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对中蜂危害很大,也是广大中蜂养殖者最头疼的疾病。我养意蜂30多年,同时也养中蜂,2015年我的中蜂群发展到40多箱,蜂群很强,我暗自欢喜,结果中囊病一来,飞的飞逃的逃死的死,最后只剩十来箱。我对养中蜂丧失了信心,干脆全养意蜂。2016年1月,我把中蜂和意蜂一块运到贵州安顺春繁、采油菜,将中蜂放在亲戚家饲养,我只管意蜂。中蜂到贵州同样也发展不起来,  相似文献   

2.
我饲养意蜂30群,中蜂40余群,定地加小转地饲养。相比之下还是中蜂好,中蜂节省饲料,省人工,成本低,适宜于广大业余养蜂爱好者饲养。但是,近两年来,在广东南部地区中囊病经常发生,有的甚至全场垮掉。我养的40来群中蜂也患了此病。我从杂志上寻找药方,也购买了不少治中囊病的药物,用后稍有好转,但很容易复发。后来我把全场分为三个区,一是病区,二是考察区,三是安全区。病区治疗,换上新箱新脾;考察区经过一段时间再转场,侥幸保存下一部分蜂群。中囊病的确给我带来了不少麻烦,让我感到十分苦恼。治中囊病的特效药何时能出现呢?我垦切盼望“中囊妙…  相似文献   

3.
施根吉 《蜜蜂杂志》2006,26(4):20-21
我从1972年开始饲养中蜂,只限养在7~10群,一半过箱用新法饲养,一半仍用老法木桶饲养。也就是养中蜂受了益,我才弃教养蜂直至现在。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养意蜂,但仍然扶持了多位亲友养中蜂,教他们的方法当然也是一半新法过箱饲养,一半老法桶养。多年来通过两种方法并用,我从中观察出不少问题,悟出了不少道理。1为什么新法饲养的群势都比老法饲养的群势小?每年秋繁结束,冬天蜂群定群时,箱养的中蜂群势普遍小于用木桶或箩筐饲养的中蜂群势。本人认为有如下原因:1)箱养中蜂因摇蜜、检查时经常开箱,扰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2)箱养中蜂一般像意蜂那…  相似文献   

4.
<正>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来信搅扰你们,希谅!我是安徽休宁县溪口镇长丰村人,现年70岁有余,一直在家务农。家乡所在的皖南山区植被良好,自古就有人用杉木自制蜂箱养中蜂,种源也还可以。20世纪60年代,我便认识到养中蜂是农村的一项经济来源,当时也因养蜂创出了一些小业绩,从此与蜜蜂打交道多年,成了一位中蜂痴迷者。后因"中囊病"暴发而垮场,继而改养意蜂,但爱好中蜂之心总不能放下。后来改革开放,国  相似文献   

5.
<正>一直以来,我养中蜂。今年5月,蜂场飞来一群意蜂。前辈说蜂来带财,因此,我用只旧箱子将其养了起来,并好生侍候。我总结了以下三点:一是只要意蜂脾上蜜足就不会"意盗中"。要是养了意蜂,中蜂就要注意开箱时间,起盗一般发生在秋季,因为那时蜜源不好。二是中蜂交尾群被意蜂盯上也不可怕。前些日子,  相似文献   

6.
施根吉 《蜜蜂杂志》2000,(11):17-18
可以说,如果不是70年代全国暴发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并蔓延至今,说不定中蜂产业大军已驰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与意蜂一道逐蜜中原了。我从1972年至1979年专门饲养中蜂的这8年中,受到3次中囊病的摧残。1980年后,我改养意蜂,也饲养少量中蜂做试验。从1972年到现在近30年来,已记不清遭受中囊病袭击的次数了,下面谈谈与中囊病无数次遭遇中的一点体会。1急性中囊病和慢性中囊病1.1急性中囊病的发生,几乎是全场蜂群同时染病,整脾封盖前的大幼虫全部死亡,很像意蜂茶花期蜜蜂严重中毒时大面积…  相似文献   

