜蓿根瘤菌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素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对甘肃庆阳、天水、定西、武威和甘南5个不同生态区域栽培的陇东苜蓿和阿尔冈金苜蓿根瘤菌资源进行调查、分离和纯化,获得730多个分离物。分离物回接到原宿主植物检测其促生能力,筛选出29个较好的根瘤菌株,对其溶磷、分泌植物生长素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都能够溶解有机磷(蛋黄卵磷脂EYPC),而不能溶解无机磷[Ca3(PO4)2];均能够分泌植物生长素(IAA),其中34.5%分泌能力较强,55.2%分泌能力中强,10.3%分泌能力较弱,分泌IAA的菌株数量比率高于禾本科根际分泌IAA菌株数量比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琥珀酸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uccinicans)对非生物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的缓解效应,本试验研究了菌株DSM4002的生物学特性,并在盆栽条件下,分析了干旱(维持相对含水量(30±5)%处理7 d和14 d)、低温(4℃处理3 d和7 d)和盐胁迫(150 mM NaCl处理5 d和10 d)下根际接种DSM4002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SM4002具有分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溶磷和产铁载体能力,对壮观霉素、卡那霉素等具有抗性,对氯霉素敏感。同时,接种DSM4002能够提高正常生长、干旱、低温和盐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的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综上,琥珀酸黄杆菌促进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与其自身具有分泌IAA、溶磷和产铁载体能力有关,而且它能够调节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平衡,从而增强多年生黑麦草的抗旱、抗寒和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优良的解钾菌(KSB)并明确其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硅酸盐细菌培养基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2株具有高效解钾能力的菌株。通过细菌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2株解钾菌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和耐寒短杆菌,命名为XLT-4和XLT-7。2株菌株均具有产吲哚-3-乙酸(IAA)、铁载体和溶磷能力。接种XLT-4和XLT-7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干鲜重,以及根系活力、叶片的磷、钾和粗蛋白含量,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此外,接种2株解钾菌还提高了紫花苜蓿根际土壤酶活性和速效钾含量。本研究获得的2株解钾菌在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开发微生物制剂的优质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3.
凌宇  冯启佳  孙小艳  范吉标  谢燕 《草业科学》2022,(11):2297-2306
盐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生长,根际促生菌(PGPR)可与植物密切互作,从而缓解盐胁迫并促进植物生长。本研究以滨海盐碱地植物的根际土为研究对象,用平板划线法在含盐培养基上筛选高耐盐的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种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从盐碱地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根际土壤中共筛选到耐盐菌27株(包括12株细菌菌株和15株真菌菌株);其中吲哚乙酸(IAA)高产菌1株(Z7),产IAA菌10株(X1、X2、X8、X10、X11、X12、Z2、Z3、Z9、Z13),溶磷菌5株(X1、Z2、Z4、Z5、Z14);最终筛选出6株耐盐促生菌株(X8、X11、X12、Z3、Z7、Z9)进行外源添加试验,研究其对狗牙根生长及耐盐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否处在盐胁迫条件下,菌株X8、X11、X12、Z3、Z7均能不同程度地促生,主要表现为促进狗牙根根长及地上和地下部鲜重;菌株Z9虽然在非盐胁迫条件下无明显促生表现,但是在盐胁迫下,能提高狗牙根根长和地下鲜重的27.5%和85.2%。盐胁迫下,6株候选菌株对根长和地下鲜重效果更好,增长率分别为3.3%~32.0%和29.0%~...  相似文献   

14.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重金属吸收的能力。因此,将PGPR作为土壤修复菌接种到具有较大生物量的植物根际,对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镉污染地区的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0株耐镉菌株,根据其分泌吲哚乙酸(IAA)、溶磷、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铁载体及促生试验结果,选取2株具有PGPR特性的菌株接种到耐镉性不同的两种一年生黑麦草品种IdyⅡ和Wasehope中,测定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和镉吸收积累的影响。当土壤镉含量为(19.5±0.42) mg·kg-1时,分别接种Pi01和Ma02,结果表明:镉处理下,接种2种菌株后两种一年生黑麦草的生物量和镉积累量均显著提高(P<0.05);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根际土壤镉有效态含量增加。因此,接种筛选出的2种PGPR能够促进黑麦草生长,增加其对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黄芪根际促生菌(PGPR)筛选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获得黄芪根际PGPR菌株并明确其促生特性,可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黄芪的根瘤、根系及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根瘤菌与溶磷菌,测定根瘤菌固氮酶活性、溶磷菌株的溶磷能力及分泌3-吲哚乙酸(IAA)的能力,从中筛选出综合性能优良的菌株,并运用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优良菌株的种属。