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城市大规模污泥处理提供技术依据,达到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目的,采用动电技术与吸附法联合处理,考察电压梯度、阴极区pH和去除时间等因素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铅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污泥中去除前后的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铅去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阴极区pH 10、电压梯度2.0V/cm和去除时间为10d;经测试,污泥中重金属铅的含量由579.1mg/kg降至232.8mg/kg。城市污泥经该工艺处理后可达国家酸性土壤标准。  相似文献   

2.
不同pH条件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不同pH条件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春、夏两季经稳定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泥进行人工pH梯度模拟,研究不同pH条件下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规律及不同pH条件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重金属元素在污泥样品中的含量差异比较明显,Zn最高,其次是Cu,Cd最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Cu、Zn、Pb、Cd的生物有效性与pH值有所关联,对于同种元素而言,pH值越低的污泥,其所含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高。污泥的pH值大小顺序正好与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强弱顺序相反。[结论]该研究为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物沥滤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污泥的处理方法,生物沥滤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污泥农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污泥高水分含量和存在重金属已成为影响我国污泥处置与资源化的重要"瓶颈"。生物沥浸技术被证实是一种即可以有效去除污泥重金属,同时显著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生物方法。本文较系统介绍了目前我国污泥深度脱水的几种方法及生物沥浸处理技术在污泥处理上的优势,生物沥浸法促进污泥深度脱水和重金属去除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影响因素。以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00 t污泥的生物沥浸处理———高温发酵堆肥的实际工程为例,阐述该工艺的技术参数、污泥处理及其后续堆肥和土地利用的效果。连续2年多的生产性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经生物沥浸处理的污泥可不加任何絮凝剂能一步机械脱水到含水率60%以下,呈土黄色无臭的半干化饼状。且污泥干基有机质、热值和氮磷养分含量几乎不变,利于后续资源化(如土地利用、焚烧等),处理成本低廉,同时压滤水水质较好,可就近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污泥生物沥浸技术是一项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探讨采用大平2号蚯蚓生物处理废纸脱墨污泥的最佳工艺条件、污泥重金属和肥效等变化,以及蚯蚓对污泥重金属的吸收或富集作用,结果表明,在脱墨污泥∶大豆秸秆∶稻壳(大豆秸秆、稻壳为辅料)质量比为100∶1∶1条件下,蚯蚓生物处理脱墨污泥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0 d,最佳蚯蚓投放量为20 g/500 g污泥;最佳工艺条件下,蚯蚓生物处理污泥Cu、A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3%、57%,污泥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分别上升25%、75%、10%;蚯蚓对于污泥中Cu的吸收系数K=0.47,对As的富集系数K=1.73,蚯蚓对脱墨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能力AsCu。  相似文献   

6.
测定合肥市及周边蚌埠,阜阳,黄山,宿州等城市7个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反应器活性污泥及污水中5种重金属Pb, Cr, Cu, Zn, Cd的含量;计算污水处理厂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及污泥重金属去除负荷;参比安徽省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全球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平均值,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污泥中重金属作毒性分析、污染程度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对比国家污泥农用标准,给出污泥农用建议。结果表明不同背景值下,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差异较大,以安徽省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为背景值评价,单因子Cd的污染程度“极强”,使潜在生态风险处在“很强”范围;以全球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为背景值,评价潜在生态风险只有部分样品处在“很强”范围。  相似文献   