7.
<正>贤妻说我爱蜂胜过爱她,我笑笑,算是默认。近年来,为给自己退休后找一件退而不休的事做,我养起了蜜蜂。都说"初养中蜂难,久养意蜂烦"。始学3年,中蜂、意蜂都养失败。因此,至亲的人都说我不是养蜂的"那块料";昔日的失败成了近5年的成功之母,中蜂、意蜂兼养,繁蜂卖蜜多管齐下,也颇有收获,实打实地赚取了薪水外的另一份不菲的劳动收入。  相似文献   

8.
都说养蜂是甜蜜的事业,但我的养蜂之路吃的苦头比甜头多。以前年轻想赚钱,别人说什么好就上,没有搞懂。说意蜂好咱就养意蜂,说中蜂好咱就养中蜂,规模从几十群到200箱。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有时真想哭,甚至想把蜂一把火烧了。自从参加了龚凫羌教授的全国养蜂提高班学习后,苦尽甘来,我的养蜂技术可谓是突飞猛进。要是十几年前认识龚老师,那该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一名养蜂爱好者,业余养中蜂10年,但当时经验不足,发现中蜂抗病能力差,因囊状幼虫病导致整个蜂场都垮了,于是我后来开始尝试定地饲养意蜂。我于1995年早春的时候购买了2箱意蜂,当年就发展到了20箱。但是却发现这个意蜂蜂种的蜂王浆产量并不理想,只有70~80 g。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福建农林大学蜂学系的周冰峰老师,他向我推荐浙江萧山洪德兴蜂场的种王做母本,当时洪德兴的女儿洪燕说我的蜂场蜂王浆产量太低,购买种王也不会起太大的作用。接下来我在浙江农大购买了1只种王做父本。  相似文献   

10.
《蜜蜂杂志》2021,41(11)
正我是"九○后"四川达州达川区人,在浙江嘉兴秀洲区工作,业余时间痴迷养中蜂。以前老家有土法养蜂,2016年我在浙江开始独立尝试学习活框饲养,用的意标箱,但一直养不好,蜜蜂经常生病,蜂蜜产量也不高,发现意标箱不适合养中蜂。2017年,看到蜂友频频发出来的那些一整框的封盖成熟中蜂蜜脾,我好生羡慕。我问是什么箱型,蜂友说是四川农业大学龚凫羌教授早在1989年就发明了的GN中蜂专用箱,还告诉我龚教授正在举办全国养蜂提高班,好评如潮。我当下就有报名参加的冲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地意蜂、中蜂混杂饲养,不仅因盗蜜毁掉中蜂群,而且蜂病交叉感染致使中蜂患病率提高。中蜂欧洲幼虫腐臭病来势较猛,虽比中蜂囊状幼虫病致死率低,稍不注意损失也不轻。一、观察诊断欧洲幼虫腐臭病是蜜蜂幼虫在封盖前被细菌感染死在巢房中。发病蜂群数量多,走近蜂场会闻到一股怪味,老式桶养中蜂如果群势下降许多,见不到死蜂死幼  相似文献   

12.
<正>我一生与蜜蜂结缘1972年开始养中蜂,1980年改养意蜂至今。既然养意蜂,那又为何谈中蜂呢?1缘何说中蜂我家住大别山南麓的丘陵地带,面朝南,一马平川,接长江北岸,属鄂东平原。背后10 km处便是大别山高山区。这里的中蜂资源十分丰富。儿时在山区的舅舅家吃过中蜂蜜后,那香甜润口的蜂蜜味,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曾忘怀。直至1972年,我才如愿以偿地买到1群中蜂开始饲养。其中经历了1976年与1979年的2次中蜂囊状幼虫病折腾,于1980年改养意蜂。这7  相似文献   

13.
正都说"初养中蜂难,久养意蜂烦"。养中蜂,防"一明"查"两暗"很关键。"一明"是防胡蜂;"二暗"是指查中囊、除巢虫。一、三招防胡蜂第一招是入夏后,箱箱上巢门隔王片,既防盗群又防胡蜂进箱;二招是食诱胡蜂。胡蜂贪食蜂蜜,将一些淘汰的巢  相似文献   