结果发现,溶磷菌数量的分布具有根系表面(RP)>根表土壤(RS)>远根土(NRS)>根内(HP)的规律,有明显的根际效应;经分离纯化获得76 株PGPR菌,其中根瘤菌1株、溶解无机磷菌株42 株和溶解有机磷菌株33 株,其中可分泌IAA能力的溶磷菌株有7株;筛选出综合性能优良,有进一步开发应用潜力的溶磷菌株7株,根瘤菌1株,经鉴定溶磷菌中3株为Pseudomonas sp.,3株为Bacillus sp.和1株为Klebsiella oxytoca,根瘤菌为Rhizobium sp.,这为研制生物菌肥提供优良菌种,同时丰富优良根际促生菌资源库。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产硫化氢细菌阻控牧草吸收重金属、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从生长在矿区污染地的苜蓿中分离纯化产硫化氢细菌,根据菌株生理特性、产硫化氢能力、铅镉抗性以及吸附铅能力筛选高效菌株,然后以某农田受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高效菌株对紫花苜蓿生长及阻控苜蓿吸收Pb的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从生长在矿区污染地的苜蓿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高产硫化氢细菌Sar15,其具有合成吲哚乙酸(IAA)、铁载体和脲酶的特性,在溶液条件下能显著降低Pb2+的浓度(60%)。经16S rDNA分析将菌株Sar15归属于彭氏变形菌。菌株Sar15能够在紫花苜蓿根部定殖。与不接菌对照相比,菌株Sar15能显著增加受污染农田中生长的苜蓿地上部和根部干重、显著降低其Pb含量。菌株Sar15使得苜蓿地上部和根部Pb含量分别降低43%和45%。并且该菌株能够提高紫花苜蓿根际土壤pH和酶活性,降低根际土壤有效态Pb含量,减轻Pb对紫花苜蓿的毒害。Sar15处理具有修复中度Pb污染土壤、保障牧草安全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PKO无机培养基,从地八角根际分离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通过溶磷圈法筛选出7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利用钼蓝比色法对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溶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筛选的菌株分解磷酸钙的能力差异不大,溶磷量在123.37~135.23μg/mL之间,各菌株的溶磷量与分泌有机酸量、培养介质pH值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各菌株均具有分泌IAA能力,大多数菌落呈淡黄色或乳白色、不规则、不透明、扁平、无色素;除1株菌表现为中性外,其他6株表现为产碱性;所有菌株在以甘露醇、蔗糖、1/2甘露醇+1/2蔗糖、葡萄糖、木糖、麦芽糖取代蛋白胨的碳源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其中,DBR2菌株经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肠杆菌。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了给甜樱桃微生物肥料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优良菌株资源。本文从马哈利樱桃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52株细菌,通过保绿法和萝卜子叶增重法进行IAA产生菌的筛选,并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明确分类地位,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产IAA的能力,并对最佳碳氮源、产素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52株菌中B20产IAA能力最强,经鉴定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其最佳产素的培养条件为:采用10%的装液量在温度为30℃、转速为150 r? min-1的条件下培养40h,最佳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粉。首次研究发现阿氏芽孢杆菌具有IAA产生能力,菌株B20具有作为功能微生物肥料研发的潜力,可进一步对其进行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葛藤(Pueraria lobata)根际分离出8株具有较强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溶磷圈法测定菌株的HD/CD值(溶磷圈直径HD,菌落直径CD)在2.14~6.73,液体振荡培养下菌株对磷酸钙的溶解量在72.28~159.15mg/L,菌株培养液pH值较初始培养基的pH值7.0均下降。菌株GTR2和GTR15溶解磷酸钙(分别为159.15mg/L、138.72mg/L)及分泌IAA能力(分别为12.71mg/L、14.44mg/L)均较大,且均为碱性菌株,能在甘露醇等多种碳源上较好生长。综合各菌株的溶磷及分泌IAA能力,菌株GTR2和GTR15有望成为高效微生物磷肥接种剂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20.
为从高寒草甸优势牧草(蒿草、珠芽蓼)根际筛选具有优良促生特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探寻其根际分布规律,并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支撑。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筛选根表土(RS)、根表面(RP)和根内(HP)细菌,用点接种法在选择培养基(Pikovaskaia's 培养基、蒙金娜、无氮培养基)中复筛具溶磷、固氮特性菌株;采用钼蓝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量、固氮酶活性和分泌植物激素[PHs: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反式玉米素(t-Z)]含量。结果表明:共筛出细菌68株,复筛出溶磷固氮PGPR 43株;其中,溶解无机磷菌17株(溶磷量:9.39~94.79 μg·mL-1),溶解有机磷菌22株(溶磷量:10.37~72.82 μg·mL-1),固氮菌30株[固氮酶活性:3.79~3193.07 nmol (C2H4)·h-1·mL-1];分泌IAA菌26株(IAA含量:0.24~69.98 μg·mL-1),分泌GA3菌32株(GA3含量:0.34~68.87 μg·mL-1)和36株分泌t-Z菌(t-Z含量:0.11~47.59 μg·mL-1)。植株根际促生菌PGPR均表现出根表面RP区细菌数显著高于根表土RS和根内HP区,珠芽蓼根际筛选出的PGPR多于嵩草根际;蒿草PGPR溶解有机磷能力强于珠芽蓼根际PGPR,但溶无机磷PGPR数目和能力相反。分泌植物激素PHs菌株在能力和数量上均表现出t-Z>GA3>IAA的趋势。因此,优良溶磷菌(ZNRS2、SNRP2、ZKHP3、ZKRP1),优良固氮菌株(SKRP2、SNHP1、ZNRS3)和优良产植物激素PHs菌(SKHP3、ZNHP2、ZKRS2、ZKRP1、ZKRP2)可用于后期微生物肥料制作和相关研究,其中ZKRS2的促生功能较多,可进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