7.
测定合肥市及周边蚌埠,阜阳,黄山,宿州等城市7个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反应器活性污泥及污水中5种重金属Pb,Cr,Cu,Zn,Cd的含量;计算污水处理厂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及污泥重金属去除负荷;参比安徽省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全球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平均值,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污泥中重金属作毒性分析、污染程度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对比国家污泥农用标准,给出污泥农用建议。结果表明不同背景值下,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差异较大,以安徽省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为背景值评价,单因子Cd的污染程度"极强",使潜在生态风险处在"很强"范围;以全球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为背景值,评价潜在生态风险只有部分样品处在"很强"范围。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是污泥农用的主要障碍,将氧化硫硫杆菌作为去除重金属的功能微生物,对贵州省贵阳市7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样品分别进行15 d的生物沥浸处理,对整个生物系统中的pH值、污泥中所含的Pb、Cd、Cr、Zn、Cu等重金属物质的去除效果以及所含有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营养物质含量的损失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系中pH值在沥浸后160 h开始下降; pH值的下降增强了重金属物质的迁移,有利于重金属物质的去除,也有利于除去污泥中的病菌,同时体系中S0的生物转化率缓慢提高,生物沥浸结束后,样品中Pb、Cd、Cr、Zn、Cu的去除率分别为45. 31%~65. 11%、58. 57%~78. 67%、64. 28%~84. 41%、85. 78%~91. 64%、21. 20%~61. 87%,而污泥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平均损失率分别为8. 63%、7. 02%、40. 14%、12. 78%,污泥剩余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满足CJ/T 309—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标准的标准值。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现在污泥的处置主要包括农用、填埋、焚烧、排海等方法,而污泥农用是最古老、最经济、最主要的处置方法。污泥中的有机腐殖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但是它施用于土壤的最大障碍就是其中的重金属含量问题。目前.去除城市污泥重金属的主要方法有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其中植物修复法用来消除有毒有害源,可以美化环境,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的环保修复方法。植物修复土壤中重金属,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是限制污泥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污泥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及其生物迁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用BCR顺序提取法浸提堆体中各种形态重金属,研究堆肥过程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变化规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Zn、Cd外,城市污泥中Cu、Ni、Cr、Pb主要以可氧化态及残渣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低;堆肥处理改变了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使污泥中的酸溶态及可还原态的重金属向更稳定的可氧化态及残渣态转变,显著降低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堆肥结束时Cu、Zn、Ni、Cd、Cr、Pb六种重金属残渣态含量比堆肥初始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达6.3%、6.7%、22.0%、15.2%、11.0%、40.5%;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与DOC含量相关性显著,而与OM相关性不强;pH主要影响可还原态及生物有效态重金属的分布,与其他形态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离子对污水生物处理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重金属离子对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效果、污泥结构及特性、污泥微生物生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对污泥微生物毒性表征测定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曾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42-4543,4575
[目的]研究重金属Hg2+和Cd2+对活性污泥系统处理能力的复合影响。[方法]以污水处理厂污泥回流池中的絮状活性污泥为材料,使用人工配制废水,加入不同浓度的Hg2++Cd2+曝气培养20 h后,每隔5 h对出水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重金属Hg2+和Cd2+的复合影响表现在MLSS和COD去除率的下降。随着试验组重金属浓度增加和试验时间的延长,Hg2++Cd2+各试验组出水的COD和MLSS等均有显著影响。[结论]Hg2+和Cd2+这两种重金属降低活性污泥的活性及其污水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城市污泥的利用途径。[方法]利用赤子爱胜蚓、大平2号、威廉环毛蚓3个蚯蚓品种处理城市生活污泥,以未接种蚯蚓为对照(CK),研究接种不同品种蚯蚓的污泥理化性质、氮、磷、钾含量、重金属含量以及蚯蚓生物量的变化。[结果]3种蚯蚓对污泥的矿化、降解能力基本一致。接种赤子爱胜蚓、大平2号及威廉环毛蚯蚓城市污泥的p H,均低于CK,城市污泥的氮、磷、钾含量均较CK增加,污泥中重金属含量降低。试验结束后,3种蚯蚓的生物量无差异显著。[结论]利用蚯蚓处理城市污泥是一条无害化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漳州东墩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污泥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碱破解法提取腐植酸,添加到鸡粪中制备污泥腐植酸有机肥,并开展油菜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腐植酸有机肥做底肥能够提高油菜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的含量,从而提升油菜品质,但不会对油菜产生重金属累积危害。污泥腐植酸有机肥具有较好的培肥效应,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全磷和全氮含量,短期施用之后不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这为污泥腐植酸有机肥油菜等蔬菜种植中推广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初步探讨了污泥对花生产质量、土壤肥力以及花生与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污泥7500 ̄30000kg比不施花生产量增加6.3% ̄15.8%,且随着污泥用量的增加花生产量增加。污泥对改善花生品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具有作用。施用污泥处理花生和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与不施污泥的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施用污泥不会产生重金属元素对作物和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孟德  何国伟  刘灵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34-11435,11442
[目的]研究重金属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污水处理厂好氧池中的絮状活性污泥为材料,配制模拟废水研究铜、锌、铬、铅、汞等5种重金属对活性污泥的毒害效应及重金属中毒活性污泥培养后的活性恢复情况。[结果]5种重金属均可降低活性污泥的COD去除率和污泥系统中微生物脱氢酶的活性,其中铜、汞的影响最明显,这2种重金属浓度为45mg/L时,系统的COD去除率降至50%。活性污泥的SVI值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加入模拟废水曝气培养后,锌、铬、铅等重金属中毒的活性污泥可恢复活性,汞中毒的活性污泥不能恢复活性,铜中毒活性污泥恢复后的活性与铜浓度有关。[结论]重金属可降低污泥系统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吴卿  郑波  赵彩云  李东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70-14771
[目的]采用种植黑麦草的方式对城市排污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修复。[方法]通过栽培试验的方法,从去除效果、最佳去除时间、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等方面,研究了黑麦草对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作用。[结果]在种植黑麦草3个月后,底泥中N i含量基本稳定,Cr、Mn达到最佳去除效果,其中Cr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57.1%);在种植黑麦草4-5个月后,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分别提高到原来的4.59和10.34倍;在种植黑麦草3-4个月后,细菌数、真菌数均提高至原来的2-3倍。可见,种植黑麦草对受污染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酶活性的提高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增长具有明显作用,黑麦草的种植时间以4个月左右为宜。[结论]该研究为河道沉积物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在茶树铁观音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干化污泥能有效促进茶芽生长,提高新梢密度、百芽重和茶叶产量。茶叶重金属的含量低于茶叶卫生标准(GB2762-2005)中规定的重金属含量限值,为推广生物干化污泥在茶树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产物,农业利用是较好的污泥处理方式。通过盆栽试验和动态渗滤试验,探讨污泥作为广东赤红壤种植作物肥源的方法。盆栽试验和动态渗滤试验得出了一致结论:污泥和K2SO4混合处理不仅肥效好,作物产量高,并且作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较低,降低了污泥直接农用的次生重金属污染。试验利用污泥农用作为广东赤红壤种植作物肥源,在充分发挥肥效作用的同时,又尽量避免了污泥直接农用带来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