14.
<正>本人业余养蜂,退休后饲养中蜂80群,常年在湘南小转地放蜂,虽然辛苦却自得其乐。但养中蜂有三怕:怕意蜂盗袭,怕中蜂囊状幼虫病,怕巢虫危害。2009年、2011年,我的蜂场两次遭到意蜂盗袭,损失惨重。于是我冥思苦想,研制防盗器。我的设想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盗蜂阻挡在蜂箱巢门之外;一是把盗蜂"侦察兵"诱进一个小空间"拘捕"。以杜绝后续来更多的盗蜂。然而,动手制作,谈何容易。有时是设计不合理,做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盗蜂,最怕的是意蜂盗中蜂,俗话说:中盗意盗不了,意盗中不得了。2014年3月底,我地油菜花进入花尾,各箱贮蜜充足。我有2群中蜂较弱(4框),相距100 m左右一养意蜂的有5群蜂,其中有一特强群(12框),大多数采集蜂"失业"。4月1日早晨,2群中蜂成为意盗蜂袭击的目标,巢门已攻破,中蜂已无抵抗者。怎么办?我采取的第一措施:缩小被盗群巢门,盗势未  相似文献   

16.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危害中蜂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流行迅速,危害严重,20世纪70年代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暴发、蔓延,致蜂群损失过半。此后该病虽有所缓和,但在中蜂产区仍不时呈点、片发生,对中蜂生产的威胁极大。由于目前国内对"中囊病"还没有一种有效药物,因此抗"中囊病"蜂种选育就成了防治"中囊病"唯一有效的途径。国内抗"中囊病"蜂种选育,福建农林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在20世  相似文献   

17.
我在饲养中蜂意蜂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定地饲养以养中蜂为好。意蜂易患蜂螨及腐臭病。特别是蜂螨较为严重,二者都很难彻底根治。中蜂抗病力强,不易患病,蜂螨也很少发生。意蜂要加入巢础。否则就造不出较好的工蜂巢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长江以南,蜂群度夏是个"坎",弄不好蜂群发展受影响。图1是6月6日15:00,我在自己的蜂场拍摄的图片。天气背景是雨后初晴,当日气温19~33℃;箱内群势是中蜂"意标"4脾蜂,继箱置框;巢箱留空,以便通风。1箱内闷热一般来说,"意标"养3~5脾蜂空间是足够的。由于我以往养过意蜂,空闲的继箱便充分利用起来。我做过"脾摆巢箱,继箱留空"和"脾摆继箱,巢箱留空"2种尝试。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是一名基层养蜂员,1965年开始新法饲养中蜂,1974-1984年专业养意蜂,20年多的定地加小转地中蜂和西蜂并养,利用西蜂清理中蜂巢脾上的巢虫和患有"中囊病"巢脾上的死蛹,进行中西蜂营养杂交育王,越冬时抽出中蜂老脾利用脾上贮存的花粉给西蜂春繁期间育虫,流蜜高峰期用西蜂巢脾给中蜂群贮蜜,用西蜂出房子补给中蜂的弱群和幼虫病群。  相似文献   

20.
陈世振 《蜜蜂杂志》2011,31(11):24-25
《蜜蜂杂志》2006年第10期刊出了《九万只中蜂“扎寨”民宅的启迪》一文,读后深有感触。几年来我总在考虑这个问题,一个强大的意蜂群也不过六万只蜜蜂,而一个中蜂群竞能达到九万只之多,真是个奇事,其中必有原因。该文最后提出应制造出符合中蜂居住的原生态蜂箱。我先养意蜂,后从2004年秋开始养中蜂至今,7年来年年都养出问题,后来只把养中蜂作为一种观赏、休闲娱乐活动,但养不好王,也养不强,起不到观赏效果,也不会愉快,只有灰心。我把问题归为“中西蜂之战”的原因,后我又想福州肯定也有意蜂,为什么中蜂也能自成强群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